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來,美國對東南亞的外交攻勢一浪高過一浪。而在今天,“拜登政府最高調的亞洲之行”拉開大幕——22日起,美國副總統哈裏斯將訪問新加坡、越南。她將成爲拜登政府上台後出訪亞洲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也將成爲越戰結束以來首位訪問越南的美國副總統。
分析人士認爲,此訪包含諸多看點,例如美國將開設疾控中心東南亞辦公室、討論供應鏈問題、推動涵蓋印太的數字貿易協議、深化軍事防務合作等。這些議題被視作美國“楔子戰略”的組成部分,即多管齊下拉攏東南亞國家,使其充當制衡中國的前沿陣地。不過,美國兜售“中國威脅”顯然嚴重脫離現實,難以在地區國家“打開銷路”。
提速外交,美欲“留守”
根據計劃,哈裏斯將于22日抵達新加坡,會見新加坡總統哈莉瑪、總理李顯龍,並造訪樟宜海軍基地,向正在訪問新加坡的美國戰艦的艦隊成員發表講話。她還將出席一場圓桌會議,與來自政府和私營部門的代表討論供應鏈問題。
之後,她將在24日抵達河內,與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政府總理範明政等領導人會晤。25日,她將與東盟成員國衛生部長舉行虛擬會議,並與越南方面共同正式啓動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東南亞地區辦公室。26日,哈裏斯將啓程返美。
外界注意到,下半年以來,拜登政府對東南亞地區格外“上心”。
7月下旬,美國防長奧斯汀訪問新加坡、越南、菲律賓。8月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席東盟部長級系列會議。此後,美常駐聯合國代表托馬斯-格林菲爾德訪問泰國。
而此次,美國更是派出了級別最高的副總統來中國周邊“轉悠”。彭博社寫道,多年“被動介入”之後,白宮開始在東南亞發起外交攻勢,啓動了“拜登政府迄今最高調的亞洲之行”。
一位美方高級官員對路透社表示,哈裏斯此訪意在表明美國將“繼續留守”東南亞。分析人士認爲,東南亞在美國全球戰略優先級中一向居于“外圈”,最近拜登政府卻突然提速東南亞外交,目的有三:
第一,修複在特朗普政府時期遭到破壞的美國與東南亞國家關系。
在特朗普任期內,美國駐多個東南亞國家的大使職位長期空缺,美方參與地區機制的級別也有所降低,這被外界認爲是美國忽視該地區的表現。
還有分析認爲,美國不願在對華競爭時“落下風”,因而匆忙策劃一出外交大戲。
第二,推進“印太戰略”,試圖將東南亞變成美國對抗中國的前沿陣地。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指出,美國把介入東南亞、拉攏地區夥伴視作推進印太戰略的重要抓手。新加坡和越南是兩個值得“攻關”的對象,也是美國多位軍政要員踏足之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劉卿指出,美國下半年以來對東南亞高訪不斷,派出官員層級逐步提升。美國妄圖給中國—東盟合作打入楔子,忽悠東南亞國家加入大國競爭行列。
劉卿說,在此過程中,美國虛實結合:一方面利用東亞峰會等場合發表不當言辭,就中國內政、南海等問題抹黑中國,攪亂地區合作;一方面在防務、經濟、公衛等領域加強對個別國家的投入,收買人心。
第三,在阿富汗危機出現之際,向東南亞國家傳達美國對該地區長期承諾的誠意。
美國蘭德公司高級防務分析師德雷克·格羅斯曼表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夥伴會因美國倉促撤軍和將自身利益置于阿富汗之上而指責美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爲,美國從阿富汗“拙劣”的撤離讓哈裏斯的新加坡和越南之行面臨嚴峻挑戰。
抛出議題,打入楔子
哈裏斯此訪選擇新加坡和越南,又有何深意?
英國咨詢公司“化險咨詢”亞太市場總監曼奇尼認爲,這表明美國重視該地區的安全與經濟機會——美國與新加坡建立了防務夥伴關系,是新加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者。新加坡同時也是微軟、谷歌等美國主要企業的亞洲總部所在地。
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長費爾德曼則稱,美國短期內不太可能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但美國可以與亞太國家首先簽署數字經濟協議,包括新加坡。此前有消息稱,美國擬用該協議作爲遏制中國影響力的可能途徑。
許利平和劉卿認爲,新加坡在安全利益上與美國深度捆綁。新加坡還是東盟的“發聲筒”,它對亞洲問題的看法也受到美國決策者重視。這些都是美國“相中”新加坡的理由。
至于越南,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生産基地向越南轉移,該國對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全球供應鏈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它在南沙、西沙問題上與中國存在分歧。這些都是美國想加以利用的。
美國媒體稱,美國是越南最大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國,兩軍關系在東南亞國家中也屬于最密切之列,美國向越南提供海岸警衛隊巡邏艇。爲抗擊疫情,美國還向越南提供了500萬劑疫苗。
在此背景下,哈裏斯的訪問,能否撬動美新、美越關系更進一步發展?哪些議題有望成爲看點?
