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北京新機場完成首次真機驗證,這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客機停靠在泊位。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這裏蘊含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空間——
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城鄉融合發展釋放持久動能;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打通區域協調發展“經絡”,各大區域板塊良性互動;高水平開放聯通國內國外市場……
今年以來,我國城鄉區域空間不斷拓展、結構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在融合聯通中,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新機遇、注入新活力。
4月15日,北京至雄安城際鐵路開始鋪軌,這是中鐵十二局集團的建設者操作機械在京雄城際鐵路李營段施工。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以協調發展“拓”出國內大市場
5月13日9時30分許,四架大型客機在15分鍾內依次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跑道上平穩降落。這標志著北京新機場完成首次真機驗證,爲這一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工程于6月30日竣工、9月30日前通航奠定堅實基礎。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我國又一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按下“快進鍵”。
這是當前我國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向深入推進的生動寫照。
今年以來,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召開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再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的發布,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的空間進一步釋放、拓展和深化,中國經濟跳動的脈搏更加強勁、有力。
剛剛過去的“加長版”小長假,四天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將近百萬,較去年同期增長約四成。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通車帶動“五一”假期內地赴港旅客明顯增加。
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市今年將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段)、京張鐵路(北京段)、京雄高速(北京段)等一系列重點工程建設,有效助力經濟平穩運行。
如同水流,落差越大,勢能越強。城鄉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是短板,也是中國強大國內市場的潛力所在。
加快高速鐵路網、通信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區域空間互聯互通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生態環境保護修複,聚焦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自然災害防治,在補齊發展短板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活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認爲,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明確指向下,中國的城鎮化進程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城市群發展將爲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産業集群等領域投資提供巨大空間。
一汽解放職工與第700萬輛解放卡車合影留念(2018年11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以改革創新“融”出發展新動力
今年一季度,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地區生産總值分別同比增長6.1%、2.4%、5.3%,爲東北振興寫下新的注腳。其中,占東北經濟半壁江山的遼甯,經濟增速時隔四年多再次回到6%以上;當季民間投資增長17.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9個百分點。
東北經濟企穩回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來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優化營商環境爲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融合城鄉、協調區域,關鍵是突破體制機制障礙,讓人才、信息、資金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使生産力布局充分優化。
近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區)在上海成立院士聯合工作站,吸引兩院院士在此發布最新研究成果,依托長三角先進制造業産業集群,與長三角企業家一起探討成果如何“中轉落地”。
G60科創走廊是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下,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滬蘇湖高鐵這兩個交通大通道,由上海松江,浙江嘉興、杭州,江蘇蘇州,安徽宣城、合肥等九城(區)協同打造的産業和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平台。
借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大勢,讓創新要素充分湧流,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不斷迸發。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明確,我國將堅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
4月份,廣東院士聯合會聯合粵港澳21所主要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爲粵港澳三地院士專家的創新創業提供支撐;
年初,京津冀協同創新基礎研究首批項目驗收,“南水北調對京津冀受水區生態環境影響及調控機制研究”多項成果得到切實應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甯吉喆說,今年以來,東部地區持續轉型升級,中西部地區經濟較快增長,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回暖,四大板塊良性互動,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有力實施。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空間格局漸次優化。
2月15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以開放共享“通”出發展新機遇
向東,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歐班列直達歐洲;向南,“陸海新通道”通達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向北,“渝滿俄”班列直達俄羅斯……
借力區域協調發展大勢,西部省份重慶已從昔日的開放末梢成爲前沿。2018年重慶進出口總值逆勢增長15.9%,在中西部位居前列,今年一季度更是同比大增21.9%。
近年來,隨著區域協調發展大格局逐步展開,中西部、東北等地區成爲改革開放新前沿,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面對近海不靠海的“窘境”,吉林省主動謀暢通,借港出海、陸海聯運、內陸保稅等項目相繼落成,正加快向東北亞區域經濟中心邁進;
黑龍江以“中蒙俄經濟走廊”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哈爾濱連續多年成爲國內對俄出口電商包裹量最大的城市;
四川省推動中歐班列(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參與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
今年一季度,我國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快于全國2.5個百分點,中部和西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分別增長9.6%和7.8%,分別快于全國3.3和1.5個百分點;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同比加快1.4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9%,加快1.5個百分點,均顯示出較強的後發優勢。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通”帶來的是發展機遇和發展成果的共享。4月中旬,長三角地區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範圍在去年“1+8”地的基礎上擴大至“1+17”地,三省一市同時大力推進聯網統籌區和醫療機構擴展工作,將有更多長三角地區居民從中獲益。自2014年以來,京津冀三地累計打通1600公裏“斷頭路”,百姓生活更方便,也爲協同發展帶來互聯互通新轉機。
記者了解到,隨著城鄉融合進程的推進,我國正著力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讓城鄉百姓享受標准統一、制度並軌的基本公共服務。
千萬溪流彙聚,方有大海的波瀾壯闊。伴隨著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畫卷徐徐鋪展,中國經濟正呈現出東西南北縱橫聯動、多個動力源加快成長的良好局面,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持久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