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七年來,中國不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深化經貿合作,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貿易往來和雙邊投資持續增長,經貿合作區和自貿區網絡建設有序推進。本文主要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推進過程中四大支柱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該行業的發展將會爲在新形勢爲全球化帶來強大的驅動力。
報告提要:“一帶一路”倡議驅動未來全球貿易:四大産業作爲新基建基礎促進跨境電商發展並承載全球貿易高速發展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行業具有將人力資本、設備、服務和市場充分鏈接的功能,可以打破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瓶頸,促進經濟增長。“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目標,“設施聯通”作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先方向,以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空間綜合信息網絡等核心的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加快形成。中國利用自身基建基礎和技術帶動“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改善基本設施建設和布局,促進當地和跨境的交通便利及人貨流通。在此基礎上,綠色基礎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將會是未來進一步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潮流。
交通運輸與物流
作爲連通社會生産、消費各環節的紐帶,交通運輸及物流行業對于全球經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主要包括航空、航運、陸上運輸及物流等細分行業,而並購行爲在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是業務增長以至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所有這行業的並購的活躍程度說明了行業的發展趨勢。就全球範圍的並購交易而言,中國表現最爲活躍並占據交易並購的主導地位,交易數量及金額近三年來平均占比全球30%左右。目前中國仍主要專注本地市場,少數龍頭企業跟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著眼全球市場進行布局,未來預計將加大境外尤其是“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投資與布局。新冠肺炎疫情後數字化和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將會進一步推進企業進行創新及加大相關領域的投資。
金融服務
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的進程中,金融是一個重要支撐,是撬動和連接各國建設不可或缺的支點與紐帶,也是促進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的基礎條件和催化劑。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金融行業堅定地推進和擴大對外開放,以實現對國際貿易的支持及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一帶一路”倡議極大推動了中國和“一帶一路”參與國家之間的跨境電商業務,跨境支付屬于跨境電商中的基礎設施,跨境支付平台的發展提高了跨境電商的運行效率,並提供安全的保障和信息增值;同時,跨境電商業務的迅速發展也對跨境支付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跨境支付平台不斷創新和叠代。中國發揮支付行業在世界範圍的領先優勢,從各個維度帶動“一帶一路”參與國的支付行業發展。中國不斷開放的資本市場一直在爲“一帶一路”倡議夯實資金融通的基礎,我國的交易所通過深化與沿線國家交易所的合作,協助提升該國資本市場對所輻射區域內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我國亦持續推進境內外資本市場資本在工具層面的創新和互聯互通;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沿線將加速形成區域化金融體系,人民幣國際化和數字化金融的應用將是支持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基礎工具。同時,氣候危機也爲加速全球經濟低碳轉型,化危爲機,實現綠色複蘇提供曆史機遇。中國將引領綠色金融新潮流,成爲綠色複蘇模板,爲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中國貢獻。
電信與科技
在“一帶一路”政策帶領下,電信行業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電信企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推進,以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人等爲代表的新興技術在多領域廣泛運用,其中互聯網數據中心行業是海量數據的承載實體,是互聯網流量計算、存儲及吞吐的核心基礎設施。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全球爆發的新挑戰,以新興技術爲支撐的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在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産中大顯身手,衆多管理者意識到,技術創新與轉型升級將是企業勢在必行的發展方向,而海量數據的管理是一切轉型創新的核心基礎手段、正吸引著大量的國際私人資本。新冠疫情下,“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中,電信行業水平發展一般的國家會更加需要中國運營商的技術以及設施、建設的支持,應該會出現較多投資機會,但與此同時,根據當前地緣政治形勢,“一帶一路”倡議所鼓勵的投資政策在部分國家推行中可能會出現各種障礙。兩種趨勢並行,也將成爲電信行業國內外發展的新常態。
一、 “一帶一路”助力全球貿易持續發展
1、中國在全球貿易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冠疫情對全球超過200個國家的經濟、國際貿易、商品和服務供需求以及地緣政治格局産生巨大影響。2019年年底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正常商貿秩序受到影響,並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全球化變革,國際關系中的矛盾更爲突出,並給國際環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疫情還促使全球大多數國家、政府和企業應對各種國內和跨境活動領域的變革。尤其對于在計劃部署 “走出去” 戰略的中國企業,以及已被 “引進來” 中國內地繼續擴張的國際跨國企業而言,更需進一步觀察全球疫情動向對全球供應鏈、貿易、投資等的重大影響。
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之前,2019年中國全年進出口總額爲31.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0%;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貿易順差 2.92 萬億元,增長 25.4%。全年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曆史新高。中國已連續11年成爲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進口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10%以上。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進口貢獻了全球進口增量的六分之一。對全球大部分制造商而言,中國是全球舉足輕重的消費市場,推進和穩定著全球經濟的複蘇。同時,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中國已經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與世界各國經貿聯系和互動往來越來越密切,在全球經濟和多雙邊經貿合作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新冠疫情自2020年年初開始大幅度影響中國外貿,直至近月外貿水平才逐步回穩。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前8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爲20.0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下降0.6%,降幅較前7個月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1.05萬億元,增長0.8%;進口9萬億元,下降2.3%;貿易順差2.05萬億元,相比前一年同期增加17.2%。
貿易夥伴方面,對東盟、歐盟和日本進出口增長,對美國進出口微降。自2020年一季度開始,東盟已超越歐盟,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20年前8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2.93萬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7%,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6%。歐盟過去一直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從2020年第一季度下降爲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爲2.81萬億元,增長1.4%,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中美貿易總值爲2.42萬億元,下降0.4%,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2.1%。中日貿易總值爲1.4萬億元,增長1%,占中國外貿總值的7%。
