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 / 燃情部落
新冠病毒襲來,荊楚大地深處疫情之心,來不及思考、轉身,更避無可避,甚至來不及呼吸與恐懼,便用自己的身體迎著病毒瘋狂撲來的黑色“征服”,承受著這場世界級災難最大的傷痛與苦難。白肺、酸痛、心悸、高燒…沒有良藥…史無前例…一個個家庭因此殘缺,一個個生命因此離去,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生命,爲人類印證了這場病毒的真實面目和軟肋。一幕幕悲情牽扯出無數眼淚,一宏宏悲壯蹦動著無數善良的心靈。
面對這場災難,我們悲傷,但我們沒有流淚的權利,我們唯有舉首前行……
《楚辭》雲——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這場“征服”與“反征服”,“存在”與“非存在”,“剝奪”與“被剝奪”的“戰疫”中,擁有《楚辭》、屈原精神的荊楚大地人民,用堅定的身影和不屈的意志豎起了抵抗病毒的獵獵大旗。
14萬萬人民迅速地站了起來,紛紛握緊拳頭,高亢著呐喊著呼喚著昂起了英雄的頭顱,挽手,拉臂,相扶,不畏生死前赴後繼扛鼎而上,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無懼無畏的抗疫之戰。
一波波“愛”與“拯救”,一幕幕英雄豪情,幾度度“英雄壯歌”,沐浴、洗禮、牽扯和感動著無數真誠與善良。
痛定而行,我們深信,有著楚辭堅定內心和屈原不屈精神的荊楚大地,在舉國共戰、相扶相攜下,必將取得這場威脅整個人類的戰疫的全部勝利——因爲,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我們從未被任何苦難壓垮過!
一、英雄的荊楚人民:敢于“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戰鬥,戰鬥,再戰鬥,這是我們不屈的民族之魂。同樣,荊楚大地的人民,自古就有戰鬥精神。早在2千多年前他們就敢于開辟蠻荒,勇戰諸強而一舉成爲史上霸主。
據《左傳·昭公十二年》记载,彼时右尹子革见楚灵王时说:“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筚路藍縷,以處草莽。”道出了荊楚之地人民開荒拓土建的艱辛與豪情。荊楚大地從楚厲王開始,楚國不斷開疆拓土,在強敵中迅速崛起。公元前 741 年,楚國便一躍而成爲春秋時代的南方霸主。正因爲有這樣不屈不撓的精神,荊楚大地的人民才“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書寫了自己可歌可泣的戰鬥史和奮鬥史。
二、英雄的楚地人民:“沖冠一怒成千古,敢將邪惡換青天”
不屈的精神早已深植于荊楚人民的血液。不管任何困難,任何苦難,皆敢“沖冠一怒成千古,敢將邪惡換青天”。
據記載,公元前 541 年,公子圍弑殺楚郏敖而自立爲君,自立爲王,自號楚靈王。此人不但窮奢極欲,且極其殘暴,荊楚人民身心飽受其苦。公元前 529 年,荊楚人民忍無可忍揭竿而起,一舉將楚靈王趕下台,並一路勇追。楚靈王無路可逃,最終自缢身亡。荊楚人民從來都具有強大的智慧的自我生息與戰鬥精神。
三、英雄的荊楚人民:敢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追求整理、幸福與安康,荊楚人民曆來都敢于奔赴,即便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也擁有“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邁。
01)荊楚人民傳承了屈原“清廉”“忠信”思想意志
荊楚大地孕育了屈原,也繼承屈原。尤其是屈原“清廉”“忠信”的美德,更構成了荊楚人民的精神底色。
據《史記·屈原贾生列传》描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较详尽地记载了屈原生平,及其“清廉”“忠信”思想。数千年来,不仅是史上战国时期的宋玉,西汉时代的刘安、司马迁,以及东汉的班固、王逸等人的论证与尊崇,更成为荆楚人民精神家园支撑和财富。
02)荊楚人民擁有正道直行不懈求索的人生氣概
上下求索,開拓創造,不畏艱難,終見結果,這是荊楚人民從屈原思想光芒中吸取的精神養分。
考證《離騷》,屈原曾兩次提到“求索”:“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求索”本意指貪婪,但屈原賦予了“求索”新內涵,指的是求索正道。《韓非子·八奸》说:“明君!其于諸侯之求索也,法則聽之,不法則距之。”更佐證屈原的“求索思想”。因此,自古以來,荊楚人民的“上下求索”,便成就其不屈不撓的鬥志與探索精神。
03)荊楚人民擁有“浴蘭湯兮沐芳華”戰勝疾病的習俗傳統
文化是我們的根,楚文化也是荊楚人民的根。“端午節”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是荊楚人民的根。
在楚文化中,早在2千多年前便有“浴蘭湯兮沐芳華”戰勝疾病的傳統習俗。荊楚人民有著深厚的戰勝疫情的強大文化底蘊和精氣神。
據考證,南朝梁代人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較詳細地記述了荊楚大地的農事、治病、祭祀、婚嫁等民俗及故事。其中就有荊楚人民戰勝疾病的記載:“五月俗稱惡月,多禁,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四民並蹋百草之戲,采艾以爲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采雜藥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在這場疫情中,源于這一傳統,爲荊楚人民戰勝疫情奠定了必勝的文化基礎。
四、英雄的荊楚人民:敢于“以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自古以來,荊楚人民就有“以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與堅定,這種千百年來砥砺而成的思想,亦是他們戰勝災難的強大精神支撐。
據《離騷》載:“忽馳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以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不但表達了偉大詩人屈原爲追求真理而砥砺千難萬險,縱九死一生也無悔對真理的堅貞與堅定情懷。這種情懷一直根植在荊楚人民的心靈深處,並堅韌地與“新冠病毒”作不屈鬥爭。
綜上,這種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除了荊楚人民以外,同樣深埋在我們前赴後繼的14萬萬人民的心中。因爲,我們同根同源,血濃于水,我們始終堅信,困難再大,苦難再深,終有過去的時候;黑夜再長,黎明再遠,總有天亮時刻;而春天,冬天過去了,必將重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