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9.2%。我國對東盟進出口總值1.24萬億元,增長26.1%;其中,對東盟出口6834.8億元,自東盟進口5606.0億元。中國—東盟貨物貿易額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4.7%,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今年,也是中國-東盟對話關系的30周年,東盟多國都在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的早日生效和實施。新加坡大華銀行(中國)董事總經理兼批發銀行部主管鄭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當企業走向東盟的時候,投資活動、貿易活動都不僅限于一個國家,而是覆蓋東盟整個地區,“這個布局與RCEP擬實施的‘原産地累積規則’相通”。
值得注意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企業跨境交易和投融資需求也正日益增長。鄭濬表示,“大灣區的企業活力大、創新意識強。目前已經有很多大灣區企業選擇到東南亞發展,也有很多大企業在向我們咨詢東南亞市場的機會。”
同時,針對要在東盟進行經貿活動的企業,鄭濬提醒:“東盟有超過6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和成本優勢,特別越南、馬來西亞其實是全球産業鏈再布局時重點考量的國家。中資企業走向東盟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在這個過程中,彙兌成本、收益、風險等都必須事先做好評估。”
東盟市場生態圈與RCEP緊密相通
疫情沖擊之下,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依然實現逆勢增長。根據商務部數據,2020年我國與東盟進出口總額達6846億美元,同比增長6.7%。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雙邊貿易關系繼續加強。
“去年由于疫情沖擊,國際上的地緣政治、經濟等都受到了影響。但一個積極的現象是,有越來越多的中企把目光放到了東盟國家身上。”大華銀行(中國)批發銀行部董事總經理鄭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鄭濬介紹,目前東盟的整體商業活動發展十分蓬勃,中企在東盟的投資與貿易熱情高漲,“一個很好的趨勢是,目前在東南亞國家發展的除了有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到東南亞的意願也很高,這對供應鏈來說是一件好事。”
“東盟的整個市場生態圈對我們而言是獨一無二的,因爲它是一個成片狀、聯結的網絡,而不是一個單個點的獨立網絡。”鄭濬表示,“而這個布局與RCEP擬實施的‘原産地累積規則’緊密相通。”
關于RCEP的“原産地累積規則”,海關總署關稅征管司司長姜峰曾闡釋道,“假如我國一家工廠生産冰箱出口東盟,生産中使用了韓國的壓縮機及其零部件,超過冰箱總機價格的60%,如果適用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由于沒有達到規定的區域價值成份40%的原産地標准,出口東盟不能享受關稅減讓。但在RCEP項下,韓國壓縮機可以視爲區域的原産材料加以累積,出口東盟就可以享受關稅減讓。”對于RECP成員國而言,意味著産品關稅減讓門檻的進一步降低。
目前,東盟多國都在積極推動RCEP的早日生效。RCEP由東盟在2012年發起,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成員于2020年正式簽署,是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RCEP一旦生效和實施,必將對中國-東盟貿易與投資活動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鄭濬表示。
數字産業成爲投資新轉向
2021年1-3月,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2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86.6億元人民幣,占同期總額的17.8%,較上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其中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老撾、泰國和柬埔寨等東盟國家是主要投向地。
大華銀行與香港科技大學新興市場研究所合作發布的《“一帶一路”在東盟》報告也曾指出,在“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中國成爲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投資力量。據該報告截至2020年11月的統計,“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對東南亞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和建設項目分別增長了85%和33%,其中大部分FDI爲新設投資或新項目投資。
“早在2011年,大華就設置了外國直接投資(FDI)咨詢部,通過建立成熟的合作夥伴網絡,包括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和專業服務提供商等,支持企業在海外落地,爲幫助中國企業制定市場准入策略,大華還在(FDI)咨詢部下設成立了專門的中國服務部。”鄭濬介紹。
