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危機與挑戰,充滿創意與開拓精神的青年人如何接招?2020年是中國與新加坡建交30周年,9月27日,上海——新加坡青年創新合作對話會“雲端”開啓。來自企業、高校、非盈利組織、政府部門的兩地青年分享了疫情以來他們在創新與合作上的思考與實踐。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沙海林,新加坡中國協會會長高泉慶,中國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以及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蔡簦合出席連線並致辭,上海市友協副會長景瑩主持對話會。本次活動由上海市友協與新加坡中國協會共同主辦。
上海連線會場
上海市友協會長沙海林與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蔡簦合(左)出席並致辭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出席並致辭
新加坡中國協會會長高泉慶(中)出席並致辭
上海之行激發創業創新實踐化危爲機
29歲的翁鼎朕來自新加坡,在Globalcorp Capital公司從事風險資本戰略咨詢工作,同時也是東南亞青年領導者的倡議成員和國際青年商會的副主席。他與上海有特別的淵源。2015年,他參加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個實習項目而來到上海,一年中,他一邊在複旦大學學習,一邊在一家企業實習。
“這段經曆對我的人生道路影響很大,因爲這段經曆,2016年畢業後,我就決定創業。”翁鼎朕說,疫情改變了很多工作方式,也催生了很多新的想法,各國青年的線上互動也更多了,就在對話會前一晚,他剛剛跟七個不同國家的青年進行交流,准備爲2020年東盟峰會提交一份報告。另一方面,他和夥伴們也觀察到在線學習的機會,開始探索開發線上教材。
翁鼎朕(中)與林敬翔(右)
同樣來自新加坡的青年林敬翔目前是複旦大學的大四學生,他從身邊入手,分享將疫情中的負能量轉化成正能量的故事。
疫情期間,他發現很多人開始需要點外賣,但新加坡的人力成本非常高,于是,他和夥伴們創新地使用衆包(crowdsoucing)的概念開發了類似于餓了麽、大衆點評的免費外賣小平台,“中小微餐館在疫情中受到重創,我們希望這個平台也能對他們有所幫助。”
小林和夥伴們集思廣益,簡化設計,讓年齡較大的、不熟悉數碼科技和英文的小販們也能使用。“他們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後台有一個自動化的小程序,會把訂單信息直接發到他們各自的手機上去。”
中新青年攜手克難疫情過後友情更深
共青團上海市委兼職副書記、白領驿家兩新組織促進中心理事長史逸婵分享了白領驿家的故事。這是一個通過創新模式,廣泛聯系、服務職業青年的非營利性組織,通過爲有共同需求和愛好、在上海共同生活工作的各國職業青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滿足了青年們社交、文化、身心減壓、職業發展、社會責任等各方面的需求,動員青年群體更多地參與到社會治理和城市發展中。
新冠疫情發生後,白領驿家的青年成爲防疫抗疫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全面複工之後, 這些職業青年志願者走進商務樓宇,爲上班族們做體溫檢測、複工登記,並深入企業了解其在複工過程中需要扶持的地方。史逸婵特別介紹了今年3月他們面向廣大青年招募多語種翻譯志願者。“當天就有49個人報名,其中就有一位在上海創業的新加坡年輕人。這些小夥伴翻譯了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阿拉伯文共9語種的防疫抗疫手冊。這本手冊紙質版的發行量達到了兩千多冊,現在收錄在上海市檔案館中。”
史逸婵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二秘郎福資從事領事保護和僑務工作。今年5月初,疫情在新加坡工人宿舍暴發,中國公民確診數量劇增,並面臨防疫物資短缺、物資運送不便等重重困難。大使館在積極提供救助與關愛的同時,也得到了新加坡當地愛心組織的大力支持。
“這些愛心組織的成員大多是新加坡公民,平時有自己的工作,他們自發組織起來,捐款捐物,犧牲休息時間來幫忙。我們把防疫物資打包裝箱後,放在使館門口,他們來取走並一家家運送給當地確診的中國公民。”
郎福資說,因爲疫情,他們大多是電話聯系,很多人沒有見過面,但彼此心意相通,目標一致。這些志願者前後幫助700余名中國確診人員拿到了口罩等防疫物資,度過了艱難時刻。他相信,經過近半年的疫情洗禮,大家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情誼不斷加深。通過這段時期的合作,兩國關系也更加行穩致遠。
郎福資
中新合作潛力巨大兩地青年大有可爲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經商處一秘段崇波表示,中新合作爲兩國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他所在的經商處積極助力上海與新加坡的全面合作,加強上海和新加坡青年的溝通交流。
他指出,疫情加快了世界經濟轉型的步伐,出現了一些新業態和新模式,中新雙方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今年1到8月,中新貿易額超過了500億美元,實現了曆史性增長。新加坡對中國的投資增長了6.4%,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國對新加坡的投資增長了1.4倍。在過去很多年裏,新加坡對中國的投資遠遠高于中國對新加坡的投資,而今年,雙向投資日趨平衡,充分說明兩國合作具有非常強的活力。
段崇波
鍾俊浩是上海萬物互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上海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在他看來,中國和新加坡科技創新領域合作潛力巨大,特別是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
“新加坡作爲東盟的輪值主席國,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打造東盟的智慧城市網絡,中國目前已有將近700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的試點工作。中新兩國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鑒,從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三方面著力。”
鍾俊浩
中國新加坡商會上海分會會長吳文貴對兩地青年發言進行了點評,他強調了青年發言中關于“創新合作”主題的幾個重點:首先是出發點,創新必須從“心”出發,從現實的需求出發;其次是特點,創新創業者必須有顛覆精神,必須有靈活性和很強的適應性;再次是“終點”,創新是個過程,不是個終點,而是一種長期的生活方式。最後,他鼓勵青年化危爲機,加強合作,不斷創新。
吳文貴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交流分享,大家意猶未盡。正如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友協會長沙海林所期待的,滬新青年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充分交流,在交流中合作創新,在創新中共同發展。
攝影:倪鄧傑
部分照片由新中協會和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