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開講#
“中國必須停止華南地區的電台廣播。”
你很難想象,這句話是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曾經當著小平同志的面,在非常認真而嚴肅的狀態下說出的。
這確實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認爲,“中國華南地區的電台廣播,已經影響到了中國在現代化世界當中的發展腳步。”
而你更難想象的是,小平同志並未對他做出任何的駁斥,反而相當謙虛的詢問他:“那我應該怎麽做?”作爲國家領導人,小平同志顯然對中國國情和未來發展規劃更爲熟悉。可是在李光耀的面前,他還是願意放低姿態,邀請對方與自己深入交流探討。
面對小平同志的疑問,李光耀會做出怎樣的回答?這次訪問新加坡的旅程中,兩位國家領導人又會發生什麽有趣的故事?
兩國交流,誠意爲先
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的國家領導人李光耀一直抱著小心謹慎的態度與中國接觸。
當時的部分中國人民,對新加坡抱著極端的抵觸情緒。他們認爲,新加坡所謂的改革開放,實際上就是在走資本主義的老路。有人甚至把李光耀稱爲“美帝國主義的走狗”,對他極度厭惡。
中國人民的情緒,李光耀自然十分理解。但是,他對中國的政治領袖始終抱著莫大的崇拜之情。所以他還想親自來到中國,拜訪周總理。
只可惜,直到1976年1月周總理離世,他都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機會。爲此,李光耀遺憾萬分。
而到了1978年的時候,他有了彌補遺憾的機會。因爲這一年,中國國家領導人小平同志將會訪問新加坡。
對于李光耀來說,小平同志是一位相當傳奇的人物。他不止一次在媒體面前公開表示:“小平同志是我的偶像,我始終懷著期望,希望能夠與他交流長談。”
所以小平同志來訪,李光耀自然會精心准備。
1978年11月,小平同志正式到來那天,李光耀親自來到機場接機。小平同志走出波音707以後,率先伸出雙手。李光耀沒有猶豫,趕緊走上前,與這位自己期盼了許久的中國領導人成功握手。
在檢閱完儀仗隊以後,他們二人便乘車前往新加坡總統府。在路上,二人已經展開了初步交談。
李光耀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曆,總是感歎:“與小平同志說話,讓我如沐春風,記憶猶新。”
在內閣會議室,小平同志看到了一個藍白色的痰盂,這讓他非常吃驚。
李光耀解釋道:“我有觀察,你們人民大會堂的座位是怎樣布置的。我看到,你的座位旁邊有痰盂,猜測你可能有使用痰盂的習慣。有備無患,聊表誠意。”
而且,他還在小平同志的桌子上專門爲他准備了一只煙灰缸。他知道,這位中國領導人喜歡在思考的時候點上一根香煙。他想讓對方在盡可能舒適的環境當中工作。
李光耀說:“這些東西都是爲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偉大的人物准備的。”
毫無疑問,此人正是小平同志。
盡管會議室准備齊全,但是小平同志還是沒有摸出香煙。此時的他因爲身體原因,已經走在了戒煙的道路上。更關鍵的是,他知道李光耀是不抽煙也聞不慣煙味的。
身在新加坡,受到了新加坡總統的熱情招待,他自然也願意盡最大可能去回饋這份熱情與尊重。
在這次會談過程中,小平同志多次感歎:“新加坡對外開放和引進外資的方針是非常正確的,而且確實爲國家帶來了許多的發展契機。我想,在這一點上,中國是應當向新加坡學習的。”
當時的中國也正好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節點,小平同志一力主張改革開放,也希望中國能夠通過打開大門的方式融入到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當中。
而且,傳統且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不適應當代中國的發展。要想突破目前的發展困境,中國必須要尋找一條新的經濟發展道路,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應對經濟挑戰。
在這一點上,新加坡確實爲我們提供了借鑒。
作爲一個國土面積並不大的南亞國家,新加坡能夠一躍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足以見得其發展方針與策略的正確性。
在談到中國的對外政策時,李光耀說了一句話:“以現在的發展形勢來看,中國應該停止華南地區的電台廣播。”
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觀點,至少小平同志從未在別人的口中聽到過這樣的話。所以他非常謙遜的詢問:“那我們應該怎麽做?”
