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世界上都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國家,面積不大,卻地處交通要道,近代的貿易繁華促進了人口的遷移和文化的交流,各種東西方文明彙集于此,宗教也隨之而來,加之新加坡政府的各族和諧共處的政策,造就了世界上少有的宗教繁榮的盛況——在這裏你可以看到世界上各大宗教、各個時期、各種風格的教堂、寺廟。簡單數數也有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這些大的宗教很早就已經在新加坡落地生根,一些老教堂、寺廟也被列入了新加坡國家古迹目錄(National Monuments of Singapo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Monuments_of_Singapore)(共計63處建築中,與宗教相關有29處),懷著對各種宗教文化、建築的興趣,我決定比照國家古迹目錄,參觀名錄上的教堂、寺廟,拜神禮佛,當然了偶爾路過的寺廟、道觀,我也會兒留心一下,要是有特色也會記錄下來。下面就跟隨我的腳步,一起領略一下,這些教堂、寺廟的風采。
目錄:
(I 國家古迹系列18/29)
0.Armenian Church (亞米尼亞教堂)
1.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 (善牧主教座堂)
2.Church of Saints Peter and Paul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
3.Church of Our Lady of Lourdes(露德聖母堂)
6.CHIJMES (“chimes”, 贊美廣場)
9. Keng Teck Whay (慶徳樓)現(Yu Huang Gong Temple)(玉皇宮)(更新)(修繕中)
10.Maghain Aboth Synagogue (馬海阿布猶太會堂)
12.Masjid Al-Abrar (Malay for Al-Abrar Mosque; 阿爾阿布拉回教堂) (更新)
13.Masjid Hajjah Fatimah ( Hajjah Fatimah Mosque;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
14.Masjid Jamae Chulia (詹美回教堂)(更新)
15.Masjid Sultan(蘇丹回教堂)
16.Nagore Durgha (納哥德卡殿) (更新)
18.Saint Andrew’s Cathedral (聖安德烈座堂)
20.Saint Joseph’s Church (聖若瑟堂)
22.Sri Mariamman Temple(馬裏安曼興都廟)(更新)
25.Telok Ayer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衛理公會直落亞逸禮拜堂)(更新)
26.Thian Hock Keng Temple (天福宮)(含崇文閣)(更新)
28.Yueh Hai Ching Temple (粵海清廟)(更新)(修繕中)
(II 非國家古迹系列)
II-1. 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佛牙寺)(更新)
II-2.Tian Gong Temple(天公廟)
II-3.Wu Tai Shan Buddhist Temple(五台山佛公寺)(更新)
(PS:1. 一直糾結寺廟的排序問題,最終還是決定仿照古迹目錄,按英文名排序,I系列編號是根據所有國家古迹目錄中宗教系列的名字統一編號,空缺的是爲以後添加留的位置,II爲非國家遺古迹系列)
作爲一個主題遊,我將不會兒按照行程來介紹,外加這些景點很多來新的蜂友們,很少注意到,希望這篇遊記可以告訴你們在新加坡繁華的中心區,高樓大廈之間還藏著這些美麗的建築,下次出遊前,記得仔細看一下周邊的地圖,或許就在你步行的旁邊就有一個老教堂等著你去探訪。每個教堂我將簡單介紹一下其曆史和地理位置,讓大家有個概念,然後結合圖片,看圖說話。(PS 在地鐵綠線Bugis站到City Hall站這一片區域以及牛車水(Chinatown)和小印度(Little India)一帶的教堂寺廟不少,大家如果去到這些區域遊覽,不妨提前看一下地圖,看看有沒有路過的景點,不要錯過哦!)
