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地球“變綠”有多貴?國際能源署(IEA)算了一筆賬:要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到2030年全球年度能源投資總額將激增至5萬億美元。波士頓咨詢一項研究則表明,未來三十年,氣候融資需要增加5到8倍。
當氣候變化已成爲全人類的共同議題,有序公正的綠色轉型已成爲全球共識。個人、企業、銀行、監管機構,每一個主體都是生態中的重要一環。
當下,全球經濟向著産業結構重塑、數字化升級和綠色可持續的方向共同前進著。在數字化技術的推動下,各行業領先企業的業務發展與綠色發展形成了相輔相成的合力,在以銀行爲首的金融主體的協同幫助下,不斷探索可持續發展新形勢。
“人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邁進,我們停滯一秒,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就會艱巨一分。”星展銀行首席可持續發展官Helge Muenkel表示,“我們面臨的是一次全新的工業革命,必將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可持續生態系統的全新轉變。作爲一家銀行,我們要做的是與企業共建可持續發展生態圈,一同頭腦風暴,共同創新,實現共贏。”
“棕色”是更寬泛的“綠色”
當下,綠色金融已成爲撬動私營部門資本爲具有可靠綠色效益項目融資的有效途徑。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0日,經綠色債券認證機構認證的綠色債券共計690只,余額合計8266.7億元。其中,碳中和債券共計169只,余額合計1572.8億元,占綠色債券余額的比重爲19%。與此同時,ESG投資基金共計169只,規模合計2346.7億元; Wind碳中和概念主題基金共計2082只,規模合計3.15萬億元。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排放約510億噸准二氧化碳,其中鋼鐵、水泥、塑料等工業碳排放占31%,電力占27%,農業占19%,交通占16%,居住占7%,絕大多數是傳統非綠色産業的排放。但在目前的綠色金融體系下,因爲高碳排放行業的公司不符合綠色金融的支持範圍,因而很難從綠色金融市場獲得融資。
“以往金融機構在分辨一些行業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時,難免有時會進行非左即右的判斷,不是綠燈行,就是紅燈停。但綠色轉型的進程中,還有一些底色是棕色的高碳行業,如鋼鐵和水泥的生産和運輸。要想保護地球可持續發展,不能只關注綠色行業,還必須支持棕色行業及相關活動‘轉綠’。這就是轉型融資的核心所在。”Helge表示。
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星展中國”)大中型企業及機構銀行部主管、董事總經理鄭可也表示,在實施ESG戰略早期,綠色直接相關産業的直接受益最大,包括可再生能源提供商、設備制造商以及環保行業等;發展到中期階段,其他行業會逐漸受益,包括傳統的石化能源行業的轉型、高能耗高排放企業的升級改造、現代物流、房地産及TMT行業包括數據中心在內的節能減排、電動汽車行業上下遊、醫藥健康行業的廢物處理等等。
“轉型金融是綠色金融的延伸及補充,可受益于轉型金融的主體也更爲寬泛,包括煤炭、鋼鐵、水泥等在內的高碳‘棕色’領域的轉型活動有了前進的動力。” Helge稱,傳統的煤炭發電企業,在完成設備升級改造後可以大大減少汙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的過渡轉型的部分,需要有金融的支持。
“如果我們只給綠色行業進行融資的話,涉及的行業是比較少的。但實際上,現在更多的需求是來自一些汙染比較重、本身不是綠色的行業。它們的轉型過程,從降碳到比較“綠色”,這個過程對轉型路徑建議和轉型融資的需求都非常大。我們希望支持這樣類型的企業。” 據鄭可介紹,“星展銀行在今年3月與中信集團旗下的一家大宗商品貿易商中信金屬簽了首份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挂鈎的應付賬款融資協議。這就是轉型金融的典型案例。大宗商品業務會對環境産生一定的影響,我們爲中信金屬做了可持續發展路線圖,設定了可持續發展指標,引導他們往這個方向走,降低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果他們未來能夠達到預設的可持續發展指標,我們就會給予更優惠的融資條件。我們通過這個方式來協助有這類需求的企業往ESG的方向走。”
轉型金融目前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各國政策制定者和金融生態的參與者,都對轉型金融十分重視,開始積極探索研究轉型金融的應用實踐。許多市場參與者也不斷提出自己的轉型解決方案。據Helge介紹,截至目前,包括中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以及經合組織在內,紛紛提出與轉型金融有關的概念和指南;多國市場參與者、行業協會和金融服務機構也積極參與轉型金融實踐。