小平同志的問話似乎給了李光耀更大的鼓勵,他深吸了一口氣,十分坦誠的說:“中國應該停止在華南的電台廣播,停止革命輸出,也停止對遊擊隊的支持。”
以李光耀的視角來看,革命鬥爭已經不是當前中國發展的主要任務了。在新的時代當中,中國應當聚焦于經濟,聚焦于國家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打開眼界和格局。
後來回憶起這件事情時,他也說:“我從沒有想到,一個如此偉大的國家領導人,竟然可以用這麽平和的態度來面對並不讓人愉快的事實。”
他也從未想過,小平同志在聽取了他的建議之後,竟然真的會把此事落到實處。
一個70多歲的老人,一個掌握了國家大權的領袖,能夠在面對他人的批駁與建議時,作出客觀公正的裁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
小平同志原本就是李光耀的偶像,經過這件事情以後,他在李光耀心目當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在新加坡的晚宴中,李光耀還充滿誠意的對小平同志說:“如果你是新加坡人,你一定可以成爲一個更加優越的領袖。可如果我是中國人,可能在這條路上走到一半就走不下去了。”
小平同志笑言他妄自菲薄,但他卻說這是對自己的客觀評價。
兩位領導人在交往當中,以誠意爲先,鋪設了十分深厚的感情基礎。
建國曆程,艱難萬分
其實李光耀不知道的是,在他萬分崇拜小平同志的時候,小平同志對他同樣是極其欣賞的。
新加坡如果沒有李光耀,一定不會成爲現在的新加坡。
李光耀1923年出生在新加坡,可他的祖籍卻是中國的廣東梅州。所以他對中國一直懷著很深的感情,哪怕是接受了西式教育,他也會自發自覺的去研究中國傳統文化。
在劍橋大學留學深造之時,他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前,他的目光可能只聚焦于個人的命運,也希望能夠通過個人的努力實現人生價值。但是在劍橋大學,他結識了一批有著更高理想信念的青年人。
更關鍵的是,他還直接接觸了馬來西亞政權相關的變革問題。在英國所經曆的一切,都爲他之後的從政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到新加坡以後,他和妻子一起開設了一家律師事務所。他們本就是法學專業的人才,所以當時也算是做著對口的工作。不過,法律是他們的起點,卻並不是他們的終點。
1954年,李光耀一手主持的人民行動黨正式成立。這個黨派的目的是推動馬來西亞的獨立,也是讓新加坡在與馬來西亞的政治合作當中獲得一個更加安穩的環境。
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正式合並爲馬來西亞聯邦。雙方成爲了利益共同體,在國際社會當中捍衛著自身的權益。
可是他發現,聯邦並不能夠爲新加坡提供真正有效的保障。在聯邦當中,新加坡政治代表的話語權是極低的。要想推動新加坡的長治久安,政權獨立是必須要經過的一個階段。
所以在兩年的時間裏,李光耀一直在爲新加坡獨立而奔走。通過早前的律師工作,他建立了非常廣闊的人脈。現在這些人脈資源都能夠爲他在政治生涯裏提供助力,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也堅定地站在了他的身後。
終于在1965年,新加坡宣布正式獨立。作爲國家領導人的李光耀,也流下了難得一見的淚水。
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他發揮自己西方留學的優勢,始終以更爲宏觀的世界格局來把控新加坡的發展方向。
在會議當中,他說:“順應世界潮流,融入世界發展,這是新加坡最應該做的事情。對外開放,引進外資,與世界接軌,才能夠推動新加坡的經濟提升。”
盡管這一理念在當時並不被人所理解,盡管許多人痛罵李光耀是美國帝國主義的走狗,但他仍舊堅持自己的觀點。
如果不是這一正確的方針和政策,新加坡不可能成爲後來居上的亞洲四小龍,更不可能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
李光耀,是新加坡不可或缺的支柱。
心系中國,多次交流
雖然李光耀是新加坡人,但他一直密切關心著中國的發展狀況。
他說:“我的祖祖輩輩都是中國人,我記得我的故土。”
廣東梅州,那是李光耀一直想要親自前去看看的地方。在後來訪問中國的過程當中,他也特意來到梅州,追尋祖先留下的痕迹。
從小平同志開始,到現在的中國國家領導人,李光耀一共與五位領導人都保持著友好的關系。
每一位中國領導人訪問新加坡時,他都會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備,根據賓客的生活習慣去安排會面的過程。所以每一次的雙方交流,他都給人一種賓至如歸之感。
從1976年首次訪問中國開始,他已經來到中國30多次。每一次,他都會去往一個具有代表意義的城市,比如蘇州。
李光耀是非常看好蘇州的,這裏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也有著極其巨大的發展潛力。
他認爲,中國就是應當把握好發展的軌迹,規劃好城市發展路線,以此來推動整個國家的崛起。
至于中國的發展之路,李光耀將之評價爲低調的強大。
“5000年的文明發展曆程,13億的人口,地大物博的特征,都是中國區別于其他西方國家的存在。中國完全可以采用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發展方式,低調的崛起,展現大國的實力。”
他被人們親切的稱爲“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的一切親華行爲,都讓中國人民萬分親切。
從中國的血脈中走出來的李光耀,把新加坡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和鄧公之間的友情,也被傳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