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三八婦女節,我們收到了一位媽媽的投稿。
這是一位患有先天性中胚層腎瘤女孩的媽媽,在孩子與病魔抗爭的幾年裏,她與丈夫一起做了無數個未知的決定,經曆了無數次撕心裂肺,成功、失敗、再成功、再失敗……
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小女孩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距離最後一次手術已經三年。如今在小學生活中,她融入了集體,有了好朋友!
這位媽媽告訴我們,她三八節最好的禮物,是女兒獲得了“全勤獎”,這比任何物質上的東西都值得驕傲!
作者 | Apple tree
作者說:
從“向日葵兒童”創立之初我就開始關注這個公衆號,去年,看到新推出的“康複者故事”這個欄目,每一篇我都認真看完,想著也許我也可以代我的女兒來寫一篇。
但我的心情又十分矛盾,一方面她康複的時間不算長;另一方面,回憶那些最黯淡的時光也需要勇氣。
今天,我鼓起勇氣來寫下她迄今爲止的經曆,初衷只有一個,讓那些像當年的我一樣,深陷痛苦和迷惘的人,能得到一點點希望。
艱難的出生
孕期檢查發現先天性中胚層腎瘤
我們的女兒,出生于2012年夏天。我和她爸爸是彼此的初戀,但懷孕之路卻十分艱辛,婚後五年,終于等到她。
然而孕32周,常規産檢之時,卻發現胎兒右腎占位。記得那天,下著滂沱大雨,手機裏剛收到同事順利生下一子的喜訊,而我們倆卻無助地抱頭痛哭。
省略這之後的各種檢查、各種糾結,我們最終還是生下了她。剛出生的瞬間,她並沒有哭,醫生拍了拍她屁股,終于“哇哇”哭起來。不久之後,她就開始用她的雙眼打量這個全新的世界,只是她不曾想到活下來是如此艱難。
帶著面具的女兒
漫長的治療
3次複發4次開腹手術33次放化療
第一次複發
227天,9次化療,1次腫瘤切除術
2012年7月,出生30天後,她被送往上海住院,一周後,接受切除瘤體手術。病理爲中胚層腎瘤混合型,術後沒有化療。
回家以後,我們細心照看,她也恢複得很好,完全看不出任何異樣。直到一周歲體檢,體檢報告顯示貧血,而且出現厭食、拉稀等現象。
我們的心隨之不安,檢查結果如晴天霹雳,腫瘤複發了。
鑒于瘤體已十分巨大,術前必須接受化療。2013年的夏天特別炎熱,我永遠不會忘記去醫院的路上,站在十字路口看著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感覺。用王朔的一段話:“所謂人群中的孤獨,你自己其實一腔心緒,但是現場的人跟你沒關系。”
我好不容易得來的孩子,正在遭受非人的磨難,我不懂自己做錯了什麽,想著想著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下來。
術前做了3個化療,2013年9月,終于等來了手術的日子。術後她走手術專用通道,我們只能在電梯裏見一會兒。還沒來及多看幾眼,她就被推進了ICU。
期間我們無法探視,只有一次醫生拍了照片給我們看,照片裏是她似恐懼又似無助的眼神,雙手被捆綁著……
從ICU出來後,她看我的眼神讓我不敢直視,她變得很少笑,長長的睫毛因爲化療也掉得沒多少了。
到醫院後,感覺她長大了很多,這是病痛促使下無奈的成長,是讓我心酸心痛的成長。有時我餵她吃東西,她會示意我也吃點,我會忍不住立馬哭出來。
我常常覺得很害怕,不知道明天會不會更壞。任何一個相對比較安甯的時刻,我都希望是永遠。
有次晚上和她一起躺在爬爬墊上,望著天花板。我說:“寶貝,你知道星星嗎?星星是天上的燈,指引黑暗中的人前進。以後我們一起去大草原看星星。”還不會說話的她,一聲不吭,靜靜地靠著我,那個瞬間,我覺得真好。
從2013年7月到2014年2月,在醫院的227天裏,她做了9次化療(術前3次,術後6次),1次腫瘤切除手術,1次PICC安裝手術,多次CT,多次胸片,多次B超,多次心電圖,接受了骨穿、骨三項等檢查,以及無數次抽血。
同樣在這227天裏,她學會了從坐到站,學會了在沙發上爬上爬下,學會了走路,學會了很好地拿著勺子吃飯,學會了乖乖吃藥。
2013年8月,在上海某出租房裏自娛自樂的女兒
第二次複發