推薦一個行程安排,徒步從Bugis MRT站到City Hall MRT站附近這一篇區域,可以參觀好幾個教堂,沿路還能看看市中心的老建築,沿途還能經過兩個博物館(馬來文化博物館和新加坡藝術博物館)以及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萊佛士大酒店。
行程:Bugis MRT -》 15 蘇丹回教堂(12:00-2:00禮拜不開放)(比鄰馬來文化博物館)-》3 露德聖母堂(地圖看起來遠,走一會兒就到了)-》20 聖若瑟堂(馬路對面就是國家圖書館)-》2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10 馬海阿布猶太會堂(非猶太人不能進入)-》(途徑藝術博物館)-》1 善牧主教座堂 -》6 贊美廣場(斜對面就是萊佛士大酒店) -》 18 聖安德烈座堂 -》0 亞米尼亞教堂-》City Hall MRT 或 Clarke Quay MRT繼續行程。順利的話大半天的行程。
行程安排概圖,圖中教堂是粉色標示,13非穆斯林謝絕進入,6 現在已經不是教堂了,所以顔色不太一樣。
0.Armenian Church (亞米尼亞教堂)
亞米尼亞教堂于1835年落成,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基督教教堂。位于City Hall MRT附近,比鄰集郵博物館,准備參觀集郵館的朋友可以順道看看。現狀(維基百科):隨著新加坡亞美尼亞人口的減少,最後一任亞美尼亞牧師在30年代後期離開了以後,就不再委任繼任者。唯一定期使用該教堂的東正教團體是印度的雅格敘利亞正教會和科普特正教會。雅格敘利亞正教會在每周第一個星期天的晚上和其他星期日早上舉行儀式,科普特正教會則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舉行晚禱、晨禱和聖餐。教堂偶爾也在聖誕節和複活節等傳統節日,舉辦亞美尼亞和東正教的儀式。
亞美尼亞教堂(Armenian Church)
亞美尼亞教堂(Armenian Church)
或許是亞美尼亞人不多的原因,禮堂也修得比較迷你。
亞美尼亞教堂(Armenian Church)
亞美尼亞教堂(Armenian Church)
1.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 (善牧主教座堂)
善牧主教座堂,是新加坡最古老的羅馬天主教教堂,1832年開始建造。位于City Hall MRT附近,比鄰CHIJMES (贊美廣場)。建築模仿了倫敦的科文特花園聖保羅教堂以及聖馬田教堂,是天主教新加坡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總主教的駐地。目前正在大修(2012.11.25),所以只能在院子裏看看了。
善牧主大教堂
這張全景圖比較粗糙,大家將就看看吧!
善牧主大教堂
善牧主大教堂
從馬路對面的贊美廣場,遠看塔尖。
2.Church of Saints Peter and Paul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曆史與新加坡華人天主教團體的發展有關。該堂興建于1869年到1870年,服務于操各種中國以及印度方言的信徒。這裏也是許多歐洲傳教士在前往中國傳教之前學習中文的一個中心。彌撒通常使用英語,星期天上午舉行一場普通話彌撒。位于黃線CC2 Bras Basah MRT或綠線City Hall附近。
聖伯多實祿聖保祿教堂
一座提供華文服務的教堂
聖伯多實祿聖保祿教堂
巧遇一對新人舉辦婚禮,祝福一下
聖伯多實祿聖保祿教堂
小天使
3.Church of Our Lady of Lourdes(露德聖母堂)
露德聖母堂興建于1888年,是新加坡第一座泰米爾人天主教堂。這是一座新哥特式教堂,有良好的比例和精致的細節,其設計模仿了法國盧爾德的同名教堂。現在,該教堂歡迎各個種族的天主教徒。彌撒用英語、泰米爾語和僧伽羅語舉行。位于綠線Bugis MRT附近。
露德聖母教堂(Our Lady of Lourdes)
露德聖母教堂(Our Lady of Lourdes)
露德聖母教堂(Our Lady of Lourdes)
露德聖母教堂(Our Lady of Lourdes)
露德聖母教堂(Our Lady of Lourdes)
“天梯”?有什麽寓意嗎?
