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十三屆)軌道交通與城市峰會在深圳地鐵、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北京地鐵和新加坡捷運(SBS Transit)的支持下,于2020年6月22日至23日在深圳隆重召開。華爲企業BG交通行業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副總裁袁希林、華爲企業BG綜合交通解決方案總監李明群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引領新基建,助力軌道行業數字化——華爲在軌道領域的思考與探索》並參與圓桌討論。以下是嘉賓精彩觀點實錄:
華爲EBG交通行業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副總裁 袁希林
“新基建”新在哪裏?
國家新基建政策頒布以後,網絡上湧現了各種各樣的解讀。談到新基建,大部分人冒出來的第一個問題可能是,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新在哪裏?4月20日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官方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以技術創新爲驅動,以信息網絡爲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
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新基建有非常濃重的網絡屬性 ,具體可分爲三張網絡:
第一張是面向比特的信息網:包括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
第二張是面向原子的交通網:包括高鐵、城軌等交通運輸網絡;
第三張是面向瓦特的能源網:包含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光伏、風電以及充電樁、加氫站等。
我們從三種文明階段來推演新基建的底層邏輯:
在農耕文明時期,物質資源是稀缺的,世界規則掌握在物質資源主導者手中;
在工業文明時期,能源成爲了核心資源,勒克菲勒、卡耐基這樣的企業家主導著世界的規則;
在信息文明時期,最珍貴的是數據,微軟、蘋果這樣的公司既沒有能源也沒有物質,卻因掌握著核心數據資源而擁有極高的市值。傳統經濟到新經濟的演變過程中,對核心資源的利用推動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引擎——數據,也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生産工具。算力是新生産力,數據是新勞動對象,”雲+AI+5G”等ICT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生産資料。
交通行業”新基建”——用技術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融合
曆次工業革命,交通都是重要標志和推手。交通行業”新基建”本質上來說,就是通過數字化轉型,利用5G、雲、大數據、視頻雲等ICT技術爲代表的”新生産資料”與交通行業業務場景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安全,效率,體驗全面提升的智慧交通。
通過ICT技術將參與交通運輸的每一個人、每一件貨物、每一個交通工具,每一個業務流程數字化,彙入數據湖,進行智慧化管理,構築智慧化大交通,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以數智賦能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強強聯合,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城軌
華爲服務全球交通行業20載,”交通強國、城軌擔當”,城軌作爲傳統基建的典型代表,在與”新基建”的結合方面已經率先開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其中,深圳地鐵與華爲公司合作,基于華爲沃土數字平台的聯合創新,探索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GIS/BIM等新技術的應用,先行先試打造”智慧城軌”。
2018年10月,深圳地鐵與華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面開啓數字化轉型。所有的創新都需要整體的統籌規劃,深圳地鐵從一開始就在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和創新實踐方面強化統籌。在智慧城軌的願景驅動下,制定建設新藍圖,加強智慧城軌建設與戰略規劃、行業標准、工程建設和業務需求的有機整合,更好的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實際效用。
