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魏守華教授所撰寫的文章《啞鈴型:中國城市體系發展的特征事實》,分析城市的體系化發展。
作者認爲,從城市發展戰略角度,是以少數特大城市爲主要載體還是構建大中小城市規模分布有序的體系,是一個戰略選擇性的問題。文章論述了“大國大城”和“體系化城市”兩種模式。
環環感興趣的是“大國大城”模式。
這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向來所持的觀點。他堅持城市發展的“規模經濟理論”,認爲不能將城市病直接歸結于人口過多,而應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治理效率等供給側層面找原因。
在8月24日,陸銘提出應強化都市圈的增長極作用、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優化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供給、加強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資、增強土地和住房管理的靈活性等政策建議。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一個月後,上海推出落戶新政,打響優質人才大戰第一槍。
壹
9月23日,由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定的《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正式發布。相比2018年8月發布的《非上海生源的應屆生落戶上海積分辦法》,這次新政對雙一流高校應屆畢業生落戶的門檻大大降低。
直接指向非上海應屆高校畢業生,但不是一般的大學,而是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輿論認爲,在中國進入全面創新與産業轉型升級的今天,相比以前的搶人大戰,簡單粗暴擴大城市人口規模相比,上海目標直指優質人才,標志著城市開始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過往,無論是體量、質量還是效率,上海都給人留下“大城市病”的聯想空間。但最近這幾年有所不同,這座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特別容易上熱搜。
譬如,9月21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到上海考察,第一站就到了喜馬拉雅。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音頻分享平台,有6億多用戶,是上海拿得出手的有著互聯網創新基因的頭部企業之一。
當晚,李克強總理在南京東路步行街上的泰康食品買了袋大白兔奶糖,這可是擁有40多年曆史的老牌子,純國貨。
當然,行程中還有參觀考察自貿區、召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工作座談會、提供就業服務的前程無憂公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的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再譬如,針對幹部隊伍建設,上海最新召開的市委全會上出台的一份重磅文件指出,要教育引導幹部樹立山一樣的崇高信仰、增強海一樣的爲民情懷、錘煉鐵一樣的責任擔當、激發火一樣的奮鬥激情,在幹事創業中創造上海美好未來。
包括“痕迹主義”、“責任甩鍋”、“問責走樣”等用詞和表述,分明看出深圳創業當年激情燃燒的澎湃與豪邁。
凡此種種,讓人看到了上海猶如大象起舞。
兩年前,李強書記說“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所推出的落戶新政正是在一步一步達至當初設定的目標。而一座超大規模城市所表現的創業激情,對于年輕的大學生而言,比起具象的戶籍更有想象空間和理想的張力。在這塊奮鬥的熱土上,可以有無限的拓展可能。
貳
怎樣評價上海的落戶政策?
不妨從兩個維度來分析。一是上海的樓市;二是比起那些搶人大戰的二線城市以及其他幾個一線城市,上海有什麽不同?
上海中原地産數據顯示,8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97.6萬平方米,環比增加18.7%。從二手房挂牌均價來看,8月環比上漲0.13%,維持了6月以來,連續3個月上漲的態勢。
但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8月份上海有14個樓盤認籌率超過100%。目前上海的新房熱,依然集中在市區改善盤和遠郊剛需盤。遠郊區域的非中高端改善盤,很多新推樓盤,依然沒有達到認籌要求。
由此可見,上海市場熱度並不存在類似深圳那樣的大量投資性需求,也沒有恐慌性入市的購房需求,改善型置業集中入場是上海8月樓市的最大特點。
再看這次上海的落戶政策。《辦法》明確提出,將清北範圍擴大至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可見,上海近年的目標直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這就必須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産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仍需進一步提升。上海選擇的是高端優質人才,更加對接國際、全球的開放式大平台。
顯然,以55349元/㎡的均價(8月數據)這些優質人才還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剛需。這是一個即便是彈跳力再好的選手跳起來也夠不著的高度。與優質人才需求能匹配的,似乎是深圳所說的新加坡住房模式。
上海會不會這樣安置引進的優質高端人才呢?
優質人才的引進是否可以改變上海樓市的格局,在新加坡模式外再創新,後續的政策配套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