6.CHIJMES (“chimes”, 贊美廣場)
贊美廣場是新加坡一個曆史悠久的建築群,原爲天主教聖嬰女修院(CHIJ)及宿舍古德威爾屋(Caldwell House),位于新加坡市中心的維多利亞街(Victoria Street)。該修道院使用了131年,古德威爾屋建于1840年至1841年,哥特式教堂建于1904年。此教堂現在是一個多用途禮堂,名爲贊美禮堂(CHIJMES Hall),用于餐飲、購物、音樂演奏、戲劇表演以及婚禮。而古德威爾屋現在是一個畫廊。位于綠線City Hall MRT附近。
贊美廣場
贊美廣場
贊美廣場
贊美廣場
禮堂裏面正在准備舉辦婚禮酒宴
贊美廣場
贊美廣場
贊美廣場
周圍還有一圈Bar和商店,晚上應該比較熱鬧
9. Keng Teck Whay (慶徳樓)(Yu Huang Gong Temple)(玉皇宮)
道協接管慶德樓 (正式更名爲“新加坡玉皇宮” )新加坡慶德會又稱慶德公司。新加坡早期福建籍商人互助團體。1831年成立,創始人爲楊金水、徐欽元等36人。會員結拜爲兄弟,選舉會主一人及謀事、參議等職員。入會時每人需繳100元作爲救濟基金。如遇某一會員逝世,其他會員須援助其家屬,直至其子女成年自立。慶徳樓爲慶德會的私人宗祠,建于1840-1850年間,以後170多年曆史,2010年慶德會把慶徳樓的主權轉讓給新加坡道教協會,作爲以後道教寺廟一會道教文化中心,2012年7月開始大修,估計要耗時2年。目前正在大修中(2012年12月下)。地點離牛車水Chinatown MRT或綠線EW15 Tanjong Pagar MRT不遠。緊鄰天福宮。
10.Maghain Aboth Synagogue (馬海阿布猶太會堂)
馬海阿布猶太會堂興建于1878年,是東南亞最古老的猶太會堂。一些新加坡的最早的猶太定居者的後代仍然在新加坡生活、做生意。位于黃線CC2 Bras Basah MRT或綠線City Hall附近,在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對面。非猶太人不能入內,所以只能再外面欣賞一下了,說實在的這還是第一次看到猶太教堂長啥樣。
馬海阿布猶太教堂(Maghain Aboth Synagogue)
馬海阿布猶太教堂(Maghain Aboth Synagogue)
大衛六芒星很明顯告訴我們這是個猶太教堂了
12.Masjid Al-Abrar (Al-Abrar Mosque; 阿爾阿布拉回教堂)
阿爾阿布拉回教堂是新加坡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位于牛車水區心髒的直落亞逸街。創建于1827年,現存建築建于1850-1855年,該清真寺主要服務于來自南印度的泰米爾人穆斯林。地點離牛車水Chinatown MRT或綠線EW15 Tanjong Pagar MRT不遠。離天福宮很近。
阿爾阿布拉清真寺(Al-Abrar Mosque)
阿爾阿布拉清真寺(Al-Abrar Mosque)
阿爾阿布拉清真寺(Al-Abrar Mosque)
阿爾阿布拉清真寺(Al-Abrar Mosque)
阿爾阿布拉清真寺(Al-Abrar Mosque)
13.Masjid Hajjah Fatimah ( Hajjah Fatimah Mosque;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興建于1845年到1846年,該清真寺代表伊斯蘭和歐洲建築的混合,由殖民地建築師湯姆森設計。這座清真寺得名于其捐助者,馬來人女商人哈賈·法蒂瑪。此教堂謝絕遊客,離地鐵站Bugis MRT有點距離,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從蘇丹回教堂再走出一段距離(5-10分鍾),可以看看沿路的老建築。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Hajjah Fatimah Mosque)
非穆斯林謝絕進入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Hajjah Fatimah Mosque)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Hajjah Fatimah Mosque)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Hajjah Fatimah Mosque)
後面這幢大樓是不是很眼熟啊!
