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12月12日電– 自工業革命的200多年來,人類社會經曆了以應用蒸汽機爲代表的工業1.0時代、以電氣化應用爲特點的工業2.0時代、以信息化爲特點的工業3.0時代,如今正邁步走向利用網絡物理系統和雲計算智能化自動執行任務,促進産業變革的工業4.0時代。
中國正在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日前,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TUV南德意志集團(以下簡稱“TUV南德”)將工業4.0成熟度指數評估服務 (Smart Industry Readiness Index, SIRI) 全面引入中國,助力中國企業轉型升級。
中國企業擁抱工業4.0面臨挑戰
在全世界範圍內,諸多國家給出未來一個階段産業和社會發展的路線圖,美國提倡工業互聯網聯盟計劃,德國大力推進“工業4.0”,日本提出“5.0社會”理念,印度提“印度制造”計劃,新加坡提出“智能國家倡議”,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雖然各國規劃不盡相同,但對于企業在智能、效率方面的升級要求有共同之處,中國的制造企業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向“智能工廠”、“智能生産”轉型的壓力。
工業4.0戰略的目的,是試圖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 (Cyber-Physical System) 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可以說,實現‘工業4.0’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TUV南德大中華集團管理服務部網絡與信息安全服務高級經理方華說。
業內專家認爲,中國的制造企業在研發設計、經營銷售、售後服務等領域水平較高,但是在決定産品質量的制造環節,包括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短板。這是他們轉型升級的巨大障礙。
方華指出,企業對自身技術水平和行業背景沒有清醒認知,單純依靠購買一些外國公司研發的自動化管理軟件,或者全盤照搬國外的成套技術,是不可能實現工業4.0的。
工業4.0成熟度指數
那麽,企業向工業4.0方向轉型升級,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嗎?答案是否定的。
2015年,TUV南德與德國國家工程院 (acatech) 及企業聯合夥伴基于工業4.0框架共同發布工業4. 0成熟度指數。該指數爲制造商闡述了工業4.0的明確含義,並提供了啓動轉型的方法。TUV南德是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下屬智能工廠SmartFactoryKL技術協會的成員,也是其中唯一的認證檢測機構。在德國制訂“工業4.0”行動計劃伊始,就憑借自身在工業制造行業的長期積澱開展研究。
TUV南德活躍于 SmartFactoryKL技術協會
目前,工業4.0成熟度指數陸續應用于不同國家和地區。2017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EDB) 與TUV南德合作開發新加坡工業智能化成熟度指數,幫助企業全面挖掘工業4.0的潛力。在國際市場上,新加坡的制造業具有很高的競爭力。“作爲提升新加坡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指數爲企業參與到工業4.0並從中受益提供了一個可以共用的框架。”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助理局長林國強評價說:“通過這個指數,我們將人員、過程與技術相結合,使企業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工業4.0的潛力。”
本土化幫中國企業量體裁衣
TUV南德開發的工業4.0成熟度指數由三個層面組成:頂層是企業向“工業4.0”轉型升級涉及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過程、技術和組織。在中間層,運營、供應鏈、産品生命周期、自動化、流通性、智能化、人才完備、結構與管理共八個重要指標支撐著這三大部分,八個指標再映射到縱向整合、橫向整合、完整的産品生命周期等16個評估維度上,代表組織必須考量的關鍵項目。工業4.0成熟度指數讓企業深入了解數字化的發展進度、啓動領域,以及需要抓住哪些機會、遵循哪些途徑來實現當今物理世界向未來數字化世界的高度影響力轉型。利用該指數,企業可全面評估現有流程、系統和結構,進而制訂轉型戰略和執行藍圖。
目前,工業4.0成熟度指數已經全面進入中國,開始服務中國企業。需要指出的是,針對中國制造企業的特點,該服務由TUV南德的本土化團隊實施,實現本地化專業評估,爲中國企業量體裁衣,讓他們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少走彎路。
在爲企業提供評估工具之外,TUV南德還爲中國企業量身定制了個性化服務。TUV南德大中華集團工業産品部經理李太偉介紹,集團可以爲國內企業提供踐行“工業4.0”的全球資源共享平台,比如幫助國內企業前往德國考察標杆工廠,還可爲企業員工提供工藝優化、性能提高方面的定制化培訓和咨詢服務。
針對當前中國的制造企業自動化程度參次不齊的現狀,TUV南德建議,企業可以首先參照工業4.0成熟度指數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確定主要的差距和轉型的關鍵領域,在進行全面的“體檢”之後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