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療效明顯、治法簡要、副作用少、醫療條件限制少,中醫推拿一直都是人們進行頸腰椎護理或疼痛管理的首選方案之一。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保守治療的推廣,這一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中醫養生保健漸漸成爲主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美國的疼痛人群有1億,中國的這一數字也有3億。
不過,專業按摩師人才緊缺一直也是整個行業中存在的一大問題,明顯供不應求。據悉,一次推拿往往需要30分鍾到1小時,對醫生體力和時間要求都非常高,且待遇低,越來越多人不從事這項工作。
有多年中醫執業經驗的張藝鍾告訴36氪,中醫推拿的核心知識包括兩個部分:知道推哪裏和怎麽推(占到90%),及知道怎麽調整關節和正骨,而前一部分多是技術性不高的重複性勞動,所以多數專業中醫師會請助手幫忙做推拿,然後親自正骨或針灸等以提高工作效率。他認爲,“整個推拿流程90%的部分其實可以用機器來代替”。
張藝鍾在2015年10月組建團隊在新加坡創立了「AiTreat」,並獲得了新加坡政府和南洋理工大學的贊助,以及A*star的支持,在半年後推出了中醫按摩機器人Emma,經過軟硬件多次升級叠代,已到了第五代。據悉,它能模仿人的手掌和拇指來進行推拿按摩,甚至能精准到具體的“穴位”。
Emma産品原型
核心技術部分,張藝鍾介紹到,因按摩機器人主要是面向人體軟組織,因此要格外注重柔性控制技術,包括對可變化組織的適應性,對力的准確控制,以及合理的路徑規劃。具體來說,Emma是基于旋量理論進行設計,能對柔性軟組織實現精准感控,並結合3D視覺傳感器和算法,實現對人體的理解;再通人機交互規劃出整體的按摩運動軌迹;爲確保安全,它還采用了反饋技術——通過多種傳感器能精准控制力度、動作,以保證精准完成按摩動作,不給用戶帶來傷害。
據了解,Emma能測量特定肌肉或肌腱的精確硬度並將數據發送至雲端,再通過AI計算按摩過程中需要施加的壓力,並跟蹤和分析患者的進展,使醫生能夠使用精確的經驗數據來衡量患者的康複情況。
張藝鍾表示,Emma機器人在去年10月已在新加坡NovaHealth中醫診所爲第一批顧客按摩(輸入專家方案進行算法訓練),除了進一步優化算法外,積累的部分脫敏數據也能反哺醫生科研,爲中醫推拿療效提供實證層面的支持。另外,公司也已和新加坡排前幾名的數家中醫診所達成合作意向。
具體到應用場景上,該設備主要適用于中醫診所,由醫生看診,然後安排機器人推拿(針對用戶情況進行個性化設置),推拿結束後,由醫生完成正骨、針灸、拔罐等步驟。
Emma正在作業
商業落地方面,Emma會同時走按摩設備和醫療器械兩條産品線。張藝鍾認爲,前者更考驗帶給用戶的舒適感,且不必經過嚴苛審批程序,會率先上市,預計是明年上半年;後者還要繼續進行技術優化,並進一步測試。這些産品會同時面向新加坡、中國,及美國,定位中高端市場。據悉,AiTreat現已在重慶建立研發中心,推動Emma的産品化。
他表示,短期內,AiTreat的産品會以融資租賃的方式打開市場,後續也會考慮收取服務費。未來,Emma在海外的租賃價格是3000美元/月,在中國市場Emma基礎型號的早期優惠價格可以降到7500人民幣/月左右。
要特別指出的是,AiTreat還與德國漢諾威醫科大學(MHH)達成合作,作爲康複領域的權威專家,MHH古藤博納教授正在領導Emma在歐洲的臨床試驗,以加速Emma作爲物理治療與康複機器人進入醫院和西醫診所,應用于現代醫學。
其實,相較于手術機器人和外骨骼機器人,中醫按摩機器人算得上是新興的領域,雖然中國也有團隊在著力研發,但還尚未看到已落地的産品。張藝鍾坦言,IntuitiveSurgical和Rewalk已成長爲細分領域的龍頭並經過了市場的驗證,爲相關創業者樹立了信心,但即便中醫按摩機器人沒有對標,在市場需求這麽旺盛的當下,也容易跑出。
他也表示,AiTreat的未來也會不僅限于中醫按摩。“經過3年研發,公司已圍繞軟硬件方案積累了多項可通用的專利,可應用于多重場景,豐富産品線。”
最後介紹一下團隊,創始人兼CEO張藝鍾畢業于南洋理工大學中醫學和生物醫學專業,在新加坡有多年執業中醫經驗;聯合創始人&CTO邱晨是英國國王學院機器人博士,擅長柔性控制、複雜控制結構設計開發、機器人控制等;聯合創始人&COO劉凱是南洋理工大學EEE博士,擅長數據可視化、機器人視覺及機器人控制系統開發。目前整個團隊共20余人,主要都是研發人員。
目前,AiTreat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用于市場擴張和産品叠代等方面。據了解,它曾獲得來自天士力、蒙發利(現已更名爲:奧佳華)兩家上市公司,及美國BRC基金的Pre-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