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越南,與越南簽署了《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兩廊一圈”戰略對接的合作備忘錄》。自此,越南正式成爲中國開展“一帶一路”合作的國家之一,中越合作也開始邁向新的高度。
作爲東盟之一的越南,自古以來跟中國的淵源頗深,在五代十國之前,越南的一部分領土長期屬于古中國的統治範疇,所以越南的很多風俗和建築都有中國文化的影子。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越南人也喜歡玩中國象棋,而且不乏可以與胡榮華、許銀川一爭高下的高手。中國象棋是中國文化的縮影,由此可見越南對中國文化有著深深的認同感。
越南長期以來一直把中國作爲他們的效仿對象,如果說當年的蘇聯是中國社會主義的“老大哥”,那麽中國就是越南進行社會主義改革的“老大哥”,畢竟對于越南來說蘇聯太遠了,還是學中國方便一些。
1930年2月3日,越南共産黨在中國香港成立,領袖是胡志明。
越南共産黨充分借鑒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帶領越南人民依托當地豐厚的礦産資源和農業産品,加上擁有多個海港的地域優勢,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奮鬥,在經濟、文化、社會方方面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986年,越南共産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越南國家主席長征認爲越南的前景一片光明,應該繼續學習中國的先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打開國門,擁抱世界文明。
同時他還不忘給民衆畫出一張大餅,稱要在5年之內經濟超越中國。
其實有夢想有目標並不是什麽壞事,能夠成爲越南的趕超對象,不正說明中國的日益強大嘛。
只要能夠堅定不移貫徹改革開放道路,切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共同繁榮的終極目標,中國並不在意越南放出的豪言壯語。
如今30多年過去了,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當初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已然近在咫尺。而越南卻似乎離他們目標越來越遠了,不但被中國遠遠落在了後面,甚至還要舉債度日,舉步維艱,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越南,占地面積約33萬平方公裏,比雲南省略小一些,人口98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之一。
越南北部與中國接壤,西鄰老撾、柬埔寨,東南部有狹長的海岸線,這裏的礦産資源極其豐富,其中煤、鐵、鋁儲量較高,還有豐富的海油儲備。
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資源儲備,越南都擁有媲美日本、韓國的過硬實力。在他們實行改革開放初期,曾經享受過“世界工廠”帶給他們的巨額紅利。
作爲中國的近鄰,越南學著中國,利用本國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吸引大量境外資本到國內辦廠投資,甚至很多中國消化不了的訂單都會轉到越南,讓他們做代工,比如三星和富士康等大公司都選擇去越南建廠。
如果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那越南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國走過的道路迅速成爲越南的“前車之鑒”,成功的就學過來,失敗的就放棄。
越南借鑒了大量中國的發展經驗之後,更加注重實業的發展,也更重視本土企業發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少走了不少彎路。
中國非常樂意看到越南的發展成果,畢竟同爲社會主義盟友的國家已經所剩無幾,能夠爲鄰居和盟友趟趟路,積累經驗,分享成果,無論對彼此還是對世界來說都是一樁幸事。
得益于越南港口衆多的優勢,當地的經濟增長方式是典型的外資外貿驅動型,增速極快。
大量外資的不斷湧入讓越南國內經濟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大量出口商品創彙更加起到了經濟助推劑的作用,讓越南實體經濟乘上了一架雲霄飛車。
更難能可貴的是,越南對外資的態度立場鮮明,他們只歡迎那些高科技企業或者國際知名大公司落戶,而對于那些以獲取資源爲目的以及可能造成環境破壞的投資方案,要麽會被加以限制,要麽就直接扔進垃圾桶。
對于一些中小投資,越南也不會照單全收,而是選擇一些本國急需的行業引入,目的性很強。
在那個年代,得益于越南在招商引資方面的出色表現,當地經濟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前提下,得以保持高速穩定增長。
所以說,在上世紀90年代越南高速發展時期,別說中國了,在越南人眼中,亞洲就沒有把任何一個亞洲國家放在眼裏。
這也就是爲何越南領導人會在1986年放出豪言,要把教會他們改革開放的老師甩在身後的原因。
那麽越南如願在5年後經濟趕超中國了嗎,口說無憑,我們來對比一組數字:1991年,越南的GPD是96億美元,而中國是3834億美元。這個差距還是有點大的。
當然了,兩個國家的體量不一樣,GPD總額我們勝之不武,那就比比人均GPD。1991年,中國的人均GPD是300美元,而越南只有100美元。
如果說這兩點還不夠,我們就再來比較一下兩國的GDP增速,1991年中國的GPD增速爲9.3%,越南只有5.96%。
這組數字非常簡單明了,無論是人均還是總GPD,亦或是GPD增長率,越南跟中國都存在較大的差距,看來越南主席當年放出的豪言壯語,最終還是落空了。