遠赴新加坡治療,卻遭遇腸梗阻
2014年3月1日,女兒20個月。她的手意外地被刨刀劃開,血流個不停,我們趕緊送她去急診。誰想到這個小小的意外之後,噩夢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席卷而來。
短短一個月,腫瘤第二次複發了。8個月的堅持只換來一個月的幸福。
馬丁·路德·金說:我們很多時候必須接受眼前的失望,但必須永不放棄希望。
但很多時候,真的看不到希望。
上海的醫生讓我們做好心理准備:我們尚未滿2周歲的女兒,因爲巨大的腹部腫瘤,可能時日不多了。
看著懷中幾乎不吃不喝的她,我們在病友的推薦下,以破釜沉舟的心情來到了新加坡。2014年4月1號,愚人節。我們一家三口踏上了這場未知的旅程,不知道何時能回來,更不知道將懷揣怎樣的心情回來。
這是我們第一次來新加坡。最初的日子是難熬的,PET-CT檢查顯示,腫瘤雖然沒有轉移,但瘤體已經有20厘米之大。女兒不停地嘔吐,我們則不停地給她換衣服、換床單。有時候換著換著,覺得自己的人生都絕望了。
2014年4月,剛入住新加坡醫院,插了鼻飼的女兒好不容易入睡了。
她無法進食,只能通過胃管,我和她爸爸學著護理,她不配合,還要拔胃管,大哭大鬧。
在新加坡的6個月,她術前化療4次,2014年7月1日手術,等我換好手術衣進去,主刀醫生、麻醉師、助手都已經在等候區等待,我抱著女兒和他們一起走進手術室。
給女兒脫衣服時,醫生發現了別在衣服上的護身符,告訴我可以拿下來放在手術台上,等她躺下後,麻醉師讓我親親女兒,然後主刀醫生送我出來,跟我說放心。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打轉,跟他說拜托你們了。
手術時間長達7小時左右。手術還算成功,但最不想發生的術中腫瘤破裂也發生了。術後,女兒肚子上又多出一條好長好長的疤。
誰知道,出院沒多久,她又因腸梗阻再次接受手術!2014年7月25日,我們終于再次出院了。
本以爲又過了一關,可是女兒的脾氣越來越糟糕。我准備了她愛吃的飯菜,她卻把碗都砸了!我問她到底怎麽了?她說要回醫院,我說是不舒服嗎?她說是。然後繼續發脾氣,砸東西,我也崩潰了。
有次淩晨3點多醒來,她不停地撞牆!我去抱她,就劈頭蓋臉地打我,扇我巴掌。這樣的日子,用“生無可戀”來形容也並不過分。
叼著奶瓶搶媽媽電腦的女兒
好在,雖遠在異國他鄉,我們也遇到不少暖心人。一開始,我們蝸居在幾平方的日租房內。住了20幾天的日租房後,在親友的幫助下,我們住到了Sin Ming Garden 的一套組屋中。
雖然是合租,但是室友們都很好相處,周圍還有一個風景優美的Bi Shan park。就在這裏,我們度過了5個月的純粹時光。
所謂純粹,就是除了去醫院治療,其他時間只想著買什麽菜,給孩子做點什麽好吃的,怎樣陪她玩,如何哄她吃藥。
這段時間,我們3個人24小時在一起,她再次學會了走路,學會說話,能拿筆塗鴉了,也會自己吃飯了。
醫院的醫生、護士永遠是微笑著的,他們的眼神是認真的,回答問題的態度是不厭其煩的。每次女兒來病房,他們都會躲在簾子後面和女兒玩一下“躲貓貓”。分開的時候,會和她擊掌鼓勵。給她的創口貼,是印了卡通笑臉的。當她拖著一堆管子在走廊練習走路時,護士、陌生人都會對她說加油。
醫生門診室的玻璃門上貼著的那句“Every child deserves a future.”,非常溫暖也很有力量。
醫生門診室的玻璃門貼
從2014年4月到2014年9月,在新加坡的180天裏,她做了12次化療(術前4次,術後8次),7次放療,放療總劑量爲12.6gry,1次腫瘤切除手術,1次腸梗阻手術,1次輸液港安裝手術,多次CT、B超,以及無數次抽血。
但是,我們的女兒還是慢慢地長大了,從抱著的小娃娃到可以自己走路了。
2014年8月,終于再次奔跑的女兒
第三次複發
查找文獻聯系醫生,各方人士溫暖支持
我們在2014年9月底回國,2015年7月進行術後一年複查,情況都很好,我們就取掉了女兒體內的輸液港。
2015年9月,她上幼兒園了。那天我發的朋友圈寫著:寶貝,祝賀你。願你今後的每一個夏天都如今夏這般健康快樂,加油。
但是還沒等到2016年的夏天,2016年3月,我偶然發現她的小便有泡泡,入院檢查,竟然發現腫瘤第三次複發。
