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潘婷 每經編輯:廖丹
2022年3月24日,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1)”在中國深圳和英國倫敦同時發布。該指數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價和排名。
記者注意到,中國內地共有12個金融中心城市進入榜單,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青島、杭州、大連、天津、南京、西安、武漢。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副所長余淩曲在會上表示:在全球金融中心這一期“東升西降”的背景下,以香港、上海領銜的中國金融中心競爭力排名穩中有升,我們有很多的“加分”項,包括金融科技實力、金融産業規模以及國際金融人士的正面預期都在爲中國金融中心加分。
頂級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已日趨白熱化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自2007年首期發布以來,每半年更新一次,已經成爲國際金融界密切關注的金融中心發展“晴雨表”。值得一提的是,本期全球金融中心發展一些新特征和動向。
全球加速從新冠疫情大流行中複蘇,金融中心整體評分下降趨勢減緩。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來,GFCI整體平均得分連續下跌超過3期,其中第28期下降超過40分,全球80多個金融中心評分下降,之後下降幅度有所放緩,本期整體平均得分較上期僅下跌不到1分,各金融中心排名也相對穩定,排名前40的金融中心中,沒有任何一個金融中心排名下降超過10位。亞太金融中心在經曆上期低迷的表現後,本期評分出現集體反彈,這表明新冠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已大幅減弱,2021年下半年世界經濟信心正加速恢複。
頂級金融中心格局相對穩定,內部競爭日趨激烈。紐約、倫敦、香港再次位居全球金融中心前三甲,但整體評分較上期有所下降,其中倫敦下降幅度最大,達到14分,香港和紐約僅分別下降1分和3分,這使得倫敦與紐約的差距進一步加大。同時,上海、洛杉矶分別取代新加坡和舊金山,位列全球第四和第五。深圳繼上期排名跌落至16位之後,本期評分大幅增長8分,排名也提升6位,再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十強行列。
盡管全球十大金融中心的格局已基本穩定,但從排名第三的香港到排名第十的深圳,各金融中心的評分差距均在1-2分之間,極小的評分變化都能引起排名的巨大波動,反映出頂級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已日趨白熱化。
歐美金融中心穩中有進,亞太金融中心面臨巨大挑戰。伴隨主要大國經濟陸續開始複蘇,全球金融從業者對歐美金融中心的樂觀情緒開始上升,這使得歐美金融中心的評分和排名在第30期GFCI中出現較大增長,其中北美領先金融中心整體評分超過亞太領先金融中心。在本期GFCI中,盡管亞太金融中心評分整體回升,但北美金融中心的評分仍略高于亞太地區,同時西歐金融中心與亞太地區金融中心的評分差距也在縮小,使得亞太金融中心未來經面臨更大的競爭與挑戰。
對于大中華地區金融中心的表現,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副所長余淩曲在會上表示:從這期排名可以看到,全球的金融界對中國包括各個金融中心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所以,我們中國金融中心的前景會更加的美好。依托和服務龐大中國經濟,金融中心要不斷提升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做大做強金融市場、金融産業規模,進一步鞏固提升金融中心“硬實力”。
中國內地12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
記者注意到,本期GFCI中國內地共有12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其中,上海、北京和深圳均已進入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7個金融中心排名有所提升,3個金融中心排名保持穩定。
在內地金融中心中,上海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排名再次提升2位,已成爲僅次于香港的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金融科技排名也位居全球第2;
北京評分下降1分,但全球排名仍保持第8,金融科技排名上升2位,取代倫敦成爲全球第3;
深圳是十大金融中心排名和評分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與東京的差距僅有1分,在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城市聲譽及五個領域的細分排名均有所上升;
廣州金融中心排名上升8位,目前排名全球第24,正朝全球20大金融中心挺進,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穩固;
成都、青島在GFCI中的排名保持不變,其中成都金融科技排名大幅提升16位,位居全球第44;
杭州、大連、天津、南京等較晚進入GFCI的金融中心城市正逐漸被全球金融從業者所熟悉,評分迅速上升,其中大連評分提升82分,排名上升19位,南京評分提升71分,排名上升7位。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副所長余淩曲指出:在全球金融中心這一期“東升西降”的背景下,以香港、上海領銜的中國金融中心競爭力排名穩中有升,我們有很多的“加分”項,包括金融科技實力、金融産業規模以及國際金融人士的正面預期都在爲中國金融中心加分。
針對軟實力相對落後的情況,余曲淩稱,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在內的金融中心,要學習借鑒香港以及倫敦、紐約這些金融中心的經驗,全面提升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包括城市基礎設施等等這些軟實力,更好的提升以後發展的後勁。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