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曼谷逾1000名摩的司機聚衆抗議Grab Bike搶客!
泰國素有“摩托車天堂”的美稱,開摩托車不僅是當地人交通出行的必備方式,還是一部分人賴以生存的職業。
2018年5 月 17 日,泰國曼谷大批摩的司機聚集在 Grab Bike 網約車公司樓下抗議其違法使用私人車輛接送乘客。
據泰國網報道,在泰國曼谷裏有兩大主要的兩大載客服務——出租車、摩的,二者均有線下線上平台,而Grab Bike就有摩的叫車的業務。摩的司機們表示,自Grab Bike開設以來,搶了不少摩的司機“客源”,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結果沒想到,這次的摩的司機聚衆抗議事件居然驚動了泰國副總理巴逸。
5 月18 日,泰國副總理巴逸下令泰國交通部與國家警察總署出面協商,解決網約車軟件 Grab Bike 與摩的司司機長期以來的矛盾,強調爲了廣大泰國民衆的交通安全,一切依法行事。
事實上,在東南亞這已經不是第一起網約車服務引發的矛盾。
2014年Grab剛進入越南時,因低價獲客,也受到過本土出租車司機的抵制。
2017年2月,印尼日惹市大約 300 名出租車司機集體抗議,呼籲禁止網約車應用。有司機表示網約車服務的興起已經導致其收入下降 90%。
2017年9月24日,泰國一名芭提雅出租車司機和優步車司機當街互毆,上演“泰拳大戰”,這場鬧劇最終被警方所制止。
自網約車服務進入東南亞以來,當地出租車、摩的司機針對該服務的抗議聲浪幾乎從沒斷過。而與此相反,普通民衆卻力挺網約車服務,歸根到底不過是以下幾點原因:
1、監管不嚴,部分出租車、摩的司機存在拒載、坐地起價、繞路不打表以及宰客現象,口碑持續惡化。
2、網約車點對點載客,預約便捷,價格透明收費合理。
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部分出租車、摩托車司機的不當行爲不僅使得其在乘客心中的印象越來越差,也爲網約車提供了占領市場的機會。
客源不斷流失,價格競爭影響收入、生活難以爲繼,出租車、摩的司機才不得不發聲抗議。
針對這種現象,各國網約車公司紛紛對內部進行整頓,政府紛紛出台法規加強對網約車的管理,以緩解出租車、摩的司機日益加劇的抵抗情緒。
現狀:東南亞各國網約車命運各不同
緬 甸
出租車加入網約車行列
車輛必須進行系統化管控,出租車可加入網約車行列,但需要滿足條件的出租車方可參與網約車運營。
新加坡
出台新規,充分照顧德士司機群體
2015年5月,新加坡出台《第三方預約出租車服務提供商法案》,規定任何接入出租車超過20輛的約車平台,都需要在新加坡陸交局注冊,獲取經營許可。法案還規定,平台必須確保價格透明,禁止司機擇優挑選乘客的行爲。
新加坡德士(新加坡稱呼出租車爲“德士”)與網約車數量對比。藍色和綠色分別代表新加坡德士和網約車的數量,折線則代表德士日均出行量。
這項“裏程碑式”的法案開創性地給予網約車合法的地位,並且賦予新加坡陸交局對平台的規制權。
2016年4月,新加坡再次出台網約車規定,新規要求執照申請人須經過背景調查和醫療檢查,並且發布了面向網約車主的執照,車主需要通過考試才能拿到執照。
此舉充分照顧了新加坡德士司機群體的利益。因爲德士司機職業執照的持有者甚至無須額外考取該執照,就可以直接開私家車提供網約車服務。
泰國
一視同仁,網約車司機需通過犯罪記錄審查並取得公共駕駛證
自2018年5月17日曼谷逾1000名摩的司機聚衆抗議Grab Bike搶客後,泰國陸上交通運輸廳規定:網約車公司Grab Bike所使用營運摩的必須注冊爲黃色公共運輸牌照,Grab Bike雇傭的摩的司機必須與公共摩的司機一樣通過犯罪記錄審查並取得公共駕駛證,穿上印有司機信息及編號的馬甲方可上路接送乘客。
如再有發現使用白色牌照私人摩托接送乘客將處以2000泰铢(約合397元人民幣)以下處罰;無公共駕照或不穿摩的司機馬甲,依法處以1000泰铢(約合198元人民幣)以下罰款。
越 南
網約車必須在傳統出租車公司的管理模式下運作,否則驅逐出越南市場
越南交通部長張光義在《汽車運輸條件和業務的草案會議》上宣布:“網約車必須在傳統出租車公司的管理模式下運作,否則將被逐出越南市場。對于越南部分城市地區交通阻塞嚴重問題。”同時他補充道,“一旦Uber跟Grab被認定爲是出租車公司,那麽政府就有必要控制他們的網約車數量。”
爲何越南政府規定網約車必須在傳統出租車公司的管理模式下運作?
Grab的越南摩的司機
原來,作爲越南的出租車公司需要上繳10%的增值稅以及20%的企業所得稅,而網約車只需要上繳3%增值稅和2%企業所得稅。出租車公司無法長期忍受這樣的不公,因此將網約車定性爲出租車公司,一方面可以處理市場競爭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以促進稅收收入。
如今,網約車的出現以及壯大已經是一個不能逆轉的趨勢,出租車行業與網約車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無論如何,網絡約車作爲共享經濟中的重要一環,其未來發展對民衆出行乃至國家經濟都將産生深刻影響。
來源:印尼華商、泰國網、中國網
綜合整理:雷藝翎
編輯:雷藝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