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娜:一切正如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早前指出的那樣,控制疫情的目的在于恢複正常生活,而不是爲了徹底消滅病毒。
FT中文網專欄作家 徐海娜
最近,新加坡的新冠疫情趨緩。但是,衛生部每日公布的本土傳播的病例仍維持在兩位數。然而隨著疫苗注射進程的加快,新加坡政府針對新冠疫情的政策也在發生改變。本月初開始,政府聯合抗疫小組就不斷釋出信號,有可能會改變防疫政策,一定條件下,冠病將降格,不再“殺雞用牛刀”,今後也可能將不再追蹤確診病例,而只關注重症等。許多專家對抗疫政策的走向也紛紛做出新的推測。昨天(6月24日),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貿工部長顔金勇、財政部長黃循財和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聯合早報》上聯名發表了題爲《與冠病共處 如常生活》的文章,使得政策走向變得更爲明確。
與冠病共存,不追求零確診
《與冠病共處 如常生活》的文章一開頭就指出,“壞消息是:冠病可能會一直存留在我們的周圍;但好消息是:與冠病共處,並如常生活,是可能的。也就是說,冠病很可能會成爲地方性流行病。這意味著冠病會繼續變異,並在社區內存活下來。”文章說,令人擔憂的德爾塔(Delta)變種毒株的傳染力高,要將每天感染冠病的人數降低至零有一定的困難。與其追求零確診,不如選擇積極的篩檢策略,擴大追蹤範圍。“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消除冠病病毒,但可以采取各種措施,大幅減低冠病的威脅,讓它成爲像流感、手足口症及水痘那樣的疾病,以便繼續日常生活。”
一周前,新加坡國際科研人員協會理事、病毒學博士陳廣就曾撰文指出,“新加坡的防疫策略,在慢慢轉變,從目前的關注病例數,慢慢轉爲關注重症感染者。”他當時通過分析多項數據提出4項證據 :一是《聯合早報》的每日疫情圖表, “新增病例圖表”之外,6月10日開始,增加了“加護病房&輸氧病例人數圖”; 二是衛生部的“新冠實時監測系統”,2021年4月以來的病例症狀分析顯示,無論是否打疫苗,超過90%的感染者都是無症狀,單看衛生部公布的圖表,民衆就會自發要求關注重症比例;三是財政部長黃循財6月10日表示“新冠可能變成地方性流行病,新加坡要調整,只關注重症病人” ,“以後的做法將不再是查出每一個受感染的病例。就算接種了疫苗,也很有可能受感染,但這種突破性感染只會導致輕微症狀,甚至沒有症狀。處理這種病例,我們需要不同的程序。” “許多人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他們已經隔離。重要的是臨床治療的效果。” 四是走在前面的其他國家的經驗,事實證明,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獲得免疫力,新冠帶來的危害逐漸減小,可能逐步變到流感甚至普通感冒的程度。
今年4月底5月初,新加坡由于本土傳播病例再起,5月8日,新加坡開始從解封第三階段退回到了解封第二階段,並于5月16日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進入了“提高戒備”(Heightened Alert)的解封第二階段。隨著本土病例的回落,新加坡于6月11日宣布將視情況變化逐步解封,6月19日則宣布從6月21日(本周一)起,全國進入高警戒解封第三階段。恢複了最多2人一組的堂食;室內不戴口罩的活動最多2人一組;室內戴口罩和室外不戴口罩的活動最多5人一組。婚宴則不允許舉行直到7月中。
然而很多人認爲,本土疫情仍在持續,對解封過早感到擔憂;但是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表示已無法承受疫情的影響,造成生計困難。爲追求零確診而長久地封鎖顯然是不現實的。過去的18個月以來,新加坡政府努力將疫情對人們正常生活的影響降至了最低。學生不去學校,居家學習的情況只發生了兩次,一次發生在去年4月至5月,一次發生在今年5月中。在各個階段的疫情阻斷措施實施期間,人們也從來沒有真正被“禁足”過,即使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民衆仍被允許出門采購日用品和進行體育鍛煉。
