西行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東部、閩江下遊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曆史上曾長期作爲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
福州是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 、“全國文明城市” 等稱號。
福州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閩族先民們已在此以漁獵、采集。
戰國秦漢,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
晉太康三年(282年),太守嚴高築子城,鑿西湖、東湖灌溉農田。
唐末,王審知主閩,建閩國,開鑿了繞護羅城南、東、西三面的大壕溝,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環流”的獨特城市格局,福州從而有“三山”別稱。
宋治平二年(1065年),張伯玉知福州,編戶植榕,綠蔭滿城,使“榕城”福州聲名遠播。
宋末、明末福州兩度成爲臨時國都。
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爲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自然資源
福州較特殊的區域地質,形成了獨特的礦種結構。已探明的地下礦産資源近四十種,以建材原料非金屬礦爲主,葉蠟石、標准砂、型砂、建築砂、飾面用花崗石、高嶺土、明礬石等儲量多、品位高、分布廣、埋藏淺,具有相當大的經濟價值和開采前景。其中,葉蠟石的保有儲量居中國首位。市郊的壽山石從南朝開始用于工藝雕刻。
福州市市區地熱總儲量達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福州盆地的地熱田是福建省最大的地熱田,其泉脈廣、溫度高、水質優、流量大、埋藏淺,且分布在市區中心。
海洋資源
福州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裏,海岸線總長1137公裏,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公裏,是福建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公裏,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南台島、江陰島、琅岐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淡水養殖魚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余種。
對外交流
福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祖籍福州的海外華僑、華人多達300余萬人,分布于五大洲的102個國家和地區。福州地區的歸僑、僑眷人數多達200萬,港澳有福州鄉親近30萬。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幾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迹。不僅在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西歐各國,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有爲數衆多的福州鄉親,而且在一些落後國家、小而偏僻的地區如巴巴多斯、馬紹爾、安提瓜和巴布達、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迹。福州與台灣水相連、地相望、語相通、習相近,民間交往源遠流長,曆來關系十分密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福州去台人員達3萬人,到2012年台灣地區有27個福州同鄉會、60多萬福州鄉親;在福州居住的台灣省籍同胞有1300多人,台屬12萬人。
航空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位于長樂東面長樂機場爲福建省主要的國際機場,是中國航空國際口岸之一,于1997年6月23日投入使用,爲國內首座完全由地方政府自籌資金興建的大型現代化航空機場。飛行區等級爲4E級,停機坪面積30多萬平方米。福州機場運營的國內航線50條,航班通達國內外47個重要城市,是全國第九個實現全國省會航線全覆蓋的城市機場。地區航線8條,國際航線9條。年旅客吞吐量約1000萬人次。
國際港台航線包括吳哥、新加坡、吉隆坡、東京、大阪、首爾、濟州島、曼谷、雅加達、香港和台灣等,每天進、出港航班總數200個左右,基本形成了由福州向全國輻射、向東亞及東南亞延伸的空中交通網絡。
三山一水
福州城內于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于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爲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市樹榕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征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
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爲福州第一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榕樹爲市樹。
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産,産量和質量都居中國之首。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它象征福州這座曆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茉莉花爲市花。
十大名片
福州“十大名片”評選活動始于2006年12月18日,2007年4月28日活動結果揭曉,分別是: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林則徐、三山兩塔一條江、鼓山、閩劇、溫泉、壽山石、昙石山文化遺址、青雲山。
民間習俗
福州民間習俗可分爲節俗、婚喪壽事俗、鄉俗、食俗、穿戴俗五大類別,主要有鬧花燈、踩高跷、舞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登高等民俗活動。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後人傳”(福州俗語),因鴨蛋與福州話發音“壓浪”諧音,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意思,故福州人稱它爲“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小,廚師們以鹌鹑蛋、鴿蛋代之,這樣既細雅,又有原意,逐漸成爲一種新俗。況且鹌鹑與安全諧音,頗有意義,很快被群衆接受。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裏也可以看到爲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食俗
閩菜世界聞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魚丸、拌面、肉燕、蝦酥、蛎餅、光餅、鼎邊糊、春卷、炒粉、福州線面等數十余種。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致,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顯示了兩大光鮮特征:一爲刀工靈巧高明,寓趣于味,素有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較爲有名的菜品如炒螺片。二爲湯菜衆多,變化多種多樣,素有“一湯十變”之說。著名湯品如曆史悠久的佛跳牆,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禅跳牆來”的美譽。其中以聚春園佛跳牆最爲有名。
福州五大代表菜: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
五碗代表: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爲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錯。福州許多寺廟、萊館都經營素菜,其中以鼓山湧泉寺的素菜最爲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昙石山文化