14.Masjid Jamae Chulia (詹美回教堂)
詹美回教堂是新加坡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由來自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穆斯林商人興建于1826年。它位于華人聚居的牛車水區,毗鄰印度教的馬裏安曼興都廟。雖然清真寺大院符合街道網格,但是詹美回教堂面向麥加的方向。位于牛車水Chinatown區域,離Chinatown MRT不遠。
詹美回教堂
看不到大圓頂,是不是和印象裏的清真寺差距很大, 很有特色的清真寺塔,好像是馬來建築風格的
詹美回教堂
詹美回教堂
詹美回教堂
詹美回教堂
詹美回教堂
馬來風格的建築
詹美回教堂
15.Masjid Sultan(蘇丹回教堂)
蘇丹回教堂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從1824年至1826年,建造了第一座一座清真寺。到20世紀初,新加坡已成爲一個伊斯蘭商業、文化和藝術中心。由于伊斯蘭社區發展迅速,蘇丹回教堂很快變得太小。1924年,清真寺建立一百周年,建立一座新的清真寺。1928年完成。老清真寺也陷入失修狀態。蘇丹回教堂自建成以來一直基本保持不變,只有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維修。位于Bugis MRT附近。12:00-2:00 以及 下午4:00以後有禮拜不對外開放, 進入需脫鞋。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12:00-2:00 以及 下午4:00以後有禮拜不對外開放, 進入需脫鞋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寬廣的禮拜大廳,虔誠的穆斯林,非穆斯林不能進入地毯禮拜區域!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如果衣服不符合要求,沒關系,有這樣的袍子,在門口穿上再進來。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巧遇一對馬來穆斯林新人拍婚紗照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馬來穆斯林新人婚紗
16.Nagore Durgha (納哥德卡殿)
納哥德卡殿,是19世紀20年代首批南印度伊斯蘭教徒來到新加坡爲自己的信仰建造的,建于1828-1830年,是難印度穆斯林的聖地。正門上方采用了古典設計風格,層層築起的雕花欄杆兩側,矗立著高聳尖塔,從底部朝天堆棧14層,最上層再加上一顆洋蔥小圓頂,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特色。這裏早期是南印度伊斯蘭教的文化信仰中心。地點離牛車水Chinatown MRT或綠線EW15 Tanjong Pagar MRT不遠。離天福宮也很近。
納哥德卡殿(Nagore Durgha Shrine)
納哥德卡殿(Nagore Durgha Shrine)
18.Saint Andrew’s Cathedral (聖安德烈座堂)
聖安德烈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建于1856年至1861年間,爲史丹福萊佛士(Sir Stamford Raffles )爵士規劃的新加坡城市與文化中心的一部分。由 Ronald MacPherson上校設計、印度囚犯勞工建造的;大量運用殖民時代廣爲印度人采用的石膏的建築方式,建造的建築物幹燥之後不易穿透,同時散發著一層平滑的光澤,非常美觀。西翼門上的彩繪玻璃窗和草地上的紀念碑,均爲表彰麥克佛遜上校而立。位于City Hall MRT旁邊。
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
此時是粵語版的禮拜
聖安德烈教堂
巧遇一對華人新人拍婚紗照
20.Saint Joseph’s Church (聖若瑟堂)
聖若瑟堂是新加坡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位于新加坡中區的中央商務區內的維多利亞街。該教堂由葡萄牙傳教會興建于1851年到1853年,1906年坍塌後重建,到1912年完成,哥特式風格。聖若瑟堂以每年的耶稣受難節遊行著稱。位于綠線City Hall MRT附近。
22.Sri Mariamman Temple(馬裏安曼興都廟)
