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過去25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保持了穩定。下一個25年,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以及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都將給香港帶來發展機遇。但是香港也面臨一些挑戰,需要聚焦民生發展、避免泛政治化的重現,抓好青年教育、實現人心回歸,守住金融市場風險底線等等。
2.近年來,新加坡大有趕超香港的趨勢。兩座國際化城市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接近,但在金融領域,實際上二者各有側重。新加坡的外彙市場交易量比香港規模要大,但是香港的資本市場比新加坡大得多,2021年一年的成交量爲41萬億港元,是新加坡的22倍,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3.越南經濟快速增長,主要還是抓住了全球産業調整和轉移的機遇,實行對外開放,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尤其是亞洲資本。但越南的崛起,目前並不會對中國造成太大沖擊,因爲包括深圳在內的多座城市,很早就在主動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發展科創産業,正好能適應傳統制造業的部分轉移。從整個區域來看,是互補、合理的。
4.“一國兩制”的優勢、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金融基礎設施具備固有優勢,這是香港在國際經濟、貿易、金融競爭中的三大核心競爭力。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的金融、科研實力都位居前列,也可以作爲大灣區、“一帶一路”重大建設項目的融資平台。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香港號》,我是陳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由來已久,但近些年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外圍的政治經濟也存在不確定性,香港要做好哪些防範以鞏固這一地位?隨著東南亞地區崛起,尤其是新加坡金融領域競爭力的不斷提升,以及越南在出口貿易的後來居上,香港要如何把握“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發展契機,提升核心競爭力?《香港號》香港回歸25周年系列專訪,請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永遠榮譽會長譚嶽衡太平紳士一起聊聊。
下一個25年 香港將面臨這些挑戰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譚先生您好!回歸25周年之際,您從一位香港金融業界的知名人士,成功當選了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您爲何選擇參政?
譚嶽衡:我在香港工作了25年,正好今年也是香港回歸25周年。過去25年裏,我一直從事金融工作。作爲中資金融企業,在做好公司經營管理工作的同時,我們也在商言政,承擔社會責任,一直在香港的社會工作中發揮一些力量。
去年以來,特區實行新的選舉制度,新制度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作爲在香港工作了20多年的中資背景從業人員,我們有機會作爲代表性的一方來參選。我在金融界積累了一些經驗,希望以自己專業所長,爲香港社會做貢獻,促進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這25年一路走來,中資金融業界的專業人士,在香港這座城市的重要性也是越來越彰顯,包括中資券商的數量不斷攀升,中資及內地企業在港股市值占比也已經超過70%。我們知道,香港最自豪的名片就是國際金融中心。新時代我們要怎樣提升競爭力?在下一個25年,您覺得香港有哪些新機遇和新挑戰?
譚嶽衡: 過去25年,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保持了穩定。剛才您說了一系列的數字和情況,確實印證了這一點。未來香港面臨著很好的發展機遇,當然有挑戰。
一方面是機遇。
我們更好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保證“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國安法的實施,使香港社會進入安甯,給中資企業或國際投資者,營造一個很好的營商環境。同時,大灣區的建設,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給香港創造無限的商機和發展機會。
還有“一帶一路”的建設 ,香港作爲對外連通的橋梁。 作爲“一帶一路”的融資中心、專業服務中心,香港的優勢也很大。 “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是香港特區新一屆政府提出的口號。 現在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創科發 展、再工業化、綠色發展,這些都提上了議事日程。 所以,未來香港充滿了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是挑戰。
首先,香港社會要有強烈的共識來聚焦民生、聚焦發展,避免過往泛政治化的重現;其次,要抓緊解決教育和青年問題,教育是根本,抓好教育,才能真正實現人心回歸。年輕人是社會關注的重點,要給青年向上發展的機會;再次,政府改革、提升政府效率也很重要。香港長期以來實行“大市場,小政府”、“積極不幹預”。現在不一樣了,像北部都會區建設這些,都需要提升政府的效率,縮減一些不必要的流程。
最後一點挑戰,是要守住風險的底線。 香港是個國際都市,資本是自由流動的。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下,外部因素對香港金融市場的沖擊會很大。所以,要加強風險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作爲國家金融風險的外圍屏障。
香港金融業避免系統性風險的三個錦囊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在立法會,您非常關注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外圍政治經濟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可能給香港帶來的影響。您認爲,香港應該怎樣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産生的系統性風險?