比如,2020年3月,歐盟發布了《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法》,以氣候環境政策和六大環境目標爲指導原則,明確了轉型金融的分類標准。
2020年開始,我國也陸續推出“轉型金融”試點,通過《轉型債券管理聲明》和《轉型債券框架》率先明確定義了轉型債券。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強調要實現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的有序有效銜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
Helge表示,銀行作爲金融系統中的重要一員,正在爲企業實現可持續轉型、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生態做出努力。星展銀行于2020年6月發布《可持續發展和轉型融資框架與分類法》,這是全球首批涉及轉型金融的分類法之一,作爲星展與主要行業企業合作,以向低碳經濟轉型的一部分。此外,作爲新加坡首家提供轉型金融服務的銀行,星展承諾在2024年之前爲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和綠色項目提供500億新加坡元的融資。
星展銀行還是第一家成爲聯合國召集的、行業主導的淨零銀行聯盟(NZBA)簽署人的新加坡銀行。
“目前轉型金融在全球範圍內處于探索階段,我們需要時間完成這一綠色轉型之旅。”Helge如是說道,“綠色可持續是關注的焦點,我們正在向轉型金融邁進。我非常期待轉型金融在未來幾年能夠不斷發展。”
轉型金融落地仍存挑戰
要實現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的有效對接,市場還將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Helge認爲,開展轉型金融,面臨的重要挑戰就是如何准確地定義“轉型”?企業如何建立自身的低碳轉型之路?企業如何獲取碳足迹、碳數據?目前,綠色金融體系對轉型金融的標准尚未達成共識,對轉型金融支持對象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且不同機構界定轉型金融範圍的角度有所差異。所有這些都對碳數據提出了挑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銀行都在關注這個問題。
Helge認爲企業想要走出更有效率的綠色轉型路徑,需要依賴數據的支持;而金融機構想要提供更契合的融資服務,也需要通過數字平台來實現高質量信息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兩者相輔相成。
通過分析透明的、高質量的數據,銀行可以從企業的整體氣候戰略開始做更多的研究,評估項目融資的時限,並跟蹤判斷企業綠色轉型的軌迹是否符合最初的預判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6月,星展銀行發布了《可持續發展和轉型融資框架與分類法》,成爲全球首個涵蓋轉型金融的分類法。鄭可談到星展銀行作爲轉型金融的領導者, 基于這一分類法,已幫助多家企業完成可持續融資,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內地的企業及所在行業加速轉型,邁向淨零排放的未來。
據介紹,2021年7月,星展銀行在境外協助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成功發行五年期5億美元的綠色、藍色雙標簽債券。星展銀行還擔任該次發行的聯席綠色顧問,這也是星展銀行首次爲中資企業落地含藍色主題的債券。
2022年1月19日,星展銀行爲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發行了3年期4億美元高級無抵押綠色債券。鄭可特別提到,“在這項綠債發行過程中,我們是作爲穆迪的獨家評級顧問,協助河南鐵建拿到了穆迪的A2評級,也協助河南鐵建搭建了綠色融資的框架並得到標准普爾的認可。我們開展綠色金融有兩個重點,除了爲企業提供綠色融資外,更希望能深入企業,成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顧問,協助企業搭建綠色融資框架,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星展中國還積極推動農業的綠色低碳發展。近日,星展中國與澳亞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醇源牧場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可持續發展挂鈎貸款的ESG框架,簽署完成5年期10.5億人民幣的可持續發展挂鈎俱樂部貸款協議。
