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席卷、經濟低迷、通貨膨脹、供給沖突等成爲2022年全球經濟“萎靡不振”的主要關鍵詞。在這個宏觀經濟市場背景下,跨境電商生存環境愈發惡劣,迎來行業洗牌周期。
1
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
近日,聯合國發布《2022年年中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該報告指出正處于疫情恢複期的全球經濟可能又到了一場新危機的邊緣。
俄烏兩國的沖突使得尚處于複蘇階段的全球經濟遭到破壞,擡高的糧食和大宗商品價格加劇全球通脹壓力。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不確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業,進一步削弱了短期經濟的發展。
美國作爲全球經濟大國,也無法在這次全球經濟危機中幸免于難。報告對美國GDP的預測是2022年增長2.6%,2023年增長1.8%。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的整體通脹率(headline inflation)創下40年來新高。首先是大幅上漲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産生多領域連帶效應,很多經濟體的核心通脹率顯著上升即是其反映。
勞動力市場緊張持續——失業率或接近新低,工人短缺,工資上漲保持高位,也是通脹壓力的持久來源之一。
在5月19日《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中,多位經濟學家提出了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
“衰退風險很高,高到令人不適,而且還在上升。”穆迪分析的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表示,“要引導經濟走出困境並免于下行,美聯儲的政策要非常巧妙,還要一點運氣。”
比奧密克戒更可怕的是人們的悲觀情緒,比美國加息更可能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是縮表。爲了抗擊持續通脹,美國6-8月每月縮表475億美元,9-12月進行翻倍每月縮表950億美元,也就是接下來的7個月裏合計縮表5225億美元,換算人民幣35000億人民幣,也就意味著未來的日子裏市場上的錢少了,企業的資金流緊張了,美國人手裏的錢更少了,消費者沒有能力消費了。
2
美國消費者信心低迷
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美國民衆個人儲蓄率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已降至4.4%,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出現的最低水平。儲蓄的降低意味著消費支出也將隨之下降,美國民衆的購買力受限,而消費在美國GDP的占比高達70%,可見美國居民儲蓄率的降低對國民經濟傳遞著危險信號。
美國經濟分析局網站截圖
另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從4月的65.2降至5月初的59.1。
密歇根大學研報截圖
該指數也側面表達了美國民衆在持續通脹背景下對經濟的看法。部分消費者表示,在未來一年內,他們的收入增長水平甚至沒法跟上通脹的速度。
而在經濟複蘇不確定的背景下,全球大多數國家的消費者就會對于未來經濟的預期信心不足,從而采取一種偏向保守的消費策略,消費者購買意願也會下降。
3
跨境電商平台困境
根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亞馬遜虧損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2億元),這是其自2015年以來首次財季虧損,與去年同期盈利 81 億美元相比,業績大幅下降。同時亞馬遜平台中國賣家的銷售占比已從最高的60%下降至今年5月的約42%。
電商巨頭在今年也遭遇瓶頸,主要存在以下現狀:
1同質化競爭激烈,平台廣告費用大增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跨境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同質化嚴重,使得各類殘酷競爭成爲常態,行業利潤被大幅縮減,導致“實力不足”的平台暴雷事件頻發。
以亞馬遜平台爲例,每年最後一個季度經曆了假日購物高峰後,第二年前一兩個月通常會迎來一個相對的淡季——流量、銷售額環比有所下降。但今年的平台流量下滑得更爲嚴重。
過去一年amazon.com大盤流量走勢
2經營成本上漲,營銷費用增加
與亞馬遜平台流量下滑不同的是,亞馬遜經營成本價格卻一路猛漲。亞馬遜逐年上漲的運營成本,包括廣告費、倉儲費及FBA費用。據悉,2021年底亞馬遜廣告單次點擊價格高達1.33美元,較年初上漲了43%。
對于跨境電商賣家而言,廣告營銷費用是其成本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筆錢花得值不值,要看廣告營銷帶來的轉化率如何。再加上APP限制平台無法獲取跟蹤,精准營銷失效。所以就目前來看,亞馬遜的廣告營銷費用與其轉化率並無明顯的正關系。
在4月底,亞馬遜就以成本上漲爲由,開始在FBA配送費用的基礎上向賣家征收燃料費。同時,亞馬遜也向賣家發布了收取長期倉儲費的通知:
圖源:亞馬遜公告
3平台政策多變,大量賬號受限
2021年亞馬遜以整頓平台市場爲由,大肆掀起封號潮,頻頻洗牌動作使大量賣家慘遭封號且申訴無門,最終宣布裁員甚至破産。這也導致部分賣家撤出亞馬遜轉戰其他跨境平台,亞馬遜爲此流失大量賣家。
4
跨境電商賣家困境
1原材料成本上漲,利潤空間縮小
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是構成了其銷售商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有53%的賣家表示當下重點關注的問題是原材料成本的問題。直到今天,幾乎所有的原材料還在持續上漲,即使是一些成本控制比較強的企業,也陷入了持續性的虧損。
圖源:國家統計局
數據表示,2022年4月份,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0%,環比上漲0.6%;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8%,環比上漲1.3%。1—4月平均,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8.5%,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上漲11.2%。由于國際價格上漲和國內需求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也會越來越多地傳遞給最終用戶。
