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20年前的今天,離開祖國懷抱400多年的澳門回歸。
20年後的今天,澳門正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前所未有的關注,早在今年2月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中,就已埋下伏筆。
其中,澳門-珠海和廣州-佛山、深圳-香港並列,被視爲大灣區三大極點。
客觀來說,與廣州-佛山、深圳-香港相比,澳門-珠海無論在經濟體量還是發展空間上,均有頗多限制。因此,這一定位也被不少人視爲澳門重要性提升的明證。
當然,澳門確有“過人之處”。回歸後,澳門迅速結束連續4年的經濟負增長。到去年,澳門GDP達545.45億美元(約合3600億元人民幣),人均GDP更是達到8.63萬美元(約合60萬元人民幣),超越香港、新加坡,成爲亞洲“最富有”的城市。
但對不少人來說,“賭城”才是澳門最深入人心的標簽。
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發布的《2018年澳門産業結構》,去年博彩業(包括博彩中介業)增加值占澳門GDP比重高達50.5%,博彩業以“一己之力”撐起澳門經濟半壁江山。
形勢或許正在發生變化。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曾對媒體透露,從明年開始,澳門各大賭場賭牌將重新開標,這意味著澳門博彩業將迎來洗牌。賭場在增加更多非博彩因素,這也是特區政府所重視的因素。
在“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兩大定位下,澳門已提出多年的産業“適度多元化”,或許將迎來新的可能性。
01
低調“首富”
從超小區域上誕生出“世界上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之一”,澳門十分具有代表性。
圖片來源:攝圖網
面積僅32.8平方公裏,人口不到70萬,與“袖珍”體量相比,澳門的“首富”地位實屬格外來之不易。
更難得的是,澳門20年前的起點著實不高——由于當時占比高達37%的制造業不斷向內地轉移、澳葡政府又長期實行“無爲而治”,澳門不僅陷入經濟連續4年負增長的低迷期,社會治安問題一度高企。
如今,澳門已經成爲內地居民出境旅遊的重要目的地。但說起對澳門的印象,似乎又“乏善可陳”。
根據美團點評聯合中國貿促會港澳企業服務中心發布的《內地赴澳門在線旅遊市場發展報告》,20年以來,澳門遊客總量增長4倍,達到去年的3580.4萬人次。
前不久,城叔一個朋友趁珠海旅遊順便去了趟澳門。一天的行程下來,除了規整的城市建設讓他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財力,“著實沒有更深的體驗”。
“避稅天堂”的政策條件,並沒有使澳門擁有更好的購物體驗——盡管打著“亞洲最低價保證”的商品不在少數,但商品種類甚至不如內地齊全,讓他此行收獲不多。
在許多人印象中,澳門往往是以“配角”身份出現在旅遊行程當中。究其原因,與隔壁香港相比,澳門對于普通遊客而言既沒有豐富的免稅品,又少有知名的旅遊標志物。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博彩構成了澳門旅遊主要內容。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去年,澳門3735.7億澳門元(約合人民幣3000億元)旅遊收入中,博彩類旅遊收入占比仍超80%。
事實上,博彩業也是澳門經濟賴以發展的原動力。
回歸初期,時任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铧,就明確提出“以旅遊博彩業爲龍頭”的産業政策。在19世紀40年代澳葡政府將澳門博彩業專營化基礎上,恰逢2001年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對當地博彩業長達40年的專營權到期之際,澳門對博彩業制度進行改革,開放賭權、實行賭權多元化。
到現在,澳門是中國唯一開放賭權的城市,6張賭牌所形成的博彩業市場,在內地港澳自由行和CEPA政策推動下不斷繁榮。
2006年,澳門取代拉斯維加斯,成爲全球博彩收益最多的“賭城”;到2010年,澳門各類博彩項目毛收入占經濟總量84.7%。
02
一業獨大?