Helge還認爲,保證政策和法規的確定性十分重要。他對中國各有關部門正在抓緊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進行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部署十分肯定。“轉型金融在未來將會大規模地發展。中國正在積極推動並降低全球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中國現在已經成爲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的領導者。中國的政策法規還積極支持海上風能發展並爲其制造業領域發揮很大的作用,這些都能提高能源效率,使全球受益。”
誠然,當前轉型資金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要實現中國的氣候目標以及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的國際承諾,每年需要的綠色投資達到3萬億至4萬億元人民幣。而近年來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表明財政支出只能覆蓋10%~15%左右的投資。綠色投資的缺口迫切需要私營部門來填補。
鄭可谏言,轉型所需的大量資金需要利益相關方合力, 發揮混合融資(Blended Finance)的支持作用,利用多邊開發銀行和出口信貸機構,爲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的關鍵脫碳技術或項目融資承擔風險。
以數字化轉型求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發生了質的巨變。“5年前,企業關注的重心是WHY,爲何要做可持續轉型?而今,企業更關注HOW,如何能夠更高效地完成可持續轉型。”Helge表示,“企業向高標准ESG靠攏實現可持續轉型升級,節能減排只是其中的目的之一,核心目標是‘降本增效提質’。但無論企業規模如何、處于什麽行業,協同推進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鄭可表示,在目前投資于ESG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大型企業中,有六成預計將利用數字化工具規劃融資要求,並滿足投資者對ESG工作的要求,而52%的企業正在投資于技術,希望通過碳信用額交易抵消碳排放量。未來12個月,企業還將加大在ESG方面的數字化支出。
“現在人們越來越期待企業能夠實行更好的商業規範,從而實現可衡量的可持續發展成果。而企業正在尋求利用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包括記錄可持續發展標識,使用數字形式推動可持續交易等。我們正在積極與客戶和行業夥伴合作,共同打造這些數字化解決方案。”鄭可稱。
星展銀行的數據顯示,在數字化支持方面,銀行仍然是亞太地區企業緊跟金融科技創新步伐並尋找適當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首選合作夥伴。2021年底,有約八成(85%)的企業更偏好與銀行合作,而這一數據在2020年爲69%。
“數字化技術變化速度之快正讓企業在制定並實施全面且有效的數字化轉型戰略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數字化形勢日新月異,企業必須緊跟最新發展趨勢。”鄭可稱。
事實上,尋求數字化轉型的不只是企業,銀行也是其中一員。以星展銀行自身爲例,通過制定明確的數字化轉型戰略,深入改造中台和後端的基本技術結構,實現核心業務數字化。
2021年,星展銀行與新加坡交易所、淡馬錫、渣打銀行攜手成立 “Climate Impact X(CIX)”,這是一個高質量碳信用額度的全球交易市場。CIX連接合作夥伴的生態系統,利用衛星監測、機器學習和區塊鏈來提高碳信用額的透明度、完整性和質量,使企業能夠采取有效行動輔助碳減排。
Helge還介紹,星展銀行在2021年底與在全球擁有三十多家橡膠加工廠的橡膠專營公司Halcyon共同開發了天然橡膠供應鏈數字化平台HeveaConnect(HC)。這是一個透明和可持續的價值鏈,農民、經銷商和加工商可通過各種應用組合獲取有價值的供應鏈數據通過使用移動和網絡應用程序,農民、經銷商和加工商可以收集和分析他們在當地供應鏈中收獲、交易和銷售橡膠時産生的可追溯和可持續的數據。
Helge表示,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人才建設非常重要。星展銀行的員工中,數據科學家和軟件工程師占比約爲28%,這對于銀行來說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
“星展銀行的使命就是利用自身的數字化領導力,支持企業通過創新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變得更加強大。”鄭可最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