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留學的一個好去處。地方好,是外在條件。最核心的部分,還是學生自己。
在留學期間,能不能學到知識本領太重要了,因爲它直接關乎到未來的就業。
很遺憾的說,新加坡學生的就業情況並不完美,因爲“爲充分就業”的人數很多。
在一篇題爲《貧困大學畢業生》的博文中,針對1626名本地大學畢業生的調查發現,當中約70人面對嚴重的“未充分就業”(underemployment)問題,月收入低于2000元。
這份報告,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和王鼎昌工運領袖學院去年聯合發表的。
這70人中,以女性居多(63%),中位數年齡爲35歲,平均有10至15年的工作經驗,大多來自醫療保健及社區服務領域。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才70人,占比才4.3%,有什麽大驚小怪的。請你注意,這70人是最嚴重的“未充分就業”。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這張圖就很直觀了。60%的未充分就業者認爲——能力與職位不相稱、無法應付平日開銷。
這反映出兩個問題。其一,做的不開心;其二,做的沒有價值。
所以,才會願意學習新技能,才會願意嘗試新體驗。
員工的價值發揮不出來,公司很難盈利,薪水自然就低,這就是“未充分就業”。
調查中的未充分就業者雖有工作經驗,卻只有約一半(54%)認爲他們的技能在工作上受肯定,75%認爲他們的薪水非常低。
而且與一般員工相比,有更多未充分就業者面對健康問題,這可能影響他們的工作能力。
長期處于未充分就業狀態可導致惡性循環。時間久了,他們可能會覺得困于現有的工作,而對找到更好工作的前景感到越來越悲觀。
新加坡政府雖已推出多個協助職場人士學習新技能以繼續受雇的計劃,但關鍵在于讓未充分就業者認識這些計劃。
更爲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消除對未充分就業者的誤解——認爲他們陷入困境是因工作態度差,所以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未充分就業者在學習與提升技能方面所表達的意願與一般工作人士相等,而他們的心態也更開放,更願意嘗試新體驗,在工作上也更認真且勤奮。
所以對雇主而言,這項調查指向更有必要對員工的技能給予肯定,也必須加強提升技能的意識。
如果員工是因健康狀況而無法勝任某些職務,雇主應重新設計這些職務,這是幫助未充分就業者的其中一個方法。
另外,畢業生要多注意就業市場上的快速變化,把握提升技能的機會,以避免面對未充分就業的問題。
工作似乎只有兩種,滿意的和不滿意的。但小新君得說——沒有百分百好的工作,只有越來越好的自己。
這項調查的初衷是提醒大家,若過于安于個人現有的技能,那可能是在‘削弱’自己的能力,或會面對被未來市場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