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國元證券,耿軍軍)
1. 公司介紹:聚焦海洋科技,業務協同發展
1.1 業務概況:掌握核心技術,産品應用廣泛
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專注于海洋觀探測和智能航海領 域,是國內唯一具備“智慧海洋+智能航海”實施能力的上市公司。經過 20 年的持 續耕耘,公司在船舶導航、深海探測、海洋傳感器、海洋信息系統等領域建立了完整 領先的産品體系,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産品在民用和軍標市場均有廣泛應用。
近年來,公司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創新超越。公司以海洋傳感器和互聯網技術爲支 撐,打造岸海一體的綜合海洋立體監測系統,構建海洋大數據平台,爲涉海國防、政 府、企業類用戶提供全方位定制化服務;以航海信息集成和智能化爲著力點,形成先 進的智能船整體解決方案,在大型遠洋商船和內河船舶試點使用;以海底網關鍵技術 爲創新點,海底數據中心研制取得重要突破,開展示範應用;以海洋信息系統爲拓展, 倡導快樂安全出海,打造海洋娛樂新業態。
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是以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爲引領,構建具有全套軍工資質的混合 所有制平台,並在此基礎上完善現有三大支柱業務布局、創新拓展海底數據中心業務。
海底數據中心:2020 年 3 月,公司收購歐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也曾參 與微軟的海底數據中心項目並提供設計服務。基于其成熟的海底接駁技術、深海 電站技術和海底工程實施經驗,公司具備了建設海底數據中心的核心技術能力。
海底觀測網:2020 年,歐特海洋在天津國家海洋技術中心進行海底觀測網測試 演示,2021 年 4 月收到測試結果報告。測試結果表明,各項指標皆滿足客戶需 求,充分驗證了海底觀測系統的水下輸電、網絡通信鏈路及故障響應的可靠性,獲得了高度認可。目前,公司已成功實現海底接駁盒、儀器平台、科學儀器接口 模塊等海底觀測網設備的國産化研制。
公司擁有多制式雷達、綜合船橋、海底網、潛水器、海底 IDC 等多項關鍵技術,正 在規劃建設基于互聯網、集成電子海圖、船舶狀態、雷達網、航海氣象保障、海事監 管信息的航海基礎信息平台,建立海洋大數據系統,與行業應用深度融合。
1.2 財務分析:財務指標良好,訂單持續增長
2016-2020 年,公司營業收入 CAGR 爲 5.00%。2020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8.71 億元,同比增長 7.37%,實現歸母淨利潤 0.57 億元,同比下滑 38.76%。2021 年, 公司加強業務拓展、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5.72 億元,同比增 長 17.85%,實現歸母淨利潤 0.09 億元。 根據公司 2021 年中報,公司新簽訂單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智能船舶業務訂單實現 較大增長,海事、海洋軍工業務均斬獲千萬級訂單。
海洋觀探測: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海洋觀探測業務相關 訂單推遲交付。2020 年,公司海洋觀探測業務實現收入 4.10 億元,同比下滑 4.86%,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爲 47.09%。
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公司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收入穩健增長,2020 年,該業 務實現收入 4.32 億元,同比增長 20.50%,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升至 49.64%。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內河産品首航成功,正式進軍內河航運領域。
公司重視研發創新,研發投入穩步提升。2020 年,公司研發投入 0.88 億元,占營業 收入的比重爲 10.07%;研發人員達到 307 人,占員工總數的 63.00%,大學及以上 學曆的員工占比爲 65.85%。 2021 年,公司在青島建設完成研發試驗場,和哈工程、中科院海洋所、青島北船重 工等建立聯系;在江蘇完成地波雷達勘測選點,年內開展建設,爲後續市場拓展和科 研生産建立了較好條件。
公司經營質量較好,除 2019 年外,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均高于扣非歸母淨利潤。2019 年,公司加強備貨,預付款增加,導致現金流出同比大幅增加。
1.3 股權結構:引入海南國資,優化股權結構