因昙石山古人類遺址而名。遺址位于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昙石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實物最多的史前古人類文化遺址。已有5000多年的昙石山文化,堪與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比,並具有海洋文明獨特而鮮明的特征。1954年發現昙石山文化遺址以來,已先後進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譽爲“中華第一燈”的陶燈等一批重要文物。
船政文化
指晚清福建船政興辦時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同治四年(1866年)創辦于福州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認爲“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中國近代工業、科技、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在其興辦的40多年裏,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活動,推動了近代中國造船、冶金、電信、鐵路、飛機制造等新式工業的誕生與發展,並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豐碩的思想文化成果。
“三坊七巷”文化
源于福州曆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區(鼓樓區),是從南後街兩旁從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總稱。“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曆史文化街區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後葉,到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總占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築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牆黛瓦、布局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被譽爲“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中國城市裏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許多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相關。
壽山石文化
壽山石文化以壽山石雕爲載體。出産于福州晉安區壽山鄉的壽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
閩劇
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昆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民國十三年(1924年),鄭振铎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
評話
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
十番
十番原名“協歡”,意爲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宗教文化
福州宗教文化豐富,有“佛國”之稱,重點佛教寺院有6座(湧泉寺、西禅寺、林陽寺、地藏寺、萬福寺、雪峰寺),爲全國城市之最,福州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
福州保留著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遺存。三國時期,佛教就已傳入福州。五代,福州有了“佛國”之稱。福州開元寺是福州市現存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距今有近1500年的曆史。福州另一佛教寺院——鼓山湧泉寺的曆史亦可追溯至五代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福州南門兜有一座清真寺,其曆史可追溯到唐朝,從清真寺內保存的明、清碑記大致可以了解當時福州伊斯蘭教傳播、發展的狀況。明天啓四年(公元1624年),意大利耶稣會傳教士艾儒略來到福州傳教。10年後,福州城內已有教徒百人。福州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南台島的泛船浦天主教堂(建于公元1868年)。
地方特産
福州十邑十個縣的特産名産豐富,有“茶筍山木之饒遍天下”、“魚鹽蜃蛤匹富齊青”、“兩信潮生海接天,魚蝦入市不論錢”(《福建通志》)之稱。擁有龍眼、荔枝、柑桔、橄榄、芙蓉李、茶葉、香菇、竹筍、蓮子,魚、蝦、螺、蚌、麂、雉、鹧鸪、石鱗、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等特産或名産。福州軟木畫、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平潭貝雕,其中壽山石雕、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爲“榕城三絕”。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景德鎮瓷器並稱爲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
壽山石雕
軟木畫
福州角梳
福州脫胎漆器
福州紙傘
福州橄榄
風景名勝
福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山、名寺、名園、名居繁多,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旅遊城市風貌。福州市著名的曆史古迹有150多處,其中三坊七巷、林則徐墓、福州華林寺、烏塔、馬尾船政遺址、福清彌勒岩、昙石山文化遺址、羅源陳太尉宮等已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爲“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華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琊王德政碑”、李陽冰烏山摩崖石刻、記載明代鄭和航海史料的“天妃靈應之記碑”。
南後街
衣錦坊水榭戲台
鎮海樓
烏塔
白塔
西禅寺
林則徐出生地
冰心故居
馬尾羅星塔
亭江炮台舊址
福建私立協和大學舊址
閩王祠
濂江書院
屏山
十八重溪
著名人物
福州是産生進士(4100多人)、狀元(31人)和“兩院”院士(67人)最多的地區之一。宋、明、清3個朝代,福州籍進士就達3632人,其中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州府的前列。福州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後13任海軍總長、次長、總司令爲福州人囊括。
1991年,國家對近現代中國傑出專家學者所作的統計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學部委員、院士47人,均列中國各地區的前茅。截至2010年11月,福建籍及在福建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達133人(其中,嚴恺、闵桂榮爲兩院院士),居全國第三位,位列江浙之後。
古代部分人物
無諸
董奉
隱元
王審知
黃龜年
陳襄
蔡襄
鄭善夫
林瀚
謝肇淛
張元幹
沈紹安
近現代部分人物
林則徐
陳景潤
沈葆桢
吳石
黃乃裳
梁章钜
林覺民
林森
嚴複
林纾
劉步蟾
廬隱
陳紹寬
林徽因
林祥謙
李俨
鄭振铎
侯德榜
張钰哲
鄧拓
鄭天挺
林如高
薩鎮冰
冰心
高士其
高魯
陳子奮
薩本棟
當代部分人物
陳彪
吳清源
吳孟超
鄭敏
謝冕
陳赫
陳凱歌
李炜
黃珊汕
林锴
林妙可
林志穎
嚴恺
鄭羅茜
江祖平
陳浩民
蕭薔
陳茹玉
歐豪
曹德旺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