除近年對中國貿易額逐漸增長外,英國脫歐也是東盟超越歐盟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主要原因。英國曆年占歐盟與中國貿易總額的10%-14%左右,英國脫歐後直接導致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降低5,000-6,000億元。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其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中國政府已先後與近150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自“一帶一路”倡議開始,從2013年至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貿易規模持續擴大,2014年到2019年的貿易總值累計超過44萬億元,年均增長達到6.1%。中國已是“一帶一路”其中25個參與國的最大貿易夥伴。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進出口總值爲9.27萬億元,增長了10.8%,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7.4%,占進出口總值29.4%,較2018年提升了2%。中國對“一帶一路”參與國貿易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2020年1-8月,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約爲5.87萬億元,同比下跌2.29%,降幅較1-7月收窄0.8%。今年1-5月,進出口月同比皆處于負增長,但6-8月均已恢複正增長,分別爲5.1%,6.5%和6%。
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貿易進出口總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約11.99%,中國繼續維持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國的位置。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貿易發展持續增長,預計將會助力中國保持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國的地位。
2、中國-東南亞貿易在新冠疫情下的逆勢增長
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不同地區的互聯互通展示出不同的發展速度。一直以來,東南亞地區憑借與中國的地緣優勢以及文化認同度高等因素,呈現出很高的經濟融合增長速度。即將正在接近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以及今年即將建成通車的中泰鐵路都說明,各國均積極通過建立頂層合作架構,以基建合作、基建扶持構造物理聯通,爲區域間貿易、資本的流動掃除障礙。在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國際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卻實現了逆勢增長,爲乏力的全球經濟,注入強勁的動力。我們相信,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格局、人口構成以及産業結構的互補將驅動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再度起飛。
中國一直與東盟保持密切的雙邊貿易夥伴關系。自2009年起,中國一直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13年至2018年間,東盟一直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2019年更超越美國成爲第二大貿易夥伴。同期,雙邊商品貿易額由2.75萬億人民幣增長至4.43萬億人民幣,年化複合增長率超過8.2%。東盟占中國外貿總值比重由10.66%增加至14.03%。且從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東盟已經超過歐盟成爲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20年1-8月,雙邊商品貿易額達到2.93萬億人民幣,占同期中國外貿總值14.60%。
根據統計,中國對東盟的主要出口産品爲機電産品、工業設備、金屬及其制品,以及精加工化工、紡織原料或半成品。東盟對中國的主要出口産品爲計算機及電器設備、礦物燃料及煉化品、橡膠、農産品等。這與中國和東盟的産業發展特征,以及行業投資特征有較大關系。
二、四大支柱行業在“一帶一路”參與國的發展
1.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資
驅動 “一帶一路”參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倡議新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老舊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改造,包括公路、高速鐵路、港口和橋梁等,是商品及商業出港實現互聯互通的前提基礎。“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有了高質量和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世界正因此變得更加互聯互通。 “設施聯通”作爲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方向,以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空間綜合信息網絡等爲核心的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加快形成。
1.1 “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回顧
步入2020年,當今世界正經曆著重大變局和深刻調整——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擡頭,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國際體系與諸多國家國內治理困境開始顯露。正是由于世界範圍內不確定性的顯著上升,“一帶一路”倡議建設面臨全新壓力和挑戰。尤其是本次新冠疫情大流行對“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産生了嚴重的沖擊,可以看到各國隔離防疫措施造成的停工停産、交通運輸中斷、供應鏈受損、投資貿易劇降等事實,使得全球經濟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同時諸多“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被迫暫停,多個“一帶一路”參與國被迫尋求債務延遲或減免。
截至2019年6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簽訂合同額達到2.3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達到1.6萬億美元,地域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行業涉及交通運輸、能源電力、工業與民用建築、石油化工、通訊等領域;業務覆蓋設計、咨詢、建設、運營、維護等各個方面。雖然在疫情爆發之前,2019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略有放緩,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根據2019年《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年度報告》,在世界經濟複蘇乏力以及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擡頭的背景下,2019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穩中略降,從2018年的121下調到119。但參考過去五年的平均指數表現,2019年該指數依舊保持在較高水平。其中,交通和能源行業發展需求強勁。由于受到工業化和市場化進程的拉動,“一帶一路”參與國在交通和能源行業的發展需求在目前階段顯著高于水務和通訊等行業,各國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等互聯互通項目建設需求巨大。同時,能源行業表現突出,尤其以風電、太陽能、核能爲代表的清潔能源項目成爲了能源行業投資的重點領域。
基礎設施行業具有將人力資本、設備、服務和市場充分鏈接的效力,可以打破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瓶頸,促進經濟增長。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公開數據,2019年,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參與國中62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6,944份,合同額總計達到1,548.9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9.5%,同比增長23.1%;完成營業額979.8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6.7%,同比增長9.7%。對外承包工程項目的快速增長亦使得“一帶一路”倡議成爲中國勞務輸出的新去向。此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的提升直接促進了“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貿易往來的水平,國家間貿易規模持續擴大。2013-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占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7.4%。世界銀行通過研究“一帶一路”倡議對71個潛在參與國的貿易影響,發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參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增加4.1%。
1.2 “一帶一路”參與國及中國基礎設施合作框架性准備
