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作者在搜集一些反映國內外退休人群面臨的處境與問題之相關報道及網絡信息的基礎上,整理編寫而成此文。談不上全面,不過也反映了近年來的一些現實情況。從浮光掠影中了解一二吧。
美國
情況一:美國近十分之三老人,退休儲蓄不足1萬元
據最近調查發現,在美國55到67歲的年齡層,有十分之三的退休儲蓄不到10000美元,女性的比率高于男性,32%的女性專爲老年存下的錢不足10000美元。十分之四的退休儲蓄不到5萬美元,女性的比率高達47%,相較下,男性是30%。
上述調查抽樣訪查了1000多名55到67歲的美國人,以評估他們的財務狀況和退休計劃。逾半的人表示,害怕把錢用完,82%的人表示,對退休後獲得流動資産沒信心。
除了儲蓄之外,這些年長的美國人表示,擔心外在因素影響退休計劃,包括大流行病、俄烏戰爭、社會保險制度可能破産。支持美國社會保險制度下退休和殘障福利給付的兩支基金,預計2035年耗盡。不過,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受益人估計仍可以收到大概80%的養老金。
許多年長的美國人表示,願意在退休後繼續工作,也即是所謂“退而不休”,這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因爲他們還沒爲晚年生活做好財務准備。
情況二:及時享受退休時光,樂做義工, 喜歡冒險
上面談到的由于退休儲蓄不足, 還要繼續工作,只是一部分人面臨的情況。而另外不少美國老人到了規定的年齡, 會選擇按時退休,及時享受退休時光,有的樂于做力所能及的社區義工, 有的仍然不改冒險的性格,常出門旅遊,在旅途中去享受大自然。
日本:
情況一:退而不休,日本老人何緣如此“拼命”?
早在2018年,全日本退休後還繼續選擇工作的老年人就已超過了300萬人,日本老人無法“頤養天年”的背後,究竟是被迫無奈?還是另有隱情?
根據一些報道披露,在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日本,全國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退休日益變得不可能。除了法定退休年齡一再延後,很多老人即使挨到了退休年齡,還是得外出工作。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約23%的65歲以上老人還在繼續工作,是G7成員國中比例最高的,老人“退而不休”正在成爲日本社會發展的趨勢。有不少文章和信息指出,退休金不夠花銷,是日本老人“退而不休”、“工作至死”的主要原因。
也有文章從更多的角度,探究了日本老人退而不休的原因,發現有如下幾個可能的原因:
其一: 退休金不夠是“退而不休”的原因之一, 但還不是普遍現象。
日本人在工作時講究所謂的“忠誠”,許多人會擇一企業奮鬥終生,即便是跳過槽的普通社員幹夠年限,退休後每月最少也能拿到20萬日元左右(約12200人民幣)的退休金。忠誠度高的,如果能混上個小頭目,就相比普通職員直接翻了2-3倍,大公司的中高管那更不必說。據可靠數據統計,日本60歲以上老年家庭的儲蓄是明顯高于普通在職者家庭的。所以因爲退休金不夠這個原因而出去再謀求工作的老年人,並不占大多數。真是老了因爲沒錢出來工作的,大部分還是因爲年輕時就沒有正式工作。
其二:政府鼓勵老年人再就業
日本現在的老齡化不但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而且還在飛速朝著一個前無古人的目標邁進:如果這一趨勢再不遏制,到2050年,日本的老齡化率將達到40%。隨著老齡化的加速,適齡的勞動力越來越少,而年輕人又多不願從事較爲低下的一線勞作,這就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勵企業多多接納老年員工的同時,也鼓勵退休老人“重新出山”。
其三:創業,實現人生理想
許多退休後依然閑不住的日本人,開始重拾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一來日本人的退休金大多是一次性發放的,退休後手中會突然有一大筆錢;二來政府爲了鼓勵老年人創業,只要申請,都會提供最高可達200萬日元的“創業輔助金”。更何況這些人積累了一輩子豐富的人生經驗,此時創業,自然要比年輕時多了沉穩和務實,反而更容易成功。
其四:文化價值觀的緣故, 老人害怕成爲社會的負擔
在日本,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一旦在家閑來無事,就會認爲自己對這個社會沒用了,會有一種不安和愧疚感,也正是這樣一種感覺,讓他們不願頤養天年,反而比年輕時更加賣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尋求社會認同感和實現自我價值。
情況二:退休離婚現象