2頭程價格波動,時效無保證
疫情蔓延加劇出口物流的壓力,港口擁堵、海運費居高不下、集裝箱一“箱”難求等現狀,導致頭程價格飄忽不定,時效也無法得到保證。
此前國內疫情反撲,多家船公司發布船期變更及業務調整通知,頭程時效無法得到保證。
據報道,隨著上海解封,海運、空運口岸貨量已基本恢複至正常水平的90%以上。並且機構表示, 國內疫情逐步好轉,港口集裝箱業務呈恢複性增長,已呈現出邊際改善的趨勢。
與上海出貨量恢複的同時,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也連漲三周。
據上周最新一期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數據顯示,SCFI指數已上漲0.78%至4208.01點。本輪上漲主要由亞洲區間航線帶動,呈現供應鏈前期物流需求,其中:
- 上海到波斯灣每TEU運價3039美元,單周上漲297美元,漲幅10.83%;
- 上海到新加坡每TEU運價1044美元,周漲35美元,漲幅3.4%;
- 上海到越南胡志明每TEU運價835美元,周漲69美元,漲幅9.0%;
- 上海到印尼每TEU運價1143美元,周漲57美元,漲幅5.25%。
- 另外,上海到南美線每TEU運價6702美元,周漲215美元,漲幅3.3%。
另一方面,歐美線由于集運公司預期上海複工複産後會有較大貨量,部署了較多船舶,但是初始貨量不如預期,仍處于下跌狀態。
- 上海到歐洲每TEU運價5855美元,周跌10美元,小跌0.17%;
- 上海到地中海每TEU運價6570美元,周跌19美元,小跌0.29%;
- 上海到美西每FEU運價7710美元,周跌66美元,小跌0.85%;
- 上海到美東每FEU運價10231美元,周跌274美元,跌幅2.6%。
3預期過高,庫存積壓嚴重
經曆了突飛猛進的2020年,市場對跨境電商增速預期過高,因此在2021年初大量賣家囤貨,但未曾預料亞馬遜封號、庫存積壓嚴重,清貨和裁員成爲跨境電商圈內的關鍵詞。
4馬太效應,跨境賣家差距明顯
馬太效應即成功遞增效應,所謂的“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馬太效應很好的揭示了商業競爭中真實而殘酷的一面,任何賣家、企業,一旦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或進步,産生積累優勢,就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也就是說成功是有遞增效益的。
跨境電商作爲重資産行業,存在一定的資金壁壘。若沒有雄厚的物質基礎,抗風險性較低,在低谷期難以扭轉虧損狀態,而大型賣家資金實力雄厚,更容易扭虧爲盈並更快實現盈利攀升,因此兩者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明顯。
5
跨境電商還能不能入局
1彙率走勢有利于跨境出口
彙率波動對于跨境電商的影響更像是一把雙刃劍,既間接推升了美元彙率利好出口,也實質性影響了跨境電商行業的供應鏈和運營。”專業人士曾表示,“以消費電子行業爲例,跨境電商的毛利水平相對高于傳統外貿企業,在受到物流延遲、淡旺季等市場因素影響下,從訂貨生産到回款周期往往長達3-6個月。而去年四季度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彙率波動超過2%,意味著企業在定價和現金流管控中被動地接受彙率波動可能導致淨利潤的損失。”
據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彙率持續在6.30上方附近波動,該季人民幣平均彙率爲6.3504,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1%,漲幅較上年同期縮減5.5個百分點。
2美國關稅減免有助于貿易
3月2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聲明稱,重新豁免對352項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適用于在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之間進口自中國的商品。
這些商品此前得到關稅豁免的許可,但目前已過期一年多。去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將重新豁免549項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並就此征詢公衆意見。
然而,最終只豁免了549項中的352項,包括泵和電動機等工業部件、某些汽車零部件和化學品、背包、自行車、吸塵器等消費品。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也稱,這有助于相關産品的正常貿易。
3政策不斷加碼,跨境電商綜試區已達到132家
近年來,爲了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國家在政策層面不斷發力支持。
自2014年起,政府工作報告每年都會提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內容,從擴大試點、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到降低關稅、支持海外倉建設等。在此基礎上,政府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各項具體政策不斷出台。
2022年年初,國務院批准了新設27個跨境電商綜試區,這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七年時間裏的第六次擴圍。截至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已達到132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充分發揮跨境電商作用。這是跨境電商連續第九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正在推動我國跨境電商不斷擴容,發展邁上新台階。
跨境電商是一股時代洪流,我國有持續的政策和科技創新,有強大的供應鏈和制造能力等優勢,2022年也將成爲中國品牌出海的最好時機。中國將從一個貨物出口大國轉型蛻變成爲一個品牌出海大國,使中國智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