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到2018年,經濟總量從2880億元增加到3806億元、規上工業産值由5772億元增加到6059億元、市場主體數從100042家增加到178838家……作爲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重大典型、“集成改革第一縣”,江陰捧出“十三五”以來的最好成績單。
2月底,記者來到江陰采訪,發現諸多企業節後一開工便熱火朝天。面對當下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爲何江陰的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企業發展穩中有升?
堅守實業,根深葉茂
1月28日,在一年一度的江陰市重點骨幹企業座談會上,市委書記陳金虎兌現上一年産業政策,以真金白銀獎勵參會427家企業。“只有入庫稅金1000萬以上的工業企業和800萬以上的服務業企業才可以來參會,企業上市、淨增稅金過億獎勵多少,也都有系列政策。”陳金虎強調,“按貢獻大小排座次、發金牌,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主要目的是激發企業家的雄心壯志,造濃尊商重企的發展氛圍。”
“企業強則江陰強,企業興則江陰興”。在以實體經濟作爲立市之本的理念踐行下,江陰市形成了實體經濟高原隆起、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骨幹企業高峰林立的生動局面:2018年,江陰市開票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有27家,開票銷售收入超500億元企業4家,入庫稅金超億元的企業達到37家;全市重點骨幹企業開票銷售增加19.2%,入庫稅金增加11.2%,占全市企業的56%。“江陰板塊”品牌呈現井噴式上市態勢,三年來,上市公司由35家增加到48家,新三板挂牌企業由24家增加到54家,上市公司總數列全國縣市第一。“‘十三五’以來,在全市6萬多家企業中,我們的重點骨幹企業進步尤爲顯著、擔當尤爲主動、支撐尤爲有力、貢獻尤爲突出。”這讓陳金虎尤感自豪。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麽實體經濟是它深埋地下的根,根深自會葉茂。”陳金虎經常這樣描述實體經濟對于江陰經濟發展的作用。
作爲其中“最粗樹根”之一,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去年成爲繼海瀾集團後無錫、江陰第二家營收千億級企業。
“現在單就集團旗下子公司江陰興澄特鋼的資産就超過350億元,生産特鋼的總量達到600萬噸,企業發展非常快。”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董事長俞亞鵬說,“就單個特鋼企業而言,興澄特鋼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特鋼企業。”
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的還有長電科技集團。2014年年末,長電科技決定抓住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機遇推進海外並購,斥資7.8億美元要約收購了新加坡上市公司星科金朋100%股權,跻身于世界前五大封裝測試廠商。“通過前幾年的努力,我們完全可以走過‘收購、兼並、消化、整合’這樣一個完整流程,使企業進入良性發展的狀態,與全球數一數二的企業去競爭。”長電科技董事長王新潮說。
立足産業基礎,瞄准未來趨勢。江陰還著力培育形成以天江藥業、普萊醫藥等爲龍頭,以現代中藥、新藥研發、醫療器械爲主體的500億級生物醫藥産業。“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我們獲得了比較穩健、甚至加速增長:2017年增長31%,2018年增長34%。”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俞敏介紹,“從絕對值看,我們2018年增長了9億元,預計今年增長將超10億元。”
創新突破,逆勢而上
港珠澳大橋作爲我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裏程碑之作,被業界譽爲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而爲其提供高科技、高質量、 高性能斜拉索産品的是來自江陰的法爾勝泓昇集團。“創新的關鍵在于實踐,正因爲我國造橋需求大、‘實戰’機會多,造橋技術也隨之得到飛速發展。”法爾勝泓昇集團董事長周江說。
2016年,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公布的13家企業中民營企業只占4家,而其中兩家是來自江陰的法爾勝泓昇集團和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江陰企業的創新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由256家增加到384家,諾獎得主研究院由4家增加到6家,院士工作站由10家增加到51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由132家增加到148家,人才總數由32.5萬人增加到36.5萬人,獲得中國工業大獎2個、中國質量獎1個……三年來,江陰在技術創新上取得衆多突破。“根據江陰科研院校等創新要素和資源較少的實際情況,我們把産業強市作爲第一戰略,把創新驅動作爲核心戰略。”陳金虎說。
