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森(Benson Wang)發現自己做生意能省下25%的電費後,就再也沒想過更換供應商了。
3個月來,他一共省了900新幣(約660美元),把省下來的錢都投進了自己經營的小吃店。
去年一年,約有500家新加坡公司開始在Electrify上買電,一共節省了150萬新幣(約110萬美元),王本森的小吃店只是這其中一家。Electrify是一家新加坡區塊鏈能源創企,致力于減少用戶的電費開支,並改變人們對能源的看法。
雖然這聽上去可能有些複雜,但Electrify年僅29歲的創始人兼CEO 朱利葉斯·譚(Julius Tan)表示,能源行業日趨成熟,面臨劇變,而基于區塊鏈的電力交易平台將是其下一步發展方向。
“不少行業都從中心化逐步走向去中心化,走向共享經濟”他說道,“我們認爲能源行業也會是如此。”
就像Airbnb開放了旅遊業,Uber開放了交通業一樣,Electrify讓消費者在選擇電力供應商時更有余地,既可選擇大公司,也可選擇小型零售商,因爲各個供應商都集中在一個平台上,消費者可輕易找到不同的供應商,比較它們的套餐。選好了以後,便可借助區塊鏈技術簽署電子合同(即“智能合同”),無需律師和會計,還能節省約30%的交易成本。
Electrify並非是業內唯一的弄潮兒。事實上這個想法是朱利葉斯·譚在歐求學時學來的,學成回國工作後,他發現了亞洲存在市場缺口。
他表示“許多國家的電力零售行業電子化程度都不高,尤其是亞洲國家,所以消費者明明有多種選擇,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購買平台。”
于是他和聯合創始人馬丁·利姆(Martin Lim)一道,決心填上這個市場缺口。11個月後,他們共同創立了Electrify。
他繼續說道:“當你確信這個體系有問題時,你就是修複問題的不二人選。”
他們把不同的供應商放到一起,希望能讓用戶更方便地選擇自己想要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隨著人口增長、能源需求攀升,此舉變得愈發重要。就拿亞洲來說,亞洲開發銀行預計到2035年,亞洲每年的能源開支將從7000億美元漲到1.6萬億美元。
朱利葉斯·譚表示他們不是爲了讓自己得利,而是爲了方便用戶。
正因如此,公司才利用人工智能,基于用戶的預算和其用能情況爲他們匹配最適合的用電方案。
他表示,“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交易平台,但我們因此與衆不同。”
該公司總部位于新加坡,目前只爲商業用戶提供服務。但從2018秋季起,將對住宅區居民開放。這符合新加坡高度自由化的零售能源市場發展趨勢。接下來公司計劃將業務拓展到日本和澳大利亞,因爲這兩個國家都有許多“自發電”居民。朱利葉斯·譚認爲居民可將自家多余的能源出售給其他家庭,從這種共享模式中獲益。
這也是一個受投資者關注的模式:Electrify表示其在今年3月的ICO中籌得了3000萬美元。
能源行業分析師馬克·哈金森(Mark Hutchinson)認爲,這表明市場對顛覆能源産業的公司的需求不斷上升。但這也意味著一些傳統商家很可能會被抛在後面。
哈金森(Hutchinson)是研究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亞太地區電力和可再生能源行業咨詢主管,他表示這些新企業既能引發競爭,也提供了合作的機遇。
“富有創造力的市場玩家具備競爭優勢,容易吸引大型電力公司的目光。但各大電力公司也得通過降低價格、營銷套餐等手段才能從其他電力公司手中搶占市場份額。因此我們預計現存的電力公司將經濟壓力倍增。”
翻譯:張嘉栩
審校:靳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