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音樂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很久以前,受到場地和時間的種種限制,音樂演出十分的稀缺。于是人們就有了將聲音記錄下來的想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提到的,黑膠唱機的發展曆史。
聲音的記錄
第一個記錄聲音的人是法國發明家裏昂·史考特(Leon Scott)。1853年,爲了研究聲學,法國印刷工開始構思記錄聲波的方法。
于是Scott發明了Phonoautograph聲波振記器,這台模仿人耳工作原理的裝置是記錄下聲波形狀而已,並沒有任何再生裝置。它利用號角聚集聲音,將它們傳遞到唱針上,而唱針會將震動記錄到包裹手搖滾筒的炭黑羊皮紙上。
這個裝置雖然記錄下來了聲音的震顫,但實際上並不能真正意義的放出聲音來。
留聲機的誕生和完善
1877年,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這種留聲機可以將聲波變換成金屬針的震動,然後將波形刻錄在錫箔制的滾筒上。當針再一次沿著刻錄的軌迹行進時,便可以重新發出留下的聲音。盡管這種設備非常簡陋,而且錄音的長度和效果都十分糟糕,卻帶來了巨大的轟動。
這是人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記錄下來聲音。
在留聲機發布後不久,1887年,亞曆山大·貝爾的沃爾特實驗室便開始研究更完善的設計,並將它們的發明稱爲“Graphophone”。他將愛迪生的錫箔滾筒改爲塗了蠟的紙筒,並且以寶石針頭播放,與錫箔滾筒相比,它的噪音減少很多,而壽命也相對更長。
次年,愛迪生也開始改良他的聲音載體和機器,使用全部蠟制滾筒,並以電池驅動來代替手搖式滾筒的轉動。
至此,滾筒式留聲機的聲音載體——蠟筒也最終定型。
從留聲機到黑膠唱片
1888年,德國人艾米利·柏林納(Emil·Berliner)再次改良留聲機構造,它使用扁圓盤狀的碟形塗蠟板作爲聲音載體,同時也可以制成母版複制。
這是黑膠唱片的始祖,由于滾筒式唱片的專利握在愛迪生的手中,這使得滾筒唱片的普及性受到極大的約束。
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首席工程師彼特·哥德馬克(Peter Goldmark),他是個古典樂愛好者,對于在播放古典音樂(古典音樂通常都在3分鍾以上)時必須不斷換唱片而覺得十分不爽,于是開始研究改造唱片,延長播放的長度。
最終,33轉唱片——密紋黑膠唱片(Long Play,Lp)誕生了。
“
瑞鳴音樂十五周年紀念版黑膠唱機——無論您是黑膠小白還是多年發燒友,無論您初識瑞鳴還是曾陪伴我們十五年,這一個作品,您都值得擁有!
黑膠是載體,承載著動人音樂,更承載了我們的優質生活方式。
——制作人葉雲川
”
瑞鳴音樂從創立之初就堅守創造與匠心之作,將“用心做音樂”視爲瑞鳴音樂品牌理念,力求帶給聽衆更有品質、品位的文化審美與價值追求,在葉雲川帶領下的制作團隊,經過15年的創作積累,瑞鳴已與20多個國家、上千位一流音樂家、錄音大師合作;在中國、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多地,使用過300余件各類東西方樂器,錄制完成60余張專輯,千余首經典藝術作品,獲得了150多個各類獎項,樹立起優質品牌和高品質文化符號。
不知不覺中,
瑞鳴音樂已陪伴世界各地聽衆走過了十五年……
隨著社會的發展,潮流的變遷,黑膠唱片與黑膠機再一次走進人們的生活,它已不僅僅是聽音樂的一個複古的載體,更是品質生活的象征,是情調慢生活的代表。在十五周年之際,瑞鳴希望帶給您全新的體驗,用我們的音樂、我們的黑膠唱片以及我們獨家推出的黑膠唱片機相結合的方式,讓您全方位感受到十五年來我們“用心做音樂”所付出的努力。
瑞鳴定制黑膠唱片機有何不同?
一體式設計
——將黑膠唱機與智能音響巧妙結合。
上下反轉扭曲造型,猶如樂曲的靈魂再現,既像數學符號中的無窮大∞,又像看得見的靈動音符。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省去唱機、功放、喇叭等許多傳統的黑膠系統配置,還能呈現出飽滿的聲音,瑞鳴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帶來一體式高品質的音樂體驗。
精致細節
——細節決定品質。
唱臂:經過4代大改造,不斷優化力矩關系,臂長、補償角、內外側零點以及針對一體式唱機音響的唱臂進行抗震優化等,最終將失真度控制在僅僅0.8%以下。
唱頭:采用的是鐵三角原裝MM動磁唱頭及唱針,針壓的重量只有2g,當唱針觸及音溝表面時,減少了黑膠唱片的損耗。
喇叭:有著4個喇叭,2個1英寸蠶絲高音單體,2個4英寸中低音單體,能涵蓋的音域範圍比同級音響全音域高出20%可以捕捉到微妙聲音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