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受到重點關注的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制定和出台了相關框架性政策和計劃,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了戰略對接的可能,並爲全球經濟一體化開辟了新的舞台。
以東盟經濟共同體爲例,東盟共同體正式成立于2015年底,並同期出台了《2025年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力圖將東盟共同體打造成爲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社會-文化共同體。在促進互聯互通和部門合作方面,根據《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 爲實現區域經濟的互聯互通,該計劃涉及交通、電信和能源等基礎設施領域。在東盟內部,諸多東南亞新興經濟體也相應制定和出台了國家經濟建設計劃。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就是其中之一,該計劃在泰國東部沿海的北柳府、春武裏和羅勇三府設立經濟特區,通過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實行一系列重大投資優惠政策,將泰國唯一的國家級經濟特區打造爲國際經濟樞紐。除此以外,在最近5年內,已經有多國政府根據本國國情,積極推出國家發展戰略,提出發展規劃,爲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國際合作積極開拓新的平台和機制。其中包括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計劃”、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土耳其的“中間走廊”、蒙古國的“發展之路”、沙特阿拉伯的“2030願景”以及匈牙利的“向東開放”等等。
爲使“一帶一路”倡議更好地“走出去”同時精准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需求,中國在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不僅著眼于總體布局和頂層設計,在行業倡議和地方規劃層面,政府近兩年來也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案、規劃和意見,使得“一帶一路”發展路徑日益清晰。2019年,中國在國家層面陸續出台多項政策文件;國務院批複設立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6個自貿試驗區;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指南和案例》、《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商務部、財政部、外彙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先後出台多個合作相關文件等。與此同時,中國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參與國和地區的國際援助事項,這已成爲“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經濟合作和參與國的長遠發展的有力支撐。
1.3 “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主要趨勢
1.3.1 綠色基礎設施
綠色發展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涵之一。推進“一帶一路”國家能源結構的低碳轉型是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一項核心內容,是改善“一帶一路”國家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和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相當數量的“一帶一路”國家具備優異的光照輻射和風力資源條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巨大。考慮到良好的自然禀賦條件 、改善嚴重的能源電力短缺現狀、實現低用電成本的目標,以及相關政策規劃的配套支持,可再生能源在“一帶一路”國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並于近年來快速發展。面對一個具有廣闊空間的市場,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直接投資和開發具有多方面的優勢。
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主體:國有電力企業、工程承包建設企業、光伏風機設備制造商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是目前中國企業在投資“一帶一路”國家可再生能源時,在融資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包括:國內資金的回籠滯後造成海外項目開發的資金能力不足;項目競爭加劇;投資國主權擔保減少;金融機構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不足;融資成本高、融資期限短;純項目融資難操作,公司融資債務負擔重;國際商業金融機構、多邊機構和項目所在國金融機構參與較少;項目缺少長期投資機構的參與等。爲了應對以上融資困境,投資主體應當加強與國際長期投資基金的合作並探索與多邊機構的混合式融資,此外還建議相關投資主體企業應當拓展債券融資渠道,比如發行綠色債券等。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應當著力拓展新的融資模式,尤其是無追索項目融資和結構化融資;此外應當強化氣候風險分析,爲新能源等綠色基建投資和傳統煤電項目等提供差別化風險分析。
1.3.2 數字基礎設施
雖然“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重點是傳統基礎設施的部署,但很明顯“數字一帶一路”也是“一帶一路”總體剛要的關鍵部分,中國將利用其綜合技術優勢來增加其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影響力。各個數字絲綢之路通過管理數據流,已成爲中國整體“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中國政府尋求通過倡導本地技術和電信,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中建立電信基礎設施公司,並利用國有銀行爲這些建設項目提供資金。除了“數字絲綢之路”中新的5G和光纜網絡,中國還推出了“空間信息走廊”通訊,定位和觀測衛星系統。得益于來自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已經加入的 “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市場中,很多中國企業都抓住了加速擴張計劃的機會。整體而言,電信與科技行業在“一帶一路”的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1.4 中國“一帶一路”在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根據《“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19)》提供的相關數據,從“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的得分情況來看,不同國家基礎設施行業發展呈現區域不平衡狀況,其中,東南亞地區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已連續三年在地區排名中位居第一;南亞、西亞、北非地區指數排名均較上年上升一位;葡語國家、中東歐地區的排名均下滑一名,其中,中東歐地區指數得分在七個區域中最低。具體來看,東南亞國家中,印度尼西亞發展指數爲138,位列第一。越南、馬來西亞發展指數分別爲123和119,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而從總排名來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同樣位列71個重點國家的前兩名。這71個重點國家當中,包括63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8個葡語國家。得益于龐大的人口基數、快速發展的經濟實力和相對有利的基建環境,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持續旺盛,能源、交通等領域的投資建設市場空間巨大。2019年東南亞地區指數爲125,主要國家的指數排名均比較靠前。在東南亞10個國家中,有6個國家的指數得分位列本年度排行榜前20位。
根據BMI統計的全球基建項目數據,2018年“一帶一路”參與國的交通行業新簽合同額在四個行業中占比最高,交通行業中道路和橋梁行業新簽合同額占比47.5%。
1.5 “一帶一路”傳統基建項目在東南亞、拉美地區、中東歐地區以及非洲的現狀與投資機會的進一步分析:(略)
2.交通運輸與物流的交易並購
2.1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投資概況
作爲連通生産、貿易、消費等環節的紐帶,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涵蓋空運、航運、鐵路運輸、物流、貨運等多個重要細分領域,對于“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與人文交流起到關鍵作用。作爲推動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式,投資並購活動始終受到關注,某種程度上,投資並購的活躍程度和特點體現了本行業的發展熱點以及趨勢。據統計,全球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的相關並購約占所有行業並購總交易金額的4%。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交通運輸與物流領域共發生超過800宗交易金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並購交易,整體交易規模約4,300億美元,其中東亞、東南亞、中歐、西歐及南美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相關的交易貢獻了較大份額。
2018年起,中美貿易糾紛對于世界貿易和經濟環境的影響顯著,影響了全球交通運輸與物流業交易的活躍度,導致2018年行業投資並購活動放緩,但在2019年則有所回升。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沖擊,相關投資並購活動暫緩,行業整體的並購交易規模大幅減少,對于不同細分行業來說所受影響程度不同,如物流及貨運領域的並購交易活動恢複較快。