馬裏安曼興都廟建于1827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建築風格爲德拉威風格。主要爲這個城市國家的南印度泰米爾印度教的新加坡人提供服務。位于牛車水(Chinatown)區域,離Chinatown MRT不遠。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進入需要脫鞋脫襪,門口有鞋架(有時可能沒有擺出來),入鄉隨俗吧!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印度寺廟塔上的神真多!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大門主塔左右的兩個神像,聽印度同事講,好像是同一個神,只是膚色有點不一樣,有趣的是,連個侍者的膚色也相反。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有印度特色的帶鈴铛的大門,這家印度寺廟,大廳內拍照(S$3)攝影(S$5)明碼標價。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馬裏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緊靠院子的一棟建築,進去轉了一圈,才知道這邊好像是印度教徒聚餐吃飯、聚會的地方,這個大門一般光著,院子裏有個小門。
25.Telok Ayer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衛理公會直落亞逸禮拜堂)
直落亞逸禮拜堂是新加坡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曆史最悠久的堂會,誕生于1889年。今天的新加坡衛理公會禮拜堂是一座建于1924至1925年間的建築,其基本設計乃具有西方風格:長方形的建築配以兩側的柱廊。在禮拜堂前方的平頂屋面上,建築師則加上一個四面通風的閣樓,屋頂四角微跷,有如中國傳統建築的飛檐跷角。這使到原本具有羅馬古撲風味的禮拜堂建築更加增了中國化的妩媚,也同時引起普遍華僑們的認同感。禮拜堂的聖殿就在二樓。一般鄉村教堂的聖殿就在一樓,而對城市教堂,設聖殿于二樓則較爲實際。正當歐洲的城市教堂漸漸流行如此形式,在新加坡,直落亞逸堂可說是第一間采用這樣設計的教堂。地點位于牛車水區,離線EW15 Tanjong Pagar MRT很近。
衛理會教堂(Methodist Church)
衛理會教堂(Methodist Church)
衛理會教堂(Methodist Church)
可愛的圖標,是不是很像中國的城樓
衛理會教堂(Methodist Church)
右側牆上突出的就是緩沖牆
衛理會教堂(Methodist Church)
牆上的幾個圖標,左邊的是國家古迹相關的圖標,在其它古迹也見過。右側上方的介紹了這個教堂的建築曆史,右側下方的牌子介紹了緩沖牆的由來,二戰時抵擋日本轟炸時加修的,緩沖牆見上圖
26.Thian Hock Keng Temple (天福宮)
天福宮是供奉媽祖娘娘的道家寺廟,在1839-1842年建于直落亞逸街,是當時閩幫華商彙集的場所,也是福建商會總機構的所在處。臨海的天福宮落成後,凡南來或北歸的華人,都把船舶碇在宮前,然後向媽祖娘娘祈求“海不揚波,平安返國”。這座當年全島最大規模的建築物,耗資大量的金錢和多年的努力才完成,是華社的宗教中心。天福宮雖是閩幫廟宇,但以它規模的宏大,香火的興旺,絡繹不絕的香客,已進而超越幫派的藩籬。 天福宮內所保存的碑銘《建立天福宮碑記》和《重修天福宮碑記》,以及許多匾額,都是研究新馬華人曆史的珍貴資料。懸挂在正殿最高處的匾額“波靖南溟”,是清朝光緒皇帝于1907年所禦賜,真迹已捐贈給國家文物局珍藏。天福宮的宮閣外形、木架結構、不著一釘。天福宮的建築工藝手法和材料來自泉州,是正統閩南風格的宮觀建築。從雕梁畫棟、檐脊飾物到彩畫門神,整個建築工程非常考究。地點離牛車水Chinatown MRT或綠線EW15 Tanjong Pagar MRT不遠。
崇文閣由福建幫的領袖人物陳巨川1849年所建,就坐落在天福宮的左側,是本地第一間有稽可查的華社公立教育機構。崇文閣後來成爲崇福女校的校址,並在1973年被列爲國家古迹。1986年崇福學校搬遷至義順新鎮。崇文閣內祀拜“梓潼帝君”。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開始下雨了,照片有點雨花!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在廟裏歇了會兒,離開時雨停了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屋檐、長廊,道教的廟還是有點富麗堂皇的啊!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樸素而生動的雕刻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門神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門神,長廊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香爐(後面那個在裝修的就是玉皇宮了)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山門,院子裏拍攝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主殿,主殿大廳裏禁止拍攝,供奉的媽祖娘娘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主殿後面的觀音堂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香爐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主殿兩側的小殿,這裏描述應該是冥界了,左右是黑白無常,後面的閣樓是旁邊的崇文閣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天福宮旁邊的崇文閣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
