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殖民主義始于15世紀末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海盜式劫掠,在17、18世紀逐漸演變成爲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采用各種侵略手段使一系列落後國家不同程度喪失獨立地位,成爲其依附國的行爲。
其中,作爲資本主義強國之一的英國也在陸續在世界各地占據了大量的殖民地。其中就有中國香港、印度以及現在的新加坡。
而不同于將殖民史視爲屈辱史、至今仍受到曆史遺留問題影響的絕大多數國家,新加坡首任領導人李光耀始終不認爲英國的殖民曆史會在民族身上留下“傷疤”。相反,他表示十分慶幸是英國殖民了新加坡,而對于他們的離開,也要心懷感恩。
李光耀之所以會說出這樣一番與國際普遍態度不同的言論,歸根結底,是因爲英國的殖民,促成了新加坡的獨立,又爲新加坡建國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石。而這是他作爲一個新加坡人,特別是新加坡首任領導人所願意看到的。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李光耀算得上是一名傳奇人物。祖籍廣東梅州的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隨父母移居到了新加坡,在那裏定居了下來。
由于當時的新加坡正處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所以李光耀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英式教育,學習的主要語言也是英語。12歲的時候,李光耀順利考入了當地頂尖的英校萊佛士書院,先後進行了初中和高中的學習。但後來因爲日軍占領新加坡的緣故,他被迫中斷了學業。
但在躲避戰爭的途中,李光耀也沒有落下他的學業,因此在戰爭結束後,李光耀就成功獲得了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得到了赴英留學的機會。
在英國,李光耀先是到倫敦經濟學院學習,後又轉到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于1949年結束了他的進修。次年,獲得執業律師資格的他回到新加坡工作。
1952年,李光耀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聲名大噪的同時,也在工會中建立了群衆基礎。而這正是後來他得以走上從政之路的前期鋪墊。
作爲爲新加坡爭取自治地位而奔走的人民行動黨創始人之一,李光耀在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以後,就當選爲了自治邦政府的總理。後來新加坡成立,他就以新加坡國父的身份,得到了來自人民的敬意。
但事實上,這位新加坡國父的政治資本,幾乎是靠白手起家的。畢竟,作爲馬來西亞原有領土中的一部分,新加坡的獨立,更多是在英國的殖民下促成的。
英國殖民下的新加坡
英國的殖民主義,最早是由17世紀一位名叫“亞當斯密”的經濟學家提出理論依據的。
在其提供的自由經濟理論下,英國找到了經濟發展的方向,開始通過占據殖民地的方式以及依靠市場機制調節的手段,將殖民地變換成了自己國家的商品傾銷地以及原材料供應地。在嘗到好處之後,英國也逐漸向海外進行大規模擴張。
七年戰爭之後,英國就奠定了它的“日不落帝國”之位,成爲了“在歐洲之外成爲海上和陸上的主人”。而新加坡,也正是在18世紀成爲英國的殖民地之一。
與將殖民地視爲一次性開啓金庫、大肆劫掠並對殖民地人民異常粗暴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是,英國在其殖民地的表現可以說是相對比較溫和的。
這主要是由于英國在殖民地的著眼點在于貿易利益問題,而不是尋求殖民地與英國本土的共同發展問題。這也使得英國始終沒有考慮過將殖民地轉化爲領土的問題。
英國對殖民地的治理,主要有直接統治、自治領和半殖民地、保護國、先由殖民公司管理後成立殖民政府或直接管理、委任統治、以及委托帝國的其他殖民地管轄或與其他殖民地聯合統治等6種主要方式。
其中,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地區,或是擁有特殊資源的地區均有英國直接統治,新加坡就位列其中。
首先,在英國到來前,新加坡還屬于幾近原始狀態的蠻荒之地。是英國人萊佛士對新加坡進行了規劃、建設和開發,新加坡才逐漸變成了一個繁榮發達的世界級自由貿易港。也因此,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的新加坡人,都對以萊佛士爲首的英國人非常感激。
其次,新加坡是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才開始全民學習英語的。而掌握了這門世界通用語言後,新加坡人與世界的接軌更加順利。部分表現優秀的新加坡人還得到了公費留學英國的學習機會。這也彌補了新加坡原本落後的教育缺陷,對新加坡後續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可以說,英國之所以沒有遭受到來自殖民地區人民的強制反抗,也在于他這一種思想腐化民衆、贏得民意的處事方法。更不用說,後來新加坡的獨立,也是得益于英國這段時間的殖民統治。
在二戰結束之後,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系列民族解放運動,很多殖民地開始爭取和宣布獨立。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也有意促成殖民地的解放與獨立,並在法理上給予其獨立建國的權利。
新加坡就趁著這個機緣,既離開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又得以從馬來西亞中分離了出來,成爲了一個具有獨立主權的新國家。
英國從新加坡撤離
在英國殖民統治新加坡的時間裏,新加坡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可以說,新加坡人民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得到了不少的好處。而在新加坡結束英國的殖民統治之後,這些好處也都繼續存在著。
其中,英國人給新加坡帶來的一套成熟並行之有效的現代化制度,就成爲了新加坡現行國家制度的重要參考。它讓新加坡大大縮短了制度制定的摸索期,減少了犯錯的幾率和成本,讓新加坡能夠在獨立之後繼續延續之前的高速發展。
而由英國設計、建設與開發的貿易港、學校、醫院、酒店等基礎建設,也在新加坡獨立後繼續發展著作用,成爲了新生國家新加坡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石。
特別是,不同于法國在幾內亞獨立後停止一切援助、撤走人員、設備和資金,甚至連電線都全部剪斷的行爲,英國從新加坡撤走之時,將所有的東西都完全地交給了新加坡人,使其得以在原有基礎上走上繁榮的道路。
正是基于這些原因,包括李光耀在內的新加坡人無視了殖民下的種種惡果,轉而推崇他們所遺留下的諸多經濟遺産,並對其保持著十分感激的態度。
小結:
對于新加坡首任領導人李光耀來說,盡管新加坡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淪爲其商品傾銷地和原料生産國,但新加坡從馬來西亞中分離的事實也是由于英國的殖民間接促成的。
更不用說,新加坡後續的發展,全部仰賴于英國在殖民統治新加坡期間留下的政治制度、基礎建設、文化教育和醫療設備等。
基于這些原因,李光耀對是英國統治了新加坡感到非常慶幸。
而李光耀表示對英國殖民者的離開要心懷感恩的原因,則是在于英國的“好聚好散”。相比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在撤走時的破壞之舉,英國將所有東西進行完好交接的行爲,就讓新加坡人非常感恩英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