在全球範圍的並購交易中,中國表現最爲活躍並占據交易並購的領先地位,近三年來約有30%的交易與中國相關。除專注本地市場,國內企業亦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與優勢,順應跨境貿易及電商産業的發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布局。從地區來看,亞洲的東南亞地區、歐洲的西歐和中歐是國內企業出境投資的重要目的地,而物流與貨運、航運及港口則是首先關注的領域。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沿線國家跨境貿易將繼續快速發展,而這也將推動交通運輸及物流行業的發展及相關並購活動的活躍度。其中,交通物流基礎設施憑借著其良好的抗風險能力持續獲得關注,除了這些重資産細分領域外,智能數字化、綜合物流等領域的機會亦吸引著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2.2 2017-2020年上半年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並購交易回顧
2017-2019年間,全球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的總體並購交易情況發展平穩。全球交易2017年交易宗數達到高峰後,2018年交易宗數及交易規模同比分別下降20%及14%,但在2019年有所回升,交易宗數及交易規模較2018年分別上升12%及24%。以下將從地區和細分領域兩個維度回顧2017年至2019年行業並購交易的特點。
2.2.1 地區分布
在2020年中期以前,全球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並購交易始終活躍,其中“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貢獻了較大份額。從具體地區來看,
亞太地區:交易頻率較高,主要受中國境內,以及東南亞等地區的交易的驅動;
歐洲地區:單筆交易金額較大。跨境交易的比例也較大,作爲“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國家的西班牙與德國在交易的表現尤爲活躍,這主要是因爲歐洲等地的運輸物流業國際化程度明顯,對外國
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南美地區:交易數量總量較小,但近年來愈加活躍,尤其是基礎設施相關的交易頻繁發生,交易活動多數發生在巴西及智利。
2.2.2 細分領域分布
從各個細分領域來看,物流與貨運、航運及港口等是投資者關注的熱門領域。
物流與貨運:物流與貨運是各個細分領域中交易宗數最多的領域。快速增長的全球電商産業、本地良好的零售環境,以及供應鏈數字化的快速發展爲相關交易活動的主要驅動力。就“一帶一路”國家來看,西亞和南亞地區隨著電商産業的完善和發展,吸引一大批國際物流巨頭並購交易。亞馬遜通過收購阿聯酋的Souq.com進入中東市場,同時在印度自建物流中心。DHL全球貨運公司與阿布紮比商業樞紐,即阿布紮比港口子公司KIZAD簽署協議建設一個物流中心,提供物流和供應鏈服務,提高運輸時效,連接全球客戶。
航運及港口:近年來,航運業及港口行業的整合與收購不斷進行,行業集中度已攀升至較高水平。如招商局港口通過與達飛貨運集團的合資公司terminal link完成了對廣泛分布在東南亞、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港口資産的收購。未來行業內的大型並購機會較少,但中小型區域性資産仍存在整合空間和並購機會。
地面客運:大多爲大型交易基礎設施項目,主要涉及到收費公路特許權或公路資産的收購,交易呈逐年遞增態勢。
航空及機場:相關並購主要集中在亞洲和美洲地區,疫情可能進一步刺激航空及機場的整合。
鐵路:交易數量長期處于較少的細分領域,主要由于鐵路公司國有企業所占比例高且經常涉及反壟斷審查。
新冠疫情的沖擊影響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經濟、社會運行陷入低迷甚至停滯的狀態,交通運輸物流行業受到明顯的沖擊。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且反複的環境下,相比起長遠的擴張規劃及投資並購活動,短期內的穩定及現金流管理對于企業來說更爲重要。行業活動的低迷亦使得投資者變得更爲謹慎,投資並購活動較以往期間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2020年上半年5,000萬美元以上總共有92宗交易並購,交易宗數及交易總金額較近5年的平均數下降26%和57%。2020上半年發生的8宗金額大于10億美元的交易中,4宗涉及交通基礎設施標的的投資並購。在未來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港口和聯運碼頭等有穩定回報及受到疫情沖擊相對較少的資産類型,在未來將更有吸引力受到投資者青睐。從地區來看,歐洲、亞洲等“一帶一路”參與國繼續顯示出良好的活躍度,貢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交易規模和數量。其中,歐洲的企業和投資者顯示出驚人的韌性,參與了約33宗收購(對比2019年上半年33宗,下半年36宗),總交易金額103億美元。而有賴于中國境內的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並購交易的活躍,亞洲地區的交易數量和規模繼續領先其他地區,在2020年上半年發生了50宗,約203億美元的並購交易。與中國相關的並購交易規模環比雖然有所小幅下降,但交易次數亦保持著往年的水平,暗示投資者對行業前景的樂觀積極。
2.3 中國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並購情況(略)
2.4 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趨勢展望
2.4.1後疫情時代下的行業複蘇之路
經濟學領域常用U型、V型、L型來研判經濟或行業恢複的軌迹。其中,“U”型增長比“V”增長處于底部的時間稍長。“L”型增長則指因內需無法得到激發從而陷入較長期低谷或增長較爲緩慢。在後疫情時代下,交通運輸及物流裏不同細分領域的恢複時間有所不同。
物流與貨運:由于西歐、南亞、南美等地區疫情的嚴重以及持續反複,這些地區跨境貿易量的大幅下滑使得物流貨運受到沖擊。但各個物流與貨運企業的具體恢複狀況,將取決于他們所服務行業受到疫情沖擊的程度。例如,汽車領域受到疫情的猛烈沖擊,而食品行業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醫療、醫藥行業的物流配送更是需求猛增。因此,綜合來看,物流和貨車運輸板塊的交易並購活動仍是整個交運物流行裏最活躍的,未來將呈現 V型或U型複蘇。
航運及港口:受到疫情沖擊較大,行業內大多數公司已經封存運力。但隨著歐美發達國家人們對防疫態度的放松,以及下半年重要節假日的到來,發達國家地區對來自亞洲等地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將擴大,航運及港口市場將迎來較爲快速的複蘇,尤其是中美、中歐航線,未來預計將呈現V型或U型複蘇。
航空與機場:隔離和出行限制造成出行需求銳減,客運行業遭受重創。其中,航空業受到的沖擊最爲嚴重,預計爲L型恢複曲線,預計行業需到2023年方可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
地面客運及鐵路:在疫情沖擊影響下,區域間的人員來往有所減少,各國地面客運及鐵路業務短期內受疫情影響較大,而各地的疫情發展亦呈現不同的特點,人員流動的恢複情況亦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地區的複蘇情況亦有所不同。如亞洲國家疫情漸趨明朗,社會經濟活動逐步恢複正常,預計呈U型複蘇。但歐洲、美國等地疫情持續反複,經濟持續受到較大沖擊,複蘇之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2.5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行業未來投資並購交易展望(略)
3. 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概覽
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的進程中,金融是一個重要支撐,是撬動和連接各國建設不可或缺的支點與紐帶,也是促進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的基礎條件,跨境電子支付更是跨境電商以及全球化貿易的結付手段。因此,“一帶一路”參與國需要強化金融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制定科學合理的金融支持方案,創新跨境投融資模式,加強金融産品創新與服務對接,增進區域貨幣金融合作,更好地發揮金融配置資源的功能,不斷增強“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的金融流通。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金融行業堅定地推進和擴大對外開放,以實現對國際貿易的支持及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具體來說,中國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有序地推進金融行業“一帶一路”工作的開展:
一是積極推進跨境人民幣支付體系建設和完善,人民幣支付結算比例穩步提高。2019年,中國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19.7萬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6萬億元,同比增長18%,資本項目下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13.6萬億元,同比增長26%,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和資本項下的跨境使用更加活躍。
二是穩步擴大海外布局和對外開放。截至2019年末,中國共有11家中資銀行在29個“一帶一路”參與國設立了79家一級分支機構(包括19家子行,47家分行和13家代表處)。中資保險機構也已在香港、澳門、新加坡、印尼等地設立營業性機構。與此同時,截至2019年末,已有來自23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48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包括7家法人銀行、17家外國銀行分行和34家代表處)。中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金所”)也各自發揮優勢,通過一系列股權合作和業務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三是加強金融創新與合作。除提供傳統信貸支持外,通過跨境人民幣融資、投貸聯動、發行“一帶一路”主題債券、出口信用保險等方式開展“一帶一路”項目投融資,加強與外資銀行同業及多邊國際機構合作,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同時,中國資本市場也與境外資本市場增加了互聯互通,開展了産品、技術、人才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合作。