之後,我們再次赴新加坡手術。醫生給出的後續治療方案強度極大,費用也極高。考慮再三,我們選擇回國接受後續治療。
從出生37天接受第一次手術開始,我們的生活就注定和普通人不同。剛剛進入病房,她環顧四周,忽然抱著我哭著說:“媽媽我要回家。”
想起2013年,剛滿一周歲的她,在靠牆的7號床,住了整整一個月。我也忍不住抱著她痛哭。
上海的病理會診結果還是中胚層腎瘤,但從混合型變爲細胞型,並且是具有上皮樣/橫紋肌樣形態的惡性腫瘤,惡性度逐步提高。因爲多次化療,孩子被診斷爲患範可尼綜合征——即腎小管重吸收障礙。
2016年4月,異國醫生的郵件回複
這期間,通過查找文獻,我們發現了一例與我們女兒比較接近的國外案例,通過作者的通訊地址,我們聯系上了這位醫生,他也及時地回複了,讓我們十分感動和振奮。
在邊化療邊溝通,並且多次會診以後,2016年7月,我們結束了這次治療。在這期間,家人和朋友始終關心幫助我們,離家求醫之時,老媽囑咐我:不要惦記我們,照顧好自己。
朋友們在我們陷入困境之時,像天使一樣,帶給我們溫暖。記得2016年“五一”,我的大學室友給我發信息,要過來幫我打掃打掃房間,做做飯,至少我可以輕松三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也來看望她,還帶上了她最好的朋友;在她生日之時,全班同學錄了生日快樂歌送給她。她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段同窗之情。
我們回國之後,還收到新加坡醫生的郵件,想到異國他鄉都有人在百忙之中惦記著她,我們也有了繼續治療的勇氣。只是這條路真的太苦,我必須時時給自己打氣,才不會退縮和逃避。
康複三年
女兒已是獲得全勤獎的小學生
2018年2月,她再次進入幼兒園。三年的幼兒園生涯,她讀了一個頭,一個尾,也算圓滿了。
2018年9月,帶著大家的祝福和關心,女兒開啓了人生新旅程——正式成爲了一名小學生。
開學第一周,女兒學會了疊書包、包書皮,還認識了呆萌的小男生,知道了每天早上要和校長媽媽問好。
2019年1月25日,我第一次參加小學休學式,當這些“小屁孩”沐浴著陽光進場時,我竟然眼眶有點濕潤。回家路上,她坐在車後座上邊吃東西,邊自豪地和我說:“媽媽,我也有獎狀呢!”我馬上說:“祝賀你啊,媽媽還要給你頒一個全勤獎,你一天也沒請假,順利讀完了小學第一學期。”
看到她融入新集體,會寫字了,會跳繩了,還交到了朋友;聽她和我說她和同桌小男孩的吵吵鬧鬧,聽她告訴我她有了喜歡的男生;聽她說學校裏的事是我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
像她這樣的孩子,也像所有孩子一樣,上學了。
2019年2月14日,照例複查,一切都好。雖然範可尼綜合症目前只能終生服藥維持,但基本不影響她日常的學習生活。
到今天,差不多離第四次手術三年了。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但有些記憶是揮之不去的。
夜深人靜之時,我常常想起過去的經曆,想起那些可愛的臉龐,有些名字都清晰記得,以及在醫院裏感受的一幕幕:那個只買了半個西瓜,先給生病的大兒子吃,大兒子吃完再給小兒子吃,最後只能啃點白皮的年輕媽媽;那個靠撿垃圾給孫子治病的奶奶;那些拿一張硬紙板當床鋪,爲了省錢睡在醫院的家長們……這一切都不曾忘記。
所以,我多麽希望她擁有一個平凡的未來。像所有普通孩子一樣,讀書、成長、戀愛、工作。她說過,她最大的願望是長大後做一個好媽媽。
祝她美夢成真!
2018年9月,開學第一天,目送女兒進入校園。我願一直站在她的身後,看著她往前走。
後記:
這就是我們家女兒的故事。作爲父母,我們的心始終是提著的,如此反複和高強度的治療,除了腎髒損傷以外,目前,肉眼可見的是她的體重始終不達標,且身上出現了很多黑痣,我們不知道還會有什麽後遺症。
我們能做的除了把她的故事說出來,就是陪著她過好每一天。
年僅6歲的他戰勝了整個白血病的征程
患兒治愈後,仍需長期關注健康!
11歲女孩用樂觀打敗骨癌
癌症治療期間惡心難受,可以吃啥?
孩子病後心理重建要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