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五環外OUTSIDE,作者 | 小志,編輯 | 張假假
外貿工廠陷入兩難
疫情不僅打破了人們平靜的日常生活,也給許多行業帶來了沖擊:口罩、睡衣、海運……外貿更是首當其沖。
2020年,因疫情“黑天鵝”事件引發的全球需求井噴,帶來了整個外貿産業鏈上下遊的連鎖反應,作爲世界工廠的長三角和珠三角訂單紅紅火火,卻也有人力/原料/海運等極大的變數。
2021年,外貿行業又面臨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亞馬遜封店潮沖擊波、國際海運供應鏈瓶頸難解、“雙碳”目標、能耗雙控等政策影響……舊問題還沒解決,新的變量又相繼入場。
2022年,俄烏沖突加劇外貿企業的經營壓力、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全球通脹水平擡升,俄羅斯對外收付大部分金融渠道被關閉,更是加大了彙率風險,外貿的發展不容樂觀。
行業局勢瞬息萬變,從暴漲到暴跌,從天堂到地獄,後疫情時代抖擻的一縷灰塵,落到誰身上都可能是一座大山。
訂單縱使有千般好,一個捉襟見肘的海運問題,都足以讓人寸步難行。眼見風雲千樯,從事外貿相關行業的國人們正在疫情下奮鬥、掙紮········
01、“詭異”繁榮:捧得越高,可能就摔得越慘
“又愛又恨,這是幾十年難遇的反常現象”
雖然已經有心理准備,但當小朱帶我來到他們公司郊外的倉庫時,我還是忍不住在心裏驚歎了一番。寬敞明亮的大庫房裏,貨物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與之對比則是庫房空蕩的外圍,運貨的卡車小半天才來一輛。
像是被遺忘的一座寶藏山,寂靜,荒涼,偶爾還能聽見風掠過的聲音。
“去年生意是真的好,我手裏家居類目的産品訂單起碼翻了四五倍。”直到九點才遲遲下班的小朱,和我感慨道。
小朱今年27歲,是一家大型跨境電商公司的運營,在這行工作已經三年了,工資有相當一部分的提成來自所運營的跨境店鋪收入。他說,外貿訂單大漲,全國都是這麽個狀況,但倉庫出貨困難讓人很難受。
這種幾十年難遇的反常現象,讓他又愛又怕。
這輪訂單上漲,主要是國外供需失衡所致,而供需失衡的最大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國外工廠因爲疫情而大規模停産或減産,訂單就給到了國內。
但同時,大量貨輪來往使得港口擁堵,部分外國港口還受疫情影響不定期封鎖,這兩者都導致海運運力降低,運費高漲,出貨便成了問題。
2021年10月29日攝 擁擠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矶港
“這還是表面的。”小朱說道,從他的黃鶴樓裏抽出一根煙,再抽出藏在裏面的一只打火機,點著。
“海運出不去,老外收不到貨,就在別處下訂單,越收不到貨越恐慌,越下單,其實很大部分是虛假需求啊。一但收到貨,恐慌的虛假需求部分瞬間消失。我們被捧得越高,就有可能到時候摔的越慘。”
虛假需求這個話題,就像存在在外貿出口型企業心中的一個幽靈,如果翻開微博,會發現已經有不少類似的擔憂聲音出現。
這就是外貿人口中所謂的訂單陷阱,這實際上是一個極特殊外界因素改變引起的産業異相,
“海外疫情讓中國以外的很多國家産能斷檔→海外訂單爭先恐後湧入中國→原材料價格暴漲→工廠火力全開→出貨量激增→刺激企業主擴大産能→機器設備漲價→疫情導致全球物流循環卡殼→一櫃難求→貨物出不去→企業收不回來貨款……”
如果不能及時踩刹車,企業資金鏈斷裂幾乎會成爲必然。
訂單危機演化路徑
“那能不能讓客戶先給錢?”我問。小朱一聽這話,詫異地轉過頭看著我。
“一看你就沒有做過跨境生意,全憑想象。就中國的工廠都海量去了,別說還有越南、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你家要先款後貨?那客戶就找別人買去了,漲價兩元都跑別家買。”
