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1月11日,財政部、一行兩會等監管部門領導對養老金投資、長期資金入市、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發聲,釋放重磅信號!
要點速覽
注重投融資平衡發展,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促進養老投資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需要長短結合、多措並舉
進一步提高養老金投資的多樣化程度,增加配置權益性資産和另類資産
制定出台第三支柱養老金積累的投資收益免稅的相關政策
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適時擴大海外資産配置比例
“兩步走”謀劃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制改革
盡快完善稅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政策,研究制定將個人儲蓄轉化爲個人儲蓄養老金的政策措施
閻慶民:注重投融資平衡發展
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第二十四屆(2020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多次強調,要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閻慶民表示,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良好開局體現在五方面,一是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順利落地,二是加強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三是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四是推動證券法修訂,加大法治供給,五是其他改革舉措有序推出。
閻慶民指出,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序推出,包括新三板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再融資改革方案已完成公開征求意見,改革公募基金産品注冊機制,推動放寬中長期資金入市限制,2019年共上市14個商品期貨期權品種,股票股指期權試點擴大,滬深300股指期權已上市等。
閻慶民強調,要加快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一是以注冊制改革爲契機,完善發行、上市、交易結算、退出等基礎制度;二是加強頂層設計,凝聚各方合力,持續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三是注重投融資平衡發展,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行業機構增強財富管理能力;四是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五是加強開放條件下風險防範能力和監管建設能力。
他指出,當前我國金融體系呈現“貨幣多、資本少”的特征,需要優化融資結構,提高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他強調,與傳統銀行相比,中國證券基金機構市場競爭力仍然較弱,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穩定性作用的能力待提升。他還表示,權益類基金數量仍然較少,投資端中長期入市資金應該增加。
範一飛:多措並舉促進
養老投資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0年首季峰會上表示,促進養老投資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需要長短結合、多措並舉。
具體看,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制定適合養老投資的金融監管辦法,減少資本市場風險因素,增強養老資産投資意願。如定期開展養老資産管理人資格評審,實現優勝劣汰。
二是按市場化原則完善投資運營體制機制,提升養老金管理機構投資管理能力。針對居民金融素養普遍不高的實際情況,應大力發展專業化機構投資者,在保障個人知情權、參與權的基礎上,爲養老金持有者提供更加簡明、個性化和靈活的養老金投資服務。
三是擴大投資産品範圍。國際市場低利率環境可能持續相當時期,應堅持長期投資原則,容忍適當的風險敞口,進一步提高養老金投資的多樣化程度,增加配置權益性資産和另類資産。
四是完善投資回報考核機制,例如借鑒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做法,以扣除通脹之後的長期平均回報水平作爲考核基准,避免養老金投資決策過度關注市場短期波動。
五是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服務養老體系的經驗較爲豐富,引入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養老金投資管理可引進好的經驗和做法,促進養老基金管理人之間良性競爭,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此外,可借鑒國際經驗,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適時擴大海外資産配置比例。
“除了上述政策之外,還需要財政稅收政策的引導以及國有企業改革等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範一飛稱。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賦能,爲養老金管理和投資創造了更好條件。
在養老金投資經營方面,金融科技也大有可爲。範一飛認爲,一是金融科技可降低參與門檻,增強金融普惠,並方便投資者選擇個性化的養老服務。二是科技手段可在優化投資系統的同時保證資金安全和投資收益穩定。三是利用金融科技有利于養老基金提高運營管理效率。
此外,範一飛強調,在積極利用金融科技助力我國養老金投資的同時,也要意識到技術自身可能存在缺陷,必須審慎制定養老金管理與養老金投資相關科技運用的指導綱領和法律法規,保護投資者權益。我們將密切關注金融科技服務養老投資中的各種問題,例如未來若各大養老金投資管理機構都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構建投資産品平台,可能需要制定統一的行業性信息交換標准,以便利用戶比較、選擇投資管理人。
黃洪:“兩步走”謀劃
