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創業加速器、創新型孵化器,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不少國家多措並舉,支持初創小微企業精耕細作、健康發展,成爲創新創業的重要源泉
韓國
創業扶持政策助力文化産業發展
人民日報駐韓國記者 張 悅
“只要你有好的創意,包括政府在內的多種渠道可以幫你將創意轉化爲商品。”Heystars公司社長宋真主有過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曆,後來他將新的創業目標鎖定在文化産業,決定開發一款利用韓國影像資料教外國人學習韓語的手機應用,並入選韓國文化産業振興院的初創企業扶持項目,獲得5000萬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66韓元)的資金支持。
“近年來,韓國文化産業出口額和銷售額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相關就業人數持續增加。優秀文化企業是支持韓國文化産業發展的根基。韓國政府鼓勵文化産業擁抱數字化轉型。”韓國文化産業振興院企業培育組組長樸仁男對本報記者表示。
韓國文化産業振興院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幫助創業者將創意商業化、培育和扶持文化初創企業。該機構對文化産業初創企業實行細化管理,針對企業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包括創業准備、初期創建、中期發展和進軍海外市場等,分別提供差異化支持。文化産業振興院還設立了企業培育中心,可同時入駐36家企業。入駐企業在此接受兩年專業性集中培訓指導,無需支付任何費用。過去5年間,該中心入駐企業的累計銷售額達到2000億韓元,離開中心後,企業存活率達到94%。
疫情防控期間,韓國文化産業處在數字化轉型的前沿。樸仁男表示,疫情對韓國文化産業生態造成較大影響。一方面,電影、音樂會和演唱會等“接觸式”文化産業觀衆驟減,銷售額下降;另一方面,電子遊戲、動漫、電視劇等數字文化産品的消費時間大幅增加,線上娛樂消費市場增長迅速。以此爲契機,韓國政府加大對“非接觸式”文化産業和基于VR技術的文化産業的扶持力度。
以往,韓國文化企業多集中在首都圈,相關扶持政策也多著力于這一地域。近年來,韓國政府努力實現各地區均衡發展,將文化産業創業扶持政策輻射全國。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建立本地文化産業創業培育機構,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Heystars公司入駐了濟州道設立的濟州創造經濟革新中心。該中心不僅爲初創企業免費提供辦公場所,還直接投資有潛力的企業。
“初次創業失敗後,我經曆了10年的職場生活,但一直沒有放棄創業夢想。”由于二次創業的成功,宋真主獲評韓國中小企業部“再挑戰優秀案例”。爲了鼓勵二次創業,韓國政府有關部門都推出了相關的扶持項目。
韓國文化觀光研究院研究員金圭璨表示,目前,韓國文化産業創業主要集中在電子遊戲、網絡內容制作以及手機應用開發等小成本行業。2020年,爲鼓勵“青年中小規模文化企業”的發展,韓國設立“風險投資基金”,預計5年內撥款1萬億韓元用于扶持文化內容制作。另外,爲促進電子遊戲開發,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今年預計投入20億韓元支持遊戲産業創業,同時也將加強對文化科技融合類企業的支持。
(人民日報首爾電)
荷蘭
加速器鼓勵農業領域創新創業
人民日報駐比利時記者 方瑩馨
“一台白蘆筍收割機可以替代約70名人力,爲農場主減少一半的采摘成本,並將産量提高20%。”産品設計者、荷蘭初創企業賽瑞斯康公司聯合創始人瑟裏斯文·溫肯說。白蘆筍是歐洲民衆十分鍾情的蔬菜,但因種植和采摘過程高度依賴人力而價格不菲。
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將創新概念轉化爲産品推向市場並不容易。幫助賽瑞斯康實現這一轉化的,是一家專注于農業和食品領域的創業加速器“開啓生命”。自2010年在荷蘭成立以來,它已支持了300多家初創企業,創造了1415個工作崗位,爲企業籌集資金1.37億歐元。
植物發電系統、智能飼餵機器人、電動拖拉機……“開啓生命”選擇初創企業時,重點關注那些能夠推動農業和食品領域技術突破的企業。據該機構總經理簡·梅林介紹,他們每年進行兩次面向全球的“加速計劃”,爲入選企業開展爲期12周的創業培訓,分3個階段提供總計8.5萬歐元種子基金貸款,並爲其免費配備創業導師。
