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廣州市政府在市“兩會”上首次釋放“堅持産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強烈信號。
從去年底以來,中心城區先後向都市工業抛出繡球,引導産業資源回流,開年後,海珠區更是率先吹響發力都市工業的嶄新號角。
都市工業並非新鮮事物,國內外的大城市都有相關實踐。作爲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工業如何紮根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未來將以怎樣的形態回歸落地?這一期觀點,我們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都市工業與城市功能完善、能級提升的關系。
主持人:朱偉良 郭蘇瑩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周順波
都市工業作爲都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業態,以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物質流、資金流等資源要素爲依托,適宜在都市中心區域內生存和發展,是增值快、就業廣、適應強,有稅收、有環保、有形象的現代工業體系。
通過國內外經驗發現,國際大都市在再都市化階段,通過發展都市工業,帶動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的回歸和品質人群的再聚集,有效避免了中心城區産業空心化,推動了城市功能完善和能級提升。
國外經驗表明都市工業增強産業韌性
工業化是全球城市化的驅動力,當前全球近六成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隨著人口擁擠、地價上升、環境汙染等都市病的出現,人口和産業搬離中心城區的逆城市化現象也隨之而來,産業“脫實向虛”、過度服務業化,隨之出現産業空心化問題。如美國底特律由于産業結構過于單一,産業外遷後城市瀕臨崩潰和破産的邊緣,是逆城市化向再城市化換擋失敗的典型。
紐約曼哈頓、休斯頓等城市上世紀也經曆過産業空心化和再城市化的過程。休斯頓在能源産業衰退之際建設了世界聞名的“太空城”。紐約曼哈頓緊抓數字化、信息化浪潮,以“金融+科技+創意設計”發展出“硅巷”,借助硅谷的技術與本地發達産業結合,圍繞金融、廣告媒體、零售、醫療等進行技術或模式創新,爲商業、時尚、傳媒及公共服務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成功引導新興産業“回城”“上樓”,通過發展都市工業成功實現再城市化。
新加坡也是全球都市工業發展的典範,2020年,其人均GDP位居全球前列,二産比例仍高達20.5%,都市工業的發展增強了産業韌性,有效防止過度服務業化導致的“脫實向虛”和泡沫問題。
都市工業成爲城市發展的關鍵變量
我國用40年完成了西方兩百年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部分城市已開啓了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過程。原有産業因成本、環境導致的擠出效應不斷遷移,新舊産業換擋,金融化、過度服務業化與産業空心化的問題交織浮現。
這一現象在部分一線城市中心城區表現尤爲突出,如廣州天河區2020年三産占比92.5%,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區130多平方公裏的範圍內,難覓一塊新增新工業用地,存量工業用地也大多調整爲商業用地,高地價讓企業紛紛向城市外圍甚至外地轉移,新興都市工業導入成本高、空間少。深圳羅湖區也面臨服務業占比較大的問題,由于再城市化過程中錯失都市工業導入的窗口機遇期,發展後勁相對不那麽強勁。
深圳南山、福田,廣州黃埔等後來居上的百強區都市工業發展更爲均衡,如南山區第二産業仍占據30%的比重,福田區作爲深圳的“首善之區”,在華強北、車公廟、梅林等核心地段仍保留了都市工業的發展空間,華強北賽格工業園、天安數碼城已成爲都市工業發展的典型範例,消費電子産品的研發、采購、組裝、集成鏈條完善,形成種類繁多的定制化解決方案和數字産品。南山在蛇口打造的南海意庫,爲“創意設計+制造”的都市工業提供了另一種範例。
讓“數字科技+創意設計”回歸城市
一線城市和部分中心城市率先發展都市工業,因其率先面臨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過程中的産業升級挑戰,發展都市工業正是解決城市發展換擋空窗期的重要選項之一,是決定城市産業升級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國內城市已經意識到都市工業帶動産業升級的客觀規律和重要作用,北京、上海上世紀90年代即出台了都市工業的發展規劃。深圳近年來通過劃定工業紅線、“M1+M0”“工改工”等方式,爲都市工業預留發展空間。廣州海珠規劃在“十四五”興建10個都市工業園區,天河首次將都市工業列入主導産業,推動工業回城和城市“強心”。成都出台了都市工業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南京、甯波等城市也紛紛跟進,打造各類都市工業示範園區和街區。
在數字經濟時代,都市工業不僅僅是工業回城、工業上樓,其核心內容隨著時代已發生了重大轉變。上世紀90年代北京和上海發展的都市産業,更多是圍繞衣食住行、印刷、建材等方便居民、創造就業的産業。但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科技與創新創意融合才是都市工業發展的關鍵內核。都市工業不僅僅是軟性的服務,更提供“硬”産品,具備“硬”的特征,但其高附加值更多來自研發、設計、創新等看不見的“軟”服務,通過數字技術,都市工業實現制造的輕量化、小型化、專業化、訂制化、分散化。
隨著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都市工業生産與服務的邊界日趨模糊,硬件和軟件高度融合,“科技+創新創意”已成爲發展都市工業的核心。在此意義上,都市工業與其說是“工業”回歸城市,不如說是“科技+創意”回歸城市,代表了新一輪産業革命的未來。
(作者系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