四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踐行綠色金融理念,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支持“一帶一路”參與國的中小企業和民生發展。
3.1 跨境支付
“一帶一路”倡議極大推動了中國和“一帶一路”參與國家之間的跨境電商業務
根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20年1月,中國已經與22個參與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並建立了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制。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跨境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速超過20%,與柬埔寨、科威特、阿聯酋、奧地利等國的交易額同比增速超過100%。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跨境電商領域,中國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例如甯波跨境電商綜試區與拉脫維亞投資發展署合作啓動了中國(甯波)—拉脫維亞跨境電商港灣項目,西安開通長安號(西安—明斯克)跨境電商出口專列。
目前,中國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台注冊企業已經超過2萬家,帶動了168個配套園區,超萬家企業轉型升級,在80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建設了200多個海外倉。2019年1月份至9月份,中國對“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同比增長超過一倍,明顯高于外貿的整體增速。
跨境電商的業務發展與跨境支付業務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跨境支付屬于跨境電商中的基礎設施,跨境支付平台的發展提高了跨境電商的運行效率,並提供安全的保障和信息增值;同時,跨境電商業務的迅速發展也對跨境支付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跨境支付平台不斷創新和叠代。據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數據庫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10.5萬億元,較2018年的9萬億元同比增長16.66%。在迅速發展的跨境電商業務大潮下,2019年中國跨境支付行業交易規模達 7500 億元,同比增長51.69%。數據還顯示,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比達80.5%,跨境電商B2C交易占比19.5%。在跨境支付交易的參與者中,銀聯國際、支付寶、微信支付布局頻頻。其中,螞蟻金服和騰訊主要發力C端市場,連連支付、易寶支付等主要發力B端市場。
中國銀聯近年來在持續加大對“一帶一路”參與國市場和業務領域的資源傾斜和投放。目前,“一帶一路”參與國中已有106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銀聯業務,累計發行超過4300萬張銀聯卡,受理覆蓋逾1200萬家商戶80萬台ATM,比“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分別增長了超過25倍、8倍和3倍。銀聯移動支付服務在31個國家和地區落地。
跨境支付以中國爲圓心,從多維度帶動各國的跨境支付建設
中國的支付行業在世界範圍的發展水平屬于領先地位,從各個維度帶動“一帶一路”參與國的支付行業發展
• 激活當地消費市場
中國先進的支付工具和創新的支付場景爲全球的消費市場帶來了曆史性的變革。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與中國在電商層面的合作和貿易極大推動了當地的電商産業發展。以俄羅斯爲例,2019年的“雙11”,俄羅斯交易額達到創紀錄的127億盧布。借助跨境電商,“雙11”已經成爲全球衆多國家的購物節。
• 技術賦能,提升當地支付技術水平
在中國的支付企業積極開展全球布局的同時,也將領先的支付技術帶到了世界各地。
• 幫助當地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監管
在中國各大科技企業積極布局海外的同時,中國銀聯和人民銀行也在協助各地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監管。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建設,其優良的系統功能和可靠的運維服務,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銀行和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加入,從而使人民幣成爲結算的重要選擇。
根據《2020年人民幣東盟國家使用報告》,人民幣在東盟使用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截至2019年年末,東盟國家共有71家金融機構成爲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參與者,248家東盟商業銀行與中國境內186家商業銀行建立了人民幣結算代理行關系,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功能不斷優化和完善。
• 幫助建立國際支付行業標准
目前的國際支付行業標准由國際芯片卡及支付技術標准組織 (EMVCo) 制定,全球銀行和商戶必須遵守這一標准。針對中國領先的二維碼支付,EMVCo在2017年制定了一套標准並在全球推廣。作爲全球移動支付的主要參與和推動者,中國正在推動各個支付標准的建立和完善。
在國際標准化組織 (ISO) 框架內,中國推薦84名ISO注冊專家加入了26個ISO標准制修訂工作組,深度參與各領域ISO金融標准編制。在第三方支付信息系統安全目的等,中國專家參與了牽頭編制的ISO標准當中,同時,“一帶一路”參與國家也積極參與,在標准立項和起草方面形成良好共識,合作推進。在國家政策方面,中國制定發布《標准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 2018 -2020年)》,推動開展金融領域標准化合作,服務構建穩定公平的國際金融體系。圍繞銀行産品服務描述規範、第三方支付等消費者關注的重點領域,深化與沿線國家金融標准化合作,共同制定金融國際標准。歡迎沿線國家當地銀行機構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 統 (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ystem,CIPS) ,積極推廣CIPS業務標准。截至2019年4月,中國與4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85份標准化合作協議。通過開展標准對比研究,支持投資貿易便利化。
3.2 金融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作爲金融服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一帶一路”跨境貿易的順利進行提供必要的資金融通,中國不斷開放的資本市場一直在爲“一帶一路”夯實資金融通的基礎。觀察發現,中國的交易所通過深化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交易所的合作,協助提升該國資本市場對所輻射區域內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國亦持續推進境內外資本市場資本工具層面的創新和互聯互通;此外,在制度層面,暢通的跨境證券投資通道,可爲在跨境貿易中積攢了大量人民幣的境外企業提供保值增值的投資渠道。
3.2.1 股權合作
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股權合作時,中國的交易所會采取股權投資或者共同出資建立的形式進行。股權合作並不單純尋求財務回報,更看重借此能夠進一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滿足境外投資人對人民幣證券産品的投資需求,爲“一帶一路”參與國的企業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務,並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3.2.2 業務合作
除了股權合作,中國交易所還在業務層面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國家交易所進行深度交流,通過與參與國的交易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或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改善兩地資本市場的合作機制和環境,促進兩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
3.2.3 持續推進資本工具層面的創新和互聯互通,拓寬“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公司融資渠道激活當地消費市場
“一帶一路”參與國家與中國的雙邊貿易涉及資金量巨大,參與國的企業有必要拓寬多元化融資途徑,充分利用中國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和資源配置效力,可以幫助企業獲取經營擴張和貿易往來所需資金。
3.2.4 制度層面跨境證券投資可爲沉澱的人民幣資金提供投資渠道
隨著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快速增長,“一帶一路”參與國的企業通過貿易積攢的人民幣也在增加,這些企業渴望有效的途徑來實現沉澱人民幣資金的保值和增值。在制度層面,中國資本市場已構建多元化途徑滿足境外企業跨境證券投資的需求,境外企業可通過RQFII、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等渠道投資中國金融市場。越來越多“一帶一路”參與國的投資者投資中國金融市場,獲取人民幣金融資産的高收益投資回報,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好處。根據人民銀行提供的數據,2019 年,證券投資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9.51萬億元,同比增長49.1%,淨流入6,219 億元。其中:
債券投資:2019 年,共計796 家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入市435家,通過“債券通”入市491 家,其中130 家爲同時通過兩種渠道入市。全年淨流入4,501 億元,其中債券通渠道淨流入1,378 億元,直接入市渠道淨流入3,123億元。
滬深港通:2019 年,滬深港通業務跨境收付金額合計1.03 萬億元,同比增長22%,資金淨流入574億元,其中滬股通和深股通淨流入2,770 億元,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淨流出2,196億元。RQFII:截至2019 年末,共有21 個國家和地區獲得RQFII 投資額度1.99 萬億元。223家境外機構備案或申請投資額度6,941 億元。2019 年,RQFII 資金淨流出260 億元。2019 年9 月,取消RQFII投資額度及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
中國債券和股票持續納入國際知名指數:債券方面,2019年4月,彭博將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A);2019 年9 月,摩根大通宣布從2020年2 月28 日開始分10 個月,將中國政府債券納入摩根大通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股市方面,2019年3月,明晟公司宣布分三階段將中國A股在MSCI全球指數中的權重由5%增加至20%,並于2019 年11 月將中國A 股中盤股納入MSCI 指數;2019年6月,富時羅素將A 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2019年9月,標普道瓊斯將A 股納入新興市場全球基准指數。至此,全球三大國際主流指數全部納入中國A 股。
中國正在通過多項政策措施推動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其中,2019年5至6月,人民銀行、外彙局發布《存托憑證跨境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作爲“滬倫通”和存托憑證業務的重要配套政策安排,並正式啓動了滬倫通;9至10月,取消QFII/RQFII 投資額度及RQFII 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人民銀行、外彙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同一境外主體QFII/RQFII和直接入市渠道下的債券進行非交易過戶,資金賬戶之間可直接劃轉。2020年9月25日證監會、央行及外管局聯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證監會也同步發布相關配套文件。QFII/RQFII新規降低了准入門檻,擴大了投資範圍,加強了監管,進一步加大中國A股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3.3 疫情對于“一帶一路”金融行業的影響
一段時間以來,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後,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均出現巨大挑戰,各國政府竭力應對。疫情催生“去全球化”思考,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普遍認爲世界經濟將逐漸形成以中、美兩國爲區域中心的分化格局。
3.3.1 後疫情時代金融行業對全球化的影響
世界經濟一直處于全球化進程。中國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作爲”世界工廠”,通過出口帶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貿易主要以美元結算,以“中國制造”爲基礎的出口貿易帶來大量美元外彙儲備,外彙儲備用于購買美國國債,資金回流美國,加快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這一時期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巨大收益的時期。 對于這些西方國家的工人階級來說,盡管他們可能從第三世界國家的廉價商品中受益,但也同時面臨著工資增長停滯、就業減少和貧富差距擴大的挑戰。過去20年,亞太地區經濟飛速發展。中國于2010年國內生産總值超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至2018年“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一個五年,更是讓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經濟聯動更爲緊密和頻繁,爲亞太區經濟的騰飛起到積極作用。2018年,美國與中國産生了貿易摩擦,世界顯現了“去全球化”的趨勢。由2019年底開始,中國加速推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簽署,推進與東盟、日韓、澳新的自貿協定。有研究學者猜測,未來有可能形成“一個世界、兩個體系”:以美國爲中心的區域經濟體系和以中國爲中心的區域經濟體系,全球金融也可能分開成兩個金融體系。
全球經濟因新冠疫情陷入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爲擺脫困境,無論借錢還是印錢,各國政府都將投入大量資金,以解決就業、刺激增長。若能用好這些資金,借助必要的行業政策,將能加速全球經濟低碳轉型,化危爲機,實現綠色複蘇;反之,經濟發展繼續鎖定在舊的汙染路徑,加重未來轉型障礙。中國作爲最早進入複蘇的地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國際供應鏈重要環節,有機會成爲綠色複蘇模板,貢獻全球命運共同體。
3.3.2 “一帶一路”參與國的金融行業發展的趨勢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沿線參與國將加速形成區域化金融體系,人民幣國際化和數字化金融的應用將是支持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基礎工具
前世界銀行前中國業務局局長黃育川曾提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應著重于亞洲地區。“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一個五年,隨著中資金融機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廣泛金融合作,境外人民幣跨境結算體系建設已完善。這爲中國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尤其是亞洲國家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在亞太區域的貿易交易推行廣泛使用人民幣結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央行數字貨幣已經完成了設計,並且准備進行測試。現在,人民銀行正在各地開展試點工作,測試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機制。後疫情時代,數字化金融需求更旺盛,大力推進數字人民幣的測試和應用,將使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更有效地進行貿易結算,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此外,加密交易公司Circle首席執行官Jeremy Allaire在接受CNBC采訪時稱,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指出,中國擬議的數字貨幣會“繞過西方的銀行系統和SWIFT系統等”,打破國際結算體系的傳統模式。
3.4 後疫情時代全球和中國金融行業展望
區域化經濟將促使分別以人民幣和美元爲中心的兩個平行互通的金融體系的形成
在疫情後時代,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將可能促使以中、美爲中心的區域經濟分化。金融行業是經濟體系的核心基礎,爲區域內的國家經濟聯動發展提供資金融通。以中、美爲中心的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將可能催生以人民幣和美元爲中心的兩個金融體系。這兩個金融體系相互獨立的同時也相互連通,是以區域爲基礎的“小型全球化”。
後疫情時代,全球金融行業將加速數字化轉型,資本回流各國、支持本國經濟複蘇
疫情使得全球化受到阻力,世界主要國家爲擴大國內就業、緩解産業空心化,將著重于將資本和産業鏈回流國內,以加強疫情後本國經濟的複蘇。同時疫情後全球各國群衆儲蓄、保險意願驟增,線上服務將使得更多的投資理財、保險産品觸及零售客戶。銀行、保險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拓寬獲客渠道、提升服務質量和客戶體驗、提高效率節省成本。金融資産的底層資金,也能夠投入本國經濟,支持疫情後的經濟複蘇。
中國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推動人民幣在區域貿易中的廣泛應用
過去幾十年,美元在世界經濟中建立了領導地位,90%以上的國際貿易以美元結算,其原因在于“石油美元”的建立,代表著對資源商品一定的占有權和支配權。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積極與中東石油國家建立聯系,以沙特爲代表的石油輸出國決議,確認美元是石油的唯一定價和交易貨幣。石油和美元的挂鈎,堅持“石油美元”的建立,保證了美元的價值和在全球的領導地位。而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實現中國經濟存量保值和增量平衡。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經濟發展爲中國社會積累了財富,其中大量的社會財富是通過對外貿易積累起來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民幣的財富會受到全球經濟不穩定因素沖擊。
盡管人民幣的國際化屬性在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後已具備一定的基礎,未來仍會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對資源商品的定價能力,以支持境外貿易國更加廣泛的接受和運用人民幣作爲結算、投資和儲備貨幣。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後疫情時代,是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好時機。通過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亞太區域金融和經濟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中國將加速央行數字貨幣的建設和應用