在荷蘭,像“開啓生命”這樣的鼓勵農業領域創新的商業加速器還有很多。荷蘭土地稀少,人口稠密,能成爲世界著名的農業出口大國,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力量。爲推動農業領域的創新創業,荷蘭建立涉及政商學三方的公私合作夥伴關系,其中大學被視爲創新的起點。“開啓生命”加速器的總部就位于農學名校瓦赫甯根大學。該機構專門創建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可提供最高8000歐元的創業貸款,對于有意創業的學生提供從制訂商業計劃到成立公司的全程指導。
荷蘭政府也在努力爲包括農業領域在內的初創企業打造包容、開放和可持續的創業生態。2014年,荷蘭政府出台創業行動計劃,在融資、稅收和研發等方面支持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目前已投入資金7500萬歐元。研發人力成本支持計劃便是其中之一,政府給予相關企業研發人員一定的工資預提稅扣減,2020年減免總額度達12.81億歐元。政府還爲中小企業進行貸款擔保,爲初創企業提供5萬歐元的小額信貸,並在農業等領域設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最高資助額可達1000萬歐元。
疫情防控期間,荷蘭不少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爲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荷蘭政府出台多項措施:員工人數不超過250人的中小企業所有者可獲得補助,用于租金、保險、維修等固定支出;初創企業可以在線申請最高額度200萬歐元的過渡性貸款,該貸款計劃總額達1億歐元,目前已有600多家申請企業審批通過。
有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荷蘭共有8311家初創企業,創造了近11萬個工作崗位,其中2.5萬個産生于過去3年。初創企業已成爲荷蘭重要的就業增長引擎,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爲社會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南荷蘭省區域經濟發展機構“創新區”總幹事林克·桑內維爾德表示,初創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對于荷蘭的經濟競爭力和未來福祉至關重要,爲實現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人民日報布魯塞爾電)
智利
努力打造創新生態
人民日報駐巴西記者 朱東君
爲了緩解就醫難問題,2017年,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平台“輕松時光”在智利上線,用戶可撥打電話在線預約就診時間。目前,該平台已覆蓋智利93個醫療機構,惠及200多萬人口。2020年9月,“輕松時光”和其他14家初創企業一起,成爲“啓動智利”創業加速器“成長”支持計劃的首期成員,將獲得最高可達6000萬比索(1元人民幣約合109比索)的融資支持。
智利政府在2010年建立“啓動智利”創業加速器,爲創業團隊提供資金支持、創業指導、創投網絡、工作簽證和免費辦公場所,吸引包括智利在內的全球創業者來此創業。“啓動智利”看重參與者對打造智利創業氛圍的貢獻,入選企業需要在智利運營一定時間,並參與創業經驗分享等活動。
在日前一場主題爲外國初創企業智利發展機遇的在線研討會上,智利外國投資促進局投資促進主管巴勃羅介紹:“我們每年爲700多家尋求進入智利的初創企業提供個性化咨詢服務,包括行業分析、實地考察、會面安排、法律和信貸建議等,幫助外國投資者了解智利市場,做出投資決策。”各國創業人才的湧入爲智利打造創新生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智利成爲拉美技術研發中心之一。
自成立以來,“啓動智利”已支持了來自80多個國家的約2000個初創項目,項目存活率爲54%。2020年,“啓動智利”整合推出“建立”“點燃”和“成長”3項全新支持計劃,分別對應處于創業早期、已有可行産品以及開始市場擴張的初創企業。在智利生産促進局常務副局長特拉薩斯看來,新計劃將爲不同階段的初創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支持,幫助其獲取資本、市場和人力資源。