在日本, 還有個獨特的“退休離婚”現象,也就是退休之後男女離婚比例升高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男人退休前後差異太大,退休前每日忙于工作與應酬,退休之後的清閑一時難以接受。而妻子也習慣了丈夫每天早出晚歸的作息,突然開始全天候朝夕相處,反而産生了更多矛盾,這些矛盾直接導致了退休後離婚率的增高。
英國人創業
在英國,退休老人除了參加志願性的慈善機構外,不少人還開創新事業,如開咖啡館、小飯店或是做企業顧問、開辦咨詢公司等。有的老年人幹脆當起“作家”,在家寫作,以積極的方式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退而不休”大有人在。
新加坡人清閑
新加坡的退休老人,一般不太看重發揮余熱。他們退休金較高,足夠日常生活開銷,同時,子女們又多不願意讓退休的父母再操勞。所以在新加坡,大凡退休老人,都樂于過著悠閑的生活。這倒是獨樹一幟,值得進一步探究其原因。
德國:退休老人青睐“迷你工作”
“45歲太老?55歲多余?我們連65歲的人都雇!”10多年前,當德國一家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打出這一廣告時,很多人提出疑問。但現在,返聘老員工已成爲不少德國大公司的“標配”。
不過,德國聯邦勞工局專家萊德爾表示:“退休人員返聘到原企業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退休人員是在社會中進行‘二次就業’。”數據顯示,這些“二次就業”者大多選擇“迷你工作”。
所謂“迷你工作”就是工作時間少而靈活,收入不超過每月450歐元的工作。德國幾乎所有行業都有“迷你工作”,包括會計、工程師、經濟顧問等,但最多的要數餐飲、零售、家政等低技術的行業。
在德國,高端技術的退休人員還流行去國外發揮余熱。他們有的通過私營中介到外國賺高薪,有的則到國外無償幫助發展中國家。成立于1982年的德國退休專家組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有德國經濟部和企業界資助,國外聘請該組織的德國退休專家不用付報酬,只需要負責在當地的食宿。對于這些專家來說,他們可以借此開闊眼界,並讓自己保持年輕的心態。
“退而不休”是一種趨勢。德國聯邦人口研究所的報告指出,未來德國退休年齡很可能提高到70歲,越來越多退休人員將繼續工作。目前,男性退休人員再就業已達16%左右,女性則是9%不到。在歐盟一些國家,如愛沙尼亞,退休人員再就業比例超過1/4。
德國社會問題專家馬塞爾說,退休人員再就業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老齡化日趨嚴重,在未來40或50年內,德國勞動人口每年將減少30萬到50萬,銳減程度可以和上世紀30年代的戰爭時期相比;二是退休金日益減少,“年輕時努力工作,退休後衣食無憂”越來越難以實現。研究顯示,2030年以後退休的德國人中,近半數人的法定退休金達不到貧困線。
中國
退休養孫
和絕大多數西方國家的父母不同,全世界可能找不到第二個國家的父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從孩子出生一直操心勞累到老。絕大多數中國人受到的是中華傳統觀念的訓導和熏陶,對自己孩子傾注的心血可以說是嘔心瀝血。絕大部分中國老人退休後並不輕松,他們在子女家裏永遠是退而不休,他們忙完兒女忙孫子,會一直忙下去。這就是中國老人的另類“退而不休”。這種現象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與體制有密切的關系。文化傳統和過去的養老體系設計,都是“養兒防老”,而不是“社會養老”。如果一個中國老人退休後有能力,不去支持兒女養孫輩,而是選擇出去工作,這是反傳統的,是會受到社會輿論壓力的。而這個在西方國家,就完全不是問題。
此外,中國人退休的年齡比其他國家要早很多,這算是中國退休人“得天獨厚”的福利了。 很多人“身在其中”,還不覺得這是個福利。舉個例子,到了法定年齡剛退休的中國人,如果在國外被人問起, 估計都不好意思說已經退休了,怕被人誤解爲年紀不大卻“遊手好閑”, “不勞而獲”,因爲當地大多數同齡人都還在工作,一般都得到65歲以後才能退休。國人迄今還能早早退休,其實是建國後産生的人口紅利還在延續的結果。 當然,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耗盡和老齡化加劇, 中國也會出現延遲退休和“退而不休”的情形。
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1. 大紐約華人資訊
2. https://kknews.cc/world/emp24kr.html每日頭條;
3. 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