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柯
編者按
2022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挂牌運行七周年。2555個日夜裏,這片熱土日新月異、氣象萬千。
作爲中國北方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肩負著重要的曆史使命。我們沒有辦法在有限的篇幅內,展現綿延于天津153公裏的海岸線兩端發生的所有故事,但我們采撷了其中幾朵翻湧的浪花,力圖以小見大,折射這段波瀾壯闊的燦爛曆程。
七周年是一個新的開始。依海而立、靠港而生,開放是她的胸懷,天空是她的征途。
成立于2009年的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海特),2014年正式投産,是中國綜合航空技術服務類第一家上市公司海特高新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天津海特的發展過程,與天津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曆程,同氣相求、同頻共振。天津海特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展的見證,也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展的縮影。
天津海特的主要業務方向,爲幹線飛機大修、改裝服務、B737NG客改貨、飛機整機噴漆、飛機拆解、AOG支援和航材支援等服務。海特集團之所以決定紮根天津這片熱土,天津海特總經理陳健聰對澎湃新聞歸結爲“區位優勢”、“集聚效應”、“扶持措施”三大原因。
第一、天津自貿試驗區的區位優勢明顯,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區,靠近北京和天津等大型國際機場,航司衆多,靠近我們的客戶。
第二、大量飛機租賃公司雲集于此,同時衆多航空産業彙聚于此,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明顯,可以有效延伸航空産業鏈,降低航空維修成本。
第三、天津自貿試驗區領導對航空産業發展的重視與各項扶持及優惠政策的實行落地,切實幫助了公司的境內外業務開拓和成本優化。
《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機場片區支持和鼓勵航空保稅維修再制造産業發展若幹措施》《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機場片區規範和指導企業適用保稅維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幹意見》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機場片區進一步支持航空保稅維修及再制造産業發展的若幹措施》等創新舉措的陸續發布,爲天津海特的騰飛“空中加油”。
整機進口更加便利,通關時效從一周縮短爲2天;減少了征收保函(保證金),節約了運營成本;進口航材按照保稅維修賬冊管理,可以不借用保稅庫進口,節約了租用保稅倉庫的成本,使用航材更爲便捷;已在境內維修的外籍飛機,可以通過綜保區形式進口的形式到達天津,節省了調機費用,提高了通關效率……
“綜保區形式申報模式,也是天津海關的首次嘗試,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陳健聰告訴澎湃新聞。
紮根以來,天津海特已有兩座維修機庫,共6個機位,其中還包含1個最先進的獨立噴漆機庫,公司已由起初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維修及支援人員300余人的規模。
自2014年正式投産以來,天津海特已累計爲國內外30多家境內外客戶維修並交付了近500架次飛機,天津海特目前已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整機大修CAAC 145資質證書,以及FAA,EASA,JMM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民航管理機構頒發145項維修許可證書。
隨著天津海特維修品質和信譽的不斷提升,在飛機大修和客改貨領域已經得到更多國內、外客戶的認可和信賴。目前天津海特維修深度和改裝能力已達國內一流,維修規模也跻身行業前列。
近三年來雖受疫情影響,但天津海特的産能與效益,均創曆史新高並且保持持續盈利。陳健聰對澎湃新聞表示:“天津的政策優勢,對于天津航空維修業的發展推動性極高,大大增強了航空維修企業在國內、國際航空維修業中的競爭力和占比。天津海特工程有限公司有信心在2022年業務再創新高,並計劃在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實現公司整體收入和利潤翻一番的發展目標。”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天津機場片區位于天津自貿試驗區核心地帶,面積43.1平方公裏,是天津先進制造業和研發轉化的重要集聚區。七年來,包括天津海特在內的一批重點企業,銳意探索、展翅騰飛,成爲産業集聚發展的“增長極”。
如今,天津機場片區的民用航空、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産業已形成優勢,是中國華北地區重要的航空貨運中心。依托雄厚的産業基礎和空港優勢,天津機場片區將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制造業和研發設計、航空物流等生産性服務業,打造亞洲飛機制造維修中心和中國北方航空物流中心。
中飛集團的使命願景是“産融結合、航空強國”,2006年成立于中國香港。