譚嶽衡: 在香港,資本是自由流動的。人民幣還沒完全國際化,資本項下的可兌換還沒完全放開,尚有一道屏障。但香港是沒有屏障的,所以要避免産生大規模風險震蕩。
第一 ,香港金融風險管理的基礎設施要建設好;第二,對市場沖擊的監測和防範要加強;第三,一些基本的制度還是要有預案。當然,我們的聯系彙率制度是非常穩固的,銀行體系也非常健全。但還是要有效地做好不同情景下的壓力測試,制定好一旦遇到強烈沖擊時的應對措施。我相信香港的監管機構,在金融市場主體的方方面面都有考慮。
“新港之爭”被熱議 股票市場香港勝出無疑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剛回歸不久,香港曾成功擊退了索羅斯對港元的做空,在亞洲金融風暴中,穩定了香港的地位。回歸後我也做了多年財經節目,看到香港的資本市場,市值和成交量都在不斷上升。但近年來,國際形勢更加趨于政治化,也給香港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有媒體報道說新加坡的發展勢頭很猛,有趕超香港之勢,似乎在某些領域已有超越的迹象,您怎麽評估這樣一個局面?
譚嶽衡: 大家也在熱議這個現象。其實,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早在“亞洲四小龍”時期就已經是並列的。二者在文化背景、曆史源頭、人口、面積,這些方面都比較接近。所以人們很容易把香港和新加坡,去做一些比較。實際上在金融領域,他們各有特色,側重不同。比如說,香港是以資本市場爲主,新加坡可能在外彙市場會領先一些。
但是,大家說的新加坡是不是發展很快,要超越香港?這要客觀地評價。可能在某些指標,新加坡領先一點,但是很多大型、比較重要的指標,香港依然穩固。比如說股市,香港的資本市場比新加坡大很多:新加坡的股票市值才4.6萬億港元,香港是42萬億港元,是新加坡的9倍。再看股票交易量,新加坡一年成交量大概是1.9萬億,去年香港一年的成交量是41萬億,是新加坡的22倍,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新加坡海港。圖源:視覺中國
當然新加坡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說,外彙市場交易量比香港規模要大。 2019年,新加坡每天交易6400億美金,香港是6300億。所以,它也有它的優勢。在財富管理方面,大家都認爲新加坡走得更快,確實有這個情況。比如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就比香港發展得更好,新加坡現在有400多家“家族辦公室”,而且每一家的規模(都)達到1億美金,領先香港。
所以,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方面各有側重。但是,總體規模上,新加坡跟香港不可同日而語。
近兩年,由于2019年“修例風波”等事件,香港可能曾出現過資金、人才外流,新加坡或趁機就吸納了一些人才和資本。隨著香港國安法的落地實施,同時新選舉制度出台、營商環境改善以及一系列建設的開展,香港重回吸引人才、資本的軌道將指日可待。整體來說,香港具有更大的優勢和前景,未來可期。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譚先生用數據詳細比較了香港和新加坡各自的優勢。您覺得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
譚嶽衡: 我認爲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有三。第一,是“一國兩制”的優勢。一國之本,兩制之利,它都占了,既可以發揮香港固有的優勢,又能利用國家給它的支持和便利。
第二,香港有“互聯互通”這一武器。 背靠內地,有巨大的市場,通過互聯互通,把內地的資本、人才、資源都聯通起來。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所有的這些互聯互通,都爲香港的資本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第三,香港的金融基礎設施具備固有優勢。 包括成熟度高、人才密集、法制健全、低稅率等等。所以,這些方面的核心競爭力疊加,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應是很有信心的。
“後起之秀”越南變身新世界工廠?對中國來說並非沖擊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另外,越南一季度出口總額超出深圳多達277.5億美元,您如何看越南的後來居上?
譚嶽衡: 這個問題非常好。越南作爲一個後起之秀,它的快速發展有一定規律性。第一,區域産業發展的轉移,有一定規律性;第二是産業結構,全球産業結構調整的轉移,也有一定的規律。
越南的經濟增長較快,主要還在于越南抓住了全球産業調整和轉移的機遇。 它的一些數據表現比較好,比如說進出口,增長都很快,今年一季度的增長大概在15%。
越南這一情況,也是過往許多工業化國家曆經之路的一個延伸。所有的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都應該實行對外開放。越南抓住這麽一個時機,實行了對外開放。它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尤其是亞洲資本,用來發展自己。
比如,近些年越南發展其加工貿易,跟很多國家都建立了良好的聯系。包括跟歐洲簽訂自由貿易協議,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的聯系也得到加強。短時間吸引了大量亞洲和其他地區的資本。
從産業轉移來看,像韓國三星、美國蘋果公司等等,這樣一批終端設備的制造企業也將其一部分工廠轉移到越南。越南正好借助于這種轉移,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所以,這是全球産業結構轉移和調整的一定規律性在越南的延伸,形成了它自己的特色。
越南電動汽車工廠工人在組裝電動汽車。圖源:視覺中國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對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對深圳或整個大灣區,越南的崛起會否帶來沖擊?
