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巴西班讓集裝箱碼頭。 (資料圖) 新華社 發
2020年,世界經濟在新冠疫情重擊下深陷危機,在全球各國努力下逐漸複蘇,2021年將迎來充滿希望的反彈。但前路並不平坦,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世界經濟仍不得不在艱難中前行。
百年一遇的經濟衰退
百年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百年一遇的經濟衰退。據世界銀行、經合組織(OECD)等機構最新預測,世界經濟增速2020年將下降4.4%和4.2%,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爲上世紀30年代以來之最;全球九成以上經濟體同步陷入衰退,爲世界經濟史罕見。
一是短暫反彈後再陷停滯,經濟複蘇一波三折。2020年上半年,各國經濟直線下墜,尤其第二季度,全球經濟增速總體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近10%;國際産業鏈供應鏈遭嚴重破壞,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全球貨物貿易量前三季度同比下滑8.2%,全球直接投資上半年萎縮近半。主要行業都遭受沉重打擊,娛樂、餐飲、旅遊、交通等涉及人員面對面往來的服務業損失尤其嚴重。到了下半年,在各國抗疫情、穩經濟的努力下,世界經濟普遍觸底反彈,多國在第三季度創增長紀錄。但好景不長,9月之後,隨著新一波疫情來襲,經濟活動再受限。
二是複蘇進度不一,世界經濟分化加劇。發達國家整體衰退約5.8%,發展中國家總體下行3.3%,程度稍緩。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稍好,日、德次之,英、法等衰退嚴重。據英國智庫“經濟學人”等最新預測,2020年,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爲-3.8%、-7.5%、-6.4%。發展中經濟體,中國、土耳其等複蘇較快,中國在第三季度末已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全年可實現2%左右的增長;印度經濟跌幅達9.8%,基本把過去兩年多的增長全部抹去;拉美整體下滑7.8%,陷入“百年來最嚴重衰退”;其余板塊也不樂觀,俄羅斯下跌4.4%,東盟整體下降3.8%,中東北非負增長5.8%,南部非洲整體下降4.4%。
雖然如此,總體而言,全球經濟最危險的時刻或已過去,隧道盡頭亮光漸現。
前景光明但充滿險阻
世界經濟之所以能看到光明,最關鍵的因素是疫苗,以及各國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救助政策。
預計2021年第二、三季度,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消費、投資、貿易等將穩步回升,世界經濟將快速修複反彈,增長4%~6%。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繼續引領全球增長,發達經濟體隨後跟進,世界經濟將由2020年上半年的普遍性衰退轉爲普遍性複蘇,預計2021年末季,世界經濟總體將恢複到疫前水平。
據OECD最新預計,中、美、歐、日、印等主要經濟體2021年將分別增長8%、3.2%、3.6%、2.6%和7.9%。
但世界經濟複蘇前路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一是疫苗的不確定性,其效果如何仍存變數,生産、配送、接種等環節都面臨阻礙。預計2021年下半年疫苗才能在主要國家基本普及,在這之前,經濟活動難以放開。
二是刺激政策能否持續。2020年全球主要國家總共已投入11萬億美元刺激經濟,後續很難再大規模“供血”。
三是宏觀經濟的穩定性。一些國家財政緊繃,債台高築,如果“斷鏈”,可能溢出波及全球。
四是地緣政治與社會矛盾風險。曆次經濟危機,均引發持續的社會危機,比如美國的族群矛盾升級,西方仇外、排外以及右翼極端思潮上升。這些都不利經濟穩定。
長期創傷短期難愈合
綜觀曆史,曆次大疫情都對世界經濟留下永久性的“傷疤”,後遺症平均長達三四十年。新冠肺炎疫情同樣將給世界經濟帶來長期性影響。
比如,疫情加重全球債務負擔。據國際金融港協會統計,2020年全球債務規模將超過277萬億美元,占全球GDP比重將達到365%。其中,發達經濟體債務占GDP的比重達到432%,且仍在上升。美國新增債務約爲發達國家總額的一半,到2020年底其總體債務規模將達到80萬億美元。曆史經驗表明,巨額債務最終總是會以某種方式,成爲經濟增長的負擔,並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
此外,疫情拉大了社會貧富分化。近數十年來,全球化自由化快速發展,已經使得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社會階層分化固化,導致西方反全球化、民粹主義思潮泛起,影響社會穩定與經濟增長。疫情大大加劇了該分化進程,讓社會收入結構更加不均衡。
疫情還導致勞動參與率快速下降,永久性失業增多,以及遠高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企業破産潮,加劇了世界經濟“長期性停滯”。只是,疫情也加速了數字經濟、現代醫藥等新一輪産業革命,爲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希望。
(《半月談》,作者:徐飛彪,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金磚國家暨G20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