畢竟,一切正如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早前指出的那樣,控制疫情的目的在于恢複正常生活,而不是爲了徹底消滅病毒。
恢複正常生活有策略
分析《與冠病共處 如常生活》一文可以發現,“與病毒共存”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且是有策略保障的,並不是漠視民衆健康,而是引導人們逐步恢複正常生活。
早在6月11日,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就探討過,將來疫情受控,從“全球大流行病”弱化爲“地方性流行病”之後,必須有一套新對策來應對這個新常態。24日發表的《與冠病共處 如常生活》一文算是明確告知了民衆這些政策的進一步走向。分析文中迎接新常態的策略,主要是:更快更廣地接種疫苗是關鍵,更簡便地進行冠病檢測,不斷改進冠病療法,強調人們的社會責任等。事實上,這些政策並不是突然出現的,這些工作,新加坡政府一直都在不遺余力地進行。這次發文更像是一次表態,給受疫情影響的人們打氣和加油,以及指明方向。
新加坡去年就開始積極采購新冠疫苗,今年伊始便開始了全民接種計劃。在4月底5月初,本地疫情發生變化之後,立即調整了疫苗接種順序,讓更多的人接受了第一針疫苗,學生群體也被調整爲優先接種順序。新加坡衛生部還開放讓康複六個月以上的冠病感染者接種一劑疫苗,增強免疫反應,降低二度感染的風險。《與冠病共處 如常生活》一文指出,新加坡可能必須實行一項能夠持續多年的全面疫苗接種計劃。李顯龍總理在今年5月31日的全國廣播演講中表示,7月初,將讓本地三分之二的居民接種至少第一劑疫苗。在疫苗供應充足的前提下,在新加坡國慶日前後,讓本地至少三分之二的居民完成兩劑疫苗接種。未來,還可能讓國人接種追加劑,以讓大家能繼續獲得高度保護,同時也能預防新變種毒株對現有疫苗産生抵抗力。該文還以以色列爲例,來增強國人對疫苗的信心。
新加坡一直注重重點人群的檢測工作,建築業前線人員、海事與加工業前線人員、航空業前線人員、醫院人員、大型客工宿舍住戶都屬于定期進行檢測的範圍,近日政府還宣布進一步擴大定期檢測的範圍。檢測新冠病毒的方式主要是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與此同時,新加坡也使用其他更快速和簡便易行的檢測方式,例如早在去年10月底就推出了抗原快速檢測(ART)服務,爲大型活動的參與者提供快速檢測。最近凡進入安老院舍等地方的訪客也需要接受抗原快速檢測。去年10月,外交部長維文醫生還特別錄制了一段視頻,親身示範與講解快速抗原檢測的過程。今年7月起,還將逐步要求顧客無法戴口罩的特定領域從業人員,包括餐飲堂食、臉部護理、桑拿、美容、健身房等,接受強制定期快速簡易檢測。的士司機、巴士司機、舞台演出者、健身教練、體育教練、教育工作者、理療師、按摩師等也都將進行定期檢測。政府也將爲雇主和業主提供自助檢測儀,讓員工和租戶自行進行檢測。此外,普通民衆也可以到零售藥房,自行購買ART自助檢測儀,目前每人限買10個。前不久,部長黃循財也錄制了一段視頻,親自爲公衆演示如何進行自我檢測。環境局也啓動了試點計劃,通過檢測廢水中的冠病病毒含量,了解病毒是否在社區散播。
《與冠病共處 如常生活》一文還稱:“我們已經掌握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國也因此成爲全球冠病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冠病疫情暴發18個月後,我們已經找出多種藥劑,不但可以有效治療危重病患,還可以協助他們更快康複、減緩病情惡化的速度,並降低其嚴重性和死亡的風險。”當然,每個人也要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降低感染風險。
其實只要疾病控制在一定程度和足夠低的死亡率,人們就不需要恐慌。在大部分人都是無症狀或者輕症的情況下,大規模封城確實是不必要的。在新加坡未來的新常態之下,患者可以在家中康複,政府不再大規模追蹤密切接觸者,人們可以自行檢測和自我隔離。政府將只注重重症的監測,和目前監測流感的方式一樣。大型聚會和出國旅遊也將恢複。當新冠病毒帶來的危害,變得像流感一樣時,也許人們就會漸漸消除恐慌,找到與病毒共存的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