公司董事會成員均具備海內外知名院校碩士及以上學曆,産業經驗豐富。實際控制人 申萬秋先生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入選清華 MBA 教 育 20 年 20 人,是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企業家協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關村科技 園區 20 周年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現任公司董事長。
公司于 2021 年 9 月 27 日披露了《關于股東協議轉讓公司股份完成過戶登記的公 告》,本次交易完成後海南省國資委控股的海南海鋼集團有限公司成爲公司第二大股 東。此次協議轉讓將繼續有助于科技賦能海南高質量發展,促進海南大力發展智慧海 洋和數字經濟。同時,公司有望與海南海鋼在海底數據中心、雷達網等多方面業務形 成協同效應,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激勵計劃:公司于 2020 年 1 月發布《2020 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本次激勵 計劃共向 37 名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 299.46 萬股,占當時公司已發行股本 總額的 0.75%。業績考核目標爲:以 2019 年營業收入爲基數,2020-2022 年營 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于 20%、35%、50%。
發行可轉債:公司于 2020 年 12 月成功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 集資金 7.30 億元,擬用于智慧海洋技術中心建設等項目。
2. 行業分析: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向低耗高效發展
2.1 數據中心需求巨大,第三方服務商優勢漸顯
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爲互聯網企業、電商、媒體等客戶提供專業化機架(服務器 和存儲器)的租賃、托管等服務。目前,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産業,如人工智能、 工業互聯網等,均需要以數據中心作爲産業支撐。IDC 産業鏈主要由上遊基礎設施、 中遊 IDC 專業服務及相關解決方案提供商(雲服務商爲主)和下遊最終用戶構成。
我國 IDC 市場格局以運營商爲主,第三方服務商優勢逐漸顯現。根據前瞻産業研究 院的數據,運營商憑借其網絡帶寬和機房資源優勢,市場份額占比約 65%。運營商 的數據中心雖然體量較大,但是一半以上爲自用,其他的機房遍布全國,在核心城市 的 IDC 資源布局不多且客戶較爲分散,且運營商並非以 IDC 爲主業;其余的市場以 第三方數據中心廠商爲主,主要爲滿足核心城市的 IDC 需求,如雲計算、互聯網、 金融客戶需求等,彌補供需缺口,具備一定的資源稀缺性壁壘。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 商由于業務布局較爲專一,業務重點更爲清晰,在提供 IDC 服務的專業性和及時性 方面更有優勢。
從第三方 IDC 服務商的營收規模來看,寶信軟件、光環新網、萬國數據居于領先位 置。2020 年,寶信軟件以 95.18 億元的營收規模位列第三方 IDC 服務商首位,光環 新網、萬國數據、網宿科技、鵬博士的營收規模均在 50 億元以上。
隨著雲計算、5G、大數據等客戶需求的持續增加,我國 IDC 行業市場規模保持快速 增長趨勢。此外,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間,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大量使用科技防疫、遠 程辦公、遠程教育、電商生活等網絡應用,培育了大量新型客戶需求。根據智研咨詢 的數據,2019 年,我國 IDC 市場規模已達 1562.5 億元,預測 2022 年將達到 3145.3 億元,2019-2022 年市場規模 CAGR 將達到 26.26%。
雲計算廠商有大量數據處理需求,其資本開支的重要去向之一是用于數據中心的建 設,因此是 IDC 行業景氣度的重要參考指標。觀察國外大型雲計算廠商 2014-2021 年的資本開支同比增速,可以發現其走勢具有一致性,均于 2019 年 Q2 前後達到近 兩年來的最低點後呈現回升迹象,預示著 IDC 行業整體需求的回暖。(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2 “碳中和”背景下,綠色數據中心迎來新機遇
伴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提出,國家及多地區已經針對數據中心的綠色 低碳發展提出規劃方案。2021 年 10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 部委發布《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幹意見》,鼓勵重點行業利 用綠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實現節能降耗,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 效率不超過 1.3。中長期來看,考慮到國內綠色低碳環保政策密集出台,數據中心能 耗總量限制標准有望逐步提高,疊加核心土地指標的管制等因素,綠色數據中心需求 中長期將會迎來爆發的拐點。
