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油化工行業傳來了一個又一個壞消息。
“黑色星期一”再次上演。由于多個利空消息的刺激,紐約油價4月27日暴跌。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4.16美元,收于每桶12.78美元,跌幅爲24.56%。6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9.99美元,跌幅爲6.76%。當日早間,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每桶11.88美元,跌幅達29.87%。
27日,美國海上鑽井承包商戴蒙德海底鑽探(Diamond Offshore Drilling)申請破産保護。該公司擁有負債26億美元,其中有20億是債券,而現金近4.35億美元。十天前,公司沒有及時向債券持有人支付5億美元利息,債券信評遭下調。上周,有著新加坡“油王”之稱的林恩強一手創辦的興隆貿易申請破産保護,資産僅7.14億美元,負債卻高達40.5億美元,現金頭寸只有0.5億美元。公司資不抵債,正尋求延期償還23家銀行總計36.5億美元的債務。本月初,美國頁岩鑽探公司惠廷石油( Whiting Petroleum)申請破産保護。
在疫情爆發、沙特掀起價格戰之後,海洋鑽探行業急劇惡化,市場對海洋鑽油平台和鑽井船的需求枯竭,美國近海石油生産商因而紛紛關閉位于墨西哥灣的海上油井,從而顯著影響了現金流。陸地鑽井同樣陷入困境。
産油現在成了賠錢的生意,導致生産商苦不堪言,很多公司被迫縮減甚至完全停止生産。
油價跌成負數、全世界的存儲空間“油滿爲患”、行業企業一個個倒下……當前可能是原油市場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時期。造成這種局面最直接的導火索就是存儲空間嚴重不足。
油輪停滿美國和亞洲近海,原油多到什麽程度了呢?
在美國西海岸,上周初就有30多艘油輪停在從洛杉矶一直延伸到加州灣區的水域上,合計載油量超過2000萬桶,數量之多已經創出了曆史記錄,相當于全世界一天耗油量的五分之一。
在這當中,有四分之三的油輪裝滿了油,它們停在這裏已經至少有7天了,同樣是曆史罕見。
可怕的是,停在這裏的油輪數量和載貨噸數還在增加。位于南非的Saldanha海灣地區也是同樣的情景。
至4月17日當周,全美原油庫存增至5.186億桶,接近2017年創下的5.35億桶曆史最高紀錄。
新加坡油品存儲碼頭附近的狹窄的水路最近變得更加擁擠,大約有60艘油輪停靠在繁忙的海峽沿岸,遠超平時的30至40艘。其中的一些船不是用來運油,而是儲油,因爲岸上油罐已經滿了。船舶經紀商和貿易商說,現在卸貨需要等兩周左右,而平時只要4-5天。
一位新加坡船舶經紀商表示,他們第一次接到這麽多要求預訂船舶來儲存石油而不是運輸石油的電話。
行業咨詢公司FGE亞洲石油業務主管Sri Paravaikkarasu說,新加坡煉油廠的開工率可能已經降至60%左右,二季度可能進一步降至50%。
韓國的所有儲油空間也接近飽和,本土最大煉廠SK Innovation將在6月和7月進一步降低開工率至60%到70%。這將是該工廠三十多年來首次出于非檢修或維護設備的原因減産。
SK Innovation在韓國Ulsan的油庫已經達到1200萬桶的極限,最近在首爾西南部租用的180萬桶儲油空間並不會緩解壓力。爲此,他們不得不推遲油輪卸貨,需要給這些等在近海的油輪支付日均1億韓元(約合81300美元)的高昂成本。
市場普遍擔心,全球儲油空間飽和倒計時需要以周計算,而不是月,因爲過剩的量太大而空間太少,就算沙特等産油國已經開始提前減産都來不及找地方放置原油。
簡單地說,全世界已經快要無處安放原油了。瑞士石油貿易巨頭貢沃集團(Gunvor Group)大宗商品貿易部門負責人Torbjorn Tornqvist警告稱:我們正進入終局。5月上旬到中旬可能達到最嚴重的階段。距離終結只有幾周,而不是幾個月了。
整個化纖産業鏈的命脈被牢牢鎖死,聚酯産品爬的出“跌價泥潭”嘛?
而國際油價是整個化纖産業鏈的命脈,在國際油價的帶動下,聚酯各個産品的價格也産生了驚人的跌幅。
聚酯産品曆史低價一再刷新,讓布老板們的心裏産生一次次抄底的騷動。都知道今年的低價百年難遇,原料價格未來肯定會漲上去,所以一出現利好消息,一部分紡織老板就有點“把持不住”了。
同時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防護服面料就成了市場上的“香饽饽”。由于類似210T滌塔夫、錦綸四面彈等一部分常規面料在經過後整理處理後能夠具有一定的防護功能而受到市場的追捧,帶動了這些面料的一波走貨。
近期,網上盛傳了一個1.3億米的210T滌塔夫訂單,小編也特地去了解了一下。一位主營春亞紡、滌塔夫的王老板說:“這個單子確有其事,但是其中的大頭卻被幾個大型織造工廠瓜分了,他們只能去搶剩下的“湯湯水水”,根本就“吃不飽”。看著1.3億米訂單很唬人,但在全國這麽多産能下,其實也只夠“塞牙縫”的。不過現在生意這麽差,有單子總比沒有好。”
防護服面料到底是小衆産品,疫情期間大量織造産能閑置,而這次流行的又都是一些常規的産品,生産不具備門檻,只要全國的機器開滿,幾億米的需求實際也僅有兩三天的産能,更不用說這些産品大部分織造企業都備著貨呢。
因此,想要靠著防疫概念接一點訂單趁機去一波庫存是沒問題的,但是說要因此重新開足馬力生産,那還是有些想多了,畢竟市場的好轉是需要上下遊共同推動的。小編在這裏也要給紡織人提個醒,要充分地了解其中蘊含的風險,克制自己的沖動,即使賺不到錢,也要盡量不讓自己變成“韭菜”。
來源:華爾街見聞、央視財經、中國綢都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爲尊重知識産權,化纖邦盡量標注每篇文章的來源,若不願轉載或侵權,請通知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