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B-10轟炸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量産的全金屬低單翼轟炸機,同時也是當時美國陸軍航空隊諸多戰機中性能最優越的之一。它的速度是當代所有轟炸機的1.5倍以上,從此之後重火力、高速、大型的重轟炸機時代到來了。
美國飛機制造商馬丁公司(Glenn L. Martin Company,1995年被洛克希德公司並吞,成爲洛克希德.馬丁集團)在1930年代初,爲了要爭取美國陸軍航空隊對于轟炸機訂單的市場,由馬丁公司自己出資研發一款被稱爲第123型(Model 123)的試作機計劃。在當時大蕭條的時代,自行研發的代價是非常巨大。
123試驗機由四個機組人員組成:飛行員,副駕駛,及位于機鼻和機身的兩個機槍手組成。最初的設計看起來和那些市面上常見的轟炸機布局大同小異,四名飛行員位于敞開式的座艙內執行任務,不過馬丁和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它還是采用了一些其他的先進設計。首先是它采用了當時比較少見的內部投彈艙,其次它的主起落架采用的是可收放式的設計。除此之外,它的 600馬力(447kW)懷特SR-1820-E“旋風”式發動機爲飛機提供了強勁的動力。而其裝置的半圓形的龜殼狀凸出槍塔───這個設計隨即便影響了全世界轟炸機的自衛武裝配置,成爲所有人公認轟炸機最恰當的標准。
123式原型機于1932年2月16日首飛,隨後在1932年3月20日以XB-907的軍方編號進行測試。測試後,飛機被送往馬丁公司以XB-10的編號進行重新設計。當XB-10再次交付到美軍之後,他已經和之前的123有了質的變化:首先降低阻力的嘗試上,馬丁公司使用了最新式的NACA整流罩代替了使用多年的唐納德環;同時換裝了一對動力更加強勁的675馬力(503kW)懷特R-1820-19引擎。飛機的翼展也加長了2.4米,同時使用了封閉式機鼻機槍塔。事實證明,這些改進非常成功——在1932年6月的飛行中,XB-10在6,000英尺(1,830m)的高度飛出了 197 mph (317 km/h)的速度。毫無疑問,這個速度和表現在1932年已經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了。
XB-907驗證機
XB-10可說是集30年代初期最先進科技于一身,其速度、防禦力、載彈量、火力等各方面優異的性能,令美國陸軍航空隊與各國軍事觀察家大爲震驚,甚至比大多數的雙翼或高肩翼單座戰鬥機要來的更快、更敏捷。三挺.30機關槍自衛火力更是令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開始反省下一代轟炸機與攔截戰鬥機的設計案,美國陸軍航空隊也毫無疑問地選擇B-10作爲下一世代的主力轟炸機,從此之後重火力、高速、大型的重轟炸機時代到來了。陸軍航空隊的亨利.阿諾德將軍即評價B-10爲「合衆國戰略轟炸機部隊的先驅」。
XB-10的後續改進型號YB-10
不過馬丁公司並沒有因爲XB-10的成功而止步,此後又進行了諸多改進,這些改進包括爲了改善飛行員視野而擴大了玻璃艙蓋的面積,將機組人員縮編爲3人,以及更換了兩台675馬力的新發動機。軍方在1933年1月17日下達了第一批48架飛機的生成命令,同年11月,第一批14架YB-10交付到了懷特機場。這批飛機參與了1933年11月的空中郵件運送的行動當中。
馬丁B-10機頭的封閉式機槍塔
它于1934年6月服役,其出色的性能以及良好的口碑爲生産它的馬丁工廠獲得了大筆大筆的軍方訂單——總計348架的數量即便是在現在對于轟炸機産量來說也是一個很不低的數字,更何況在航空工業高速發展,今天試飛明天就落伍的30年代。其中美軍是B-10的主要客戶,總計訂購了166架;其次是荷蘭空軍,總計訂購了121架。
