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霆
1954年8月14日,解放軍第31軍受領了金門炮擊戰的任務。根據作戰計劃,此次炮擊將動用150門火炮(分爲5個炮群),向大、小金門,大、二擔等地實施火力射擊。主要目標,則是停泊料羅灣一帶的將軍艦艇。
爲爭取勝利,減少己方損失,此次攻勢的一部分火力必須壓制距離大陸較近的小金門敵炮兵。爲此,31軍將這項任務交給了92、93師的2支122毫米榴彈炮兵群(共計7個營)。同時,爲實現迷惑敵人的目標,31軍指揮所決定,在92、93師炮兵群配屬地域——西村至赤坡山一線釋放煙霧,保障炮兵作戰行動。
【廈門與金門地區】
西村至赤坡山一帶,原來也是我軍野戰炮陣地。但爲了造成此次行動的突然性,我軍特地將原先部署于此的榴彈炮撤出,取而代之的則是木頭、磚塊堆起來的“假炮”。這些塗過瀝青的圓木與支架支撐的火炮,看上去栩栩如生。爲使該“炮兵陣地”看上去更加逼真,92師防化連受命在此炮陣地前釋放煙霧,達到遮蔽炮群陣地的目標。
那時,防化連剛成立。連裏既無發煙器材,也無系統訓練。炮擊前2小時候,軍指揮所給他們送來了77個小型發煙罐,每個自重2.2-2.3公斤,發煙效果時間爲5-7分鍾,煙長75-100米。厚達10-15米。這77個小煙罐被部署在赤坡山前沿的兩處地段,將會構成長達1公裏的發煙地。
【【金門炮戰的油畫。】
防化連代理連副劉恒貞受領任務後,命11名戰士攜帶所有煙罐奔赴赤坡山。在那裏,他邊分任務,邊布設發煙罐,在現場實施“突擊教學”。11個人分兩組,1組5人,帶30個煙罐,2組6人,帶剩下的47個。按照地形每6-8米放一個。點火信號,則是放倒赤坡山西側高地頂的一棵小樹。點火發煙順序均爲從東向西,完成後即撤進坑道隱蔽。
9月3日14時9分,劉恒貞將小樹放倒。戰士們看見信號,即刻發煙。在形成1.5公裏的煙霧屏障後果斷撤離。
【騰空而上的白煙】
1分鍾後,前線指揮官下令炮擊。頃刻間,大、小金門的蔣軍陣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這場炮擊一共持續了1小時50分鍾,于16時准時停止。總發射炮彈達萬發,蔣軍預設陣地、艦艇都受了毀滅性打擊。
而在整個過程中,蔣軍守軍除了不斷發報求援外,別無他法。直至16時30分才對我赤坡山陣地實施炮火反制,打出數十發炮彈。
我防化兵眼見蔣軍炮兵頻頻射歪,找不著目標,紛紛拍手叫絕。
【如今的赤坡山炮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