傳統數據中心存在需求缺口,海底數據中心等新興産業模式有望爲經濟發達地區提 供更具可能性的選擇。盡管數據中心建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目前在北京、上海、 廣州、深圳等地仍存在“供不應求”現象。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的數據,以上海及周 邊地區爲例,2018-2019 年,上海及周邊江蘇、浙江等地區機架數量規模穩居全國第 一,2019 年爲 81.1 萬架,但上海地區仍存在約 10.6 萬的需求缺口。
微軟在 2014 年開啓了代號爲“Natick”的海底數據中心項目,旨在滿足世界人口密集 區域對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2018 年 6 月,微軟在蘇格蘭部署的海底數據中 心正式開始運行。
海底數據中心可以借助大洋深處提供的不間斷免費冷卻系統節省大量的成本,同時 還可以促進海上風力發電場、潮汐渦輪機組等海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共同發展。
3. 競爭力分析:海底 IDC 前景廣闊,探索創新應用
3.1 積極發展海底數據中心,打開成長天花板
海底數據中心(UDC)是公司當前轉型創新業務的主要方向之一,即將服務器安裝在密 封的壓力容器中,布放在海底,用海底複合纜供電並將數據回傳至互聯網。公司采取 完善的監控系統以保障數據中心的安全運行,包括海底網監控系統、水下自主航行器 (AUV)、海面無人艇巡邏系統、海岸雷達監控系統以及低空超輕型無人機系統等。
海底數據中心利用海水作爲自然冷源,具備“高算力低功耗”的屬性,除可提供通用 型數據中心業務外,在面向雲服務、GPU 超算、AI 智能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 場景時更具優勢,同時可爲數字貨幣相關産業發展提供綠色配套基礎設施。
根據公司資料,公司的海底數據中心由岸站、海底高壓複合纜、海底分電站及海底數 據艙組成。按照數據中心行業標准要求,岸站通過複合海纜向海底分電站進行高壓輸 電;海底分電站內部進行高壓變電並實現智能化的開關功能;數據艙內部通過配電實 現對每個 IT 設備的電力供應,並將産生的熱量通過冷卻系統散入海水中;數據艙中 的 IT 設備通過海底光電複合纜與岸站聯通,接入互聯網,進而實現數據的多種應用。
海底數據中心主體結構爲罐體結構,電氣設備、冷卻系統均布置在罐體內部。根據騰 訊網,公司海底數據中心艙設計壽命 25 年,每個數據艙設計值是 500KW 的 IT 負 載,可以容納 14 個機櫃,42U 高度,每個機櫃負載 35KW,相比傳統陸上 IDC 功率 密度提高 5-7 倍,設計 PUE 值小于 1.10,罐體內充滿惰性氣體。
海底數據中心的高功率密度、綠色節能等技術優勢有望引領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變 革,使整個 IDC 行業的能源水平直接跨越至“碳中和”時代,成爲行業的新亮點、 新趨勢。公司 UDC 樣機于 2020 年 11 月開始在珠海下水測試,經清華大學實驗室 對測試數據分析計算,測試樣機的單艙 PUE 值爲 1.076,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遠 低于工信部發布在《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到 2023 年底,新建大型 及以上數據中心 PUE 降低到 1.3 以下”的標准。根據青島環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 出具的《海底數據中心海洋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樣機對測試海域的海洋生態環 境友好,出水口最高溫升僅爲 2℃,且影響範圍僅爲設備周邊小範圍內,基本不會對 海區內海洋生物産生負面影響。
業務模式:深圳海蘭雲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與北京光環金 網科技有限公司(光環新網子公司)合資設立海南數字絲路科技有限公司,雙方 聯合運營海底數據中心業務,其中海蘭雲認繳出資 3000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60%。海蘭雲負責設計、研發、建設及組織安裝數據艙,向客戶提供機櫃出售或租賃服務;數字絲路負責海底數據中心業務日常運營和維護。
業務進展:2021 年 4 月,公司參與了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 與海南省信息産業投資有限公司、海南省工信廳簽署了建設海底數據中心示範 項目的協議。海底數據中心示範項目的規模爲 5 個海底數據艙和 1 個海底分電 站,主要業務將爲海南自貿港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提供支撐。
2021 年 12 月,公司與海南省國資委、三亞市人民政府三方簽訂投資合作協議; 與海南省大數據局簽訂雙方戰略合作協議,以進一步推進海底數據中心建設在 海南先行先試,爲海南自貿港數字化建設提供更加切實的支持與服務。海底數據 中心首批客戶簽約儀式同步在會議上舉行,公司分別與中國電信、北京光環新網、 上海商湯科技簽署項目合作協議。