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制改革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0年首季峰會上認爲,謀劃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制改革可以分兩步。第一步,根據現實情況著力補足養老金保障缺口。大力發展“收益保障、長期鎖定、終身領取,互助共濟”的商業養老保險,尤其是發揮“終身領取”和“互助共濟”的功能,這將對補足我國養老金體系缺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第二步,根據更高要求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在我國養老體系發展到一定階段,三支柱養老體系更加均衡,養老金替代率接近70%的國際水平之後,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就可以提上議事日程。通過鼓勵發展商業保險、理財、信托、基金等各類形式的養老金融産品,提供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住房養老、商業養老等各種形式的養老安排,將爲我國養老體系建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養老保障和財富管理需求。
爲更好推動第三支柱養老體系改革發展,黃洪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加強戰略謀劃,從國家重點發展戰略的高度謀劃第三支柱養老金的發展。把這項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當中,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適應第三支柱養老金涉衆性強、調整難度大的特點,從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增強第三支柱養老金制度設計的科學性、前瞻性、系統性和包容性。
第二,完善政策支持。一是政府出台多種政策激勵措施,加強宣傳引導,提升個人養老意識,鼓勵個人增加養老金積累,促進第三支柱在較短時間內形成規模。二是盡快完善稅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政策,包括擴大試點範圍,提升個人繳費額度等。三是研究制定將個人儲蓄轉化爲個人儲蓄養老金的政策措施。四是制定出台第三支柱養老金積累的投資收益免稅的相關政策。
第三,深化改革開放。鼓勵設立專業養老機構,進一步激發第三支柱養老金市場發展活力。深化養老産品開發,服務供給等領域的改革,支持市場機構,根據群衆需要有針對性地開發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産品,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鼓勵國際專業養老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充分發揮國際機構在風險定價、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優勢。
第四,加強能力建設,完善第三支柱養老基礎設施。在現有金融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加強資源整合,推動信息系統的集成化、標准化,夯實商業養老機構長遠發展的根基。
鄒加怡:將結合試點情況
推廣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11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0年首季峰會上表示,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建設多支柱養老金保障體系勢在必行。從人口周期看,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從體系構成看,三個支柱的發展不均衡,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第一支柱的占比偏高,第二、第三支柱占比偏低。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這樣一種結構比較容易出現第一支柱獨木難支的局面,因此需要加強第二、第三支柱的發展。從覆蓋率和保障率看,存在區域上的不均衡。從投資回報看,養老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有待進一步提升。
她介紹,經過多年努力,我國三支柱養老金保障體系初見雛形。作爲第三支柱的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在前期探索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國際經驗,開展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下一步將結合試點情況進行推廣。
鄒加怡強調,應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統籌推進我國養老金保障體系建設。一是把握好加快發展與均衡發展的關系。下一步可以遵循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思路,按照先各省統籌,再全國統籌的步驟,加大中央調劑和轉移力度,守住及時足額支付基本養老金的底線,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同時,鼓勵發達地區加大對企業年金、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支持力度,積極探索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爲其他地區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提供借鑒。
二是把握好保障水平和可持續性的關系。在基本養老方面,應該在對我國人口和年齡結構變化、未來支出需求、可動用財力等因素進行充分分析和精准測算的基礎上,建立動態模型,並遵循精算平衡的原則,探索適應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動態管理框架。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也要遵循市場化原則,合理確定繳費比例和保障水平,確保長期可持續性。
三是要把握好資金安全和適當收益的關系。養老保險投資首先要確保安全性,其次再兼顧收益性和流動性。從國際經驗看,高度市場化的養老金管理機構,可以適當提高權益類等高收益資産的比重。