許利平認爲,第一,在越南戰爭的曆史陰影下,美越能否提升爲戰略夥伴關系值得觀察。目前越南與聯合國安理會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之間都建立了戰略夥伴關系,美越關系能否升級將是衡量政治信任的試金石。
第二,美國勢必對越南加大投入,會從一些容易開展、能見實效的領域著手。哈裏斯此訪中“在河內開設美國疾控中心東南亞辦公室”等議題,就屬于“投其所好”的領域。而“數字經濟、産業鏈”等議題,對美國而言是懷揣著“去中國化”的意圖,對越南而言則有增強地區競爭力的考慮,二者能夠在合作中找到利益交集。
第三,美越防務合作可能程度有限。雖然美國離越南的需求仍有差距,但它一來忌憚中方反應,二來擔心過度“武裝”越南引起其他東盟國家不適。與越南有曆史恩怨的泰國會高度警惕,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則會感到“不公平”。
劉卿認爲,美國在議題設置上的很多舉動,都給人一種“楔子戰略”的感覺,想以此分化中國—東盟合作,打造對華統一戰線。
例如,在河內設疾控中心辦公室,無外乎想“撬動越南支點”,因爲所有人都知道越南疫情並不是最嚴重的,印尼才是。
再比如,力推以“四國機制”爲基礎、吸納東南亞國家的數字貿易和供應鏈體系,說到底是以封閉的“小集團”合作概念,取代開放包容的地區合作架構,將對亞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態勢形成沖擊。
在劉卿看來,在這個地區中,中國才是數字經濟巨頭,也擁有兼具效率和彈性的産業集群。“如果拒絕中國參與,那麽不是排他政策又是什麽?”
“大象打架,小草遭殃”
“從很多方面來看,美國在亞洲正奮起直追,原因是過去20年美國對該地區關注甚少。”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前作戰主任卡爾·舒斯特表示,“但我可以保證,沒有哪個東南亞國家願意在美中之間做出選擇——它們認爲選邊站隊沒有好處,壞處倒是不少。”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克東南亞問題研究所《2021年東南亞國家調查》顯示,在10個東盟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和思想領袖中,約76%的受訪者認爲中國是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力量。選擇美國的比例是7%。
本月初,李顯龍在參加阿斯彭安全論壇時指出,許多國家希望中美關系緊張加劇的趨勢能被遏制,美國的許多盟友都希望能維持與中美兩國的廣泛聯系。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姮本月5日重申,越南不與別國聯手對抗其他國家,一直十分重視鞏固和強化與中美兩國的關系。她強調中美都是越南在多個領域的重要夥伴。
河內經濟學家、前政府顧問黎登營(音譯)表示,“我認爲越南將以非常謹慎的方式來歡迎與華盛頓的合作”。
劉卿認爲,中國不能低估美國“楔子戰略”的負面影響,但也應對中國-東盟曆久彌堅的關系保持信心和定力。因爲中國—東盟關系是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歲月中發展起來的,雙方攜手戰勝了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海嘯地震等一系列重大危機和災害。雙方合作已成爲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爲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
具體到新加坡和越南兩國,前者依靠貿易立國,與中國在經濟走廊建設等領域互動密切;後者雖與中國存在海上分歧,但也與中國保持傳統友誼和良好黨際關系。因此,在保持對華合作、共促區域發展方面,新加坡和越南都有著深刻認識。
還有分析認爲,東南亞被拜登政府視爲建構“印太戰略”的短板。但這塊“短板”美國補不齊。原因在于,華盛頓嚴重脫離現實,一味鼓吹大國競爭,忽略東盟國家致力于地區和平發展的真誠願望。東盟國家早就有形象描述:“大象打架,小草遭殃”。如果美國不能正視這點,那麽終將扮演地區“麻煩制造者”角色,爲人所厭棄。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廖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