根據海蘭信集團副總裁徐坦 2021 年 12 月 26 日在《三亞海底數據中心項目簽約暨 綠色低碳信息基礎設施産業推進會》上的介紹,公司與海南省政府目標是“十四五” 期間在海南部署 100 個海底數據艙,總投資規模將超過 56 億元。公司將基于三亞海 棠灣示範項目落地,不斷推動海底數據中心有序建設,逐步建立起以海底數據中心爲 核心的綜合性海洋新技術産業園。
除海南省外,公司規劃向北將海底數據中心延伸至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及京津冀等 其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向南將海底數據中心向香港、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市場推 廣,踐行“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目前,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廈門市海洋經濟“十 四五”規劃等文件中均明確提出了要開展海底數據中心的試點及布放的相關工作,山 東省則將海底數據中心業務列入“十四五”數字強省建設規劃。
根據公司《關于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的回複公告》,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海蘭雲已 申請海底數據中心專利共 23 件、軟件著作權 1 件、申請行業標准 2 項。目前專利授 權 1 項、軟件著作權授權 1 項、行業標准 2 項已通過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 TC1WG4 第 49 次工作組會議立項程序。2021 年 11 月 10 日,公司參與了中國通信工業協會 數據中心委員會召開的《水下數據中心技術要求》標准編制工作會議,同時參與了水 下數據中心的標准編制工作。
3.2 EDR 重要性日益凸顯,公司潛力有望釋放
自動駕駛安全受到高度關注的大背景下,EDR 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21 年 4 月,工 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關于實施 GB7258-2017 第 2 號修改單相關事項的通 知》,對《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進行了補充,通知明確:從 2022 年 1 月 1 日 起,所有乘用車強制要求配備 EDR,或配備符合規定的車載視頻行駛記錄系統。 EDR(Event Data Recorder System)即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是用于記錄車輛運行 實時數據且抗損毀性能較高的設備,系統硬件由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單元和備用電 源等模塊構成,分別用于監測和采集數據、處理數據、保存數據和保證自供電能力。
EDR 系統主要負責記錄車輛發生事故前後數據,包括發生碰撞前、碰撞時、碰撞後 三個階段的汽車運行數據,如速度、ABS 狀態、方向盤轉向角度、車輛制動狀態等。 EDR、行駛記錄儀、行車記錄儀都有監測和收集車輛行駛數據的功能,區別主要在于 EDR 具備記錄數據更加全面、鎖定機制確保關鍵事故數據不被覆蓋、性能滿足車規 級需求等優點。
目前國內市場的EDR多用于商用車領域,乘用車安裝量較爲有限,伴隨法規的實施, 乘用車 EDR 的市場滲透率有望得到大幅提升。根據公司 2021 年 12 月 5 日在深交 所互動易平台上對投資者的回答:“公司傳統優勢業務 VDR 已經在很多年前就轉型 在高鐵上應用,目前運營中的高鐵每節車廂內均有黑匣子配置,且海蘭信今年是中車 時代電氣唯一的實質黑匣子供應商,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長時間各型號的充分驗 證,公司正在積極拓展乘用車 EDR 等更爲廣闊的應用空間”。
3.3 掌握海洋核心科技,形成深厚技術壁壘
掌握硬科技將成爲未來企業發展的機遇和風口。無人化、智能化、國産化需求加速, 國産化已成爲軍工行業的基本要求。公司自主掌握船舶電子産品和航海智能化的核 心技術,海洋調查業務産品和服務健全,具備海洋立體觀探測的整體方案解決能力, 在智能船和海洋觀探測領域形成長期技術壁壘,核心産品包括海底觀測網、智能雷達 監控系統、智能船整體方案、智慧橋綜合導航系統等。
海底觀測網:由岸站、主節點、次節點、SIIM(海底儀器接口模塊)、科學儀 器設備和光電纜等組成,利用海底觀測網對特定水域進行長時間、不間斷的多 參數、大範圍監測,爲軍事應用、海洋科學研究、海上石油天然氣開發,以及 其它海洋應用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智能雷達監控系統:由公司自主研發、具有完全知識産權的基于 X 波段導航雷 達、光電觀察設備、AIS、GPS 等爲傳感器的綜合信息處理系統,通過先進的雷 達信號處理算法及獨特的自適應門限設計,實現對海域目標,特別是海上極小目 標(RCS≥0.1m²,目標高度≥1m)進行全自動探測、跟蹤和識別,提供海上目 標態勢。同時在雷達原始信號探測、跟蹤的基礎上,可拓展海浪、溢油探測算法 及功能處理模塊,實現在同一硬件平台下對小目標、海浪、溢油的全自動探測。