學術機構也是智利培育創新創業精神的重要一環。在智利天主教大學造型獨特、充滿幾何感的創新中心大樓內,創業者、學生、研究人員絡繹不絕。創業中心舉辦的講座、研討、競賽、孵化和研發等活動,搭建起學術、商業和公共部門間的合作網絡。2020年,智利天主教大學舉辦第二屆“創新和未來節”,邀請政商學研各界人士交流互動。“打造創新生態的關鍵是思想、協作和熱情。我相信創新者就在我們中間。”學校管理學院教授辛格說。
在各界積極推動下,智利的創業氛圍日漸濃厚。越來越多的智利本土企業誕生,在“啓動智利”支持的企業中,智利企業的占比逐漸提升。“計劃推出之初,智利企業由于競爭力相對較弱導致占比較低。如今,智利企業占比已達40%,這充分說明了智利創業版圖的變化。”“啓動智利”前負責人迪亞斯表示。
考慮到智利國內市場相對較小,初創企業需要走進更大市場尋求發展,智利政府希望將智利打造爲初創企業邁向更廣闊市場的中轉站。智利生産促進局與出口貿易促進局聯合推出“走向全球”計劃,助力入選的本土初創企業進入國外市場。“疫情防控期間,有影響力的初創企業在創造就業、促進經濟複蘇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將致力于幫助初創企業成長,實現國際化發展。”特拉薩斯說。
(人民日報裏約熱內盧電)
新加坡
分階段強化“起步新加坡”計劃
人民日報駐泰國記者 林 芮
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新加坡創新力排名全球第八。得益于政府引導、稅務支持以及知識産權保護制度等因素的合力,新加坡創新創業氛圍濃厚。據新加坡統計局數據,過去10年間,新加坡初創企業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5.5萬家。
近年來,新加坡著力推動生物醫療、先進制造和農業食品三大領域的科技發展,湧現出一批深科技初創企業。根據新加坡財政部公布的2020年預算案,新加坡政府爲深科技初創企業提供3億新元(1新元約合5元人民幣)基金。除此之外,80多家深科技初創企業獲得了來自新加坡創新機構的注資。新加坡創新機構成立于2016年,隸屬于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本身也是一家初創企業,旨在幫助科技領域的本地初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並支持創新成果的商業化和規模化。4年來,該機構對初創企業的總投資額已超過5000萬新元。
其他類型的本地初創企業也得到新加坡政府的支持。2017年,新加坡政府整合先前的系列創業援助計劃,推出“起步新加坡”計劃,爲首次創業者以及初創企業在場地、人才培育、科技研發、融資等環節提供相應的指導和援助。其中的人才培育計劃,包括旨在吸引國際企業家和科技人才到新加坡投資、工作的“創業入境准證”和“科技准證”,將科學家和工程師吸引到本地中小企業、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T—up”計劃,鼓勵本地企業爲新加坡學生提供國內和海外實習崗位的“GRT”計劃,參與這些計劃的本地企業可獲得政府提供的高達70%的資金補貼。
爲了進一步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去年8月,新加坡政府撥款1.5億新元,分階段強化“起步新加坡”計劃下的“先鋒”計劃。其中,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已將針對本地初創企業的起步資金津貼,由3萬新元提高至5萬新元。“疫情加速了許多領域的結構性轉變,在這一背景下,新加坡政府將繼續爲初創企業提供指導。”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表示。
助力初創企業發展也離不開學術機構的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于2018年啓動研究創新計劃,爲本校碩士、博士及在職科研人員的初創項目提供資助,承諾每年資助50個項目,每個項目可獲得最多10萬新元。該校常務副校長梅彥昌教授介紹說,除了撥款,學校還會爲初創項目安排導師,並免費提供開發初級産品的實驗室等硬件設施。“這一創新計劃的特殊之處,在于把初創企業所需的所有支持和資源‘打包’起來,一並提供給他們。”梅彥昌表示。
(人民日報曼谷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8日 第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