四是要把握好個人投資和政策支持的關系。政策支持應當明確重點,立足于兜底線和引增量,保障基本養老金的支付,另一方面,積極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引導和激勵企業和個人加大第二、第三支柱的投資。應當側重發揮政策杠杆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養老保險,爲人民老有所養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記者:彭揚 歐陽劍環 昝秀麗
養老投資與市場的關系不可小看!央行副行長爲此提了六大建議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爲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可持續性帶來嚴峻挑戰,對宏觀經濟運行、金融穩定發展産生重要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高度重視養老體制改革和養老金融發展等問題,並持續開展了研究。
11日,在2020年全球財富管理首季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提出:
在預籌積累模式的養老制度下,養老基金管理與資本市場關系密切,需要促進養老金投資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這就需要長短結合、多措並舉。而金融科技的賦能,爲養老金管理和投資創造了更好條件。
推動形成良性互動
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正從現收現付的養老金籌集模式爲主向預籌積累制爲主轉變,養老保障的待遇標准從待遇水平確定型(DB型)爲主向繳費水平確定型(DC型)爲主轉變成爲必然趨勢。
範一飛表示,在預籌積累模式的養老制度下,養老基金管理與資本市場關系密切,需要促進養老金投資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一方面,預籌積累模式的養老制度強調個人養老責任,避免了道德風險,但同時將家庭部門的短期儲蓄變成了“長錢”,有利于發展直接融資;
如果通過專業機構運營,實現養老基金長錢與企業股權融資和長期限債券的期限匹配,可有效支持“去杠杆”。
另一方面,養老保障體系改革可促進機構投資者發展,增強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中國資本市場長期以來缺乏中長期投資者、波動性大、炒作風氣濃,削弱了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實力。
養老金投資的長期性、專業化、多元化等屬性將驅動金融市場進一步成熟化。
利用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契機大力發展專業化機構投資者,有利于優化金融市場結構。
具體而言,促進養老投資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需要長短結合、多措並舉。
對此,範一飛提出了六點建議: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制定適合養老投資的金融監管辦法,減少資本市場風險因素,增強養老資産投資意願。如定期開展養老資産管理人資格評審,實現優勝劣汰。
二是按市場化原則完善投資運營體制機制,提升養老金管理機構投資管理能力。針對居民金融素養普遍不高的實際情況,應大力發展專業化機構投資者,在保障個人知情權、參與權的基礎上,爲養老金持有者提供更加簡明、個性化和靈活的養老金投資服務。
三是擴大投資産品範圍。國際市場低利率環境可能持續相當時期,應堅持長期投資原則,容忍適當的風險敞口,進一步提高養老金投資的多樣化程度,增加配置權益性資産和另類資産。
四是完善投資回報考核機制,例如借鑒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做法,以扣除通脹之後的長期平均回報水平作爲考核基准,避免養老金投資決策過度關注市場短期波動。
五是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服務養老體系的經驗較爲豐富,引入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養老金投資管理可引進好的經驗和做法,促進養老基金管理人之間良性競爭,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六是借鑒國際經驗,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適時擴大海外資産配置比例。
金融科技賦能
當前,我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金融與科技螺旋叠代、交叉融合,爲金融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金融科技賦能,爲養老金管理和投資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峰會上,範一飛認爲,在養老金投資經營方面,金融科技大有可爲。
一是金融科技可降低參與門檻,增強金融普惠,並方便投資者選擇個性化的養老服務。
傳統投資顧問服務門檻高、費用貴。在人工智能強大算力的支撐下,投資顧問可通過智能算法和投資組合優化等理論模型在投資參考、動態資産配置再平衡等方面爲每一位用戶提供及時高效的個性化服務,既大大提升公衆參與養老金投資的熱情,也有利于幫助投資者理解並選擇合適投資産品。
二是科技手段可在優化投資系統的同時保證資金安全和投資收益穩定。
養老金投資機構可從全球多個數據供應商的系統中收集數據和分析結果,並以此創建與客戶退休目標相關的投資解決方案;還可以用最新科技手段處理投資管理中的複雜性,更好地開展市場研究,並通過風控分析來構建更優秀的投資組合。
三是利用金融科技有利于養老基金提高運營管理效率。
養老基金機構追求高運營效率以有效控制成本,必然需要利用最新科技研發自動化工具、優化工作流程,尤其需要利用金融科技從內部治理、風控流程和風險隔離等方面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保障資産安全。
此外,範一飛提醒,在積極利用金融科技助力我國養老金投資的同時,也要意識到技術自身可能存在缺陷,必須審慎制定養老金管理與養老金投資相關科技運用的指導綱領和法律法規,保護投資者權益。
範一飛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密切關注金融科技服務養老投資中的各種問題,例如未來若各大養老金投資管理機構都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構建投資産品平台,可能需要制定統一的行業性信息交換標准,以便利用戶比較、選擇投資管理人。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韓宋輝
微信編輯:李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