同年,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定位爲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區,是當時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面積最大、條件最好、政策最優、功能環境最完善的保稅港區,對標愛爾蘭等國際成熟區域,積極開展飛機船舶等大型國際化動産的租賃業務。
東疆的這些優勢,和致力于創立中國人自己的飛機租賃公司、建立國際一流專業租賃公司的中飛集團,未來發展方向高度一致,雙方一拍即合。
2010年,中飛集團全資子公司中飛租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中飛租)在東疆成立,成爲區內首家專業飛機租賃公司,以保稅租賃模式,爲我國航空業提供飛機租賃解決方案,融入東疆高速成長的大潮。
自貿試驗區與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的優勢疊加,爲區內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政策環境。
東疆在國內率先組建融資租賃促進局,建立了一支一流且經驗豐富的專業服務團隊,以“專家+管家”式的服務特色,與海關、外彙、稅務、銀保監、金融局、市場監管等部門高效聯動,切實解決企業在租賃業務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中飛租董事、總經理劉晚亭對澎湃新聞表示,中飛租專注服務中國航空運輸業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以“飛機經營性租賃,退舊進新機隊升級,覆蓋飛機全生命周期産業鏈”爲獨特名片,提供節能低碳綠色機隊,服務航空實體經濟。在天津市各部門大力支持下,中飛租率先完成了區內首架飛機經營性租賃,首單飛機租賃海關轉關,疫情下首個“雲簽約”飛機異地監管等項目,積極爲航空公司提供新一代綠色低碳飛機。同時,中飛租還是爲數不多有履曆和能力,采購國內老舊飛機退役到海外的公司。
中飛租始終專注航空金融這一領域,而航空金融是“專業金融”的典範。公司充分利用集團國際化視野,借鑒愛爾蘭等地成熟的飛機租賃産業政策,結合中國本土實際情況,以推動行業發展爲導向,與政府企業良性互動,積極配合東疆保稅港區推動國內航空金融的專業化發展,摸索出一整套促進飛機租賃行業發展的“東疆模式”,爲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而航空金融作爲高流動性和高標准化的産品,更爲金融機構多元的資金配置和創新,提供優質、穩定的底層資産,滿足不同風險回報要求的金融機構配置和創新的需求。
自2009年12月完成首單保稅飛機租賃業務以來,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東疆已成爲僅次于愛爾蘭的世界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到2021年底,東疆已完成超1900架飛機租賃業務、超150架飛機租賃資産交易業務,已成爲全國最大的租賃飛機業務聚集地、全國最大租賃飛機資産交易中心。
而在老舊飛機退役和飛機資産包交易兩方面,中飛租也爲東疆打造飛機資産交易中心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中飛租實繳資本增至10億美元,公司資金實力進一步增強,擴大了作爲東疆最大的外資飛機租賃企業的領先優勢,爲下一步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壯大業務發展充分准備。”劉晚亭告訴澎湃新聞。
中飛租在東疆的成功經驗,對境外飛機租賃公司進入中國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目前,全球排名前25位的國內外飛機租賃公司已有15家在中國開展業務;東疆也是歐美外資飛機租賃公司在國內的首選落戶地和唯一業務聚集區域。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依海而立的天津港東疆片區,面積30平方公裏,是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如今,這一區域正依托港口優勢,重點發展航運物流、國際貿易、融資租賃等現代服務業,正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飛機租賃、船舶租賃、離岸租賃三大世界級中心,和車輛租賃、醫療器械租賃、建築租賃、綠色能源租賃四大全國中心。
踔厲奮發、笃行不怠,東疆爲培育企業成長提供了一方沃土和各類實用實惠保發展的政策支持,以中飛租爲代表的核心企業,不僅見證了東疆與中國航空租賃業的共同壯大,還將見證東疆與中國租賃産業的國際化發展。
“我們僅用15分鍾就在線獲得了350萬元授信額度,而且年化利率只有3.96%,隨借隨還,靈活支取。從資金成本和便捷度來說,這款金融産品的創新步子邁得很大,也更契合我們科創型企業的短期資金周轉需求。”沃德傳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彬對澎湃新聞說,作爲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沃德傳動獲得了天津金城銀行推出的“專新貸”首筆授信。
2021年,金城銀行積極響應國家對金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號召,針對“專精特新”企業推出純在線申請、純信用審批、純智能風控的企業信貸産品“專新貸”,爲很多“專精特新”企業送來了“及時雨”。
