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面對中國經濟增長壓力增大、中美貿易談判各種不確定性,國際資本市場唱衰人民幣的雜音不斷,傳統金融大國英國卻看好人民幣的“錢途”,悶聲發大財。據《金融時報》網站最近報道,去年底,倫敦人民幣交易量超過英鎊對歐元交易量。英格蘭銀行數據顯示,去年10月人民幣日均交易額達到730億美元,這凸顯了英國作爲中國以外全球最大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地位。
2012年,倫敦金融城發起了倫敦人民幣離岸發展中心的計劃。同期,新加坡、法國巴黎、德國法蘭克福、盧森堡等都在爭當或已成爲當時具有一定實力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在這輪比拼中,英國起步不是最早,但憑借傳統金融大國的遠見、判斷力和行動力,它一騎絕塵,取代人民幣首個海外離岸中心新加坡,也超越歐元區首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城市法蘭克福,使倫敦成功坐穩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外彙交易中心的“寶座”。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超過36%的人民幣交易發生在英國,法國和新加坡的交易均在6%左右。人民幣交易在倫敦如此活躍和迅猛,一個重要原因是英中經貿往來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大大提升。據英國財政部數據顯示,目前英國已是歐洲人民幣支付業務發展最快的市場。2018年前8個月,中英兩國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實際收付總額爲2500億元,與前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50%,在貨物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超過20%。
人民幣交易在英國廣受歡迎並不奇怪。近年來,中英兩國金融創新舉措接連落地。2014年,英國政府發行首支人民幣主權債券,規模爲30億元人民幣,期限爲三年。這是西方國家發行的首支人民幣主權債券,也是全球範圍內非中國發行的最大一筆人民幣債券,受到海外投資者的青睐。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穩步推進,中英雙方還決定開通“滬倫通”,讓上海和倫敦兩地滿足一定條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到對方資本市場上市交易存托憑證,進一步打通兩地市場的交易。“滬倫通”預計今年內將很快如期“通車”,這無疑將深化中英金融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盡管外界近一年來一直唱衰中國經濟,但2018年人民幣的國際化卻在穩健中提速。據中國央行公布的統計數據,2018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5.11萬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2.66萬億元。截至2018年12月,海外投資者一共擁有1.5萬億人民幣債券,其中約四成是2018年的新增投資。另一方面,在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中國已和數十個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把人民幣納入外彙儲備,越來越多的國家和跨國企業把人民幣作爲結算和支付手段。
增加人民幣在本國金融市場的份額,對不少國家而言,紅利是顯而易見的。以英國爲例,倫敦作爲全球最大的外彙交易中心,在人民幣離岸交易中領先,不僅有利于維護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還會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英國原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曾預計,主宰人民幣離岸市場可能會給英國帶來數十億英鎊的稅收。這對身陷漫長而混亂的“脫歐”過程的英國而言,格外有意義。英國央行一項報告顯示,去年倫敦人民幣兌美元交易量首次超過英鎊兌歐元的交易量,一定程度上幫助抵消了“脫歐”過程中英鎊交易量的下滑,有助于鞏固倫敦作爲全球最大外彙交易中心的地位。
目前,英國很擔憂倫敦能否保住其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地位。如果“脫歐”沒有妥善安排,甚至出現“無協議脫歐”,將給英國金融機構帶來重大挑戰和風險。據荷蘭金融監管機構預測,英國脫歐後,估計有30—40%的原設在英國的歐洲金融機構將遷到荷蘭,荷蘭有望成爲歐洲金融交易的中心。果真如此的話,“脫歐”給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帶來的沖擊將不容小觑。
開放金融市場與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大行動。倫敦作爲獨占鳌頭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需要把握機遇、順勢而爲。可預期的是,有綜合國力和龐大外彙儲備作爲支撐,人民幣幣值穩定性在不斷增強,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明朗、空間巨大。“兩頭在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是中國金融創新最前沿的孵化器,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也是“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從現實和長遠看,它更是中國和相關國家共同的曆史性機遇。(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