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模式都是快速發展和奇迹的代名詞。作爲“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有著發達的金融業、服務業、航運業、旅遊業……當然,也包括媒體行業。
不過,新加坡還是一個有著多元文化的國家,深受東西方文化融合、交彙的影響。那麽,當數字化浪潮爲全球媒體行業的制作與消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新加坡媒體能否保持其在媒體行業的世界領先地位?在媒體變革過程中,新加坡媒體又呈現出什麽樣的特點?
打造世界級媒體城市,爲政民互動提供多元渠道
縱觀近年來新加坡媒體的發展及其在民主演變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謂是可圈可點。
于 2015 年 9 月舉行的新加坡大選,曾被媒體認爲是人民行動黨面對有史以來最強反對黨的選戰。當時,讓很多人出乎意料的是,人民行動黨以大比分勝出,總得票率接近70%,遠遠超于上一屆(2011 年)的 60.14%。同時,讓人頗爲意外的,還有社交媒體在這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大選期間,候選人不僅在 Facebook(臉書)、Twitter(推特)上發表自己的動態,新加坡民主黨還在 YouTube(優兔網)上放了幾段政黨電影,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則推出了一款手機APP,用來幫助選民和候選人相互了解。
在這個過程中,社交媒體既爲候選人與選民之間打開了一扇促進相互認知的窗口,同時也極大調動了選民的積極性,使得原先對政治比較冷漠的新加坡年輕人對政治的參與度空前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競選的議程。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次的選舉中,如果沒有年輕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績的。“能獲得年輕選民的支持,非常重要,因爲這事關新加坡的未來。”
近年來,隨著寬帶和移動技術的普及,網絡媒體越來越受到青睐,受衆喜歡借助博客、論壇及臉書等社交網絡平台傳遞、分享信息。因此,爲順應全球媒體技術變革的潮流,新加坡也推出一系列媒體改革措施,既保持其在媒體行業的世界領先地位,同時也爲政府體察民情,民衆獲取信息、表達觀點提供多元渠道。
2008 年,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推出《媒體融合計劃》,擬用 5 年時間投入 2.3 億新元,推動媒體産業的全面發展,包括培養及吸引國內外優秀媒體人才、打造全球媒體融資中心、提高媒體節目的覆蓋率和接受度等,從而將新加坡打造成爲“新亞洲媒體可信賴的全球之都”。
2015 年 8 月11 日,新加坡政府又發布了《2025 年資訊通信媒體發展藍圖》。
爲新加坡未來 10 年的資訊通信業(即信息通信業)與媒體業發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使數據、先進的通信技術和計算技術實現資本化,以及培育一個鼓勵承擔風險和不斷試驗的資訊通信媒體生態系統。
借助這一系列改革措施,新加坡媒體行業得到迅猛發展,基本實現了世界級媒體城市的預期目標,同時也得以讓媒體這一政黨和人民之間的紐帶,在新加坡民主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多元文化交融,滋潤華文媒體發展
與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交往曆史的新加坡,不僅是世界級媒體城市,還是海外華文媒體的發源地之一。
早在 1881 年,新加坡閩籍華僑薛有禮就在新加坡創辦了華文報刊《叻報》,這是新加坡第一份由華僑自己創辦並真正具有新聞報紙形式的中文日報。
此後,隨著新加坡經曆建國與發展,華文報刊在多元文化的交融影響下,呈現出穩定的發展態勢,並在東南亞乃至世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
目前,新加坡主要媒體集團有兩個,一個是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另一個是新加坡傳媒公司。
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出版機構,出版了《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和《星期五周報》等 4 份華文報紙;新加坡傳媒公司則經營電視台和電台以及相關網站,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語的第五頻道及“亞洲新聞台”和華語的第八頻道。
值得一提的是,由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出版的《聯合早報》不僅是新加坡的主流華文報,更通過電子媒體的協助,成長爲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華文大報,也是唯一獲得中國官方批准在中國公開銷售的外國中文報紙。
不僅如此,爲了適應新媒體時代“快速叠代”的傳播要求,新加坡華文報刊近年來也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和突破,走向多媒體融合發展。
2001 年 5月 6 日,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旗下的報業傳訊公司成立,率先開設了“優頻道”(Channel U) 華語台,提供娛樂、戲劇、信息和新聞節目;
2013 年 2 月,聯合早報網手機 APP上線,該 APP的新加坡版本附帶 PDF 報紙,實現互動讀報功能;
2018年 5 月 8 日,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和新傳媒集團的合資企業“新加坡媒體廣告交易平台”正式投入運營,該媒體聯盟將把新聞、商業、汽車、房地産等數碼品牌彙集在一起,打造全新的數碼廣告平台。
一般而言,海外華文媒體相對于當地官方語強勢媒體來說屬于弱小媒體,但在新加坡,如今這些華文媒體不僅成爲了新加坡主流媒體的一部分,更是成爲了新加坡當地華人華僑了解中國,以及中國了解世界的重要平台。
跟隨時代潮流,聚焦“中國經驗”
作爲一個典型的學習型國家,新加坡媒體不僅追求媒體在形式、渠道、技術上的創新,也會經常報道國外的成功故事,分享其經驗和做法。
不過,與過去有所不同的是,近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崛起,新加坡媒體的聚焦點也逐漸從“西方模式”轉向“中國經驗”。
2018 年 3 月,在中國“兩會”召開之際,新加坡主流媒體就紛紛給予了高度關注。新加坡《海峽時報》不僅采用圖說“兩會”的方式報道,而且在該報網站刊發了一組圖片,展現中國少數民族代表的傳統服飾。而新加坡《聯合早報》則派出了 6 名記者前往北京報道“兩會”,並在重要版面詳細報道“兩會”的重大議程。
在 2018 年 3 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問。
“我們特別關注在這次‘兩會’上,中國怎樣展示新的氣象,也包括中國領導人會有哪些新的理念。”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新聞組副主任蔡永偉說,《聯合早報》及其衆多讀者都非常關注中國的發展和改革措施,包括經濟領域的改革、金融領域的改革,以及社會治理方面的改革。
近 40 年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所取得的巨大經濟發展成就和經驗吸引了許多外國政府和民衆的關注,他們希望從這個正在崛起且不斷演進的大國故事中,理解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金鑰匙”。因此,媒體也高度關注相關報道。
“無論是中國本身的經濟發展,還是新中雙邊關系深化之後,各個領域的交流越來越多。我們需要的人手也越來越多,三天兩頭有新加坡的部長到中國去,我們調動人手方面也需要做部署。再加上中國的軟實力也起來了,中國的娛樂信息也開始慢慢主導亞洲地區的娛樂,方方面面需要報道的信息很多。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加大這方面的報道。”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的總裁李慧玲表示,在新加坡關注中國的人群越來越多,他們希望了解的相關領域也越來越廣,因此集團對于中國社會改變的報道也在增多。
來源:《中國—東盟博覽》雜志“政經版”
文:陳麗冰
編輯:雷藝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