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收購交易,會讓中國半導體行業面臨“至暗時刻”嗎?
隨著美國英偉達公司正式提出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媒體的關注。因爲,在過去兩年時間裏,美國政府不斷利用自己的國內法和在半導體行業的技術優勢卡我們的“脖子”。
從中興到華爲,如今美國制裁的繩索收的越來越緊,令中國企業幾乎難以呼吸。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應該反制,也必須反制。
2年多前,中國對美國高通公司的收購案投下“否決票”。這一次,我們應不應該再次動用“否決權”?
01
在全球互聯網中,每天都有會難以計數的網站誕生,但是9月16日出現的一個網站卻引起了世界媒體的關注。
這個地址爲savearm.co.uk的網站,翻譯過來叫“救救ARM”,創建者是ARM公司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瑟(Hermann Hauser)。而他創建這個網站的目的,就是爲了反對美國的半導體芯片大企業英偉達收購ARM。
ARM的總部在劍橋,同時在倫敦和紐約上市。ARM公司並不生産芯片,但創造了一種指令集架構,支撐計算芯片的最基本的IP,它是計算核心設計的基礎。
爲什麽赫爾曼說要“救救ARM”呢?
原因是,9月13日,美國最大芯片制造商之一英偉達(Nvidia)發表聲明,將以400億美元(現金+股票)的價格從日本軟銀集團手中收購其英國芯片設計子公司ARM。英偉達和軟銀表示,這筆交易將重塑全球半導體格局。
但是,他們考慮過ARM的感受嗎?
對英偉達來說,這筆收購也可能爲其業務帶來風險。全球90%的智能手機處理器和其他類型的移動芯片,都使用的是ARM公司的芯片設計方案,該公司收取版稅。
出售給英偉達之後,ARM公司將失去其作爲中立供應商的吸引力,而ARM公司客戶如三星、蘋果和高通將面臨其芯片競爭對手英偉達持有了ARM公司的狀況,這些公司很可能會轉向其他選擇。
赫爾曼擔心的主要有三大問題:
第一,成千上萬名ARM公司員工在劍橋的工作受到影響。
當總部遷往美國時,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英國失去工作機會,以及英國在這個行業的影響力。
第二,將ARM多年來的商業模式打破。
該模式原本可以被稱爲半導體行業的“瑞士”,與500多家被許可人以平等的方式交易。他們大多數是英偉達公司的競爭對手,當中也有不少英國公司。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從長遠來看,這是國家經濟主權的問題。
ARM是英國僅存的領先技術公司,在手機微處理器方面占據主導地位。英國受到谷歌、Facebook、亞馬遜、Netflix、蘋果等公司在美國技術領域的統治。由于美國在與中國的貿易戰將技術優勢“武器化”,因此除非英國擁有自己的討價還價武器,否則英國將成爲附帶受害者。
將ARM出售給英偉達意味著,ARM將受到美國CFIUS法規的約束。英國電子行業有數百家公司,雇用數以萬計的人在其産品中使用ARM。其中許多産品出口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那就意味著他們都必須遵守美國CFIUS法規。
英偉達並非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但該公司主要生産GPU,如今已是芯片行業巨頭之一,世界上大多數智能手機都使用其設計的微處理器。英偉達以制造如任天堂Switch遊戲機上的視頻遊戲的圖形芯片而聞名。
今年疫情爆發以來,人們被困在家裏,因此對英偉達芯片的需求也大增,其公司成爲今年股市上表現最好的公司之一。所以,現在英偉達公司有錢了。
如果成功收購ARM,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GPU制造商、芯片巨頭要將全球最大的芯片架構(IP)供應商收入囊中,一個芯片“巨無霸”即將誕生。引用英偉達的聲明原話,就是將打造AI時代的世界頂級計算公司。
爲什麽軟銀支持出售ARM呢?
因爲軟銀缺錢。四年前,以320億美元購入ARM的軟銀集團現在陷入增長困難,這筆交易的成功也將爲其帶來豐厚的回報。
今年4月,軟銀集團的財報公布了自1994年上市以來最大的虧損,2019財年,公司預計運營虧損1.35萬億日元(約125億美元),淨虧損7500億日元(約70億美元),這也是軟銀15年來首次年度淨虧損。
英偉達如果成功收購ARM,將給中國企業帶來什麽影響?
用《華爾街日報》的說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爲即將迎來的“至暗時刻”。事實上,對于整個中國的半導體産業來說,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做爲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華爲,海思的麒麟、鲲鵬系列芯片都基于ARM構架。其中麒麟芯片在“斷供”後,已經無法生産,而一旦美國政府再對ARM構架發出禁令的話,連設計都恐怕難以進行了。
截至目前,英國、美國和中國官方都沒有就這筆收購交易表態。
02
在美國芯片巨頭企業並購另一個重要芯片公司,中國曾經就投下了“否決票”。比如,在2018年7月25日,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美國高通要收購也是全球十大芯片公司之一的荷蘭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作價440億美元,洽談曆時19個月, 最終被中國一票否決。
今年1月,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公布了2019年全球半導體企業營收情況,總收入4183億美元,同比下降11.9%。美國Intel公司重回世界第一,韓國三星公司退居第二。中國則沒有企業上榜。
前十名分別是:Intel、三星、SK海力士、美光、博通、高通、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東芝存儲、恩智浦。
當時,美國媒體曾形容,“這個世紀交易,因爲中國說不而告吹”。
爲什麽中國會投“否決票”?
