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日本經濟新聞》在東京舉辦了亞洲發展論壇,針對自由貿易體制、國際合作機制以及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等問題,亞洲主要國家政要們發表了各自鮮明的觀點和建議。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1)贊同推進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同時也主張推進自由貿易必須考慮國情,要考慮保護小國弱國利益。(2)願意加入TPP,但需要重新交涉條件以符合本國利益,更強調重視全球一體化,利用各國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全球競爭力。(3)對與中國的合作采取了務實態度,肯定了與中國長期合作的基礎,但同時對中國的快速崛起感到不安,反對與中國對立,主張成爲一體,加強合作,建立非緊張關系,通過區域組織加強對中國的談判能力;對中國近期的對馬投資持否定態度,反對不爲當地帶來任何好處的“外國人的新城”建設,僅歡迎解決當地就業、技術轉移的海外投資。
韓國副總理金東亮:(1)亞洲由于高中低收入國家並存、人口規模不同而難以合作,同時也反映出亞洲國家的多元性。韓國願意共享知識經驗,支持其他國家的發展。通過援助和發揮橋梁作用,實現亞洲和世界的技術、人才、文化的融合。(2)大國的興衰與包容性制度和創新有關。韓國建立了創新政策(科學技術及産業革新、人力資源革新、制度革新三支柱)和包容政策(提高低所得收入、建立社會完全網、擴大對人力資源的投入等),取得了可持續發展。
越南副總理張和平:(1)自由貿易主義、吸引外資等政策,促進了亞洲經濟的發展,保護主義擡頭將成爲亞洲經濟發展的風險。(2)遵守WTO等國際法至關重要,期待TPP等新的機制,提高開放性,不僅要推進區域一體化,還要實現全球一體化。(3)越南將轉變發展模式,從低成長粗放發展的傳統模式向開放式發展模式轉變。爲應對工業4.0的技術創新,將致力于培養新一代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計劃。爲了更好的吸引外資,越南不斷深化營商環境改革,通過建立和完善e-治理,實現網絡化、數字化政務服務,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已提升到39位。
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1)實現亞洲穩定的關鍵在于中美關系,中美貿易摩擦爲世界各國帶來了風險。(2)世界規則的制定不應只利于美中兩個大國的利益,否者將有損于小國利益,應制定符合更多國家利益的國際規則,重返“共存共榮”原則,共同遵守國際法等規則,擴大國際性框架下的援助,促進文化和人員的國際交流。(3)支持TPP等多邊貿易協定。發揮新加坡的作用,構建e-東盟,整合東盟地區。東盟歡迎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投資,人道主義國際援助解決貧困問題,建立信賴合作關系。(4)東盟國家在效仿中國,中國在經濟、軍事上能力提高快,中國知道如何成爲大國,但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要處理好與其他各國的關系。(5)創新是新加坡産業結構轉型的重要經驗,政府與協會合作研究發展方向,實現經濟的穩定性是必要的。
蒙古原總理:(1)蒙古已從信奉共産主義的國家向社會民主主義的國家轉變,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是作爲小國應如何發展。(2)基于地區的安全和發展,建立同盟國很重要,但多邊體制也很重要,蒙古在積極加入國際組織。認爲發展區域貿易,可以解決貧困問題,國家間的經濟格差需要通過公共政策解決。
日本總理安倍晉三:(1)積極推進環太平洋經濟合作,以官民合作形式,加快海外社會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2)幫助亞洲國家培養人才,每年支持2000人來日留學。
老撾總理通論.西蘇裏:(1)對亞洲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和平穩定的社會爲亞洲帶來了繁榮,WTO、TPP等協議和國際組織促進了和平,發對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不利于老撾的發展。(2)正在推行開放政策,修複與國際社會的關系,努力向發展中國家轉變。(3)老撾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援助。日本在人才開發、技術援助(5000名的志願者)上對老撾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得到了越南、泰國的支持;老撾爲了實現工業化目標,積極實施基礎設施開發計劃,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幫助老撾實現與其他國家在通訊、交通等領域上的互聯互通。
泰國工業部長邬東·翁偉瓦猜:(1)泰國制定了泰國工業4.0和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兩大戰略。泰國工業4.0,旨在通過大數據、信息化技術,培育新經濟,促進國內産業結構轉型。EEC戰略,通過完善泰國公路、高速公路、鐵路網絡無縫連接,在2021年實現物流成本降低至12%,GDP增長4%的目標。爲保證EEC戰略的實施,制定了EEC法。(2)建議在各國各自框架的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日本主導的TPP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應實現戰略間的合作,實現地區間國家的雙贏,並建立獨自優勢。(3)日企在泰國的投資最多,會繼續深化與日本在泰國工業4.0的合作。
我們將他們的核心觀點歸納起來可以看出:一是亞洲國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均衡,各國所站立的角度和訴求有很大不同。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經濟發達主體,更關注自己在地區乃至全球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利益共享的國際合作機制是他們的訴求;經濟落後的蒙古、老撾,關注本國的工業化發展,希望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給予更多援助;處于中間的馬來西亞、泰國,關注國內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亞洲各國均肯定自由貿易主義。無論是發達國家主體還是經濟落後主體,均認爲自由貿易促進了本國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的穩定、和平,但同時經濟非發達國家主張實行保護小國利益的有差異化的自由貿易政策。三是對加入區域合作組織(平台)意見分歧大,多數國家希望新的區域合作組織應與現有區域組織或國家戰略能夠有機融合,在WTO框架下完善區域合作,實現共贏。
另外,在如何促進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上,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機構代表認爲,基礎設施不僅包括物理上的基礎設施,還應包括大數據等虛擬基礎設施的建設,亞洲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合作可以實現軟硬件基礎設施投融資的優勢互補。新加坡成爲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先進國家,e+東盟模式跨越了産業和國家,是國際合作的新模式。在第三國加強國際合作,也是促進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好辦法,日中已在越南等第三國開展了積極合作,既可發揮各自優勢(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日本城市運營系統),也可以減少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