2019的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央行數字貨幣的誕生。據新華網消息,哪怕在嚴峻的疫情中,央行數字貨幣已經完成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央行數字貨幣的意義主要在大幅降低處理和儲存成本,增強可追蹤和防僞功能,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支持人民幣國際化。數字貨幣在未來的應用,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將共同促進區域化經濟和金融體系建設。
4、 電信與科技行業的建設與運營
“一帶一路”參與國接近150個國家,這些國家的電信市場發展情況不一,既包括韓國、新加坡等少數通信“發達市場”,也有爲數衆多的“發展中市場”。2013年以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促進下,電信行業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以南亞地區爲例,目前,在興建當中的中巴光纜北接中國新疆,從中巴邊境的紅其拉甫口岸進入巴基斯坦。再經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地區,通過穆紮法拉巴德,最終南接伊斯蘭堡,與巴基斯坦現有光纖網絡形成彙合。中巴光纜高效鏈接了兩國以及有關的“一帶一路”參與國的資金流和信息流,在供應鏈中形成高效鏈接,進而推動商品和服務的跨境互聯互通。這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大促進了中巴間信息技術集成服務以及電子商務等,提升了工業園區、海陸空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和管理。據了解,有關港口引入了線上一站式清關系統,大大減少了繁瑣的手續,整體提高中巴邊境的清關效率,驅動了中巴的貿易活動。
此外,從瓜達爾港向外延伸的海底電纜將連接亞洲、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將會大力推動多邊貿易在未來的持續增長。衆所周知,阿聯酋是中國在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占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非石油貿易總額約28%。目前,阿聯酋擁有超過4000家中國公司;跨境數據和數字服務的交付在兩地人民的購物到文化,再到營商和社交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因此,這些數字化基礎建設將會爲中國——中東地區的電子商務與貿易活動的互聯互通提供堅實的基礎。
4.1 回顧過去:“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三大運營商的海外足迹
早在2007年,中國移動就完成了對巴基斯坦電信運營商辛姆巴科的收購,並在2014年完成巴基斯坦4G首發,在2018年完成1萬個4G基站的部署等重要戰略目標。2014年,中國移動認購泰國電信運營商True Corporation 18%的股權,實現雙方在多領域的合作。此外,中國移動在香港建成了中國移動環球網絡運營中心,可爲共建“一帶一路”參與國和地區的産業合作夥伴和廣大客戶提供國際專線、國際互聯網接入、語音交換、移動漫遊、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等一站式全面服務。中國移動同時加速建設陸路和海上信息高速通道,在東北亞、中亞、南亞、東南亞四大周邊區域建成開通8條陸地光纜,參與建成5條海底光纜,增強了其國際通信業務疏通能力。同時,中國移動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州建成5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建成29個“信息驿站”(POP點,網絡服務提供點),確保通信聯絡更加便捷、信息交流更加暢通。中國電信近年來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多項突破,其中標成爲菲律賓第三家全業務運營商並于2019年取得運營牌照;參與建設的中巴、中尼光纜也開始商業運營;同時中國電信國際公司完成包括丹麥、匈牙利、柬埔寨、西班牙、瑞士等過個海外分支機構的設立。中國電信在國際海纜、跨境陸纜、境外傳輸節點等方面的建設也有較好表現,大幅度提高了“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的傳輸效率。中國聯通也通過在境外設立多家分支機構的方式,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化服務歐洲市場。于2018年12月建立的中國聯通法國公司是中國聯通在境外設立的第32個分支機構。
4.2 2020年以來新常態下的國內和國際電信行業發展及對“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影響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影響全球,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在複雜的國際政治及經濟環境下,2020年5月14日,中央提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由“國際大循環”向“雙循環”轉變將成爲中國下一階段經濟工作的重點,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新基建將成爲推動“內循環”的重要抓手。2020年上半年在新基建背景下,國內的5G建設進入高峰期,且我們預計5G高峰期建設將持續數年。隨著5G用戶滲透率的不斷提高,運營商積極拓展與上下遊行業的合作,加速應用落地産業發展,面向産業端的物聯網領域將迎來進一步發展。與傳統以WiFi、藍牙連接爲主的消費物聯網不同,5G時代物聯網規模覆蓋更多面向産業端,物聯網終端連接數快速增加、且更加智能化,涉及産業包括樓宇自動化、汽車、電力設施等,相關垂直應用領域將發展迅速;而推動這一發展的核心基礎之一就是海量數據管理,與之相關的數據中心領域正吸引著大量的國際私人資本。新冠疫情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中,電信行業水平發展一般的國家會更加需要中國運營商的技術以及設施、建設的支持,或有較多投資機會,但國內企業需謹慎評估國際關系影響。在這場疫情中,國內運營商通過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不斷提升産品水平來共同抗“疫”。但與此同時在,根據當前地緣政治形勢,“一帶一路”倡議所鼓勵的投資政策在部分國家可能會出現各種障礙。兩種趨勢並行,也將成爲電信行業國內外發展的新常態。
4.3 新基建
2020年上半年,中國對外貿易依然主要集中在亞洲,與亞洲各經濟體的貿易總額達10582.5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2.1%;其次是歐洲,貿易額達3,964.6億美元,占上半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9.5%;再次是北美洲,雙邊貿易總額達2,606.8億美元,占1-6月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2.8%。疫情進一步加速了外貿發展向電子商務的轉變,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傳統線下貿易渠道受阻,線上貿易需求相應增長,電商業務優勢得以發揮。中國電商企業的出海是一個系統性過程,它將帶動相關的物流、倉儲、通信、移動支付等行業的發展,形成新的電子商務産業鏈和生態圈。這有助于中國發揮比較優勢,對推動中國企業進一步走出國門以及帶動沿岸經濟體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爲有效遏制疫情,“一帶一路”各主要參與國家均采取了相應的限制措施,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供應鏈、國際貿易、貨物及人員的流動。在這種情況下,各個企業開始從線下轉向線上,一方面通過電商平台開拓新的客源;另一方面借助數字化賦能,提高貿易效率(如大數據精准投放廣告,VR實景展示,網紅直播帶貨,無人機運輸,移動支付等),構造新的支付場景、創造精准的客戶吸納方法,解決貨品配送的問題,提高電商消費者的用戶體驗;而跨境電商企業的集采渠道優勢在進出口物資采購、端到端配送等方面也得到了有力發揮。
4.3.1 絲路電商成爲推進國際合作的新名片
疫情期間的亮眼表現是“絲路電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子商務領域持續深化合作的一個縮影,隨著“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加快,市場容量持續擴大,“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絲路電商朋友圈將會不斷擴大,交流合作也在不斷加深;同時,絲路電商通過科技的更新改變也將帶動“一帶一路”商業模式創新,使“一帶一路”成爲數字絲綢之路,讓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數字經濟的發展紅利。電子商務作爲中國最有優勢的領域之一,本次疫情更爲其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雖然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但隨著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的推廣,電子商務行業愈發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疫情終會過去,但疫情的沖擊喚醒了沿岸外貿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意識,且推動了新消費習慣的養成,這種影響是深遠的,而且會衍生出更多的可能性。
4.3.2 新基建加速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能+”産業升級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推進,以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人等爲代表的新興技術在多領域廣泛運用。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新Z冠疫情全球爆發的新挑戰,以新興技術爲支撐的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在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産中大顯身手,衆多管理者意識到,技術創新與轉型升級將是企業勢在必行的發展方向。此前,發改委發布“新基建”概念時明確指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以技術創新爲驅動,以信息網絡爲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不同行業的企業需要認清與其相適應的新基建領域,根據新基建建設現狀識別自身優劣勢和核心提升方向。只有正確定位“新基建”浪潮中自身角色,企業才能更好地把握産業鏈整體叠代融合過程中的新機遇。“新基建”的落地加速推進技術融合,擴展應用場景,不少企業由此實現了降本增效與創新發展。
