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個合作項目,總金額逾219億美元……8日在重慶舉行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正式公布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實施三年來的“成績單”。
三年以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創新合作模式,多樣化跨境融資渠道成形,“陸海新通道”無縫銜接“一帶一路”,制約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痛點”正得以破解,也爲“一帶一路”拓展出新空間。
緊扣西部“痛點”開創中新合作新模式
三年前的2016年1月8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重慶舉行,標志著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正式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作爲中新兩國政府間第三合作項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與中新蘇州工業園和中新天津生態城一樣,契合中國的發展需求。”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陳振聲說,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聚焦“一帶一路”,將合作區域確定爲中國西部地區。
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說,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爲主題,以金融服務、航空、物流和信息通信技術爲重點合作領域,合作項目可以是工業園區等有形的項目也可以是金融服務等無形的項目,內涵更爲豐富。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定位,緊扣西部地區發展的痛點。”韓寶昌表示,中新雙方旨在合作推動制度創新,破解制約西部地區資金成本和物流成本過高等難題。同時,這是一個淡化地理邊界的合作項目,以重慶爲運營中心,卻並非單純鎖定在重慶,合作區域可以是西部任何地區。
“項目定位的精准,以及合作模式的創新,爲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快速推進和輻射力的發揮奠定堅實基礎。”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說。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新雙方共簽約140個合作項目,總金額逾219億美元,降低西部地區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的目標正在實現。
多樣化跨境融資渠道助推資金融通
作爲中國最大的奧特萊斯項目運營企業之一,重慶砂之船集團近年來備受資金短缺困擾,難以快速擴大運營規模。
直到去年4月,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支持下,砂之船房地産投資信托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砂之船集團以低于國內價格的成本獲得了近5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獲得這筆融資後,我們將加快對國內省會城市的覆蓋速度,還將開拓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計劃未來5至10年新開20家店。” 重慶砂之船集團董事長徐榮燦說。
砂之船集團是享受到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金融創新紅利的企業之一。三年以來,中新雙方在項目框架下實現跨境融資總金額約85億美元,多樣化的跨境融資渠道已經形成。
其中,重慶市累計落地跨境融資項目77個,融資金額55.2億美元,包括國際商業貸款、不動産投資信托、境外發債等形式,成本較重慶市平均貸款利率低約1個百分點,爲企業節約融資成本超過3億元。
與此同時,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還帶動四川、陝西、青海、新疆、廣西等西部省份的企業實現境外融資約30億美元,對西部地區的輻射帶動效應正日益凸顯。
此外,中新雙方還合作設立規模約1000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基金;中信銀行國際業務運營中心等多個金融機構的國際運營中心也落戶重慶,宗申融資租賃、獅岩毅鳴股權投資基金等多家中外合資、外商獨資金融機構相繼在重慶注冊成立。
“陸海新通道”讓“一帶”牽手“一路”
7日,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雲南、甯夏8個西部省份在重慶簽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簡稱“陸海新通道”)框架協議,標志著這條國際物流新動脈的“朋友圈”的進一步擴大。
“陸海新通道”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中國西部省份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合作建設的國際貿易物流通道。
“陸海新通道”從重慶等西部地區出發,利用鐵路、公路、海運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等東盟國家,運行時間比經東部地區出海的傳統線路節約10天左右。
“陸海新通道”使得困擾西部地區的“物流困局”得以破解。從業20多年的尊程(重慶)物流公司總經理楊明說,以前,西部地區的貨物只能沿長江向東運至上海,再轉運到東南亞,至少需要30天,生鮮貨物經常因此而變質,而如今,“陸海新通道”的暢通,讓難題迎刃而解。
截至2018年12月底,“陸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蓋71個國家和地區的155個港口。其中,鐵海聯運班列常態化運營一年多以來,共雙向發運805班,已從每周一班發展到每天雙向對開,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和重慶東盟跨境公路班車也均已實現常態化運營。
“不僅如此,‘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在中國西部地區的成功對接,實現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無縫銜接。”韓寶昌說。
新加坡貿工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辦公室副司長陳泗棕說,“一帶”與“一路”的銜接,不但有利于降低中國西部地區的物流成本,歐洲、中亞、東南亞國家也可以此爲物流中樞,實現快捷聯通,更好地分享“一帶一路”釋放的紅利,拓展“一帶一路”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