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5月16日,由國家電影局主辦,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國際電影節有限公司承辦,北京市電影局、上海市電影局、廣東省電影局、四川省電影局、陝西省電影局協辦的“電影大師對話”活動,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
作爲“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的重要電影文化交流活動,“電影大師對話”邀請了14位在創作上紮根本土、作品享譽國際的亞洲影人,分別以“亞洲電影與文化傳承”“亞洲電影與文明互鑒”爲主題展開對話,探索亞洲電影文明的傳承與創新。
擔任本次活動主持人的是中國導演賈樟柯,其作品高度關注中國社會的變遷與文化的發展,在亞洲電影大獎、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等重要國際電影展中多次獲獎。
在對話中,中國導演陳凱歌以從影40年的經驗,講述了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對一個電影工作者的影響。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總結了日本50年來發生的變化,在日新月異的當下,如何描繪現代人的生活圖景是他所思考的問題。
在中國具有強大票房號召力的印度演員、導演、制片人阿米爾·汗認爲,電影是講述故事的最好方法,他很期待講述亞洲古老故事的方法能夠被重塑,爲傳統文化注入新鮮生命力。被稱爲俄羅斯“戰爭派”導演的費多爾·邦達爾丘克說:“俄羅斯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一直在爭論發展道路問題。”今天,他在中國古老的太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雖然各不相同,但可以和諧相處。
曾用一部《小鞋子》感動了全球觀衆的伊朗編劇、導演、制片人馬基德·馬基迪對此表示認同,他強調了對話的重要性。在他看來,電影就是連接不同民族的橋梁,可以增進不同國家人民的友誼。14歲移民法國的越南裔導演陳英雄,與山田洋次同樣擅長表現生活的樸素性。陳英雄表示,越南、法國的雙重文化身份,讓他能更清晰地探索越南文化並向世界表達、展現這種文化。他還提到,電影語言不是用攝影機拍出美麗的圖片,而是通過人物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傳達獨特的民族文化。如何用更精確的電影語言去表現共通的亞洲文化與意識,是亞洲電影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電影大師對話”第二場的“亞洲電影與文明互鑒”對話環節,主持人賈樟柯提出“如何通過電影實踐維護文化多樣性”的問題,引發了嘉賓的思考。中國演員章子怡對維護文化多樣性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說:“在演員的工作中,要接受新事物與感知新世界,創作不能丟掉生活。歸根到底,演員、導演都不能丟掉最原始的生活所賦予的元素。精准地表現電影所要傳達的生活內涵,是維護文化特殊性的關鍵。”
日本導演、編劇泷田洋二郎的作品《入殓師》拿下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分享了在中國拍攝電影的經曆、如何與中國電影人進行熱烈的思想碰撞,在不同的碰撞、融合之中,泷田洋二郎表示他學到了寶貴的經驗與知識。
具有國際聲望的俄羅斯導演謝爾蓋·波德羅夫談到了他對用電影承載文化多樣性的看法。他認爲,亞洲是曆史、傳奇的寶庫,亞洲各國影人應該團結起來、共同合作,努力用電影去表達真正的情感,創造無限可能。泰國著名導演普拉奇亞·平克堯曾用《拳霸》中精彩的泰拳故事征服了衆多動作片影迷,中國、日本、印度的影片都對他産生過很大的影響。普拉奇亞·平克堯認爲,信息技術的發達讓亞洲各國靠得越來越近,也讓世界看到亞洲的文化力量,他對亞洲電影的未來充滿信心。
新加坡唯一獲得總統勳章的導演、編劇、制片人梁志強說:“作爲電影人,最期待的就是能用電影進行文化交流。”他提出了具體實踐方案,即用合拍的方式完成一部作品,然後在亞洲各個國家上映,讓各國人民在一部電影中,同時看到自己國家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故事。首部劇情長片作品便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提名的哈薩克斯坦新銳導演埃米爾·拜紮辛認爲,電影工作者不應該忘記傳統文化,不應該抛棄人文主義,應該思考如何讓電影成爲人文的縮影,向世界展示不同文化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