針對客戶需求,華爲將30年的技術積累、能力以及行業理解力和客戶需求結合,創新提煉出解決方案”三橫三縱”的系統框架,即聯接、平台、應用(三橫)和咨詢規劃、創新生態和組織流程保障(三縱)的三大方向。聯接是以5G爲代表的網絡技術;平台是以雲爲底座,計算爲內核,整合了多種ICT技術的數字平台;而應用,則彙集了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生態夥伴。華爲通過不變的框架,統一的平台,完善的生態,應”萬變”的業務與需求,以系統思維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城軌。
在聯接層,華爲LTE-M解決方案改變了傳統WIFI承載信號切換多、穩定性差的弊端,使LTE-M承載信號成爲業界主流。在深圳地鐵11號線,華爲首創AirFlash 5G車地轉儲解決方案,可實現超過1.5Gbps的高速無線通信,列車運行一小時産生的25GB視頻監控數據轉儲,從過去人工拷貝1.5小時,到現在基于5G只需要2分多鍾。效率提升13倍,且全程無需人工幹預,全面提升了設備運行安全和生産效率。
在平台層,基于雲計算、AI、大數據等打造融合統一的數字平台,實現系統的高度集成和各業務的全面整合,對各業務應用系統進行合理優化,使運營生産中的各類信息資源得到整合,實現各業務系統軟硬件的集中部署、統建共用、信息共享,壓縮投資。使深圳地鐵集團IT資源利用率提升了50%,平台安全性提升了80%。
基于城軌雲的深圳地鐵Metrobox,在集團構建統一的大數據平台,消除了以往煙囪式的技術架構,打破業務割裂的現狀,實現了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聯接。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分析和共享形成的”城軌大腦”,使能上層應用”百花齊放”,聚合行業夥伴與行業應用,圍繞地鐵建設、生産、運營、運維等場景,開發智慧建造、智慧運營、智慧運維等解決方案,實現了遠程監控、風險預警,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釋放了數據價值,引領了地鐵行業的創新。
例如,通過對工地現場視頻的智能分析以及將工程信息跟BIM系統整合,快速實現對地鐵建設過程的智能管控以及對風險的實時預警。深圳地鐵現有400多個工地在同步建設,原來靠人工巡檢15天才能把各檢測點的數據彙總完畢,現在只需要5分鍾,安全隱患識別率提升30%以上,日常巡檢工作量下降35%以上。大大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
試想,如果一個城市所有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交通工具都完成了數字化,並接入統一的數字平台,通過平台整合技術,融合數據,就可以實現對每一條道路的智能管理、城市擁堵的綜合治理,從而更好的服務人們的出行與生活。
華爲EBG綜合交通解決方案總監 李明群
談到智慧運維,當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井噴式發展,運維壓力大,但如果不盡快改變當前人工爲主的運維模式,未來壓力會更大。智慧運維的發展不是科技驅動創新的需求,而是典型的業務驅動的創新,從數字化維度建議關注:
1、邊雲協同:城軌雲的發展已經是行業共識,各地都在建設自己的城軌雲,要注意雲-管-邊的協同發展。根據IDC預測,到2020年末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未來超過50%的數據在網絡邊緣側處理、分析、存儲,雲和智能向邊緣延伸。在邊緣計算進行實時推理,解決城軌車輛運行時的實時故障決策。
2、ICT設備的數字化運維:實現數字化、智慧化以後,大量核心業務會在ICT基礎設備中運行,這些設備的運維也需要關注。而這些信息化設備運維的技能要求與傳統的機電設備不同,人力成本遠高于普通工程師,要從原生考慮端到端數字化運維。
3、平台先行:過去單個系統的應用是煙囪,現在的智慧運維、智慧車站等智慧化建設,不能再形成新的智慧化“煙囪”。在統一的頂層規劃之下融彙全業務數據,通過比較前瞻性的規劃,建立統一的平台,把建設、運維、運營以及人、財、物等在數據層面打通,邊彙聚數據邊發掘應用。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希望能有更多的廠商沿著同一個目標共同演進。要通過預測與健康管理(PHM)實現智慧運維,除了物理基礎條件保障外,既需要大數據分析技術,又需要非常密集的行業知識、經驗和模型做爲支撐。AI模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續叠代更新、持續研發。
城軌設備運維故障數據,尤其是關鍵器件故障、失效、劣化等樣本數據需要長期積累,並與其它多源數據進行碰撞以産生更大價值。平台先行,既能避免新的智慧煙囪,更能有效實現全場景數據彙聚。數據是智慧化的基礎,是IT與OT融合的結晶,通過將IT的數據和OT的專業經驗數字化爲模型能力,是工業數字化的精髓。
面對未來的廣闊前景,沒有一家企業可以提供完整的方案。華爲服務智慧交通20多年,相信只有與行業夥伴攜手,才能面向客戶提供更完整的商業解決方案,做大産業。未來,我們將繼續圍繞“平台+生態”戰略,與廣大軟硬件廠商、系統集成商、大數據集成商、行業應用開發商等緊密合作,加速推動城軌行業智能化、智慧化發展,爲市民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舒適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