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額迅猛增長,出口導向戰略爲中國帶來了豐厚的貿易利益,但與此同時,中國商品的出口也受到了世界各國非關稅壁壘抑制,遭遇了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和爭端。
其中,傳統關稅壁壘的國際地位不複往日,但反傾銷因爲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強殺傷性、隨意性、強針對性等特點,逐漸成爲了世界各國謀求貿易保護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範圍內,長期依賴,針對中國産品發起的反傾銷訴訟占全部案件的20%以上,可謂是世界反傾銷頭號目標國。
生機自欣欣:歐亞經濟聯盟騰空出世
時間軸往前撥七年,因爲歐盟三次東擴,不斷擠壓俄羅斯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空間,俄羅斯爲了應對這一壓迫,開始了漫長組建、磨合同盟之路。
終于,2015年1月1日,《歐亞經濟聯盟條約》生效,歐亞經濟聯盟正式開始運作,其成員截至目前爲止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
如果將該聯盟是爲單一體,其人口總數達1.8億,經濟人口總量居世界第八位,天然氣儲量爲世界第五位,國民生産總值世界第六。
作爲俄羅斯在獨聯體地區主導的更高形式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無論是在該地區,還是在世界範圍內,都不容小觑。
該組織定性爲經濟聯盟,合作目的在于幫助成員國鞏固區域內部的經濟紐帶,形成商品、資本、勞動力和服務的歐亞一體化市場,使得國民經濟走向現代化。
同時,歐亞經濟聯盟也作爲後蘇聯空間出現的一個新的政治實體,在某種程度上,它可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南非關稅同盟等一般性的區域一體化組織相媲美。
歐亞經濟聯盟中,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個成員國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並與中國接壤;亞美尼亞是上海合作組織對話夥伴國;白俄羅斯是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國。這些國家都是中國出口型經濟建設的重要節點國家,是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
至少在該聯盟成立初期,其表現出了極爲亮眼的發展速度。
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裏,已經有40余個國家、地區、組織表達了強烈意向,希望同歐亞經濟聯盟開展經貿合作,以色列、伊朗、印度、埃及、新加坡、韓國、柬埔寨等國甚至在第一時間簽署了推進建立自貿區的協議。
身爲貿易大國的中國也是歐美經濟聯盟鎖定的重要經貿合作夥伴,歐亞經濟委員會執委會主席薩爾基相曾表示,同中國對接,是歐亞經濟聯盟開展經貿合作的最優方向,中國將長期占據歐亞經濟聯盟最大貿易夥伴國的地位。
其中,除卻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保持著極爲微弱的順差外,聯盟其他成員國與中國均呈貿易逆差,這一總體逆差主要來自俄羅斯。
農業,是中國和歐亞經濟聯盟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由于中國居民的飲食結構中對肉蛋奶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中國國內的農産品供應已經難以自給,于是土地資源豐富、農産品産量豐富的歐亞經濟聯盟理所當然地成爲了中國農糧産品進口的主要渠道之一。
其中,俄羅斯的大豆對中國的出口集中度超過了80%,哈薩克斯坦葵花籽對中國出口集中度超過了50%,俄羅斯的雞肉、豆油,哈薩克斯坦的麥麸、葵花籽油對中國出口集中度位于25%至50%之間,足見歐亞經濟聯盟的存在部分農産品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極高。
不同于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對中國出口量最大的商品爲機械産品和化工産品,其中,機械産品出口比重最大的是柴油載重汽車,化工産品出口占比最大的是氯化鉀,其出口量持續15年,皆占據商品總出口額的60%。
吉爾吉斯斯坦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也大多結構單一,如羊毛、棉花、廢舊金屬等農副産品和初級加工品,然而,在近年來中國新疆地區的煙草加工、纖維品制作和食品加工等行業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中吉兩國的食品加工業和輕工業逐漸分呈爲競爭之勢。