B-10在它服役的年代,可以說是引領航空工業,尤其是轟炸機設計革命的代表——無論是全金屬機身,可回收式起落架,還是內置式投彈艙與旋轉式機槍炮塔(基本和英國的歐弗斯特蘭德0verstland雙翼轟炸機的封閉式機鼻機槍塔同時出現),都令同時代的其他轟炸機相形見绌。它對于日後轟炸機的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它之後,基本上所有的先進轟炸機無不按照B-10的配置來設計。正是因爲引領了如此之多的貢獻,馬丁公司在1932年因爲XB-10的革命性設計而獲得了專門用以表彰在航空航天事業發揮了出色貢獻的Collier Trophy獎杯。
1935年,軍方另外訂購了103架飛機,他們被賦予B-10B的軍方編號。不過和前幾代相比,接近成熟的B-10B改進的並不多。這批飛機在1935年6月開始交付,在國內主要裝備給了第二轟炸機大隊、第九轟炸機大隊、第19轟炸機大隊。除了國內,美國的海外領地,包括巴拿馬和菲律賓,也同樣裝備了B-10。通常來說,這些B-10基本上用于轟炸任務。不過在個別情況下,部分B-10則安裝了浮筒,作爲水上飛機在海岸線執行巡航任務。
被安裝水上飛機浮筒的B-10
但好景不長,航空界技術的日新月異遠超過馬丁公司的預想,更新式的轟炸機如同雨後春筍般誕生,波音公司(Boeing)在1935年設計的299型試作機(Model 299),也就是B-17空中堡壘,給了B-10致命的一擊。B-17抄襲了許多源自于B-10的設計並發揚光大,其機身亦爲全金屬低單翼構成的流線造型,在機身上配備大量的球型機槍座,因裝備了四發動機,載彈量、航程、火力、裝甲超越雙發的B-10的兩倍以上。
美國正式選擇B-17與B-25作爲下一世代的長距離與中距離轟炸機後,馬丁公司一下子從天堂跌落地獄,而下一世代的試作機B-26又還沒完成,結果陷入資金不足濱臨倒閉的危機。結果,馬丁公司被迫將淘汰掉的B-10與還堆在生産線上的半成品機群賤價脫手換取資金周轉,吸引了當時財力不是那麽充裕的荷蘭、阿根廷、智利、土耳其、中華民國、與蘇聯的部份研究單位低價采購,編組成經濟又實惠而且數量龐大的轟炸機部隊。1937年4月,泰國訂購了6架裝備了懷特R-1820-G3 旋風式引擎的該機型。隨後土耳其在1937年9月訂購了20架該機,它們配備的是R-1820-G2發動機。荷蘭空軍訂購了一百多架B-10轟炸機,不過由于在西線荷蘭的抵抗很快被粉碎,因而荷蘭的大部分B-10都投入到了在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的戰鬥當中。
——性能參數——
成員: 3人
機長:13.6 m
翼展:21.5 m
機高:4.7 m
翼面積:63 m²
空重:4,391 kg
實重:6,680 kg
最大起飛重量:(7,440 kg
動力系統:2 × Wright R-1820-33 (G-102) “Cyclone” radials, 775 hp (578 kW) each
——飛行性能——
最大時速:185 kn, 343 km/h
巡航時速:168 kn, 310.6 km/h
航程: :1,078 nmi, 1,996 km
實用升限:7,380 m
爬升率:420 m/min
翼載:106 kg/m²
推重比:173 W/kg
——火力——
機槍:3 × .30 in (7.62 mm) 勃朗甯機槍
炸彈:2,260 lb (1,030 kg)
1936年,凱申同志50大壽,全國各地爲表忠心,發起了轟轟烈烈的“獻機祝壽”運動。一時間,全國大小名流,平頭百姓,無不慷慨解囊,前後共籌得捐款600余萬。馬丁公司也前來中國推銷B-10。隨即國民政府用捐款購入了9架馬丁139WC型(B-10B的外銷型號)。
1937年2月,第一批6架馬丁B-10B來運抵上海,裝備給了第三大隊第30航空隊。“77”事變後,第三大隊在南昌進行訓練以便備戰即將全面爆發的戰爭。