智能船整體方案:公司以智能導航、VMS、Hi-Cloud 1.0 産品爲基礎,憑借豐富 的産品項目經驗、領先的數據化技術理念、全力的研發投入,推出全新一代智能 船 i-Whale,i-Commander 及 i-Navigator 系列産品。該系統利用計算機軟件技 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及控制技術等,整合導航、機艙自動化、綜合監控、能 效監控、視頻監控、通信、網絡等爲一體的綜合智能船整體方案。
智慧橋•綜合導航系統(HLD-INS 600):主要由隔離冗余網絡連接的多功能工作 站組成,可根據用戶實際需求配置工作站數量,實現信息和功能的融合。每一個 工作站都能提供航線規劃、航行監控、避碰、航迹控制、航行狀態及數據顯示、 中央報警管理等任務功能。該系統無縫集成了位置、航向、速度及周邊目標等各 種航行安全相關的數據,具有一致的用戶接口設計,方便船員使用,能夠有效減 輕船員負擔,更有效地完成航行工作。(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 盈利預測與投資分析
核心假設:
公司是國內唯一具備“智慧海洋+智能航海”實施能力的上市公司,在船舶導航、 深海探測、海洋傳感器、海洋信息系統等領域建立了完整領先的産品體系,近年 來,公司在海底 IDC 領域加大投入,未來成長空間廣闊。目前,公司的業務可 分爲海洋觀探測、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海底 IDC、其他,我們按照這四個維度 來預測公司未來的收入和毛利率情況。
1. 海洋觀探測:在海洋觀探測領域,公司形成了海洋立體觀探測能力,即基于多制 式雷達系統、海底網、海洋觀探測傳感器、海洋無人探測系統,實現全天候的海 洋立體綜合觀測,提供海洋安防、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海上生産作業支撐等海洋 觀探測服務。公司融合極小目標探測雷達、地波雷達、岸線多普勒雷達、光學探 測的雷達組網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位置;具備豐富的物理海洋儀器系統、海洋 測繪儀器系統的集成設計經驗,完整的配套供應鏈體系,完善的售後服務能力。 2019-2020 年,該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爲-10.96%、-4.86%,考慮到行業景氣度, 預測未來三年將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分別爲 25.16%、22.35%、20.29%。毛利 率方面,2019-2020 年分別爲 50.50%、40.63%,預測未來三年將保持在 2020 年的水平,維持在 40-42%的區間。
2. 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在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領域,公司攻克多項關鍵技術,擁 有船舶智能導航系統、機艙自動化系統、船岸一體化系統、複合雷達系統等系列 海事産品,構建 Hi-Cloud 船舶遠程信息服務系統,有能力爲客戶提供船舶智能 化綜合解決方案。智能船舶系統可以實現船舶航行決策、控制、營運管理、設備 健康維護等功能,保障航行安全,實現船舶營運綜合節能增效。2019-2020 年, 該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爲 41.48%、20.50%,預測未來三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增 速分別爲 27.32%、23.99%、22.52%。毛利率方面,2019-2020 年分別爲 18.94%、 20.71%,預測未來三年將保持在 2020 年的水平,維持在 20-22%的區間。
3. 海底 IDC:該業務是將服務器等 IT 設施安裝在海底密封的壓力容器中,用海底 複合纜供電、並將數據回傳至互聯網;海底 IDC 與海水進行熱交換,利用巨量 流動海水對 IT 設施進行散熱,有效節約了能源、資源,同比陸地 IDC 將顯著降 低建設和運維成本,綠色環保、安全可靠,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該 業務是公司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經過公司長期技術積累和測試驗證,風險較低。 2021 年 12 月 26 日,公司在三亞市舉辦了以“海洋新基建,節能雲數據”爲主 題的三亞海底數據中心項目簽約暨綠色低碳信息基礎設施産業推進會,預測該 業務 2022 年開始産生收入,2022-2023 年收入分別爲 2.02、8.08 億元,毛利 率分別爲 31.16%、34.31%。
4. 其他:該業務在公司收入中占比很小。2019-2020 年,該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爲31.73%、33.75%,預測未來三年將保持穩健增長,收入增速分別爲 10.76%、 8.37%、6.55%。毛利率方面,2019-2020 年分別爲 39.19%、45.13%,預測未 來三年將保持在 2020 年的水平,維持在 45-46%的區間。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