天津吉達爾重型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達爾)也是“專新貸”的受益者之一。2021年11月3日上午,吉達爾需要臨時墊資,總經理李尚傑在手機上發起了“專新貸”申請,10分鍾即完成申請與授信,1分鍾就到賬490萬元資金。“專新貸按日計息,隨借隨還,非常靈活,解決了公司的大問題。”李尚傑說。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企業的創新發展始終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金城銀行緊密結合制造業企業生産經營周期,合理制定融資期限,不但專項研發了“金科貸”、“專新貸”等特色金融産品,專項服務“雛鷹”、“瞪羚”、“科技領軍”、“國家技術中心”、“專精特新”或“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優質實體制造類優質中小微企業,與此同時,還開發出全線上信用類數字小微金融産品“金企貸”,持續加大制造業等中小微企業的信貸資源支持。
以“安全普惠、智能互聯”爲經營特色,以“微存微貸”爲全新戰略定位,全力打造專注服務實體小微數字普惠銀行的金城銀行,其本身的發展,同樣需要政策和制度保障。
金城銀行所在的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域,在引進人才方面打出的資金、政策、服務等組合拳,金城銀行受益良多。金城銀行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介紹,七年以來,憑借區域良好的營商環境,借助于自貿試驗區在引才引智方面一直暢通的“綠色通道”,目前金城銀行科技人才占全行員工比重已快速從10%左右提升至50%以上。金城銀行的數字金融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這也使得天津“制造業立市”戰略發展中融入了金城特色的數字金融力量。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面積46.8平方公裏的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是天津市金融改革創新集聚區、濱海新區核心區。作爲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這一區域正依托完善的城市功能、優越的商務環境,重點發展金融創新、總部經濟、跨境電子商務、科技信息服務、文化傳媒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努力打造中國北方金融創新中心。
細胞産業是當今全球生物醫藥、生命科技前沿探索的重要領域。隨著2015年“精准外泌體”概念的提出,外泌體開始成爲藥物載體及靶向輸送的研究熱點,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前景。當前,國際上已經有包括羅氏、Codiak、Bio-techne、武田制藥、美國禮來等巨頭制藥公司布局外泌體行業,應用領域涉及阿爾茨海默病、癌症等多種疾病、藥物研發,合作開發項目裏程碑均超過10億美元。
2021年8月,天津自貿試驗區濱海高新區聯動創新區正式揭牌,三大片區中,渤龍湖片區對應生物醫藥集聚區,是“細胞谷”的核心承載區。自貿試驗區開放創新爲聯動創新區企業的自主創新提供了良好氛圍。
以細胞外泌體技術爲核心的新興醫藥企業天九再生醫學公司,2021年度獲批建立了“細胞及外泌體工程技術中心”,目前已取得多項關于外泌體工程相關專利技術,並與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等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專注于挖掘外泌體在生物醫藥産業中的應用前景。
天九再生醫學公司董事、總經理葛嘯虎博士對澎湃新聞表示:“通過聯動創新區的産業集聚性提供的産學研合作便利條件,我們成爲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的合作企業、物質綠色創造與海河實驗室創新合作企業基地,與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成立了聯合轉化基地,並被認定爲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産業領軍企業;通過與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的協同創新聯動,通過專利預審服務的便利條件,快速獲得了十余項發明專利授權。”
目前,我國外泌體産業發展尚處于早期研發階段,各研究機構、企業都處于一種信息孤島狀態,專業的、較成熟的外泌體工程技術轉化服務平台極其缺乏,亟待改善。而極具特色的京津冀“細胞谷”建設,適應了細胞産業發展前沿趨勢,賦予了生物醫藥企業創新發展新動能。
志合者,不以山海爲遠。
爲以天九再生醫學公司爲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也是濱海高新區聯動創新區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總面積32.6平方公裏區域的戰略定位,是加快建設“中國信創谷”、京津冀“細胞谷”和濱海科技城,打造世界一流産業創新中心核心引領區,成爲現代産業集聚、要素高效流動、營商環境優良、示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質量聯動創新區。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産業、生物醫藥産業、新經濟服務業,正是濱海高新區聯動創新區的重點發展目標。
與濱海高新區聯動創新區同時被納入天津自貿試驗區的,還有重點發展文化健康旅遊産業、綠色産業的中新天津生態城聯動創新區。
中新生態城聯動創新區總面積3.1平方公裏,其戰略定位,是加快打造面向東盟地區的自貿服務平台、面向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標杆、面向京津冀的現代康養和親海旅遊目的地,成爲現代産業集聚、要素高效流動、營商環境優良、示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質量聯動創新區。