究其原因,越南在招商引資方面做的的確很好,很值得借鑒推廣,但他們忽視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本國産業發展嚴重失衡。
我們常說的三大産業包括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其中農業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根基,畢竟民以食爲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在越南的經濟比重中,農業所占的比例確是最小的,他們出口的農産品也都是低附加值的初級産品,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産品,說白了就是農業發展非常原始落後。
越南的第一産業不行,第二産業也不強,本國的工業非常孱弱,不但門類不全,産能效率還非常低下。
工業出口商品中,外資企業是絕對的主角,占據總出口額的七成,內資企業的出口比例還不到三成,總結下來就是工業依賴外資嚴重,內生動力不足。
還有一點,去過東南亞旅遊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那邊大多數人都沒什麽文化,只是靠做手工賺取微薄的收入。
越南也不例外,人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具有大學及以上學曆的只占到全民的7.3%,科技創新能力嚴重不足,這就直接導致本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滯後,難以與世界的發展速度接軌。
因爲創新能力不足帶來的連鎖反應,導致越南本土企業生産出來的産品缺乏國際競爭力,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表現都比較羸弱。
占據越南企業總數95%以上的都是私企,私企中的絕大多數又是抗風險比較差的小微企業,這也爲越南經濟高速發展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
更讓人唏噓的是,越南的經濟長期依賴外資推動,維持一片表面繁榮的背後,卻是越南政府的債台高築。
越南政府的高層非常希望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經濟騰飛,但是本國的儲蓄率很低,不足以支撐大型項目的建設,所以不得不從其他國家進行貸款,來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開始,越南的外債數額就開始迅速增加,從2000年的130億美元,到2010年的450億美元,2016年的800億美元,截止到2017年底,越南的公共債務就超過了千億美元大關,占據當年GDP的63.7%,政府債務也占到了52.6%,外債率爲43.1%。
2017年越南的外債規模陡然放大,原因有二:第一,泰國釀酒集團用50億美元收購了越南西貢釀酒公司,成立了一家新公司BEVERAGE,新公司要發展,需要大量資金,于是母公司爲其做背書,向泰國和新加坡銀行多次貸款;
第二,當年很多信用機構爲了完成任務,低成本推廣外幣貸款以賺取利差,也變相導致了越南公司的貸款額激增。
越南人嘗到借錢的甜頭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一邊享受著GPD高速增長帶來的快感,一邊卻要承受高額債務帶來的天價利息。
長期以來,越南政府債務在GPD中的占比一直在50%左右徘徊,這在發展中國家當中算是比較高的。
對比一下中國,去年中國的外債負債率僅爲15.5%,還不到越南的三分之一,說整個越南是舉債度日一點都不爲過。
銀行並不傻,如果不是看好越南不錯的家底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加上各種精算師的推演計算,怎麽可能輕易把大量資金借給他們呢。在放貸人的眼中,借錢給越南,就是放長線釣大魚。
而對于越南來說,外債對本國經濟的確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經濟增長也有一定的助力。對于官方發展援助項目而言,這些資金被普遍用于教育培訓、醫療衛生、基建、扶貧和農村建設當中,在越南生産生活方方面面都起到了極爲重要的作用。
問題主要出在越南政府身上,他們並沒有清晰規劃這些資金的使用目標和具體實施方案,也沒有根據外債能夠促進出口量産生利潤的遠離來適當提高外彙幫助還債。
正是由于越南政府的頭腦簡單加上疏于管理,使得很多本來應該運營不錯的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問題頻出,有資金監管不到位造成的腐敗問題,有責任心不強導致的工程問題,平白造成了大量資金的無謂損耗。
另一方面,越南政府的意識也不到位,簡單地把發達國家對自己的ODA(發展援助資金)當成一種贈予,其實對方也是要回報的。
舉個例子,2017年,ODA到賬的執行資本占總注冊資本的48%,而越南能夠用于償還的結算資金僅有27%,根本就不足以償還,所以只能延長債務的還款時間。
總是明年還今年的賬,長此以往,總的債務就跟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貸款人發現情況不妙,自然不可能繼續放貸,這就導致越南很多的新項目無法按時開工,經濟發展也陷入停滯。2021年,越南GPD增長率僅爲2.58%。
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我們無法去評判對錯,如今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周邊各國,讓“一帶一路”政策在沿線國家落地開花,才能夠爲中國應對變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越南作爲中國向南走出國門的第一站,雖然目前依然飽受債務困擾,但是其發展潛力同樣不容忽視。我們還是應該跟越南政府一起努力,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局面,互利共贏,共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