小朱還提到,線下經濟的大幅萎縮,令線下門店從業者湧入線上,這件事讓他這種小運營員很頭疼,因爲這加劇了亞馬遜、速賣通等外貿平台的競爭壓力,內卷得很厲害。
他指了指自己被迫“卷”出來的熊貓眼:“呐,你看,咱以前就沒受過這種委屈~”
這種壓力下催生了很多瘋狂的操作。一些紅海類目排名靠前的賣家,會在晚上12點後開始攻擊競爭對手,刷差評,鋪貨擺同款,大打價格戰,第二天早上又恢複正常,凶險程度堪比叢林遊擊戰。
作爲美國最大零售業電商的亞馬遜,對于這種現象一向嚴懲不貸,于是就有了2021年亞馬遜的大規模封店潮。據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2021年6月份統計,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亞馬遜平台上被封店的中國賣家就超過5萬,造成行業損失金額估計超千億元。
“那你怎麽看現在的外貿局勢?”我問。
小朱抽著煙頓了一陣,說:“現在訂單確實在漲,但競爭很激烈,想進入市場一定得瞅准類目供需比,供過于求,賣家都撈不到好處。”
外貿繁榮,海運則更甚。在上海做國際貨運代理的老何,今年賺得盆滿缽滿。
“欸~現在在貨代裏面,就看誰跟輪船公司關系好,拿到櫃子就賺得了錢,拿不到櫃子就賺不了錢。有了櫃子,隨便你開價。”老何靠在椅子上笑呵呵地說。
他透露,疫情前,從中國到越南最小的貨櫃要300美金一個,疫情後翻了兩三倍,現在至少也要一千多美金/櫃。
2021年6月份的外貿暫落箱價格
這樣一種緊張氛圍猶如興奮劑,無可否認地澆鑄著上海作爲全球第一大港的自信。貨代員們確信他們的港口正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睥睨歐洲的鹿特丹,蓋過東南亞的新加坡,傲視日本的神戶港,不斷聚攏著這滾滾而來的海洋賜予的財富。
但危險,也在同一時刻孕育。
02、兩難:一邊産能不足,一邊大量庫存積壓
供應鏈雙向壓力之下,豈有安卵?
“産能不足是真的”李小姐上來就先說了一句。
24歲的李小姐在一家生産貿易一體化的機器外貿公司工作,時不時的,她就需要帶客戶去往偌大的工廠驗貨,或是參觀嚴謹精密的機器車間流水線。
李小姐接著補充,有些原材料是需要進口的,而外國出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將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調;在國內,由于“雙碳”目標、能耗雙控等政策影響,能源和原料價格也在上升,說罷,她輕輕歎了一口氣。
內外交困之下,包括李小姐公司在內的許多工廠都出現産能不足的現象。
據了解,鋅的價格從2020年6月的每公噸2500美元漲至目前的3800美元。鍍鋅需要用到天然氣,所以天然氣價格也大漲。美國的汽油零售價在2021年9月也飙漲了24%。
“對了,彙率變動的影響也很大,之前美金有突破7,現在只有6.3幾,國內原材料特別是銅上漲很快,所以價格調整了很多次,我們公司今年的銷售額增長點很大一部分也和彙率和價格上漲有關。”李小姐突然想起來說。
但衆所周知,人民幣升值雖然有利于企業購入大宗商品,降低采購成本,但這對于出口企業來說,會影響國際市場競爭力,只有保持基本穩定,才能降低彙率風險。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認爲,2022年全球供應鏈不會有多大好轉,地緣政治、疫情、能源問題、美元浮動等都在持續左右著供應鏈問題。
除了産能不足,另外一個大問題就是大量庫存積壓。這歸因于海運價格暴漲,空派海派延誤。
外貿公司倉庫
李小姐的公司今年就新租了一個倉庫用以放置庫存。他們一般采用FOB的貿易方式(FOB,英文“Free On Board”的縮寫,意爲裝運港船上交貨,亦稱爲離岸價格),所以客戶會自己出運費。一般運費只會占貨值的千分之幾,影響不大,雖然上漲後也明顯開始翻倍。