作爲中新天津生態城的主體開發商,中新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生態城合資公司)充分發揮中新合作載體與紐帶的作用,持續促進相關産業發展和人員交流:積極搭建合作互動平台,促進區域國際招商;與中新生態城管委會等政府機構溝通配合,推動自貿試驗區配套政策出台;積極舉辦各類活動,助力推進中新産業和技術交流;與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緊密合作,對接企業資源……
“打造面向東盟地區的綜合貿易投資服務平台”,是生態城自貿聯動創新區三大功能定位之一。張永昌表示,生態城合資公司積極整合利用多方優質資源,向外資企業提供完善的服務,促進中新兩國的貿易和投資往來。他以新加坡中心爲例向澎湃新聞介紹說,這是一個在中新雙方政府機構支持下,由生態城合資公司創立的一站式共享辦公平台,提供經濟高效、設備完善的工作環境,配備可滿足不同業務需求的配套設施,並由值得信賴的供應商提供滿足運營和商業需要的服務。
新加坡中心也會定期舉辦一些主題活動、講座培訓等,爲企業提供一個交流、學習、對接各方資源的場所。如今,東盟最大太陽能企業之一的新加坡星生集團的子公司已入駐新加坡中心。同時,生態城合資公司也正將入駐該中心的新加坡初創企業金森林(天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節能和消殺産品用于自己開發運營的辦公樓宇進行測試,並幫助其對接潛在客戶,助力其産品的應用和推廣。“我們在國際招商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中新生態城管委會的認可,被授予‘中新生態城2021年度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案例’榮譽”,張永昌說。
近期,生態城合資公司還將支持生態城自貿聯動創新局策劃編制針對新加坡和東南亞企業的中英雙語服務導則,爲海外企業提供升級服務。張永昌表示,生態城合資公司將持續探尋以多種模式、多種渠道,促進中新兩國以及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往來。
聯動創新,人才先行。
本著“互聯互通、跨境合作、創新發展、共享共贏” 的原則,中新(天津)東南亞跨境人才服務平台2021年11月開始籌備,專注于培養、聚集和服務東南亞區域具有競爭優勢的國際化人才。平台在國際化人才服務細分領域特色鮮明,是服務模式和區域創新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中新(天津)東南亞跨境人才服務平台通過與國內外高校建設“區域國際化人才數據庫和孵化體系”,與國內外行業協會、商會、企業建設“企業人才需求和創業項目庫”,以及建設“産業專家顧問庫”和“國際化人才服務體系”等四大模塊工作,強化“人才培養與區域産業發展的有機結合”。
東南亞南亞跨境人才服務平台創始人/中新(天津)東南亞跨境人才服務平台負責人魯進京告訴澎湃新聞,在推動天津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和爲天津引才育才方面,通過東南亞高校合作中心、10萬跨境人才數據庫、東南亞國家産業政策研究中心、跨境人力資源服務、東南亞海外工作節、外籍留學生創業就業等六方面抓手,形成可複制的國內外高校合作和國際化人才孵化體系,人才服務網絡真正覆蓋東南亞區域。同時,平台還將收集整理解讀泰國、老撾、越南、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的發展規劃,招商引資政策和制造業、科技、農業、跨境電商等産業政策,定期發布東南亞國家重點産業政策彙編,通過專業智力服務助力企業有效地進行區域國際合作。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天津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搶抓RCEP和中國-東盟的發展機遇,亟待有效解決制約東南亞國際合作和發展的國際人才緊缺問題。中新(天津)東南亞跨境人才服務平台的建立,將大大提升天津自貿試驗區接軌國際的人才發展環境,助力天津自貿試驗區成爲擴大開放合作的“新高地”。
天津機場片區、天津港東疆片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與濱海高新區聯動創新區、中新生態城聯動創新區五區聯動、交相輝映,綿延于天津153公裏的海岸線兩端。
2014年1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天津自貿試驗區。2015年4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總體方案),4月21日天津自貿試驗區正式挂牌運行,是全國第二批、北方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從那時到今天,2555個日夜陪伴了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成長,也讓這片以“努力成爲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園區”爲使命的土地,生機勃勃、奮發有爲。
2018年5月4日,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深改方案),再次爲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賦能。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規劃面積119.9平方公裏的天津自貿試驗區,約占天津區域面積的1%。設立七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爲核心,以可複制可推廣爲基本要求,加強改革統籌謀劃和推動,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在“放管服”、 投資貿易、金融等重點領域開展系統集成式創新,培育新經濟、新模式、新動能,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1%的面積,跑出了100%全力以赴的加速度,在天津這座擁有600多年曆史的“渤海明珠”上熠熠生輝。
