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一種建築美學以新舊融合聞名,同一區域內常有許多殖民風格的店屋和摩天大樓交錯在一起。 有很多知名地點還是基于原有建築上改造的,比如:國家美術館、贊美廣場、維多利亞劇院與音樂廳等等。 這些建築之中,極具創造性和辨識度的莫過于國家設計中心(National Design Centre)了。 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位于武吉士(Bugis)附近,在這裏可以看展,參加設計研討會,還能帶孩子一起探索新奇的活動,這裏還有時尚精品店和網紅餐廳。 現身兼數職的它其實前身承載過更多的使命……(國家設計中心前身,圖源:Metta Setiandi)這個建築至今已有120年曆史,從修道院到女校,後來在新加坡二戰淪陷時,它暫時變成避難所,二戰結束又複校。當女校遷出後,南洋美術學院入駐,之後又遷出。數年後,當這個項目交付給新加坡頂尖設計團隊SCDA後,它成爲了現在大家熟悉的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 本文將爲大家介紹這座有120年的建築物,是如何由新加坡設計團隊SCDA的改造下煥發新生的。
僅從國家設計中心的外觀看,SCDA團隊使用了大面積的白色進行翻新,這也是保留了原天主教建築的色彩。
室內同樣也以白色爲主色調,進入設計中心,不同功能的區域一目了然。
進入國家設計中心,一眼便會注意到中庭上的四個相互錯落的半透明盒狀體。用鋁網覆蓋,形成相互連通的公共和私人空間,達到辦展和辦公兩不誤。 這樣創意的設計除了新穎之外,也提供了額外的展示區域,提高了建築之間的流動性。除了“盒子”區域的額外展出空間,大部分的展廳分別排列在各個樓層
SCDA設計團隊以大膽的設計保證了空間延續性和實用性,才使得工作室、會議室、展區集一體,實現不同活動同時進行。
相似的手法在新加坡市中心的新晉公寓瑞雅嘉苑(Rivère)也有表現。
SCDA在公寓附近保留了三個毗鄰的百年曆史的倉庫,改造成一整個全天候的生活中心:包含烘焙工坊、高級酒吧、餐廳和社交廚房、會議室和聯合工作室等等,形成一個多樣化的大型工作區。
建築美學上看,這四個盒狀體的中間還有一個“眼睛”,能夠清楚得看到窗外的綠植,點綴了“性冷淡”風的展廳,也是SCDA的獨具匠心。
爲了提升空間的互通性,SCDA團隊巧妙地將消防樓梯打造成爲主體公共空間的“交通樞紐”,同時增加了中庭的層次感。展廳中加入的“轉軸牆”設計細節改變了空間屬性,創造出更多可供展覽的空間,還展現了隱藏在牆後的部分功能。
如果擡頭看向大廳的天花板,會發現SCDA團隊加入了極具有雕塑感的天窗進行覆蓋,以創造層次交錯又豐富的光影效果。
與大廳不同,多功能講堂的天花板保留了原有教會的特點,包括雕像和牆體等。
在統一暖黃的燈光下,教堂的裝飾不但沒有和金屬架構造成沖突,反而使空間更具有靈活性,使講堂被籠罩在溫馨的氛圍中。
閱覽室裏,SCDA團隊則利用原有的教堂雕刻創造出不一樣的畫風。他們采用筆直的金屬穿孔板作爲架構,框型內安放射燈,配合折疊座椅和木質的台階,顯得格外現代化。
在SCDA的改造下,國家設計中心既保存了百年前的面貌,又增加了空間的實用性和設計感。這個曾肩負過數任的“建築身份”的大樓在新時代下,有了全新的意義。
改造後,SCDA憑借國家設計中心斬獲了許多獎項,例如:
2016年總統設計獎(President’s Design Award: Design of the Year 2016)
2015年混合使用建築獎(Asia Pacific Property Awards 2015 for Mixed-use Architecture)
2014年世界建築新聞建築改造設計獎(Winner for WAN Adaptive Reuse Award 2014)
2014年第十四屆新加坡建築師協會設計獎(14th SIA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s 2014)
在了解到它的過往後,才會發現在SCDA團隊在保留原有特點的基礎上的改造其實並不簡單。從教會到學校,從避難所到充滿活力的多功能藝術中心。如今,國家設計中心可謂是新加坡設計界的一個大本營。
下一集,我們將介紹SCDA在曼谷的悅榕莊河畔公寓(Banyan Tree Riverside Residence)。
Riviere瑞雅嘉苑是我在新加坡羅撥申碼頭最期待的標志性建築。
——新加坡總統設計獎首屆得主,建築設計師曾仕乾。
(感謝瑞雅嘉苑Rivière及其建築設計事務所SCDA提供專業支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