崇文閣
28.Yueh Hai Ching Temple (粵海清廟)
粵海清廟,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坐落在菲利普街(Philip Street),靠近新加坡的中央商業區。建于1826年,最初爲一間亞答屋。後來在1850年至1855年擴建成今天的規模。粵海清廟以潮州建築的風格和傳統形式建成,由左右兩間連接的祠廟構成,左祠是天後宮,供奉天後聖母(媽祖),右祠是上帝宮,供奉玄天上帝。粵海清廟還保存著清朝光緒皇帝禦賜的親筆墨寶“曙海祥雲”,寫于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地點離綠線Raffles Places MRT不遠。
粵海清廟最近也在大修(2012年12月下),不過神位都移到了廟前草坪上搭的道場裏,香火依舊很旺
II-1. 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佛牙寺)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and Museum)是位于新加坡牛車水地區的一個佛教廟宇博物館,由釋法照于2002年11月30日在當地創設,並于2003年2月20日注冊成爲宗教團體,後在2004年1月8日注冊成爲慈善團體,是目前新加坡規模較大的幾個佛教組織和實體寺廟之一。2004年破土奠基修建,寺樓高五層,包含觀音殿、百龍殿、佛教文物館和佛牙舍利金塔等。此外地下還有三層,兩層停車場之外,還有一層是龍華劇院和素食的五觀堂(見照片介紹)。位于牛車水(Chinatown)區域,離Chinatown MRT很近。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佛牙寺,新修的很壯觀!四樓收藏有佛祖的佛牙舍利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香火很旺,旁邊有免費的香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大殿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大廳後殿,虔誠的香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佛牙寺模型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千手觀音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各種觀音化身!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法事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在佛牙寺的地下一層開有齋菜館–五觀堂, 食物是義賣,價格很公道,一份飯菜3新元,如果要茶水,一杯菊花茶1新元,聽著佛樂,吃著齋飯也挺不錯的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Museum)
“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 恒念物力維艱”
今天的主餐–雲吞叉燒面,素的叉燒,每天的主餐都不一樣,也可以選三菜的米飯,也是3新元。
II-2.Tian Gong Temple(天公廟)
天公廟的建立年代網上沒有能查到,據當時廟祝介紹,這座廟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像天公廟這樣的小寺廟新加坡還有很多,大多都是早期華人社區自發建立起來的,根據大陸各地的風俗人情不同,依照原籍聚居的華人們,建立了供奉不同神的寺廟。由于中國的道教講究悟道,比不是一個組織嚴密的宗教,所以在這座寺廟裏供奉的神佛就五花八門了,像佛教的西天如來、四大菩薩,儒家的孔子、華佗、關公、包拯這些名人,(他們在道教好像也都有名號),從這個華人自發建立的道觀,可以看到中國文化中釋道儒融合的特色!
應該算是道觀吧!
大殿主位供的神還真多,連西天如來、四大菩薩都供了,在大殿裏還供有像孔子、關公、包拯這些名人,從這個華人自發建立的道觀,可以看到中國文化中釋道儒融合的特色!
脖子上挂滿紅繩的就是月老了!
在道觀裏做工的印度人,難道他們該信道教了,還是……
殿裏的一副對聯,分享一下
II-3.Wu Tai Shan Buddhist Temple(五台山佛公寺)
五台山佛公寺是一座供奉楊五郎的佛家寺廟,據說每年會有中國五台山的法師前來說法。地點離綠線Clementi MRT不遠,在West Coast Plaza對面。
據說是供奉的楊五郎
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