與子偕行,互惠互利: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貿易往來
然而,總體看來,中國同歐亞經濟聯盟的經貿往來依舊樂觀,從2015年該聯盟成立以來,直至2020年1至4月,中國貿易額占比爲29.3%,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貿易合作夥伴。
注目聯盟成立之初,歐亞經濟聯盟同中國的經貿往來:
白俄羅斯的乳制品、禽類、蛋類、蜂蜜等畜禽産品出口增長9倍,吉爾吉斯斯坦活禽出口增長88%,哈薩克斯坦小麥面粉出口增長1.8倍中國同歐亞經濟聯盟的貿易額大增23%,雙邊貿易額突破了1200億美元大關,直逼1270億美元。
面對這個區域一體化組織的新成員,一個被國際社會唱衰“在2016年摸到了天花板”的經濟聯盟,中國似乎表現得十分慷慨熱情。該經濟聯盟的後續發展力,並不像其對國際社會表露出的強硬姿態一般堅挺。
一方面,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經濟模型類似,因此五國間優勢互補性較差,貿易還存在一定的競爭——如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對華出口總離不開肉蛋奶油糖一類農副産品,其次便是機械類商品和化工産品,以及天然氣和石油。
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都是資源豐富型國家,工業專業化分區不明顯,制造業商品出口結構單一,層次較低,且總額有限,高技術、科技密集型産品在短期內都難以得到發展;白俄羅斯的出口貿易也極度依賴天然氣和石油部門。
另一方面,因爲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是的經濟制裁,俄羅斯遭遇了一系列經濟危機,國際石油價格下跌,哈薩克斯坦經濟被影響,只能緊急實施貨幣貶值的舉措;
白俄羅斯因爲能源市場完全依賴俄羅斯,幾乎不具備在歐亞聯盟市場之外出口石油産品的定價能力,因此俄羅斯“老大哥”一有風吹草動,就被摁得死死的。
吉爾吉斯斯坦更是在加入聯盟一年之後,出口總額直線下降30%,進口降低了8%,國內生産總值下降了2.3%,這使得吉爾吉斯斯坦幾番公開通論是否要退出歐亞經濟聯盟,盡管這一情況在與中國展開一系列貿易往來後,有所緩和,但吉爾吉斯斯坦依舊吃了不少苦頭。
可見,歐亞經濟聯盟雖然意向啓動實打實的一體化進程,但若說全面實現商品、資本、勞動力和服務的自由流動,仍可謂是道阻且長,長路難明。
盡管新加坡、伊朗等國也與歐亞經濟聯盟存在一定合作,但大多表現爲“試水”、“添份”等意味,地緣政治因素在其中推波助瀾,
中國卻是早在2017年底,即歐亞經濟聯盟成立僅僅兩年的時間裏,對其累計投資就達到了1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爲989億元。
中國在歐亞經濟聯盟成立初期能夠有此大手筆,並不全是因爲中國實力雄厚,經濟快速發展——錢,都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當歐亞經濟聯盟在世界範圍內談判進度緩慢,經貿發展幾乎陷入凝滯狀態時,是中國以一種長遠投資的目光鎖定了該聯盟,投出了關鍵性的一筆資金。
歐盟、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組織對中國同歐亞經濟聯盟的合作保持了高度警惕,中國毫不猶疑的大手筆出資令許多中等體量的國家紛紛心動,忍不住分一杯羹,一時間,歐亞經濟聯盟在世界範圍內的談判有了緩慢而有力的進展。
反傾銷策略:歐亞經濟聯盟埋下的定時炸彈
中國鋁産量不斷增長,2006年超過美國,2011年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總和。然而,國內房地産市場疲軟,市場對基礎設施建設金屬的需求增速放緩,中國煉廠不得不將目光放向海外,因此,中國鋁出口半成品出口一直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
自從歐亞經濟聯盟正式啓動以來,爲了保護內部市場不受國外産品的沖擊,制定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其中,最有殺傷力的莫過于反傾銷措施。
一個經濟聯盟對一個國家的産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倘若中國是發起方,也許還會引來幾分詫異的目光,但作爲世界頭號反傾銷目標國,在許多人記憶裏,中國在歐亞經濟聯盟遭遇了兩次大規模反傾銷調查——可事實上,一點點拼湊而成的真相遠比公知信息來得慘烈。
從歐亞經濟聯盟2010年建立關稅同盟,至2016年聯盟成立一年有余的時間裏,歐亞經濟聯盟對烏克蘭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據不完全統計,就達到了9例。主要針對烏克蘭的不鏽鋼管、商用車輪胎、履帶式推土機、條鋼、若幹種鋼管、軋輥等諸多産品。