但高度依賴博彩業,也意味著澳門經濟盡管動力強勁,但可持續性和穩定性不足。
圖片來源:攝圖網
早在數年前,關于澳門博彩業萎縮的論調就時有出現。2014年,有媒體曾報道,由于一些外部原因,澳門博彩業總收入按年減少2.5%,這是澳門自2004年來首次錄得該項指標跌幅。
作爲財稅“大戶”,博彩業下滑還引發連鎖反應。最直接的就是,2015年9月1日,由于前8月澳門博彩業收入低于每月平均200億澳門元的“安全線”,特區政府宣布“所有公共部門即日起實行緊縮財政開支措施”。
有經濟研究者指出,作爲典型的微型經濟體,本就資源配置空間有限的澳門,經濟發展已經極易受到外部影響,對博彩業過分依賴,將經濟命脈維系于一個單一産業,更加危險。
這種影響幾乎是周期性的——此前,包括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新加坡賭博合法化、2007年澳門自由行政策收緊等情形,均使澳門博彩業發生相應變化。
2004年,基于對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判斷,澳門特區政府開始頒布促進經濟多元化政策。有關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探索也由此開始。
其中,備受關注的一項是,2011年澳門大學首次獲批中藥質量研究、仿真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不僅進一步提升了澳門大學在微電子、中醫藥兩個領域的科研實力,也恰好對應了澳門産業在高科技産業發展的現有方向——比如,全國唯一中醫藥研究國家實驗室落戶,某種意義上也是對澳門多年努力建設中醫藥港的肯定。
更具有想象空間的是,漸行漸近的澳門證券交易所。2月,《綱要》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10月,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曉軍透露,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上報中央。
澳門金管局主席陳守信指出,澳門將結合澳門“中葡金融服務平台”角色,全力推動包括融資租賃、中葡人民幣清算和財富管理在內的“特色金融”産業發展。
但也有人指出,對于澳門這樣一個微型經濟單位,“一業獨大”算不算是個問題?
在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來,澳門發展博彩業源于經濟曆史的現實選擇,盡管多元化是一種更優選擇,但從現有情形看,博彩業確實推動了澳門經濟繁榮。因此,“博彩業獨大也不見得是最壞的情況”,只能說是尊重現實的一種發展路徑。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則分析:“如果不是‘博彩業一業獨大’,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問題其實沒有提出的必要。”他認爲,博彩業的發展本質上是源于特許“獨家開賭”的現行政策,一旦政策調整,就會引發重大變化,這才是根本性問題。
而對于博彩業的問題,特區現任行政長官賀一誠給出的定位是:
“
博彩業是澳門的一個傳統資源,博彩業保持健康的發展,對澳門能夠持續發展,居民能夠安定生活都很重要。
”
03
變革“賭局”
毫無疑問,澳門贏得了過去20年,“開創了澳門曆史上最好的發展局面”。不過,隨著澳門極點定位的確立,僅憑“賭城”,似乎還不足以擔當更長遠的重任。
港珠澳大橋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林江觀察,澳門多年的多元化探索,此前似乎成效並不顯著。一個原因是,特區政府動作較爲謹慎,“冒險精神不足”。畢竟,對于經濟水平已達到一定高度的澳門,“冒進”可能帶來“雞飛蛋打”的局面,這是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結果。
博彩業自身的吸納效應加劇了經濟轉型難度。盡管澳門博彩業結構在近年來不斷優化,非博彩元素增加,但張玉閣認爲,這種垂直多元化反而可能爲博彩業本身提供更多更壯的“毛細血管”,使得博彩業對要素資源的吸納效應更加難以遏制。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也曾指出,博彩業的“擠出效應”,讓科創人才和新興産業難以在澳門找到賴以生存的産業鏈生態環境。
更具體的問題是從科研到産業的落地速度。林江提到,澳門中醫藥科技的發展方向之一是發揮其聯通中西的優勢,但礙于尚無針對中醫系統的國際標准,因此離産業化仍有一段距離。
距離最近的改變,落在以金融業爲代表的高端服務業上。
由于與博彩業同樣具有高吸附性特征,金融業的發展被認爲是澳門擺脫“一業獨大”的有效手段。
張玉閣指出,摩納哥蒙地卡羅的成功轉型,證明了這條路的可行性。在與香港、深圳進行差異化探索上,他建議澳門“可著力發展融資租賃、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綠色金融等”。在這些領域,大灣區城市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澳門能夠發揮自由港優勢,規避劣勢。
在林江看來,在大灣區背景下,澳門可以進一步發揮其服務業傳統優勢,從過去的生活性服務業向生産性服務業轉型。
作爲粵西地區的區域經濟中心,澳門與珠海“聯手”,能夠成爲將香港經濟、科技資源引入粵西、拓展當地市場的“中間人”。在此過程中,澳門做好前期調研服務工作,對于香港、澳門和粵西城市來說,是“三方受益”的合作模式。
今天,澳門和珠海也再度被賦予新的期待——“當前,特別要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爲澳門長遠發展開辟廣闊空間、注入新動力”。
在外部不斷注入“利好”情況下,這座已頗負盛名的“賭城”,能否再贏下這一盤變革的“賭局”?
本文來源:城市進化論(ID:urban_evolution),在此致謝,歡迎關注。
(感謝原文作者及發布媒體爲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政研院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