據統計,在過去十年,大華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咨詢部已爲3500家國內外企業到東盟拓展業務提供了協助,其中中資企業占比45%。
值得注意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企業跨境交易和投融資需求也正日益增長。鄭濬表示,“大灣區的企業活力大、創新意識強。目前已經有很多大灣區企業選擇到東南亞發展,也有很多大企業正在向我們咨詢東南亞市場的機會。”
據悉,目前大華銀行已在大灣區建立了6家分支機構,以支持數字科技、通訊電子、環保創新等企業進入東南亞市場。
在投資領域方面,數字産業正成爲中企在東盟的重點投資方向。“以馬來西亞爲例,馬來西亞正在大力發展“工業4.0”,推動高附加值産業,並著力提升數字經濟的競爭力,而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主要發力于制造、高科技、環保、新能源等先進領域,與當地支持政策和産業不謀而合。在過去5年裏,中國連續在制造領域成爲馬來西亞最大投資國,我相信接下來大家對東盟高新制造業、數字産業的投資前景依然會十分廣闊。”
不僅僅在馬來西亞,數字産業在東盟愈受重視。今年1月,首次東盟數字部長系列會議召開,通過了《東盟數字總體規劃2025》,旨在促進2021-2025年間的數字合作,將東盟建設成一個由安全和變革性的數字服務、技術和生態系統所驅動的領先數字社區和經濟體。
“數字産業日漸發展,我們的企業都很聰明,在向海外發展的時候,基本都會在數字化的大框架下進行資金投入與産業准備。”鄭濬介紹,對于大華等銀行機構而言,TMT、高端制造行業等已是其重點支持的行業。
可持續融資助力綠色“一帶一路”
東盟國家的綠色經濟也正加速發展。如越南在2020年引入直接購電協議(DPPA)機制,旨在繼續推動越南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發展,馬來西亞也于同年宣布啓動第四輪大規模太陽能(LSS)采購計劃,此項計劃主要是爲大力吸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
在博鳌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期間,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主任馬駿曾表示,目前已有39個全球的大型機構簽署了該原則,這些機構管理著高達48萬億美元的資産,並共同承諾要在“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加強綠色低碳投資。
“對應地,綠色貸款成爲了重要的融資工具。”據鄭濬介紹,截至2020年末,大華銀行已提供了110億新加坡元的可持續融資,包括綠色貸款、可持續發展項目貸款。
2021年3月,《大華銀行可持續發展債券框架》正式啓動,是大華銀行可持續發展全面規劃的重要組成。4月,大華銀行成功完成新加坡首單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是全球首個由銀行發行的可持續發展類雙期債券。
據悉,此單籌資主要用于爲綠色建築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符合條件的企業或項目,以及爲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構或項目提供融資或再融資。例如,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新加坡小微企業提供臨時過渡貸款,以幫助企業穩定員工就業、克服疫情所帶來的挑戰。
人民幣使用量正不斷擴大
中企要“進軍”東南亞市場,需要重點注意哪些問題?
鄭濬提醒,東南亞各市場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行業需求和發展狀況,中國企業要在不熟悉的商業環境下站穩腳跟,必須要在落地前到當地市場進行實地考察,對是否適合在當地做業務做一個科學的前期評估,“落地是指落到整個生態圈的問題,包括政策、法律、稅務、商會、合作夥伴等等,落地前的風險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運營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等”。
鄭濬向21記者表示,“真正在當地開展業務的時候,企業就有多層次金融需求,大到構建自己的投資結構、現金流管理、融資、跨境結算,小到日常的一系列銀行和現金業務,員工的工資發放等等。”她強調,貨幣流動性和收支便利性往往是一個企業跨境發展的最基本需求。
“目前東南亞市場流通的主要還是當地貨幣,因此企業有很多針對東南亞貨幣的需求,以避免對美元的二次彙兌,降低成本,控制彙兌風險。”鄭濬介紹,大華銀行爲此推出了人民幣與東南亞貨幣之間的特色彙兌、融資和套保一站式方案。“舉個形象的例子,我們有個客戶是從馬來西亞進口榴梿的,之前一直開的是美國的信用證。如果用林吉特和人民幣實現直接互換,可以幫助規避彙率風險,對買方和賣方都很有利。因此,我們在去年推出了林吉特的信用證,爲客戶提供了極大便利。”
鄭濬向21記者指出,在中國和東盟雙邊經貿活動中,人民幣的使用正不斷擴大。去年,大華銀行集團整體人民幣的結算量增加了12%。在此背景下,大華銀行針對性地推出了中泰直連跨境資金池方案等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和現金方案。據悉,中泰直連跨境資金池方案已經于今年年初上線,旨在幫助跨國企業集團在境內外開展跨境資金余缺調劑和統一管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