更遑論後期歐亞經濟聯盟的貿易救濟措施越發嚴苛,烏克蘭在天羅地網之下,幾乎被查成了篩子。
但中國在2018年之前,也就是未同歐亞經濟聯盟簽署《經貿合作協定》的日子裏,處境也沒好到哪裏去——不鏽鋼餐廚具、油氣用無縫管材、冷軋無縫不鏽鋼管、搪瓷浴具、帶聚合物塗層的金屬制品、檸檬酸、滾式軸承等産品出口結果慘烈。
被調查的産品一般是享受我國出口退稅政策的低端日用品,檸檬酸、不鏽鋼管材、金屬軋材等享受13%的退稅率,不鏽鋼餐廚具和搪瓷類浴具的退稅率也高達9%。
倘若這類享有出口退稅的商品,不幸被國外判定爲反傾銷案例,並對其征收反傾銷稅,那麽出口退稅政策將得不償失,相當于把這一稅款退給了外國海關。
這一處境在2018年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之後,出現了極大的改觀。2019年中國對歐亞經濟聯盟五國出口涉案稅號的鋁制餐廚具和家用器具出口金額爲8124萬美元,出口量達1.81萬噸。
然而,令人訝異的是,2020年6月29日,歐亞經濟聯盟對中國的可加熱鋁制餐廚具啓動了反傾銷立案調查。
2021年8月,根據吉爾吉斯斯坦塔紮克新聞網消息,歐亞經濟聯盟決定對原産于中國的鋁制炊具征收爲期5年的反傾銷稅,這一反傾銷稅率爲21.89%,範圍適用于平底鍋、炖鍋、大鍋和煎餅鍋。
不消說,此番被歐亞經濟聯盟判定爲“具有反傾銷嫌疑”的可加熱鋁制餐廚具,出口退稅率同樣高達13%。
在計算傾銷幅度時,調查機關享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歐亞經濟聯盟在對案例進行評估時,會重點參照歐盟的經驗和案例,面對同類法律問題,若是歐亞經濟聯盟內部尚未形成完備具體的規章制度時,內部市場保護司通常會去歐委會處理過的類似案例裏,尋求解決辦法。
對中國可加熱鋁制餐廚具征收21.89%的反傾銷稅,在于比較了可加熱鋁制餐廚具這一産品的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在這一比較過程中,選擇了個別交易所適用的較高利潤率,然後根據這一利潤率,得出相對較高的傾銷幅度。
鋁制品,尤其是工藝相對簡單的鋁制餐廚具,界定成本較爲容易,産業鏈條較短,是我國的優勢産品之一——但
與此同時也是歐亞經濟聯盟國家的有色金屬傳統産業之一,一旦該聯盟成員國廠商在競爭中失敗,就容易惱羞成怒,提起反傾銷調查。
這一狹隘的貿易制裁措施,將阻礙中國商品進入歐亞市場,甚至阻礙中企投資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市場。
一方面,歐亞經濟聯盟同中國具有一定的合作基礎,兩國之間的准入標准和規則雖有,但中國同聯盟成員國領導人之間的友誼深厚,聯盟成員國長期以來也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
但另一方面,歐亞經濟聯盟急于求成,只想“搭快車”的急躁心理使得聯盟內部貿易保護主義擡頭。
除此之外,在可加熱鋁制餐廚具宣布被提起反傾銷之前,歐亞經濟委員便決定對圓形橫截面直徑不超過520毫米的石墨電極征收反傾銷稅,
此類産品的反傾銷稅率據生産企業的不同,從14.04%到28.2%不等。該決定爲期五年,正是從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該申請對中國産石墨電極征收反傾銷稅的俄羅斯企業提出,2019年中國生産商就以24.9%的傾銷幅度出口石墨電極。碳素行業作爲中國國家重點支持的基礎原材料産業,代表産品石墨電極是鋼鐵工業煉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耐氧化、耐高溫的導電材料。
反傾銷措施將成爲歐亞經濟聯盟的一顆定時炸彈,也足以被稱之爲中國同該聯盟制度對接的隔膜。
究其根本,在于以俄羅斯爲首的歐亞經濟聯盟極其矛盾複雜的考量:基于經濟基礎,俄羅斯歡迎中國來到歐亞經濟聯盟,進行項目對接;基于政治基礎——也是俄羅斯對外合作的底線——國家安全。
一直以來,俄羅斯總是擔心歐亞經濟聯盟的商品無法同中國競爭,害怕中國在歐亞地區影響力加強,而威脅俄羅斯在此一片的政治合作;擔心俄羅斯的勞動力找不到工作;憂慮中國參與遠東開發是修複舊土的意圖;猜測中國企業會山寨剽竊高科技商品……
越深入基層,這些離譜的謠言越傳越廣。
反傾銷至于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一個國家來說,影響重大,因爲反傾銷所導致的貿易抑制效應不是靜態的、孤立的,一個國家或一個經濟一體化組織對中國實施反傾銷,很可能導致其他國家限制同類商品進口的“凍結效益”。
現如今,印度被鎖定爲反傾銷目標的頻率逐漸上升,甚至直逼中國。因此,中國企業遇見反傾銷訴訟之前,要積極應對,勇于應訴,同國外的相關行業磋商談判,爭取互利共贏。中方需要正視同歐亞經濟聯盟之間的,做好長期准備工作,夯實中俄兩國友好感情基礎。
參考文獻:
- 《歐亞經濟聯盟對中國農産品出口:狀況、潛力與挑戰》;《歐亞經濟》2021年06期
- 《歐亞經濟聯盟反傾銷措施的法律解讀》;《歐亞經濟》;201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