在送到港口之前的所有運送貨物的費用還是李小姐自己的公司承擔,這部分也有漲價。
“聽很多客戶說,因爲海運遲緩或者海運費用增加,他們不願意定整櫃導致倉庫爆倉;還有的廠家租倉庫,擴産能,就是在賭年後翻倍的海運費能降低,然後一舉出擊;但有些已經堅持不下去,積壓了太多庫存,已經開始處理比如枕頭之類的貨物。”李小姐繼續說道。
爲了減小供應鏈壓力,饒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美國沃爾瑪公司(Walmart)、亞馬遜、家得寶(Home Depot),也已經陸續加入“天價”租船運輸的行列。
畢竟爲了保證貨物准時交付,價格再高貨主也願意支付。
2021年10月22日拍攝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矶附近海域等待卸貨的集裝箱貨輪
“我有一個也在上海的閨蜜,他們公司出口貨物也是FOB的,貨出不去倉庫擠爆。生産部放假已經兩周,她說待了十年從來沒經曆過這種狀況。”談起閨蜜的工作,語氣中可以明顯感覺到李小姐的擔憂。
倉庫的爆棚,生産成本的上升,都指向減産,而生産部的減産,意味著裁員。
這就是她擔心的原因,而且外貿行業在過去的兩年間,離職的人數很多,失業率明顯升高。
疫情給這些安穩紮根多年的外貿從業者們一種壓抑的不安全感——訂單、原材料、彙率、海運費,大起大落,無常而迅捷。看起來,一縷風,一次命運的轉變,就會將他們撣進蝕本的角落。
百尺高樓,何以堅守?
03、警鍾:口罩危機會卷土重來嗎?
外貿行業的種種詭異表現,讓不少人聯想到了前兩年的一個死亡案例——口罩行業。
2020年口罩行業從極度繁榮、到出現瞬間崩塌而導致全行業巨額虧損,和這其實是一個道理。因此,外貿公司應該注意訂單陷阱,不能盲目擴大産能導致最後陷入危機。
入夜後,上海洋山港依舊燈火通明
面對疫情的沖擊,也有受影響不多的外貿公司,楊媽媽所在的公司就是一個。
作爲出口機械部件的外貿公司員工,楊媽媽負責的産品大部分都是鑄造的。她的公司擁有健全的國內工業供應鏈,並不依賴進口材料。
“保險起見,我們沒有擴大産能,因爲知道一旦對手複産,訂單可能又會回流。目前有些低端落後或可替代性強的産業我覺得岌岌可危。”楊媽媽說。
以越南爲例,2021年有很長一段時間越南制造業被疫情影響停擺,但越南現在生産很正常,那麽越南的訂單勢必會慢慢回到當地。
機械部件的需求基本上不會消失,但是有些行業例如服裝的需求會消失。比如歐美澳一旦封城,居民不出門,也就不買冬天衣服,過段時間解封了,也只會買春天衣服。一個季度的需求消失,全年訂單縮水1/4。
“所以說,實體生意一定要保守,穩住現金流,可以少賺,絕不能虧。”電話那頭,楊媽媽沉靜地說。
04、迷霧行船,長贏,才是真的贏
當下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往供應鏈完整化多元化的方向改變。
據悉,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投入了大量資金制定致力自給自足的供應鏈4.0計劃,日本政府撥款千億日元資助日企生産線移回國內。2021年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上,歐洲理事會主席範佩龍稱,現在有一種朝向孤立主義的趨勢,其目的是避免過度相互依賴。
外貿工廠在積極生産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國際政策的變化,識別階段性需求,理性規劃生産周期。
後疫情時代,我們有十足的理由相信,中國外貿作爲一個整體在這諸多困難中所表現出的韌性、創造力和勇氣。
但迷霧行船,每一個外貿人都需時刻警惕,審慎前進,畢竟在這一輪行業大變局中,訂單陷阱也許比疫情要來得更隱蔽,更致命。唯有保持審慎警惕的態度,才能更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