譚嶽衡: 我認爲不叫沖擊,因爲我們自身也主動適應了這種調整。 爲什麽叫主動適應?因爲我們很早就開始實行科創産業的發展,實現自身産業結構升級。
深圳很早就成爲我們整個區域內創新投資發展的一片熱土。深交所的創業板,發展也是如火如荼。整個大灣區,像廣東、深圳在科創産業的發展,已經走在亞洲地區的前列。多年以來,我們主動進行産業結構調整、産業升級,正好能適應傳統制造業的部分轉移。我認爲從整個區域來看,這是一種互補,是合理、有效的。
大灣區比肩硅谷 利用三地機制走特色之路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在大灣區整體發展中,您認爲香港應該扮演什麽角色?
譚嶽衡: 我們通常說的大灣區是“9+2”個城市。在大灣區中,香港本身就是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領頭城市。在大灣區的建設中要發揮好領先優勢,香港該從哪些方面去帶頭?
一個就是金融。香港既是大灣區的主要金融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要發揮好這一功能,成爲大灣區重大建設項目的融資平台。包括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深圳和香港兩岸的口岸經濟發展也需要巨大的資金,這正好給香港的金融市場提供了巨大的融資機會。從金融市場角度來牽好頭,發揮這個功能平台作用,就能更好地實現大灣區的跨越式發展。
除了金融,還有創科。科研實力、研究能力,在香港的大學裏表現都非常好。過往的問題,就在于這種科研成果怎樣實現商品化和産業化,中間缺乏一個橋梁。正好香港現在在加強這一方面的建設,彌補這一缺口。香港的創科産業發展起來,跟深圳對接,大灣區成爲整個亞洲地區創新科技的源頭指日可待。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從研發到融資到産品,美國硅谷能形成一條比較好的産業鏈。有人說,大灣區將成爲亞洲硅谷,對于這樣的說法,您怎麽看?有沒有比對性?
譚嶽衡: 有些方面可以比對。但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有其獨特之處,畢竟它是全球首個跨越三個地區、法律制度和稅制都不一樣的灣區。
未來若幹年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更重要的可能是規則和機制的銜接。各地法律體系、監管體系不一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實現規則、機制、監管上的有效銜接,讓一些共同的東西在大灣區三地共同實施,我想這也是跟“一國兩制”一脈相承的。所以,利用好“一國兩制”以及三地機制和規則對接、銜接的優勢,大灣區的發展一定有其成功的特色。
香港最有條件成爲全球“一帶一路”的融資平台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在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您爲何認爲香港具有獨特的優勢?
譚嶽衡: “一帶一路”對香港很重要,香港對“一帶一路”也很重要。我認爲,未來香港會是“一帶一路”最主要的融資平台。
從全球的金融市場來看,美歐市場很難成爲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主體融資的地方。但是“一帶一路”有一些優質項目,有巨大的融資需求。而內地的深圳、上海這些市場並沒有完全開放,只有香港市場的條件最有優勢。
香港要主動地形成資本市場的“一帶一路”國際板。同時,借“一帶一路”發展的機遇,提升香港市場的國際化水平,讓更多優質企業和建設項目來發行債券和發行股票集資。首先發展“一帶一路”的債券版,國際的債券市場。等條件成熟,再發展“一帶一路”股票的國際板,使香港資本市場成爲“一帶一路”真正的融資中心。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在不遠的將來,大灣區會否成爲東南亞地區的經濟中心?
譚嶽衡: 我覺得,現在的大灣區某種程度上已經是東南亞地區裏一個活躍的經濟中心。未來若幹年,通過北部都會區、雙城三圈的建設,大灣區所有城市的共同發展,將讓這種活躍程度越來越高。在全球大灣區的比較中,它更加脫穎而出。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非常感謝譚先生。從金融專業多層次剖析了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優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香港的核心競爭力,第一是“一國兩制”的優勢;第二是背靠內地有巨大的市場,通過互聯互通,聯通內地的資本、人才、資源;第三,香港的金融基礎設施成熟、人才密集、法制優勢、低稅率等。因此,把握好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發展契機,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定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