——服務國家戰略方面,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召開,京津自貿區通辦聯動機制建立,RCEP、CAI等國際規則對接實踐有聲有色。
——投資便利化方面,全面實施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推行對外投資“無紙化一日辦結”備案模式,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動證照分離全覆蓋。
——貿易自由方面,“保稅+”産業、平行進口汽車、生物醫藥産業蓬勃發展。
——金融自由方面,商業保理、融資租賃、FT賬戶、供應鏈金融、要素市場建設有序推進。
——運輸自由方面,保稅燃油正式啓動,網絡貨運四通八達。
——推進人員自由探索方面,出台支持自貿試驗區外籍人才創新創業政策措施,成立特色産業人才聯盟,凝心聚力、強基固本。
——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我國北方首家自貿區法院,爲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展保駕護航。
這些創新成效和典型舉措的堅實底座,是天津自貿試驗區在體制機制方面的先行先試、敢做敢爲。設立全國首個專司政策與産業創新的自貿試驗區法定機構、通過聯動創新區建設實現濱海新區“全域自貿”、全國首創聯動創新示範基地建設模式、部署建立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項目立項管理制度……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這裏形成,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探索在這裏亮相,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在這裏聚集,“天津經驗”正在積累。
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說:“戰略不是研究我們未來要做什麽,而是研究我們今天做什麽才有未來。”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時間,是催動天津自貿試驗區奮進的鼓點,也一定會爲人們揭曉天津自貿試驗區更多的成功答案。
從1978年到2022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從3679億元增長到突破110萬億元。天翻地覆慨而慷,敢叫日月換新天。
中國爲什麽成功?中國經濟何以保持持續高速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德國特裏爾大學教授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在《紅天鵝——中國獨特的治理和制度創新》中,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視角。他認爲,中國的獨特經驗,是把政策試驗和長期目標結合,進行“有遠見的反複試驗”。
由特區、開發區、新區、保稅區、自貿試驗區等組成的多類型、多層次的園區體系,正是這些反複試驗的“試驗田”之一。截至目前,僅在國家一級層面,就有7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喀什、霍爾果斯);19個新區(1992年設立的浦東新區爲第一個,2017年設立的河北雄安新區爲第19個);219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成立的大連經開區爲第一個);169個國家高新區(1988年建立的北京新技術産業開發試驗區即中關村爲第一個);21個自貿試驗區(2013年設立的上海自貿試驗區爲第一個)。
這些園區,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它們迅速崛起,讓中國經濟別開生面。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後部署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作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一直以來,最高領導人都高度重視關心自貿試驗區建設——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
“中國將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差別化探索,加大壓力測試,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
善作善成,久久爲功。
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中國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如何穩中求進,沉著應對重大挑戰,作爲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産業集聚發展的“增長極”、擴大開放合作的“新高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既爲國內改革探路,又承擔對外開放的壓力測試,可以聯動內外,成爲推動雙循環發展的重要支撐。
七年磨一劍,莫道君行早。依海而立、靠港而生的天津自貿試驗區,必將爲天津經濟、爲京津冀經濟帶、爲中國經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杜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