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6日電 題:年終盤點,爲什麽選擇漢字“承上啓下”?
——專訪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李宇明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金旭
作爲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在漫長歲月裏,獨樹一幟的漢字之韻亦成爲世界了解中華文明的通路,以“字”爲媒,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近年來全球各地的年終盤點,年度漢字評選越來越受到關注,正成爲一項極具儀式感的“文化年俗”。爲什麽選擇漢字“承上啓下”?年度漢字如何見證漢字文化的國際化表達?漢字如何道出各國民衆的自我總結和精神共鳴?近日,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李宇明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就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2014年1月,江西省樂平市花壇廣場,書法家正在書寫春聯。中新社發 徐铮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1995年,“震”被日本評選爲當年的年度漢字。自此,年度漢字評選成爲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使用漢字地區的一項評選活動。爲何如此?
李宇明:在日本,漢字是其文字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包括1945個當用漢字和一些人名用漢字。學習、使用漢字是日本語言生活的重要內容。1995年,日本發生神戶大地震,“震”字成爲日本評選的第一個年度漢字。自此,每年12月12日前後,“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都會在京都清水寺公布由民衆投票選出最能反映當年社會熱點、世態民情的漢字。
自2001年開始,韓國各大學教授、報刊專欄作家和知識界名流每年年末會推選出一個“年度成語”作爲年終評語,該成語成爲韓國反映時事、表達心願、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2008年,中國台灣地區舉辦“台灣年度代表字大選”活動;2011年,馬來西亞開始“年度漢字”評選;新加坡《聯合早報》同年開始舉辦“字述一年”活動……
2014年11月,由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辦的年度漢字評選正式拉開帷幕,主辦單位公布了年度十大候選漢字。圖爲馬來西亞書法家書寫的十個候選漢字。中新社記者 趙勝玉 攝
漢字是漢語書面語的載體,是具有表意性的語素文字,本身具有強大的“意義張力”,可從字形、字義表現出多重意義,不僅可以獨立成詞,也具備強大的組詞能力,生發多重含義,表達出更豐富的意蘊。曆史上,漢字漢語對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語言形成都曾發揮了重要作用,民衆對漢字有親切感、認同感。
此外,受中國傳統字謎遊戲影響,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會利用漢字的特點形成“年度字詞”的新文化年俗,依據漢字筆畫繁複、偏旁相對獨立、結構組合多變的特點,運用離合、增損、象形、會意等多種方式創作字謎,用于娛樂、助酒興、慶節日,也可用于評說時政和圖谶術數。
中新社記者:漢字文化在曆史上對周邊文明的傳播分享有著重要作用,古代多國都曾把漢字與文言文作爲書面語,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漢字是如何遠播海外的?
李宇明:漢語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當時,漢語傳到越南故地交趾,越南王朝千余年都是使用漢語書面語,即使是喃字(也稱“字喃”)創制後也是如此。
1895年之前,朝鮮半島長期使用漢語作爲書面語,以經學教授貴族子弟。公元788年,新羅國公布了“以經學取士”的方法,之後還遣送大批子弟來大唐留學、做官。爲讓漢字更好地記錄朝鮮語,據說被譽爲“新羅十賢”之一的薛聰(645年-701年)創制了“吏讀”,把一些漢字作爲表音符號(有時兼借字意)使用。
日本最早通過百濟接觸到漢文化,且與中國的南朝就有不少文化交往,之後又有遣隋使、遣唐使的出現。公元604年,推古朝聖德太子用漢字頒布17條憲法,這是日本用漢語作公文的標志性事件。645年大化改新,日本開始正式定名“日本”,確立封建制度,用漢文制定律令,也用漢文編寫史書。712年,太安萬侶編就的《古事記》是日本最早的文學作品,用漢字寫成。720年,舍人親王用漢字編就日本最早的正史《日本書紀》。
隨著華人踏海出洋的步伐,漢語、漢字、漢文化也被帶到了琉球群島、位于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這些國家和地區,在學習漢文經典、使用漢語漢字的過程中,也吸收了大量的漢語借詞,甚至利用漢字創制自己的文字。今天,它們有了自己的書面語,但漢語漢字仍在一些文化領域包括一些古代文化建築和民俗文化活動中出現。了解漢字、漢語及漢語典籍,仍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內在需要。
2021年1月,北京中國科技館推出元旦系列科技展覽和科普教育活動。圖爲一位少年觀衆在展廳裏指認中國古代漢字。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社記者:如今歐美也有年度漢字評選,如何看待年度漢字破圈?
李宇明:近些年,除了傳統的東南亞華語之外,北美正在形成有特色的新華語,歐洲也有望形成華語的新變體。年度漢字評選在歐美興起的“破圈”現象與當地華人社會地位提升密切相關,與中文的國際應用和國際影響力提升密切相關,與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密切相關。
當下,隨著中文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把中文作爲其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許多國際大都市的交通樞紐、商貿中心和旅遊勝地都開設中文服務,包括中文景觀。
2009年7月,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HSK基礎級和初中等級兩個級別的漢語水平考試。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攝
中新社記者:2021年,日本的年度漢字爲“金”,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年度漢字爲“盼”,美國爲“漲”,法國爲“熬”。如何看待年度漢字評選的地域性差異?
李宇明:各地評選出的年度漢字是各地社會心態的反映,這種社會心態取決于社會現實和社會心理兩個方面。
“金”字當選日本2021年年度漢字,是因爲日本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獲得很多金牌、大谷翔平獲得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獎、與新冠疫情相關的補助金問題備受關注。
“金”已是第四次獲選日本年度漢字。
受疫情影響,中國、中國台灣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用“疫”“宅”“盼”“漲”“熬”等不同漢字,表達對早日結束新冠肺炎疫情的盼望。例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當選漢字都是“盼”,表現出對美好明天的期盼;台灣地區的年度漢字是“宅”,形容人人變身宅男宅女的居家生活,“學習”“工作”線上進行,各種“宅經濟”蓬勃發展。
2020年12月,馬來西亞年度漢字在吉隆坡揭曉,“疫”字當選馬來西亞2020年度漢字。中新社發 年度漢字組委會供圖
中新社記者:作爲住在國最主要的漢字使用者,許多華僑華人積極充當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年度漢字評選如何映射華僑華人群體積極融入當地社會的曆史發展進程?
李宇明:漢語(中文)或稱華語,是全世界華人的母語,是全世界華人存續、發展的文化母乳。海外的年度漢字評選,不僅是住在國的文化活動,也有華僑華人的積極參與,甚至就是以華僑華人爲主體開展的。年度漢字所表達的社會認知和心理情緒,都是中華文化與當地生活的有機融合,是用漢字這種形式表達的當地社會意識。
就此而言,漢字是中國的,也是海外華僑華人的,還是世界的;年度漢字所表現的內容是華僑華人的,也是住在國民衆的。“一葉知秋”,年度漢字現象告訴我們,華僑華人保留中華文化對住在國的文化發展也有促進作用。海外華語華文的傳承發展是中文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遣隊”,也是中文和中華文化國際化的海外平台。(完)
受訪者簡介:
李宇明,北京語言大學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爲中國辭書學會會長、中國語言學會語言政策與規劃專業委員會會長、《語言戰略研究》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爲理論語言學、語法學、心理語言學和語言規劃學。出版《漢語量範疇研究》、《語法研究錄》、《中國語言規劃論》、《當代中國語言學研究》(主編)等著作30余部,發表論文600余篇,主編《全球華語詞典》《全球華語大詞典》。研究成果被譯爲蒙、藏、維和日、法、英、俄、阿拉伯、韓等多種文字。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