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西式
…….,do you take this woman, ………. ,to be your lawful wedded wife, to live together in the estate of matrimony!Will you love her honor her ,comfort her and keep h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and forsaking all others ,be true to her as long as your both shall live?
這段話,我相信就算沒有譯文的前提下應該也不陌生吧!
沒錯,這個就是西方國家傳統基督教婚禮的牧師禱詞,每次在牧師用莊嚴肅穆的表情吟“唱”著這段詞的時候,眼前的你是不是有諸多的感觸。
當牧師問道:你願意愛她,尊重她,安撫她,守護她,不論她健康或有病,在你們的有生之年不另作他想,忠誠對待她嗎?
多麽美好的誓言,也是對于婚姻的考嚴。當然對于婚姻,西方人看起來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麽草率。
對于婚禮的流程其實西式的婚禮流程繁瑣程度並不亞于中國古代,但是伴隨時間如長河般流淌,傳統婚禮很多形式已經開始逐漸趨于簡化。
傳統西式婚禮也是有這源遠流長的起源:
1.新娘的服飾
新娘服飾的習俗可追溯到維多利亞時代,結婚時新娘穿的服飾與“舊的、新的、借來的和白色的東西”有關。因爲舊的東西與新娘的家族以及她在原本生活的家有著息息相關的連接。新的東西代表新娘未來的幸福能夠給新的生活中能有好運和成功。結婚時穿戴借的東西能給婚姻帶來好運,這可以是一件婚禮服、一塊手帕、一件首飾。白色的東西被認爲是純潔和忠貞的象征。
2.新娘的頭紗
其實頭紗的習俗有兩種解釋:第一種對新郎來說可謂相當的不公平,當然,這是包辦婚姻的前提下,結婚前兩位新人是完全沒有見過面的,而新娘是沒是醜,有無缺陷,新郎是全然無知的。頭紗就是爲了防止新郎提前發現新娘的缺陷,等到婚禮舉辦完成後,新郎想要返回也就是不可能了!第二種說法還是比較中肯的,新娘佩戴頭紗是爲了婚禮那天不被飄蕩在空中的邪惡鬼魂傷害。
3.新郎要抱著新娘過門檻
這個習俗則是起源于羅馬時代。如果新娘邁進家門第一天被絆倒就會帶來厄運,對于當時的羅馬人來說這是魔鬼在作祟,爲了防止此類的壞事發生,就將新娘交給了新郎,由新郎抱著新娘進門。
4.戒指
戴戒指的習俗,一般認爲始于17世紀。在那時的婚禮上,牧師按順序從左手食指摸起,邊摸邊說著禱詞,而禱詞完結恰好是在無名指上。當然戴在那個手指的定義上,人們也賦予了另一種解釋,就是左右的無名指是離心髒最近的地方,這是很醫學的說法啦!
5.新娘的捧花
這則習俗起源于古時。人們覺得香味濃郁的花草或香料可以驅除邪惡的鬼魂、厄運和疾病。到了維多利亞時代,花讓年輕人賦予了別樣的花語。
最後則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習俗,但是現在基本上也不再那麽重視了。就是新娘一定要站在新郎的左側。這是爲什麽呢?這是古時候搶婚成風,新郎用左手護住未來的新娘的同時,還必須騰出右手,用劍打敗並趕走其他想搶她爲妻的人。
這也不禁讓我想到偉大的俄國詩人普希金之死,爲了維護自己的愛人,也同時爲了自己的尊嚴而戰。
以上的婚俗,便構成了西方的傳統婚禮習俗,當然西方有衆多的教義,所以上述所說的僅僅是流傳下來的其中一部分,根據不同的教義也會有不一樣的婚俗。
傳統與中式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這是出自《禮記·昏义》的第一句。而這一句話便到處了古人對于昏禮的定義,最爲讓人好奇的便是這個“昏”字。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經過了上下五千年的沉澱,每一個習俗都有著值得推敲的地方,老祖宗的東西也是有著很大得價值。
一句“故君子重之。”突出了擁有上下五千年曆史的中華兒女對于婚姻的重視,以及勸君重“昏”。
對于“昏”這個字與西式傳統婚禮是完全不同的定義。相較于西方的婚禮流程,中國對于婚禮的定義更爲慎重。
而在中國的禮服中,由遠及今,由于時代的變化禮服的顔色也有單一的玄色,逐漸變成了喜慶的大紅色,而每個朝代的婚服制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對于婚禮前期的習俗中六禮自是缺一不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
這六禮據說始于周朝,當然也有不從者。
老話說,三書六聘方爲正妻,而這三書就是:聘書、禮書和迎書
所有的禮儀加在一起一共分三個階段分別爲:婚前禮儀、正婚禮儀、婚後禮儀。
1. 婚前禮儀
之前說的三書六禮,就是婚前所要准備,也是爲了鋪墊中國婚禮的一種病垢,就是所謂的“盲婚啞嫁”。
而這也與西方的頭紗到時有一曲同工之妙,婚前的新人是完全沒有見過面的。這也成全了一些美人佳話,像古時的那些話本一樣,大家要是有時間也可以找來看看。
這婚前禮儀最讓大家期待的應該就是最後一禮:迎親。
所謂迎親,其實就是結婚當天的迎娶新娘的過程。在迎親這一天,新郎親需要領鼓樂隊、儀仗隊及彩車去女方家,沿途吹吹打打則是要昭告各方,要去迎娶某家女。女家則用三升粟填臼,席一張覆井,枲三斤塞窗,箭三枝置戶上以驅鬼避邪。新娘在上彩車前在自己閨房裏打扮一番,這時有催妝和催妝詩,一般由新郎自己唱,也可由賓客代勞。當時有催妝詩:“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不須面上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有的在催妝詩唱完後,要念一篇障車文。新娘出閨房後須跨馬鞍,以表示家人祝她去婆家的路上一路平安,順利到達男家。迎親隊伍走到半路上要舉行障車,送親的人和迎親的人在一起飲酒取樂,攔車要財。
這也是在當時明媒正娶的由來。
2. 正婚禮儀
這正婚的禮儀顧名思義,就是當天在男方家的禮儀流程。
不同時期的情況禮儀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在《禮記·昏义》中有着详尽的记载。
沃盥禮、卻扇禮、同牢禮、合卺禮、結發禮、禮成。
上述爲正婚禮儀的所有流程,每個流程都有各自的所包含的意義,無外乎象征著新人的幸福與安康。
3. 婚後禮儀
新娘到了新郎家後,父母以下的人都要從小門出去,再從大門回來,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在唐代,新婦不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長,而且還要拜觀禮的賓客,稱爲“拜客”。新娘三日廟見之後,才開始“執婦工”,其第一件工作就是入廚房,操烹饪之事以孝敬父母。
在拜堂結束以後,就有鬧洞房,唐代稱之爲“戲婦”,然後新婚夫妻進入新房(新郎是倒著走進新房的)共飲合歡酒,後世稱“交杯酒”,含有雙方敬愛,同體爲一的意思,當時稱爲“合卺”。
在中國古時,禮儀對于昏禮中是非常重要,對于新娘則是新的開始!而中國現今有56個民族,現今漢族與之禮儀相仿,很多民族也有自己不一樣的婚禮習俗。
禮俗的不同,但是對于新人來說,幸福都是一樣的。
對于中式和西式,大家最喜歡的是那一種呢?
#中式婚禮##婚禮##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