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兩點半,烈日當空,氣溫逼近30度,與春日升溫的炎熱天氣類似,成都市新程大道一側的成都高新區新川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簡稱“AI創新中心”)二期項目施工現場熱火朝天,約1200名工人每天奮戰在各自的工位上。在AI創新中心二期項目的三個施工地塊,10余棟建築拔地而起,有的已經主體結構完工,有的還在“生長”。
AI創新中心占地面積約366畝,總建築面積約100萬平米,是支撐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等重要産業功能板塊的高品質科創空間之一。
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AI創新中心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用,目前在建的二期項目占地160畝,總建築面積約51萬平米,預計今年12月部分完工。屆時,該項目將融入到成都“建圈強鏈”行動中,重點引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安全等産業領域的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和龍頭企業,預計形成百億規模的産值。
項目效果圖
二期項目建築面積超50萬平米
在建建築平均每7天“長高”一層
AI創新中心二期項目共分3個施工地塊,3月17日下午,在項目辦公區斜對面的一處施工工地上,現場工作人員張萬貴正頂著烈日在作業區查看工程進展,並和工人溝通施工細節。就在他所在的這塊工地上,根據規劃,這裏將有7棟辦公大樓拔地而起。而其余兩塊工地上,8棟辦公大樓也處于施工狀態。
“你看,這棟大樓已經在去年底主體結構封頂,目前正在對玻璃外牆進行外立面材料選樣。”張萬貴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考慮到建築美感和玻璃幕牆與主體結構的匹配度,已經選擇幾款顔色不同的玻璃進行對比,最終敲定最適合的産品進行大面安裝施工。除了考慮到建築美觀度外,節能環保也成爲施工方的一大考量。“整個二期項目的裝配式建築率達50%左右,能滿足相關節能環保的要求。”張萬貴說。
就在這棟主體結構封頂的建築旁,其余三棟大樓正處于施工狀態。現場的空地上堆滿了成捆的鋼筋和鋼架,一旁的塔吊正在將建材調運至作業區。“在建的辦公大樓每層樓建築面積約1600平米,根據施工進度,平均每7天可澆築一層。”張萬貴說,預計今年7月,AI創新中心二期所有在建的辦公大樓將實現主體結構封頂,而其中一棟2層建築將于月底完成裝修,作爲AI二期項目營銷展示中心區。
在施工現場,紅星新聞記者看到了AI創新中心二期項目規劃藍圖展板。據介紹,二期項目占地160畝,總建築面積約51萬平米。建成後,整個項目將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園區,辦公樓宇緊鄰城市街區,每棟建築樓下都有相應的商業配套項目。而在園區內,還會配備科技體驗、健身中心、園區食堂、金融服務、文化展廊等空間。
“AI創新中心二期建築載體除了滿足科創企業辦公需求外,還會考慮將生産、生活、生態元素進行融合,精准定位人工智能産業發展和園區載體需求,打造一個定位更精准、功能更突出、分工更專業、配套更完善的現代産業社區,加速優質企業與人才聚集。”成都高投置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項目施工現場
參與城市 “建圈強鏈”
未來預計形成百億規模産值
在功能定位上,這個總投資額近40億元的AI創新中心二期項目是一個以人工智能産業爲主題的高品質科創空間,而項目運營方的目標是將其打造成西部地區AI産業的策源地。
“AI創新中心二期是一期的延伸和擴大,建成後將與一期共同培育人工智能産業生態,充分做強新川創新科技園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功能片區的功能定位和産業引領作用。”AI創新中心項目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說。
這裏的産業培育邏輯是,整個AI創新中心聚焦5G、AI、大數據、網絡安全、集成電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打造多元化、創新性、全産業鏈的産業創新地、聚集地和産業生態圈,涉及智能駕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生活等多領域的行業應用。
AI創新中心一期項目于2019年3月投運,據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AI創新中心一期已聚集百度Apollo西部智能駕駛創新中心、中移(成都)産業研究院、新華三成都研究院、快手直播電商全國總部等重點項目和新加坡創新中心、“芯火”雙創基地、網易成都數字産業基地等孵化器平台。
“目前一期入駐人員超10000人。”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未來二期項目投運,預計吸引上百家企業入駐。除了爲科創企業提供辦公載體外,相關負責人透露,將會在産業培育上對不同發展階段的項目進行差異化的幫助舉措,“比如,針對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平台生態型龍頭企業給予梯度培育、金融支撐、人才賦能、專業服務等政策措施,爲新經濟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實際上,在成都市當前的城市“建圈強鏈”行動中,人工智能産業是20條重點産業鏈之一。隨著高品質科創空間建成投用,優質項目也會紛至沓來,對城市産業發展帶來增量效應。
AI創新中心二期項目投運後,如何參與城市“建圈強鏈”行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二期的項目招引中,會實施強鏈補鏈計劃,聚焦頭部企業,同時精准招引産業鏈上下遊及配套共同形成産業集群,最終形成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産業生態。根據前期推測,二期項目將形成百億規模的産值。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宋嘉問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