科技創新資源有限,産業需求卻非常之大,作爲一個縣級城市,如何才能做好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
“盡管目前江陰缺乏大院大所,近兩年引進的兩所高校還在建設和籌備之中,引育産業科技急需的高端人才及其團隊受到制約,但是我們的産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通過自身積累和政府引導,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創新意願很強。”江陰市科技局局長周琛介紹,爲了克服制約因素,滿足企業對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旺盛需求,近年來,江陰堅持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並重,強化協同創新,積極搭建平台,通過産學研合作、柔性引進人才、財政增加科技投入撬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等有效措施,進一步增強企業科技創新意識和力爭“把産品做到無可替代”的內在動力。
“我們每年都要進行大量的投入,還在公司內部設立有500人的研究院,專門負責産品研究和幫助客戶解決材料應用等難題。”俞亞鵬說,去年其外貿出口168萬噸,在國內整體鋼材出口下降9%的形勢下,出口逆勢增長超過20%。“即便在去年3月美國對進口鋼鐵産品加征25%關稅的不利情況下,我們對美國的出口仍有所增加,25%的關稅全部由客戶承擔。究其根本,在于我們的産品質量過硬。”
從第一家中藥飲片改革試點單位到第一家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産企業,天江藥業的成立就是創業創新的“代言”。“我們一直是把科研當作第一要務,一邊科研一邊銷售,成立了包括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俞敏說,爲確保高品質,創造性推出跨區域全産業鏈數字化管理模式,打造從源頭種植、飲片生産、中藥配方顆粒生産到臨床調劑,安全有效、全程可追溯的供應全過程。
研判大勢,謀定後動
今年形勢依然複雜多變,中美貿易摩擦待解、數字經濟帶來價值重構、互聯網商業模式帶來新挑戰、國際經濟發展持續低迷……“寒冬論”“困境說”甚囂一時,在此情形之下,江陰又是如何對大勢做到清晰認識、科學預判、准確把握?
對于國際形勢,陳金虎分析,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今後貿易競爭、大國競爭將會是一種常態化現象,但互惠互利、共生共榮、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卻並不會因此改變。從國內來看,沒有哪個國家有中國如此大的內需市場,隨著降費減稅政策逐步落地、科創板注冊制推出,對企業創新活力都具有提振作用。民營企業座談會、放管服工作會議的召開,釋放出堅定不移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目前可以說是有史以來中國企業家數量最多、地位最高、經營環境最好的時代。”
對于江陰而言,曆經市場洗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摔打後,留下來的是一批“航母級”、“小巨人”、抗壓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這三年來,江陰市場主體兩位數增長,重點骨幹企業數不斷增加,就是最生動的證明。”陳金虎說。
“當然,不可否認,就江陰企業發展而言,的確面臨諸如産業層次不夠高、項目投入不夠大、創新轉型不夠快等多種挑戰。”陳金虎坦言,“我市百億級企業中,多屬于紡織、鋼鐵、化工等傳統企業,産業結構失衡。全市工業投資主要方向仍然是存量企業技術改造,新招引的重大項目儲備不足。此外,新動能的增長還不足以支撐經濟的增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最後一公裏’問題依然突出,對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未來産業搶位不夠迅速。”
面對挑戰,從政府層面,江陰市提出要全力打響“集成改革”“制造業第一縣”“江陰板塊”“人文宜居”“民富村強”五大品牌,以此作爲高質量發展的“江陰標識”,決勝全面小康的戰略支撐。
除了繼續真金白銀獎勵優秀企業,真金白銀降本減負,江陰市政府還將真心實意當好“店小二”“急郎中”,無事不擾、有求必應、雪中送炭,真招實策細化落實政策、持續優化政策,提高企業獲得感、滿意度。
記者:林 培 杭春燕 王建朋
編輯: 袁新宇
頭條號關注“新華經濟分析師”,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