但在南昌的訓練期間1架馬丁機在降落時發生事故墜毀,淞滬抗戰爆發後,第三大隊奉命飛往南京報道。結果1架馬丁機因天氣不佳發生墜機,機組人員全員殉國。自此未即開戰。盡管報到之途雖然坎坷,但是B-10的第一次任務還是很成功的。B-10在參加轟炸虹口地區日軍司令部時,出發之後,命令又改爲轟炸日艦。機組人員苦巡半天未果,只得掉頭返航。8月20日B-10再次搜尋日艦,未果,返航途中被6架日機撞個正著。B-10在此時顯示出了它出色的防禦力——這次遭遇戰中雖然有B-10身中數彈,然而最後依舊全身而退。可見在37年,雖然B-10廉頗老矣,但是依舊可以一戰。
1937年8月25日,國民政府空軍准備給日軍來點大動作。這次有3架He-111和2架B-10,在一隊波音P-26的護航下前去轟炸准備在上海登陸的日軍部隊。機隊由3架He-111打頭,2架馬丁在後,然而機隊航至鎮江上空遇上濃霧,能見度極差,無奈之下機隊只能返航。返航到南京句容上空時,機隊發現天氣轉晴遂又折返執行任務。盡管過程一波三折,不過最後還是在敵軍上空丟下了炸彈。但這次行動的最終結果是兩架He-111被擊落 ,A-12機隊也同樣損失慘重。此戰過後,參戰的空軍遭到記錄處分,被罰回學校重新學習。在回校學習的訓練期間,又有1架馬丁機跌倒在了飛行事故上面,所幸無人員傷亡。
重整之後的轟炸機部隊在9月13日再次接到空襲任務,這次的規模更大,3架He-111和3架B-10,可以說這次是把馬丁機的全部家底都拿出來要決一死戰。起飛前1架馬丁機出現故障,無法起飛。無奈之下剩下2架馬丁機匆忙起飛,然而這次空襲爲了保證萬無一失,執行的是夜間轟炸任務,而飛行員又對周邊地形不甚了解,結果2架B-10在飛行途中雙雙撞山,機毀人亡。剩余的1架B-10在幾天後偕3架He-111執行空襲任務,行動過程中遭到日軍防空火力擊傷。迫降時這架B-10發生事故造成飛機損毀,所幸這次並沒有飛行員犧牲,但是至此國民政府購買的第一批6架B-10,全部損失殆盡。
第二批3架B-10抵達中國時則已經到了1937年8月,隨後在12月完成組裝。之後有1架B-10爲空襲的日軍炸傷。
1938年春,當時的國民政府爲了激勵民心士氣並向日本與國際媒體宣傳,決定策劃一次對日本本土的超長距離“人道主義”空襲作戰,剩余2架B-10開始它們的傳奇故事——在進行了改裝之後,2架B-10飛抵九州島的長崎和福岡,在那裏投下了數萬份寫有“汝再不遜,十萬傳單將變成萬噸炸彈”的傳單。這次空襲過後,2架馬丁機又參與了不少行動。其中在1938年6月武漢會戰期間多次遭遇日機,但都奇迹般的幸免于難 。不過B-10的敵人大概不是日本人——墜機的陰影總是萦繞著揮之不去,在1938年7月5日,1架B-10在執行任務過後因爲然後耗盡迫降受損。僅存的另1架B-10則在第二天飛往北平空頭傳單而轉機洛陽機場降落的途中,因爲起落架故障導致損傷。至此,國軍第二批所有的B-10全部因爲各種原因無法起飛。
不過,技術人員在不久之後利用之前在漢口被炸傷的B-10當備件。最終奇迹般地攢好了兩架B-10,然而此時的B-10畢竟不比新機,同時零件也相當緊缺,最終只能用于訓練。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又墜毀1架訓練機,剩余的那架B-10也在隨後不久作爲教學使用,不再翺翔于藍天。至此,中國空軍所有的B-10完成了他們的使命。
抗戰初期中國上空的鷹(七)——寇蒂斯 A-12攻擊機
抗戰初期中國上空的鷹(六)—伏爾梯V-11/V-12
抗戰初期中國上空的鷹(五)——諾斯羅普-伽馬2攻擊機
抗戰初期中國上空的鷹(四)——波音P-26戰鬥機
抗戰初期中國上空的鷹(三)——波音P-12戰鬥機
抗戰初期中國上空的鷹(二)——霍克—III型戰鬥機
抗戰初期中國上空的鷹(一)——霍克—Ⅱ型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