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多個全國“首創”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上海自貿區”)自2013年9月設立以來創造了多個全國“首創”,首先是設立外商投資准入的負面清單,這是我國第一個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厘清了政府權限和市場範圍。到底什麽情況需要政府監管,什麽情況需要向政府報備,讓外商投資變得簡單、公平。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推出後獲得很好反響,隨後擴展到全國,形成全國外商市場准入的負面清單。
其次是在貿易監管方面,創新貿易通關的單一窗口,海關、出入境檢驗等各部門通過電子化辦公,實現效率提高,通關一體化模式也從上海自貿區走向全國。
第三,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政府對市場的管理從審批制到報備制的轉變。事前監管是企業需要形成資料對所有相關部門進行報備,才能進行市場活動,現在企業只需要報備就能迅速進入市場,政府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進行事中、事後監督。
我們在營商環境建設中發現,企業進入市場面臨“證”和“照”兩重壁壘,不僅營業執照申請複雜,開展具體業務還有需要獲得許可證的問題。上海自貿區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解決了獲得“照”的難度,現在第二步要做的是“證照分離、照後簡證”。這樣,企業能夠快速進入市場,壁壘得以不斷消除。國務院也在根據上海自貿區的經驗清除冗余的許可證。
第四,上海自貿區還在金融方面做出很多“首創”。
1.設立金融自由貿易賬戶體系(FT賬戶),在一定範圍內允許國內外資金自由流動,方便了個人和企業金融資源的使用,也是我們在資本項目開放中的重要一步。FT賬戶已經在海南自貿區得以複制,其他自貿區也在積極申請。
2.進行了金融利率市場化改革,放開外幣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企業和客戶自行確定利率,這是在金融改革中邁出的一小步,也是踏實的一步。我認爲,我們接下來要攻克的最後難關是整個存款利率市場化。
3.上海自貿區把金融與貿易結合建立大宗商品交易所,其中最早的是上海黃金交易所,其重大意義是實現了交易主體的國際化。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需求國之一,此舉可以增加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另一方面,這裏成爲利用人民幣的國際平台,促進在國際貿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一步。
更開放、更國際
上海自貿區在産業集群方面分工明確。以外高橋主要從事流通服務業,比如那裏有世界最大的紅酒流通服務區;浦東空港、洋山港注重貿易便利化,洋山港和舟山港合作進行倉儲物流服務;陸家嘴專注金融服務和大宗商品服務;金橋是高端制造業中心;張江是高科技研發中心,聚集衆多高科技企業。未來在此基礎上,上海自貿區將在現代服務業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在醫療和教育領域。上海自貿區的第二次擴區也可能帶給高端制造業更大的發展空間。
近期,特斯拉、穆迪等國際企業選擇落戶自貿區,展望上海自貿區的未來,我認爲外商對于自貿區的投資會更加高漲,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會更有熱情入駐自貿區。
隨著上海自貿區對外開放政策大幅邁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金融上允許外資控股,更多外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正在准備擴展中國業務,外來投資潛力巨大。金融行業、高端制造業(比如電動汽車)、現代服務業(科教文衛)前期已有在自貿區投資的基礎,也將是未來的投資增長點。此外,引導高品質生活的商業零售、大消費類進口會吸引更多投資熱情。中高檔建築方面也能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
上海自貿區不僅僅依靠港口建設,更依托國際大都市上海和長三角的廣大腹地,在政府管理、服務、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營商環境建設中要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比如在港口建設方面要對標新加坡、迪拜,在科創中心引領方面,要對標美國硅谷。
上海自貿區要通過設立多元的、能衡量的目標和明確的體制機制,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和底線思維、開拓思維,鼓勵企業大膽試,大膽闖。同時也要有好的評估手段,及時發現風險、防範風險。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