4.3.3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互聯網數據中心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就高度重視信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建立信息絲綢之路、網上信息之路等主張,該主張與發展數據中心新基建概念具有極高的契合度。互聯網+,已經慢慢成爲中國經濟發展增長的新的動力源。所謂互聯網+是指發揮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以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産領域拓展,並且加速提升産業發展水平,帶動各行業創新能力。因此,將數據中心等IT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納入整體規劃,將中國通過”互聯網+”戰略發展新經濟的模式複制到“一帶一路”參與國,共同打造更大範圍的”互聯網+”經濟,是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的必然選擇。
中國在2015年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要“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絡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在2016年明確提出“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網絡互聯、促進信息互通,加快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信息化發展,統籌規劃海底光纜和跨境陸地光纜建設,提高國際互聯互通水平,打造網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中國-中亞信息平台、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等建設規劃。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出要以繪制“工筆畫”的精神,走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論壇會發布的聯合公報提出:強調各國要借鑒國際良好實踐,加強包括跨境高速光纜在內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電子商務和智慧城市,縮小數字鴻溝。可見,“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基礎設施,而數據中心這類信息基礎設施正是高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4.3.4 “一帶一路”倡議大背景下的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即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是爲計算機系統(包括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設備等)安全穩定持續運行提供的一個特殊基礎設施,可以理解爲將數據集中存儲和運作的“數據圖書館”。數據中心爲海量數據的承載實體,是互聯網流量計算、存儲及吞吐的核心資源,互聯網、雲計算的高速發展是IDC産業發展的核心驅動。
IDC一方面作爲雲計算IaaS的底層基礎設施,受益于雲計算的發展而發展。另外一方面,5G將帶來的流量爆炸對IDC的需求也會進一步增加。根據中國産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IDC業務市場整體規模增至6253.1億元,同比增長23.6%;公有雲市場增速接近30%,是拉動整體市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2014-2018年複合增長率22.0%,預計2020年全球IDC業務市場整體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從全球國家經濟發展來看,發達國家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遠遠超出“一帶一路”參與國。“一帶一路”參與國,近一半寬帶接入速度小于或等于1Mbit/s,沒有達到發達國家入門級固定寬帶速度標准(5Mbit/s),而在于移動電話已成爲主要信息通信工具,移動寬帶是互聯網接入的主要方式的當今,“一帶一路”參與國的信息化建設潛力更大,空間更廣,後勁更足。另外,“一帶一路”提倡加速推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聯合沿線各國全力打造高效信息通道,全面提升各國寬帶功能,強化信息網絡的互聯互通,並且加強各國“一帶一路”電子商務合作。在打造“網上絲路”的跨境電商拉動全球貿易增長的同時勢必會帶動數據流量增長,計算、雲和邊緣需求增加,從而進一步促進“一帶一路”國家數據中心的投資與發展。而隨著“一帶一路”跨境電商和貿易的發展,更多的中國物流企業也希望把業務拓展到全球,但是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受到很大限制。通過全球數據中心的建設,物流企業可以快速建立物流信息網絡,並充分利用各節點的合作夥伴,快速實現業務全球化。
4.3.5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參與國的數據中心投資
隨著中國企業全球化、“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以及貿易電商的發展,同時因“一帶一路”參與國的整體互聯網基礎設施上較爲欠缺,“一帶一路”參與國的數據中心的投資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主要投資企業爲以下三類:中國電信運營商,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發展電信以及寬帶業務,投資來自三大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對于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而言,隨著其電信業務在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參與國家開展,勢必需要更多的海外數據中心作爲支持。
貿易電商及雲服務提供商,在“一帶一路”參與國提供貿易服務或爲全球化客戶提供雲服務的雲計算公司和各類互聯網公司,例如阿裏巴巴、騰訊等。“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跨境電商的發展,而跨境貿易的不斷繁榮也將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全球化互聯網公司,因業務需求或當地監管要求存儲互聯網應用的內容和數據,例如字節跳動等。隨著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數據安全也慢慢成爲各個國家的焦點問題,也因此促進對全球數據中心的投資。例如最近處在風口浪尖的字節跳動,近期不斷表示爲保證公司TikTok海外業務拓展,需要加快海外數據中心建設步伐。
字節跳動旗下Tiktok業務在海外市場發展快速,但也面臨著來自隱私保護和版權上的問題。因此公司也在通過海外數據中心建設,來解決所在國在隱私保護上的顧慮,同時改善當地用戶體驗。其中,在印度市場,字節跳動近期公開承諾增加投資,表示未來3年將在印度投資10億美元,1億美元用于投資數據中心建設,主要用于該公司避免印度政府的封殺審總體來說,當前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不斷重塑社會生産與生活,互聯網開始深刻地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加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成爲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信息化建設成爲“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中心不僅爲國際私人資本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其帶來的業務增值和數據安全提升也將進一步反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在深化國際合作中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實現互利共贏,對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多方面建設發展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結語: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行業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四大支柱産業。目前,中國與其他國家已在多個領域進行共同投資和開發。基礎設施中的標杆項目包括連接中國與歐洲的中歐班列;促進東盟共同體的區域公路、鐵路與海上物流走廊;助力東南亞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投資項目等。中資金融機構在多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並與當地交易所在股權投資等業務上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海底電纜與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也推動了跨境電商的發展。這些跨地域、跨行業的投資與合作具有增速快、規模大的特點,有力地支撐了“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的跨境多邊互聯互通,推動了一些參與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報告觀點屬于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普華永道)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