高通公司是是全球手機芯片業龍頭老大,于1985年創辦,芯片銷量超過近百億片,中國大多數的手機,尤其是高端手機,都使用高通的芯片。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高通更是如魚得水,在並購消息熱炒的時候,高通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
而高通打算收購的恩智浦公司,是由飛利浦分拆出來的,在汽車及家居等領域的半導體市場,有很大的優勢,市值曾一度沖上400億美元。兩家公司並購,可說是“強強聯手”。
不過,由于兩家公司的銷售是面向全球的,因此如果要合並的話,必須得到包括美國、歐盟、中國、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等9個關聯國家或地區的監管部門一致同意,才能夠順利完成。
之所以設立這道程序,是因爲擔心這種“強強聯手”的並購會帶來壟斷。
以高通和恩智浦在芯片行業內的産品占有率,這個擔心並非多余。而且,高通最終將價碼提升至440億美元,並承諾爲恩智浦的100多億美元債務買單,肯定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高通本來以爲最難通過的是歐盟的反壟斷調查,所以在公布收購交易前連番向歐盟讓步,例如承諾收購成事之後,在8年內會繼續提供恩智浦MIFARE技術。高通最後取得了8個關聯國家或地區的監管部門的同意,只差中國。
中國政府強調指出,中國是根據《反壟斷法》而否決此項並購計劃,與中美貿易糾紛無關。美國政府也拒絕就中方的決定加以置評,但是,輿論普遍認爲高通的並購計劃很可能是美中貿易戰的一大犧牲品。
如果這個交易放在特朗普上任之前,中國很可能就會通過。但是,特朗普政府向中國開打貿易戰,並不斷以各種“莫須有”的理由對中國華爲、中興等高科技實施制裁“卡脖子”,因此中國不批准高通的收購申請,也在預料之中。
反觀美國,也不是像他們說的那樣。
世界半導體行業十大公司之一的博通(Broadcom),曾經出價1300億美元要收購高通。這個博通本來也是美國公司,但是2016年被新加坡的安高華收購,成爲一家由新加坡控制的美國公司。
博通爲了能讓自己收購高通的交易得到通過,專門向總統特朗普承諾,一旦交易獲得通過就會把總部馬上搬到美國。但這個交易仍遭到特朗普反對,理由是博通並購高通“會危害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說白了,就是美國芯片巨頭,絲毫不容其他國家控制。
道理都是同樣的,爲什麽美國可以,中國不可以?
特朗普拒絕博通收購高通的理由,“是可能會危害國家安全”。可是,從中興事件到美國政府對華爲公司的多次打壓,誰都明白只要美國政府一聲令下,就能禁止美國的芯片公司供應芯片給中國公司。
如果中國同意高通並購歐洲公司恩智浦,若再出現美國政府肆意禁售的情況,就連恩智浦不能賣芯片給中國企業,這是不是會危害到中國的國家安全呢?
英偉達收購ARM公司,當然也存在著同樣的擔心。
03
前面提到,一旦收購成功,中國智能手機的專利根基就被美國公司捏在了手中。除此之外,從未來發展來看,芯片領域先進架構主要有兩個大方向:英特爾X86和ARM。比起X86,ARM由于具有體積小、低功耗、低成本等特點,發展潛力巨大,甚至可以被稱爲“未來的架構”。
一位通訊領域專家告訴筆者,ARM架構最近的表現尤爲亮眼:
今年6月,基于ARM架構的日本超級計算機Fugaku奪得全球“Top500”超算排行榜第一名,一改過去由英特爾X86處理器與英偉達GPU加速卡壟斷的局面;
同一天,蘋果公司宣布,旗下Mac系列産品將在未來兩年內,放棄使用英特爾芯片,改用自研芯片Apple Silicon,而這也是基于ARM架構;
隨後,亞馬遜也上線了自行研制的服務器芯片,向x86統治的雲端硬件領域發起了沖擊。
此外,比起功耗高的X86,ARM架構在物聯網領域也具備明顯的優勢。
由此可見,一旦ARM被美國公司收購,處于美國公司的控制下,對中國的芯片産業發展而言,將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寡頭並購,關乎市場競爭,根據中國《反壟斷法》及相關規定,如果兩家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營業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無論是不是牽扯到中國企業,都要納入中國的反壟斷監管之中。
很明顯,不管是ARM還是英偉達都是滿足這一條件的,同時中國還是ARM的最大市場,所以並購案無疑是需要得到中國審批的。
專家告訴筆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否決這起收購案,對這種對我們芯片産業帶來巨大影響的交易堅決地說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否決之後,也不能高枕無憂。因爲在中美科技實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這其實也是一件“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的事情。未來,美國政府很可能在其他高科技領域對中國發起新的攻擊,試圖窒息中國企業。
爲此,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放棄幻想,痛下決心,走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
一方面,由于自主研發、創新需要5-20年的周期,在此期間也需要爲國內技術成長留下空間。所以在一些不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上,我們可以跟美國談判,花錢來換取一些目前所需的東西;
另一方面,要含淚前進,切切實實地搞自主研發。這將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也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